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学习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
在上图中并不存在三角形,然而由于视觉系统不断的进行完形计算,让人们的视觉认为“存在一个完整的三角形”
二、格式塔心理学及主要代表
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初兴起来的一种学院派心理学,到三十年代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完形”;
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心理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的、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特点:整体性、具体化、组织性和恒常性。
三、学习理论
(1)顿悟说
顿悟说是由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而提出的一种和桑代克的“试误说”完全相对立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是人类最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顿悟的四个特点:
①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理解各部分关系)
②具有突发性(尝试近似于对假定的尝试,突然顿悟)
③质变的产生无需量的积累
④可以迁移(尤其在告诉类似的课题中)
(2)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
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如学习英语后学习德语会容易些,会骑自行车的人学习摩托车要快一些……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如物理中用到的左手法则和右手法则。
(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惠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①理解课题的内在结构关系,将各个部分看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②根据课题结构的统一性来理解和处置课题。③分清问题的主次方面,形成层次结构。④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纯智力活动,它受一个人的动机、情感、先前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惠特海默的这些理论观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创造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创始人是韦特墨(Max 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urt Kafka,1886-1941)和苛勒(WolfgangKhaler,1887-1967)。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概述
“Gestalt”一词源自德文,中文读写为“格式塔”。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之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它最基本的知觉原则是完形律:即具有最好、最简单和最稳定特征的结构最有可能被知觉为一个目标。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是:个体所感知的对象不是孤立的,而是通体相关且具有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其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格式塔的知觉观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知觉涉及比较与判断,具有整体和不可分性。二是知觉是一种“整体情境”,它有别于并大于它的部分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把直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然观察。第二,对观察到的经验进行朴素而如实地描述,不做推测和解释。第三,对经验进行质的分析,反对盲从地照搬自然科学的定量的和间接的方法,因为经验难以用数量计算。第四,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元素分析和刺激——反应公式,并将整体原则应用到实际的心理学研究之中。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于学习的解释具有以下四个观点:
(一)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二)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性质以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三)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
(四)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当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二、学习机制
韦特墨认为,我们实际所看到的情景,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只有通过人为的分解过程,才有可能把这一整体分解为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碎片。这同样也适用于思维。他认为我们的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各种映象的组合。
(一)似动现象
韦特墨上述观点,来自于他对“似动现象”的研究。似动现象是指,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如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间,那么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
(二)整体与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图形”是一个格式塔,是突出的实体,是我们知觉到的事物;“背景”是尚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的。
(三)顿悟
在某种意义上说,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对顿悟的研究。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它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换言之,
有了顿悟的学习者,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整个情境的。这种方式包括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对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觉察。由于是真正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这样的学习特别不容易遗忘,而且很容易迁移到其他新的情境中去。
三、学习律与遗忘律
本节是把韦特墨对知觉或学习律的概括,以及沃尔夫(F.Wolf)对遗忘律的概括作一简单介绍。
(一)知觉律或学习律
在韦特墨看来,学习即知觉重组,因此,知觉与学习几乎是同义词。他提出的一条最基本的知觉律是孕含律(law of pregnant,又译包含律)。这就是说,人们有一种倾向,尽可能把被知觉到的东西呈一种最好的形式——完形。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五条知觉律:
1.接近律(1aw of proximity)
人们对知觉场中客体的知觉,是根据它们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邻近的程度而组合在一起的。各部分越是接近,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2.相似律(1aw of similarity)
人们在知觉时,对刺激要素相似的项目,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扰,会倾向于把它们联合在一起。换言之,相似的部分在知觉中会形成若干组。
3.闭合律(1aw of closure)
闭合是指一种完成某种图形(完形)的行动。我们在知觉中,往往趋向于把图中不完整的图形看成是完整的图形。
4.连续律(1aw of continuity)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使曲线继续成为曲线。
5.成员特性律(1aw of membership 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