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企业组织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建企业组织活力
编者按
伴随中国竞争性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么甘冒风险实施企业组织变革,要么坐以待毙终被市场淘汰。但企业又决非由随意替换的零件拼凑而成,它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因此任何试图改组一个企业的行为,都必须做全方位的审视、观照,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佳经营术的简单集合。两位作者以网络经济下的产业组织蜕变为主线,详细勾勒了构成企业组织活力的核心要件。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具有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的规则,企业组织行为向量亦呈现不同表现。准确把握网络经济规则及其相应的企业组织行为特征,是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致胜之道。企业变革的阵痛和惊心动魄,并非中国独有,本文揭示的企业蜕变中的共性与超越性,可为我国大中型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和理念转换提供借鉴的标尺。
不同的经济形态有不同的规则架构。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架构,这样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组织的行为就表现出不同的理念。
网络经济的基本规则架构
从生产力角度看,经济形态是沿着狩猎经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脉络演进的。而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主要的支撑基础则是网络,这样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就构成了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 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技术基础是Internet ,这种经济形态有着自己的基本规则架构。
■两种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导致超强的正反馈
几乎每个产业在发展的早期都要经过正反馈的阶段。但大部分正反馈的来源是生产的规模经济:大公司通常有更低的单位成本(至少到某一点是这样的) ,其实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正反馈称为供应方规模经济更为合适 ( CarlShapiro 、HalVarian ,1999)。尽管有供应方规模经济,但是大公司从来就没有完全占据整个市场的时候,市场的基本格局是寡头形式,这是因为基于制造的传统规模经济通常在远远低于主宰市场的水平就耗尽了。在信息经济中,需求方规模经济和供应方规模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结果就是“双重作用”:需求方的增长既减少了供应方的成本,又使产品对其他用户更具吸引力- 进一步加速了需求的增长,结果是超强的正反馈效应。
■网络的正外部性加大了总转移成本
当一个市场的参与者影响其他人,却没有人做出补偿的时候,就产生了外部性( externality )。网络外部性往往是正的,当我们加入网络时,网络变得更大更好,对你有好处。正是由于网络的正外部性,才使得正反馈得以产生。
与网络的外部性紧密相关的就是总转移成本。对试图在市场中推出新的、不兼容的技术的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通过克服总转移成本-- 即所有用户的成本总和-- 来扩大网络规模。在许多信息产业中,总转移成本是对当前的市场占有者最有利的力量。对潜在的进入者来说,最糟糕的是转移成本的作用是非线性的。正是因为各种顾客在转移到一个不兼容的技术时很难协调,对一个大用户安装基础的控制才会成为你最大资产。
■网络外部性导致标准竞争
当一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该产品别的用户数量时,经济学家说这种产品显示出网络外部性( networkexternality ),或网络效应。受强烈的网络效应影响的技术一般会有一个长的引入期,紧接着是爆炸性增长。这种模式是由于正反馈引起的:随着用户安装基础(installedbase )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该产品是值得的。最后,产品达到了临界容量( criticalmass ),占领了市场,成为标准。在竞争成为标准,或至少是获得临界容量的过程中,顾客预期是关键。事实上,被预期成为标准的产品将会成为标准。
自我实现的预期是正反馈经济学和流行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进入网络效应很强的市场的公司会力图告诉顾客它们的产品将最终成为标准,而与之竞争的不兼容产品会很快被孤立。在市场竞争性地“预告”一种产品的问世就是“预期管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另一个达到临界容量的方法是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战略联盟集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合作伙伴可以是顾客、互补者,甚至是竞争对手。拉拢一些大的、有影响的顾客可以直接达到临界容量,使你的产品流行起来。通常,对技术的支持可以通过正式的标准设定来进行。如果你有一项很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但是需要达到临界容量,你就必须决定是单方面推行你的技术、希望它成为你可以牢牢控制的事实标准,还是签署各种“开放”的约定帮助你达到临界容量。独行的战略通常是在竞争成为标准的情况下采用的。相反,加入正式标准设定程序或组成联盟推广某项技术,通常意味着要在标准内竞争。不要一味追求高风险、赢家通吃的竞争,那往往是危险的,而通过规模经济和经验取得成本方面的领先地位,不失为一种稳扎稳打的好办法。
■互补性(complement)问题越来越突出
信息经济形态中,除了像现代工业社会中信息和基础设施-- 即软件和硬件- - 被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外,其他方面也具有互补性,像消费者之间的互补性,消费者与
供应者之间的互补性等。如电话、传真机、互联网的应用必须是众多消费者一起使用方
才充分获得这类产品的好处。
■作为网络经济的重要产品-- 信息产品,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
耗费巨资开发出来的计算机软件,只需几元钱就可拷贝一份。生产第一份信息产品的成本相当高,但是生产(复制)此后的产品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成本结构,使传
统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式已不再适用,必须以顾客价值来定价。
■“经验产品”以及由此而来的套牢(锁定)和消费者的转移成本在信息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如果消费者必须尝试一种产品才能对它进行评价,经济学家就把它称为“经验产品”。信息在每次被消费的时候都是经验产品,信息产品可以通过摘要等形式让人们部
分尝试。正是由于“经验产品”等问题,当消费者选择使用了某种技术或格式存储信息时,再想改用别的技术或格式时,转移成本是很高的。
■注意力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 )指出:“信息的丰富产生注意力的贫乏。”搜索引擎(web)大受欢迎,就是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找到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而避免无用信息。出售观众注意力一直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支持信息提供的方法。另外,通过收集关于特定顾客需求的更好的信息,信息提供者可以设计出定制化程度更高的、更具价值的产品。掌握了这种营销技能的企业会兴旺发达,而继续进行无重点的大范围广告战的企业在竞争中会处于劣势。
■系统竞争
系统在信息技术中无处不在:操作系统和应用元件,中央处理器和内存条,驱动器和控制卡等。通常不能指望一家公司提供一个信息系统的所有部分。传统的竞争战略集中于竞争者、供应者和顾客。在信息经济中,出售互补产品的公司同样重要。信息技术对系统的依赖性意味着企业不但重视竞争对手,还要重视合作伙伴。组成联盟、扶持伙伴和保证兼容(或不兼容)是关键的商业决
网络经济规则下的企业组织行为规则就是制度安排。在已有的制度安排下,人或组织的
行为是一些具体的
向量。
网络经济规则下,企业组织的如下行为是比较典型的:
■歧视价格行为
信息产品作为网络经济中的重要产品,由于其特殊的成本性态,不可能再沿用传统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式,因为即使使用这种方法也无法保障成本和利润的取得。信息产品的定价只能根据顾客的价值。在互联网上,“点对点” 的销售技术可以帮助信息企业更好地采用价格歧视方法,传统的一、二、三级价格歧视在网络经济时代被夏皮洛(CarlShapiro )和瓦里安(HalVarian )更生动地说成:个人化定价(以不同的价格向每位用户出售)、版本划分(提供一个产品系列,让用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版本)和群体定价(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设置不同的价格)。
■管理知识产权的行为
信息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一次性转移相关权利的商品,而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个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整个社会经济生产、再生产以及流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信息企业获得了传统经济中知识产权、商业产权提供者同等的权利,分割使用信息的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尽管如此,通过专利、版权和商标等形式授予的合法权利并不代表对信息的完全控制权,还有一个实施问题,这个问题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到来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字信息可以被完全拷贝并瞬时传到世界各地,这使许多信息生产者把互联网看作一台巨大的、无法控制的拷贝机。虽然有这样的危险,但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也不要太过谨慎。在管理知识产权时,网络经济时代的产业组织,其目标应该是选择使自己的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的条款,而不是过分的知识产权保护。如录像技术使好莱坞大大惊慌了一阵,但后来录像带却成了好莱坞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