中职语文课程改革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语文课程改革
摘要:语文是中职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能力是他们未来工作的奠基石。目前中职语文课程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进行改革:明确教学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借鉴普高教法,融入职教特点;注重听说训练,突出专业知识;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开设
写字课程,提高书写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改革职业特点
中职语文课是学生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特别是有助于专
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将影响着未来的就业和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语文教学。
可是,中职学生普遍语文基础薄弱,阅读量少,理解能力和表达
能力也有限,他们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多数中职学
生和家长也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孩子是来学习
技能的,语文对未来的从业没什么影响,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开设语
文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学好语文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此外,中职语文课程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表现。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直以来,中职语文教学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是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还是学生的从业实用语文能力?诸如此
类的问题,目前尚且没有统一的认识,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凭
着个人的想法进行授课。课程目标的不确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2.教学内容和教法很随意。
中职语文由于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显得很随便,没有一定的规则,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3.课程理论滞后。
在教育界,当前,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
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在中职,这些方面却进展十分缓慢,气氛十分沉闷,大有依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之嫌。因此,这就束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4.评价体系落后。
普通高校的课程评价,从过去的注重结果的最终性评价已经向
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发展。对于中职的语文教学,本来没有了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更应该注重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而实际上仍以
终结性评价为主。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忽视了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效果降低了。
5.课时量不足。
由于受到中职培养人才目标的影响,中职校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因此,语文教学时数不断减少。在有限的时间里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其实际效果不会很好。
以上各种问题说明:中职语文课程必须改革。那么,如何改革呢?
要使语文教学体现职业特点,为中职技术教育服务。
1. 明确教学目标,降低学习难度。
中职生要具备一般的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因此,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根据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要体现职业性和专业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
2. 借鉴普高教法,融入职教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为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职语文教学可以借鉴其研究的理论、成果,并体现职业性和学生的学习程度,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3. 注重听说训练,突出专业知识。
中职生的听说能力普遍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这样,学生逐渐敢说,言之有物,同时也有助于专业课的学习。
4.加强应用文写作,培养职业技能。
对于中职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照搬普通高中的要求和方法,要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角度出发,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以强化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
5. 开设写字课程,提高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也是中职生必须具有的素质。可是,大多数中职生的汉
字书写能力都很差,表现为:不美观、不规范、书写速度慢、有的无法辨认。所以,开设写字课程十分必要,不仅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一张有分量的名片,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改革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过去的终结性评价——只注重试卷、分数。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发展性评价。
总之,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中职生的要求也在变化,因此,中职生的培养模式也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中职生能力的需求,体现职业性,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龚肇兰;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王焕勋;解放思想改革语文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