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分布式基础算法

几个分布式基础算法
几个分布式基础算法

几个分布式基础算法

架构师(JiaGouX)我们都是架构师!

研究生期间分布式课程的小结吧。。。。中间件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为了使种类各异的计算机和网络都呈现为单个的系统,分布式系统常常通过一个“软件层”组织起来,该层在逻辑上位于由用户和应用程序组成的高层与由操作系统组成的低层之间,这样的分布式系统又称为中间件。中间件层延伸到了多台机器上,且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了相同的接口。它的重要的目的是提供一定程度的透明性,也就是一定程度上向应用程序隐藏数据处理的分布性。中间件集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优点于一身,既能够具有网络操作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又能够具有分布式操作系统的透明性和与之相关的易用性。

分布式系统进程通信,rpc基本原理步骤客户过程以正常方式调用客户存根客户存根生成一个消息,然后调用本地操作系统客户端操作系统将消息发送给远程操作系统,并阻塞客户过程远程操作系统将消息交给服务器存根服务器存根将参数提取出来,然后调用服务器服务器执行要求的操作,操作完成后将结果返回给服务器存根服务器存根将结果打成消息包,然后调用本地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将消息发送回客户端操作系统客户端操作系统将消息交给客户存根客

户存根将结果从消息中提取出来,返回给调用进程

移动agent特点自主性;反应性;主动/面向目标;推理/学习/自适应能力;可移动性;社会性。

命名服务(优缺点)移动实体定位广播和多播转发指针给实体指定一个起始位置创建一颗搜索树

并发,petri网建模哲学家进餐图解:h-hunger k-thinking f –fork/chopstick e-eating圆圈:hi,ki,ei,fi为库所h:表示为哲学家饥饿状态库所: k表示为哲学家思考状态的库所e:

表示为哲学家吃饭状态的库所f:表示筷子处于备用状态的

库所黑色实心点为token。初始状态时:f0-f4中的是筷子,k0-k4中的是哲学家方框为变迁初始状态:筷子备用状态,处于f0-f4库所中。哲学家是思考状态,处于k0-k4中。以哲学家0为例T1 变迁1(感到饥饿):哲学家在思考中感到饿了,从库所k0经过T1到达库所h0。哲学家从思考状态进入饥饿状态。T2变迁2(获得筷子):哲学家和筷子分别从h0,f4,f0库所经过T2迁移到库所e0。哲学家从饥饿状态进入吃饭状态。T3变迁3(释放筷子):吃完饭后,哲学家经过T3迁移到k0库所中,从吃饭状态转入思考状态。两只筷子经过T3,分别迁移到库所f0,f4,从使用状态进入备用状态。

生产者消费者

移动mogent通信失效(本地和异地)的解决方案分析无论

本地通信还是异地通信,其通信模型是一致的通信失效本质上都是因为在路由信件和实际信件传输过程中,目标agent 发生了物理位置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随机的,不可预计的。结论通信失效现象并不是mogent系统特有的现象.它是一个因agent的移动而带来的可能会出现在任意一个移动agent 系统中的普遍现象其它系统的处理将失效信件扔弃;扔弃的同时回送错误信息将失效信件就地保存,待被通信agent在回送时交付Aglets:未见Mole:根本原因:移动:随机改变位置信息通信:要求位置信息“暂时”不变通信和移动所共享的“位置”信息未进行同步控制是造成通信失效的根本原因从OS进程互斥考虑,接收者的“位置”在通信失效问题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通信和移动相矛盾时,该“位置”就成为了一个必须互斥使用的“资源”“位置”的互斥=》“状态”的互斥在一个能够避免通信失效的移动agent系统中,必须且只要做到以下三条:准确纪录agent的状态信息只能向一个处于“静止态”的agent发送信件信件发送过程中必须限制接收者从“静止态”向“移动态”的状态转换同步:逻辑时间算法,向量时间戳(将每个时间的向量时间戳标出)Lamport算法:不能反应因果关系。向量时钟:要求能计算出每个进程中的事件,标出向量的时间戳,不同事件之间的向量时间的大小关系,依赖关系与并发关系。逻辑时钟为了同步逻辑时钟,Lamport定义了一个称作“先发生” (happens-before) 的关

系。表达式a?b读作“a在b之前发生”,意思是所有进程一致认为事件a先发生,然后事件b才发生。这种先发生关系有两种情况。如果a和b是同一个进程中的两个事件,且a 在之前发生,则a?b为真。如果a是一个进程发送消息的事件,而b为另一个进程接收消息的事件,则a?b也为真。消息不可能在发送之前被修改,也不能在发送的同时被接收,这是因为消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到达接收端。Lamport逻辑时间钟具有传递性和并发性;对这个算法稍作补充就可以满足全局时间的需要。即在每两个事件之间,时钟必须至少滴答一次。如果一个进程以相当快的速度发送或者接受两个消息,那么它的时钟必须在这之间至少滴答一次。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一个附加条件,即两个事件不会精确地同时发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将事件发生所在的进程号附加在时间的低位后,并用小数点分开。这样,如果进程1和进程2中的事件都发生在时刻40,那么前者记为40.1后者记为40.2。使用这种方法,我们现在有了一个为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事件分配时间的方法,它遵循下面的规则:若同一进程中a在b之前发生,则C(a)若a和b分别代表发送一个消息和接收该消息的事件,则C(a)对于所有不同的事件a和b,C(a) ≠ C(b)。这个算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系统中所有事件进行完全排序的方法。许多其他的分布式算法都需要这种排序以避免混淆,所以文献中广泛引用此算法。使用Lamport

时间戳后,只通过比较事件a和b各自的时间值C(a)和C(b),无法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换句话所,C(a)向量事件戳为什么采用向量时间戳可以表示事件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可以

通过向量时间戳来捕获。分配给事件a的向量时间戳VT(a)具有下列性质:如果对某一事件b,有VT(a)Vi[i]是到目前为止进程Pi发生的事件的数量。如果Vi[j]=k,那么进程Pi知道进程Pj中已经发生了k个事件第一个性质是通过在进程Pi中的新事件发生时递增Vi[i]来维护的。第二个性质时通过在所发送的消息中携带向量来维护的。当进程Pi发送消息m 时,它将自己的当前向量作为时间戳vt一起发送。使用这种方式,接收者可以得知进程Pi中已经发生的事件数。更重要的是,接收者可以得知进程Pi发送消息m之前其他进程已经发生了多少个事件。换句话说,消息m的时间戳vt告诉接收者其他进程中有多少事件发生在它之前,并且消息m可能在因果关系上依赖于这些事件。当进程Pj接收到消息m 时,它调整自己的向量,将每项Vj[k] 设置为max{Vj[k],vt[k]}。该向量现在反映了进程Pj必须接收的消息数,该消息数目至少是在发送消息m之前见到的消息。此后将Vj[i]项增1,这表示接收消息m的事件是来自于进程Pi的下一个事件。

只在不违背因果关系限制时,才能使用向量时间戳来传递消息。我们来再次考虑一下电子公告板的例子。当进程Pi张贴一篇文章时,它将该文章作为消息a广播出去,并且在该消

息上附加一个时间戳vt(a),其值等于V。当另一个进程Pj 接收到a时,它将调整自己的向量,以使Vj[i]=vt(a)[i]。现在假设进程Pj张贴了一个该文章的回复。回复是通过该进程广播一个消息r实现的,消息r携带值等于Vj的时间戳vt(r)。注意vt(r)[i]> vt(a)[i]。假设通信是可靠的,包含文章的消息a 和包含回复的消息r最终都到达了另一个进程Pk。因为我们没有对消息的顺序关系做出假设,所以消息r可能在消息a 之前到达进程Pk。进程Pk接收到消息r时检查时间戳,并决定推迟提交消息r,直到因果关系上位于r之前的消息都接收到了才提交。消息r只有下列条件满足时才得到交付:

vt(r)[j]=vk[j]+1;

对于所有满足i1j的i和j,vt(r)[i]

第一个条件说明r是进程Pk正在等待的下一条来自进程Pj 的消息。

第二个条件说明当进程Pj发送消息r时,进程Pk只看到被进程Pj看到的消息。这意味着进程Pk已经看到了消息。

一致性模型,要能写出以客户为中心的四个模型(条件描述)以数据为中心的三种类别(了解))每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一致性模型是单调读的一致性模型。如果数据存储满足以下条件,那么称该数据存储提供单调读一致性(monotonic-read consistency):也就是说,单调读一致性保证,如果一个进程已经在t时刻看到x的值,那么以后他不再会看到较老的

版本的x的值。如果一个进程读取数据x的值,那么该进程对执行任何后续读操作将总是得到第一次读取的那个值或

更新的值。在很多情况下,写操作以正确的顺序传播到数据存储的所有拷贝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性质被描述为单调写一致性。单调写一致性(monotonic-write consistency)的数据存储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一个进程对数据项x执行的写操作必须在该进程对x执行任何后续写操作之前完成。下面介绍一种与单调写一致性有密切关系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一致性模型。如果数据存储满足以下条件,那么称该数据存储提供写后读一致性(read-your-writes consistency)。也就是说,一个写操作总是在同一进程执行的后续读操作之前完成,而不管这个后续的读操作发生在什么位置。一个进程对数据项x执行一次写操作的结果总是会被该进程对x执行的后续读操作看见。最后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一致性模型是这样的模型,即更新是作为前一个读操作的结果传播的。如果数据存储满足以下条件,那么称该数据存储提供读后写一致性

(writes-follow-reads consistency)。也就是说,进程对数据项上x所执行的任何后续的写操作都会在x的拷贝上执行,而该拷贝是用该进程最近读取的值更新的。同一个进程对数据项x执行的读操作之后的写操作,保证发生在与x读取值相同或比之更新的值上。

代码迁移(基础、分类)分布式系统中的代码迁移是以进程

迁移(process migration)的形式进行的,在这种形式下整个

进程被从一台机器搬到另一台机器上去。其基本的思想是:如果把进程由负载较重的机器上转移到负载较轻的机器上去,就可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迁移的是计算程序本身,而非数据)分类弱可迁移性:在这种模型中,可以只传输代码段以及某些初始化数据。弱可移动性的典型特征是,传输过来的程序总是以初始状态重新开始执行的。强可移动性(strong mobility):它还可以迁移执行段。强可移动性的典型特征是,可以先停止运行中的进程,然后将它搬到另一台机器上去,再从刚才中断的位置继续执行。分类(主动方):

发送者启动(sender-initiated)迁移:在这种模型中,代码当

前驻留在哪台机器上或者正在哪台机器上执行,就由该机器来启动迁移。一般来说,在向计算服务器上载程序时进行的就是发送者启动的迁移。接收者启动(receiver-initiated)迁移:代码迁移的主动权掌握在目标机器手中。Java小程序是这种迁移的一个例子。事务提交:2pc\3pc两阶段提交协议(2PC):考虑一个分布式事务中有很多进程作为参与者,每个进程都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假定没有故障发生,协议就由以下两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又由两步组成。两阶段提交的一个问题在于当协调者崩溃时,参与者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因此参与者可能在协调者恢复之前保持阻塞。三阶段提交协议

(3PC),避免了在出现故障停机时的阻塞过程。The finite

state machine for the coordinator in 2PC.(协调者)The finite state machine for a participant.(参与者)协调者向所有的参与者发送一个Vote_Request消息。当参与者接收到Vote_Request消息时,就向协调者返回一个Vote_Commit 消息通知协调者它已经准备好本地提交事务中属于它的部分,否则就返回一个Vote_Abort消息。协调者收集来自参与者的所有选票。如果所有的参与者都表决要提交事务,那么协调者就进行提交。在这种情况下它向所有的参与者发送一个Global_Commit消息。但是,如果有一个参与者表决要取消事务,那么协调者就决定取消事务并多播一个

Global_Abort消息。每个提交表决的参与者都等待协调者的最后反应。如果参与者接收到一个Global_Commit消息,那么它就在本地提交事务,否则接收到一个Global_Abort消息时,就在本地取消事务。三阶段提交(3PC)3PC的本质在于协调者和每个参与者都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三阶段提交协议(3PC)的基本原理为:在2PC的参与者投票和协调者决策之间增加了“预提交”阶段。协调者在接收到所有参与者的提交票后发送一个全局预提交命令,当参与者接收到全局预提交命令之后,它就得知其他的参与者都投了提交票,从而确定自己在稍后肯定会执行提交操作,除非它失败了。每个参与者都对全局预提交发出确认消息,协调者一旦接收到所有参与者的确认消息就再发出“全局性提交”。3PC协议在站

点失败,甚至是所有的站点都失败的情况下也不会带来阻塞。它们各自的状态机如图所示。(a 协调者,b 参与者)

没有一个可以直接转换到Commit或者Abort状态的单独状态。没有一个这样的状态:它不能做出最后决定,而且可以从它直接转换到Commit状态。二者比较:与2PC相比,3PC 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以下情况:崩溃的参与者可能恢复到了Commit状态而所有参与者还处于Ready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其余的可能操作进程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不得不在崩溃的进程恢复之前阻塞。在3PC中,只要有可操作的进程处于Ready状态,就没有崩溃的进程可以恢复到Init、Abort

或Precommit之外的状态。因此存活进程总是可以做出的最后决定。复制和一致性(四个经典模型(不带同步变量的))严格一致性条件定义:对于数据项x的任何读操作将返回最近一次对x进行的写操作的结果所对应的值。严格一致性中存在的问题是它依赖于绝对的全局时间(注意由于技术的限制,我们需要处理同一时间间隔内所发生的多个操作)

(a)严格的一致性存储; (b) 非严格的一致性存储总之,当数

据存储是严格一致的时候,对于所有的进程来说,所有写

操作是瞬间可见的,系统维持着一个绝对的全局时间顺序。(如果一

个数据项被改变了,那么无论数据项改变之后多久执行读操作,无论

哪些进程执行读操作,无论这些进程的位置如何,所有在该数据项上

执行的后续读操作都将得到新数值。同样,如果执行了读操作,那么

无论多快地执行下一个写操作,该读操作都将得到当前的值。)顺序一致性条件定义:任何执行结果都是相同的,就好像所有进程对数据存储的读、写操作时按照某种序列顺序执行的,并且每个进程的操作按照程序所制定的顺序出现在这个序列中。

(a) 顺序一致的数据存储;(b)非顺序一致的数据存储线性一致性条件定义:当数据存储上的每个操作都具有时间戳并满足以下条件时,称这个数据存储是可线性化的。任何执行结果都是相同的,就好像所有进程对数据存储的读、写操作是按某种顺序执行的,并且每个进程的操作按照顺序所执行的顺序出现在这个顺序中。另外,如果tsop1(x)因果一致性因果关系理解:考虑一个存储器的实例。假设进程P1对变量x执行了写操作。然后进程P2先读取x,然后对y执行写操作。这里,对x的读操作和对y的写操作具有潜在的因果关系,因为y的计算可能依赖于P2所读取的x值。没有因果关系的操作被称为并发的。条件定义:所有进程必须以相同的顺序看到具有潜在因果关系的写操作。不同机器上的进程可以以不同的顺序被看到并发的写操作。

实现因果一致性要求跟踪哪些进程看到了哪些写操作。这意味着必须构建和维护一张记录哪些操作依赖于哪些操作的依赖关系图。一种实现方法是使用上一章所讨论的向量时间戳。

分布式系统算法(选举算法(欺负算法)、互斥算法(集中式带协调者的、分布式不带协调者的、recut、令牌环(不一定考)))

选举算法欺负算法1.1 当任何一个进程发现协调者不再响应请求时,它就发起一个选举。进程P按如下过程主持一次选举:1.1.1 P向所有编号比它大的进程发送一个election 消息;1.1.2 如果无人响应,P获胜成为协调者;1.1.3 如果有编号比它大的进程响应,则响应者接管选举工作。P的工作完成。(a) 进程4主持一个选举;(b) 进程5和6进行响应,告诉进程4停止选举;(c) 进程5和6此时各自主持一个选举;(d) 进程6通知进程5停止选举;(e) 进程6获胜,并通知每个进程。

互斥算法集中式算法只有一个协调者,无论何时一个进程要进入临界区,它都要向协调者发送一个请求消息,说明它想要进入哪个临界区并请求允许。如果当前没有其他进程在该临界区内,协调者就发送允许进入的应答消息。

(a) 进程1请求协调者允许它进入一个临界区。请求得到了批准;(b) 进程2也请求进入同一个临界区。协调者不应答;

进程2进入等待队列(c) 进程1在退出临界区时通知协调者,协调者然后做出应答。协调者再通知等待队列中的排在最前面的进程2进入临界区优点:没有进程会处于永远等待状态(不会出现饿死的情况);易于实现,每使用一次临界区只需3条消息(请求、允许和释放);不仅能用于管理临界区,也可以用于更一般的资源分配。缺点:协调者是一个单个故障点,所以如果它崩溃了,整个系统就可能瘫痪。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进程在发出请求之后被阻塞,那么请求者就不能区分“拒绝进入”和协调者已经崩溃这两种情况,因为上述两种情况都没有消息返回。此外,在规模较大的系统中,单个协调者会成为性能的瓶颈。

分布式算法

该算法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一个进程想进入一个临界区时,它构造一个消息,其中包含它要进入的临界区的名字、它的进程号和当前时间。然后它将消息发送给所有其他的进程,理论上讲也包括它自己。

当一个进程接收到来自另一个进程的请求消息时,它根据自己与消息中的临界区相关的状态来决定它要采取的动作。可以分为三种情况:2.1 若接收者不再临界区也不想进入临界区,它就向发送者发送一个OK消息。2.2 若接收者已经在临界区,它不进行应答,而是将该请求放入队列中。2.3 如果接收者想进入临界区但尚未进入时,它将对收到的消息的

时间戳和包含在它发送给其余进程的消息中的时间戳进行比较。时间戳最早的那个进程获胜。如果收到的消息的时间戳比较早,那么接收者向发送者发回一个OK消息。如果它自己的消息的时间戳比较早,那么接收者将接收到的请求放入队列中,并且不发送任何消息。在发送了请求进入临界区的请求消息后,进程进行等待,直到其他所有进程都发回允许进入消息为止。一旦得到所有进程的允许,它就可以进入临界区了。当它退出临界区时,它向其他队列中的所有进程发送OK消息,并将它们从队列中删除。(a) 两个进程同时希望进入同一个临界区;(b) 进程0具有最早的时间戳,所以它获胜;(c) 当进程0退出临界区时,它发送一个OK消息,所以进程2现在可以进入临界区优点:不会发生死锁或者饿死现象;最大的优点是不存在单个故障点。缺点:单个故障点被n个故障点所取代;要求更多网络通信的算法;要么必须使用组通信原语,要么每个进程都必须自己维护组成员的清单,清单中包括进入组的进程、离开组的进程以及崩溃的进程。

令牌环当环初始化时,进程0得到一个令牌token。该令牌绕着环运行,用点对点发送消息的方式把它从进程k传递到进程k+1(以环大小为模)。进程从它邻近的进程得到令牌后,检查自己是否要进入临界区。如果自己要进入临界区,那么它就进入临界区,做它要做的工作,然后离开临界区。在该

进程退出临界区后,它沿着环继续传递令牌。不允许使用同一个令牌进入另一个临界区。如果一个进程得到了邻近进程传来的令牌,但是它并不想进入临界区,那么它只是将令牌沿环往下传递。优点:不会发生饿死现象,那么最差的情况是等待其他所有进程都进入这个临界区然后再从中退出后它再进去。缺点:如果令牌丢失了,那么它必须重新生成令牌,检测令牌丢失是很困难的;如果有进程崩溃,该算法也会出现麻烦,但是恢复起来比其他算法容易。

原文: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c9367248.html,/articles/7119#转载文章,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或不周之处,敬请劳烦联系若飞(微信:1321113940)马上删除,谢谢!

·END· 架构师我们都是架构师!

算法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算法分析与设计一、名词解释:1.算法 2.程序 3.递归函数 4.子问题的重叠性质 5.队列式分支限界法 6.多机调度问题7.最小生成树二、简答题: 1.备忘录方法和动态规划算法相 比有何异同?简述之。 2.简述回溯法解题的主要步骤。 3.简述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的基本要素。 4.简述回溯法的基本思想。 5.简要分析在递归算法中消除递归调用,将递归算法转化为非递归算法的方法。 6.简要分析分支限界法与回溯法的异同。7.简述算法复杂性的概念,算法复杂性度量主要指哪两个方面?8.贪心算法求解的问题主要具有哪些性质?简述之。9.分治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合并排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请分别简述之。10.简述分析贪心算法与动态规划 算法的异同。三、算法编写及算法应用分析题: 1.已知有3个物品: (w1,w2,w3)=(12,10,6),(p1,p2,p3)=(15,13,10),背包的容积M=20,根据0-1背包动态规划的递推式求出最优解。 2.按要求完成以下关于排序和查找的问题。①对数组A={15,29,135,18,32,1,27,25,5},用快速排序方法将其排成递减序。②请描述递减数组进行二分搜索的基本思想,并给出非递归算法。③给出上述算法的递归算法。④使用上述算法对①所得到的结果搜索如下元素,并给出搜索过程:18,31,135。已知,=1,2,3,4,5,6,=5,=10,=3,=12,=5,=50,=6,kijr*r1234567ii1求矩阵链积A×A×A×A×A×A的最佳求积顺序(要求给出计算步骤)。1234564.根据分枝限界算法基本过程,求解0-1背包问题。已知n=3,M=20,(w1,w2,w3)=(12,10,6),(p1,p2,p3)=(15,13,10)。 5.试用贪心算法求解汽车加油问题:已知一辆汽车加满油后可行驶n公里,而旅途中有若干个加油站。试设计一个有效算法,指出应在哪些加油站停靠加油,使加油次数最少,请写出该算法。6.试用动态规划算法实现下列问题:设A和B是两个字符串。我们要用最少的字符操作,将字符串A转换为字符串B,这里所说的字符操作包括:①删除一个字符。②插入一个字符。③将一个字符改为另一个字符。请写出该算法。7.对于下图使用Dijkstra算法求由顶点a到顶点h的最短路径。be2g212ad323182cf2h 8.试写出用分治法对数组A[n]实现快速排序的算法。9.有n个活动争用一个活动室。已知活动i占用的时间区域为[s,f ],活动i,j相容的条件是:sj≥f ii,问题的解表示为(x| x =1,2…,n,),x表示顺序为i的活动编号活动,求一个相容的活动子集,iiii且安排的活动数目最多。xxx10.设、、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且x+x+x=14。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给出解答过程。12312311.

分布式设计与开发(二)_几种必须了解的分布式算法

分布式设计与开发(二)------几种必须了解的分布式算法 分布式设计与开发中有些疑难问题必须借助一些算法才能解决,比如分布式环境一致性问题,感觉以下分布式算法是必须了解的(随着学习深入有待添加): ?Paxos算法 ?一致性Hash算法 Paxos算法 1)问题描述 分布式中有这么一个疑难问题,客户端向一个分布式集群的服务端发出一系列更新数据的消息,由于分布式集群中的各个服务端节点是互为同步数据的,所以运行完客户端这系列消息指令后各服务端节点的数据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网络或其他原因,各个服务端节点接收到消息的序列可能不一致,最后导致各节点的数据不一致。举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下面是客户端与服务端的结构图: 当client1、client2、client3分别发出消息指令A、B、C时,Server1~4由于网络问题,接收到的消息序列就可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能由于消息序列的不同导致Server1~4上的数据不一致。对于这么一个问题,在分布式环境中很难通过像单机里处理同步问题那么简单,而Paxos算法就是一种处理类似于以上数据不一致问题的方案。 2)算法本身 算法本身我就不进行完整的描述和推导,网上有大量的资料做了这个事情,但我学习以后感觉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paxos算法的奠基人,此人现在在微软研究院)的Paxos Made Simple是学习paxos 最好的文档,它并没有像大多数算法文档那样搞一堆公式和数学符号在那里吓唬人,而是用人类语言让你搞清楚Paxos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里也借机抨击一下那些学院派的研究者,要想让别人认可你的成果,首先要学会怎样让大多数人乐于阅读你的成果,而这个描述Paxos算法的文档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言归正传,透过Paxos算法的各个步骤和约束,其实它就是一个分布式的选举算法,其目的就是要在一堆消息中通过选举,使得消息的接收者或者执行者能达成一致,按照一致的消息顺序来执行。其实,以最简单的想法来看,为了达到大伙执行相同序列的指令,完全可以通过串行来做,比如在分布式环境前加上一个FIFO 队列来接收所有指令,然后所有服务节点按照队列里的顺序来执行。这个方法当然可以解决一致性问题,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课初识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法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 手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培养学 生自我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 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趣味性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 探讨,通过 Flash 演示材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思考 逐步深入,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学会如何设计和选择算法,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课时) (一)我们来共同寻找下面一些生活中比较现实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天下真的有“不要钱的午餐”吗? 某一餐馆门口海报上写着“不要钱的午餐”,规则如下:在三个月内,来

的顺序都坐一遍,以后来吃饭就可永远免费” 。于是有人想,这太容易了,每人每次坐不同的位置,吃五次不就行了?于是他就叫上自己的朋友参加这项活动,可是,吃了十次之后,还没有吃上免费午餐,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们感觉非常有意思,很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破解问题 的步骤:①第一个座位5个人都有坐的机会②第二个座位只有4个人中的任一 个有坐的机会(一个人不能同时坐两个座位)③第三个座位只有3个人中的任 一个有坐的机会④第四个座位只有2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⑤第五个座位 只有1个人有坐的机会⑥计算:5×4×3×2×1=120⑦得出结论:需 要吃120次才有可能吃上免费午餐。 【问题二】有三个和尚和三个妖怪过河,只有一条能装下两个人的船,在河的 任何一方或者船上,如果妖怪的人数大于和尚的人数,那么和尚就会有被吃掉 的危险。你能不能找出一种安全的渡河方法呢?请写一写你的渡河方案。学 生: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步骤〗 ①两个妖怪先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②再两个妖怪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③两个和尚过河,一个妖怪和一个和尚回来; ④两个和尚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⑤两个妖怪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⑥两个妖怪过河。 【F lash 动画展示】通过讨论和动画展示,我们可以知道,计算机解决问题和 人解决问题一样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程序或步骤。(二)【课件展示】算法的概念:

算法设计与分析复习题目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二分搜索算法是利用( A )实现的算法。 A、分治策略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2、下列不是动态规划算法基本步骤的是( B )。 A、找出最优解的性质 B、构造最优解 C、算出最优解 D、定义最优解 3、最大效益优先是( A )的一搜索方式。 A、分支界限法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4、在下列算法中有时找不到问题解的是( B )。 A、蒙特卡罗算法 B、拉斯维加斯算法 C、舍伍德算法 D、数值概率算法 5. 回溯法解旅行售货员问题时的解空间树是( B )。 A、子集树 B、排列树 C、深度优先生成树 D、广度优先生成树6.下列算法中通常以自底向上的方式求解最优解的是( B )。 A、备忘录法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7、衡量一个算法好坏的标准是(C )。 A 运行速度快 B 占用空间少 C 时间复杂度低 D 代码短 8、以下不可以使用分治法求解的是(D )。 A 棋盘覆盖问题 B 选择问题 C 归并排序 D 0/1背包问题 9. 实现循环赛日程表利用的算法是( A )。 A、分治策略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10、下列随机算法中运行时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的是(C ) A 数值概率算法 B 舍伍德算法 C 拉斯维加斯算法 D 蒙特卡罗算法 11.下面不是分支界限法搜索方式的是( D )。 A、广度优先 B、最小耗费优先 C、最大效益优先 D、深度优先12.下列算法中通常以深度优先方式系统搜索问题解的是( D )。 A、备忘录法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13.备忘录方法是那种算法的变形。( B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一致性方法研究

2007年第24卷第10期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1引言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系统结构上的真正含义是指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数据在物理上分布后,由系统统一管理,用户看到的似乎不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而是一个数据模式为全局数据模式的集中式数据库[1 ̄5]。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位置透明性和复制透明性,使用户看到的系统如同一个集中式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为三类:同构同质型DDBS、同构异质型DDBS和异构DDBS。同构同质型DDBS是指各个场地都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并且是同一型号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构异质型DDBS是指各个场地都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不同型号的;异构型DDBS是指各个场地的数据模型是不同的类型。 分布式结构是相对于集中式结构而言的。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来说,典型的集中式结构是数据集中存放和处理,用户通过远程终端或通过网络连接来共享集中存放的数据。分布式结构则是将数据及其处理分散在不同场地,各场地各自管理一部分数据,同时又通过网络系统相互连接。各场地的用户除可以访问和处理本地数据外,也可以访问和处理别的场地的数据。分布式数据库是典型的分布式结构。它包括对数据的分布存储和对事务的分布处理。设计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会遇到许多集中式数据库设计中所没有的问题,一致性是其中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2DDBS的体系结构 2.1综合型体系结构 综合型体系结构是指在综合权衡用户需求之后,设计出分布的数据库,然后再设计出一个完整的DBMS,把DBMS的功能按照一定的决策分散配置在一个分布的环境中。每个结点的DBMS均熟知整个网络的情况,也了解其它结点的情况。从整体上,各结点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们之间是靠进程通讯的手段来维持互访连接,如图1所示。2.2联合型体系结构 联合型体系结构是指每个结点上先有DBMS,以此为基础,再建立分布式环境以实现互访连接。若各个结点的局部DBMS支持同一种数据模式和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一致性方法研究 刘萍芬,马瑞芳,王军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领域中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数据一致性维护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在分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讨论了两种一致性方法:两阶段提交和复制服务器,并提出一种具有复制服务器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框架,它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一致性;两阶段提交;复制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80(2007)10-0137-03 ResearchofDistributedDatabaseSystemandDataConsistency LIUPing-fen,MARui-fang,WANGJun (Collegeof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Engineeting,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Abstract:Distributeddatabasesystemisamainresearchdirectioninthedatabasefield.Maintainingthedataconsis-tencyisacriticaltechnicalprobleminthedistributeddatabasesystem.Thispaperdiscussestwomethodsofmaintainingdataconsistencybasedonanalyzingthestructureofthedistributeddatabasesystem,whichare2PCandreplicationserv-er.Thenthepaperputsforwardadistributeddatabaseframeworkwhichhavereplicationserverstructure.Anditiseffec-tiveandapplied. Keywords:distributeddatabasesystem;dataconsistency;2PC;replicationserver 收稿日期:2006-10-27 137

分布式算法导论读后感

《分布式算法导论》读后感 分布式算法20多年来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主流方向。本书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算法及其理论,结合大量定理、引理、命题等的证明,讨论了点到点消息传递模型上的算法、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实现的算法,重点是分布式应用的控制算法(如波动算法、广播算法、选举算法、同步系统算法等),还涉及了利用分布式算法实现容错计算、方向侦听和故障检测器等方面的内容。本书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适合作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的分布式算法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对于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也大有帮助。 1.为什么看这本书?个人认为是为了学习解决计算机科学普遍问题的方法论。该书的名称就是“导论”,本质上没讲几个算法,而是把900多页(我手头的电子版本)的篇幅都用在了算法证明,推导,分析上了,这些过程才是clrs 希望大家掌握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你分析远远超过clrs本身的知识体系。这里,大多数同学认为,我不想了解这些玩意,我看clrs,就是为了了解尽可能多算法,其实如果只有这一个目的,给大家推荐一个我经常翻来翻去的一本“书”:《吉大模板》,该书抛弃了clrs中的一切废话,将远远超越clrs 容量的,以少/错一个字都不行的文本描述了大量基础算法。注意:这本书和类似的《浙大模板》(规模更大),《交大模板》(鬼畜版算法集合)在ACM/ICPC 是可以带进场内自由翻阅的,想想为什么一个竞赛在允许这样的同时还受世界各大计算机公司的青睐? 2.虽然凭大家的智商,硬啃本书没问题,但还是建议看本书之前,先把大学相关科目复习一遍。《离散数学》是必须要完全搞定的,要不算法分析部分会让你很抓狂。《数据结构》可以提前剧透clrs的一些基础内容,刚考研的同学们有福了。如果你在本科时选修过组合数学,运筹学等,特定章节你是完全可以直接跳过的,因为你当时学的东西比clrs上那点详细多了。另外,《概率论》,《高数/数分》,《形式语言&自动机》也会有直接的间接的帮助。如果你在大学时不是一心为了刷狗日的保研分,而是认认真真的把上面这些玩意学好,那看clrs基本就是玩票级轻松。 3.为了让自己能答上面试的算法题(不管是下周还是3年后)而看这书的,希望你们考虑下,clrs给你带来了什么?3年前,如果你知道第K大还有O(N)的算法,3-sum还有O(N^2)的,基本上去百度是没啥问题了,但随着这几年程序员面试宝典之类的玩意泛滥,是个CS人就能答的上上面两个问题,面试管问的问题就水涨船高了,具体表现并不是问些clrs上没有的算法,而是clrs上算法的证明,组合和应用(当然狗搜还不厚道的搞起了TAOCP,操他妈的)。或是干脆不问算法了,改问分布式之类的新东西,如果你数据库学的很深,map/reduce 或各种NoSQL上的那些深层次的优化你也可以讲出个大概。总之,不要希望穷举面试官的问题,clrs提供的问题真的不够问。如果说clrs对面试有什么效果,我希望它能帮助你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面试官想看到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问题的答案。不要怕面试官考你原题你不会,我实习的时候,经理和我聊起面

PaxosRaft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原理剖析及其在实战中的应用

基础架构事业群-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内核 何登成 Paxos/Raft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原理剖析及其在实战中的应用

目录Contents Consensus Problem Basic Paxos Multi-Paxos and Raft 实战分析 参考资料

定义:The consensus problem requires agreement among a number of processes (or agents) for a single data value.

?理解Consensus 问题的关键 ?绝对公平,相互独立:所有参与 者均可提案,均可参与提案的决 策 ?针对某一件事达成完全一致:一 件事,一个结论 ?已经达成一致的结论,不可被推 翻 ?在整个决策的过程中,没有参与 者说谎 ?晚饭吃什么? 炉鱼食堂同乐会 炉鱼炉鱼 炉鱼 Consensus Algorithm

Consensus Algorithm:Basic Paxos ?Basic Paxos ?一个或多个Servers可以发起提案(Proposers) ?系统必须针对所有提案中的某一个提案,达成一致 ?何谓达成一致?系统中的多数派同时认可该提案?最多只能针对一个确定的提案达成一致 ?Liveness (只要系统中的多数派存活,并且可以相互通信)?整个系统一定能够达成一致状态,选择一个确定的提案

Basic Paxos:Components ?Proposers ?Active:提案发起者(value) ?处理用户发起的请求 ?Acceptors ?Passive:参与决策,回应 Proposers的提案 ?存储accept的提案(value), 存储决议处理的状态 ?Learners ?Passive:不参与决策,从 Proposers/Acceptors学习最新 达成一致的提案(value)?本文接下来的部分,一个Server同时具有Proposer和Acceptor两种角色,Learner角色逻辑简单,暂时不讨论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 【基本信息】 【课标要求】 (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成流程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尤其对刚学过的循环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此处说“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应该是指在必修部分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有所体验与了解,或是指已学习过数学中相关模块的知识,这是本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身高的活动,以及对武术比赛中“打擂台”流程的逐步梳理,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求最大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在过程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值”的算法思想。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实例引用是否贴切,是否有利于学生向抽象结论的构建。本案例的实例选择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再次体验与理解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后面更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积累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计算公式 1、投资率,又称资本形成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为: 2、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用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上也有人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最终消费,用生产法GDP 代替支出法GDP计算消费率,但这种方法大大低估了消费率。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它仅与最终消费中的商品性货物消费相对应,服务性消费以及实物性消费、自产自用消费和其他虚拟消费都不包括在内,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中用于最终消费的总量。 反映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指标 3、投资拉动率,又称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通常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投资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也称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为: 同时,还可以计算投资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计算方法为: 投资拉动GDP增长(百分点)=投资拉动率×GDP增长率 其中的GDP增长率一般为不变价生产法GDP增长率(下同)。 4、消费拉动率,又称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通常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消费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也称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为:

同时,还可以计算消费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计算方法为: 消费拉动GDP增长(百分点)=消费拉动率×GDP增长率 5、“贡献率”?它是怎样计算的?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 (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产业拉动率:指GDP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分布式算法设计基础

分布式算法设计基础 课程学时数:每周4学时 Gerard Tel,《Introduction to Distributed Algorithms(Second Edition)》,1999 分布式算法导论(第二版)(英文版) 外语水平高的可以直接用原版教材,其他同学可以中文版为主,参考原版教材。 第一章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算法的研究,来源于分布式系统开发活动中的基础研究,其内容构成了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技术。 1.1什么是分布式系统? 定义.一个分布式系统是指以某种方式合作的若干计算机或处理器上的所有计算机应用。 该定义覆盖:广域计算机通讯网络、局域网、每个处理器具有自己控制部件的多处理器计算机,以及合作、协同处理系统。 术语:“分布式系统”一般是指自治计算机、进程和处理器的集合。作为分布式系统的一个结点,计算机、进程、处理器,每一个都是自治的,它们都必须有自己的控制。 分布式系统与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之间的联系: SISD(传统机器,不是); MISD(没有对应的系统); SIMD(不是); MIMD(是): 要求各结点具有并发或并行执行的能力,交换信息的能力。

进程能够起到一个分布式系统结点的作用,单机上的多进程系统是分布式系统的早期雏形,也归属于分布式系统的范畴,是分布式系统的特殊情况。除了单机上的分布式系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分布式系统至少包含n个由通讯硬件互联在一起的处理器,包括现在的多核系统。 在分布式系统中,进程与1980年代早期出现的Agent 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是Agent实现的重要支撑技术。 进程→ Agent(软计算结点)→网络计算→网格计算 ●选择分布式系统的动机 (1)信息交换 (2)资源共享 (3)通过重复提高可靠性 (4)通过并行化提高性能 (5)通过专门化简化设计 (6)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机构连接的一个计算机的集合。计算机相互之间能够交换信息。通信机构、计算机集合之间可能分别有层次之分,它们之间的某些互连关系、控制关系等形成了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局域网:主要目的是交换信息和协同计算 广域网:主要目的是交换信息和资源共享 两种网络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从算法的角度看,如果不考虑实现,没有必要严格区分。对分布式算法而言,两种网络可能影响的差别因素主要包括: (1)可靠性参数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1

解析法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解析算法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的学习,掌握用解析算法设计程序的基本思路。 (2)学会根据问题寻找恰当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精神和态度。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用解析法设计程序,解析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常用算法,在之前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的例题分析中也曾使用过,该算法的分析也为今后的各种算法学习做好了准备。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解析算法的思想,能写出求解问题的解析式并用程序实现”,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学会分析问题,合理设计算法,建立求解问题的解析式”。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可视化编程的能力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这样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算法的分析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一个测量树高的例子进行引入,用简单的例子分析解析算法,然后采用教材上的活动“求解铁丝问题”让学生掌握解析算法的实现过程,用“求岛屿面积”的实践环节巩固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分析归纳、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题 2’ 从A、B两点仰角的角度与两点之 间的距离可计算出MN的高度。 引出课题:解析法 探究学习 8’[学习任务一] 问题:MN是竖直于地面的物体, 其底部N不可到达。为了测量MN 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一条与MN 在同一平面的水平线线段AB为 基线,测得AB的长为a=20米, 在A点向M点张望的仰角α =38.4°,在B点向M点张望的仰 角β=22.8°。试设计程序计算高 度MN。 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一”(填 写电子文档) 1、问题分析:怎样写出计算表达 式。(请学生回答) 2、设计求解表达式MN=a/(1/tan β- 1/tanα)的算法。 (以下部分小组合作完成) 3、实现应用程序:老师提供程序 的可视化界面及不完整的程序, 要求学生程序填空,完善程序。 4、将程序输入到程序窗体的按钮 中并调试计算本题结果。附带计 算学校中一棵桂花树和一棵龙柏 的高度。 1、由α、β与a 推导出计算表达 式。 2、根据计算表达 式,分析解题算 法。 3、小组合作,填 空完成程序,交流 填空结果。 4、复制程序,调 试并得出运算结 果。 让学生在 老师的带 领下了解 解析法解 题的一般 过程。 学习小结2’老师提问:请同学说说求解任务 一的步骤是怎样的? 老师用流程图表示这个步 骤,提出解析法的概念。 了解解析算法的 概念。 让学生初 步了解解 析算法的 概念。 [学习任务二]求解“铁丝问题” “智力大比拼”活动: (1)一根长为6米,可制作一个 2平方米的矩形框,问该矩形长 和宽各为多少? (2)上面同样的问题,制作的面 积为2.1平方米,那么长、宽各 参与“智力大比 拼”活动。 产生计算机程序 解决问题与简单 人脑思维运算的 比较。 让学生参 与“智力大 比拼”活 动,产生冲 突,激发学 生学习的 兴趣。

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二、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分述如下。 (一)积差相关系数 1. 积差相关系数又称积矩相关系数,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 )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故也称皮尔逊相关。这是一种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积差相关系数记作XY r ,其计算公式为 ∑∑∑===----= n i i n i i n i i i XY Y y X x Y y X x r 1 2 1 2 1 ) ()() )(( (2-20) 式中i x 、i y 、X 、Y 、n 的意义均同前所述。 若记X x x i -=,Y y y i -=,则(2-20)式成为 Y X XY S nS xy r ∑= (2-21) 式中n xy ∑称为协方差,n xy ∑的绝对值大小直观地反映了两列变量的一致性程 度。然而,由于X 变量与Y 变量具有不同测量单位,不能直接用它们的协方差 n xy ∑来表示两列变量的一致性,所以将各变量的离均差分别用各自的标准差 除,使之成为没有实际单位的标准分数,然后再求其协方差。即: ∑∑?= = )()(1Y X Y X XY S y S x n S nS xy r

Y X Z Z n ∑?= 1 (2-22) 这样,两列具有不同测两单位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以测量计算。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符合以下条件:(1)两列变量都是等距的或等比的测量数据;(2)两列变量所来自的总体必须是正态的或近似正态的对称单峰分布;(3)两列变量必须具备一一对应关系。 2.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利用公式 (2-20)计算相关系数,应先求两列变量各自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再求离中差的乘积之和。在统计实践中,为方便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并利于计算机计算,一般会将(2-20)式改写为利用原始数据直接计算XY r 的公式。即: ∑∑∑∑∑∑∑---= 2 22 2 ) () (i i i i i i i i XY y y n x x n y x y x n r (2-23) (二)等级相关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只要条件许可,人们都乐于使用积差相关系数来度量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有时我们得到的数据不能满足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条件,此时就应使用其他相关系数。 等级相关也是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当测量得到的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数据,而是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得到的数据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但其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不是正态的,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这时要求两列变量或多列变量的相关,就要用等级相关的方法。 1. 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用R r 表示,它适用于两列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的等距、等比数据。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Program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中文版答案 习题 5..证明等式gcd(m,n)=gcd(n,m mod n)对每一对正整数m,n都成立. Hint: 根据除法的定义不难证明: 如果d整除u和v, 那么d一定能整除u±v; 如果d整除u,那么d也能够整除u的任何整数倍ku. 对于任意一对正整数m,n,若d能整除m和n,那么d一定能整除n和r=m mod n=m-qn;显然,若d能整除n和r,也一定能整除m=r+qn和n。 数对(m,n)和(n,r)具有相同的公约数的有限非空集,其中也包括了最大公约数。故gcd(m,n)=gcd(n,r) 6.对于第一个数小于第二个数的一对数字,欧几里得算法将会如何处理?该算法在处理这种输入的过程中,上述情况最多会发生几次? Hint: 对于任何形如0<=m

设sqrt(x)是求平方根的函数) 算法Quadratic(a,b,c) 描述将十进制整数表达为二进制整数的标准算法 a.用文字描述 b.用伪代码描述 解答: a.将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的算法 输入:一个正整数n 输出:正整数n相应的二进制数 第一步:用n除以2,余数赋给Ki(i=0,1,2...),商赋给n 第二步:如果n=0,则到第三步,否则重复第一步 第三步:将Ki按照i从高到低的顺序输出 b.伪代码 算法 DectoBin(n) .n]中 i=1 while n!=0 do { Bin[i]=n%2; n=(int)n/2; i++; } while i!=0 do{ print Bin[i]; i--; } 9.考虑下面这个算法,它求的是数组中大小相差最小的两个元素的差.(算法略)对这个算法做尽可能多的改进. 算法 MinDistance(A[0..n-1])

对几种典型分布式计算技术的比较

对几种典型分布式计算技术的比较 分布式计算是一门计算机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巨大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不同的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本文还对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几种典型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如中间件技术、网格技术、移动Agent 技术、P2P技术以及Web Service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介绍了存储整合在分布式计算技术中的应用,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概述 所谓分布式计算就是在两个或多个软件互相共享信息,这些软件既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上运行。分布式计算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研究两个方面。但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计算的研究热点也从以分布式操作系统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以网络计算平台为中心实用分布式技术,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此外,在过去的20多年间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如中间件技术、网格技术、移动Agent技术、P2P技术以及Web Service技术。它们在特定的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几种典型的分布式计算技术 2.1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middleware)是一个基础性软件的一大类,属于可复用软件的范畴。顾名思义,中间件处于操作系统软件与用户的应用软件的中间。中间件在操作系统、网络和数据库之上,应用软件的下层,总的作用是为处于自己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运行与开发的环境,帮助用户灵活、高效地开发和集成复杂的应用软件。 在众多关于中间件的定义中,比较普遍被接受的是IDC表述的: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 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仲萃豪形象地把中间件定义为:平台+通信。这个定义限定了只有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此类软件才能被称为中间件,同时此定义还可以把中间件与支撑软件和实用软件区分开来。 2.2 网格计算技术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通过利用大量异构计算机(通常为桌面)的未用资源(CPU 周期和磁盘存储),将其作为嵌入在分布式电信基础设施中的一个虚拟的计算机集群,为解决大规模的计算问题提供了一个模型。网格计算的焦点放在支持跨管理域计算的能力,这使它与传统的计算机集群或传统的分布式计算相区别。 网格计算的设计目标是解决对于任何单一的超级计算机来说仍然大得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同时保持解决多个较小的问题的灵活性。这样,网格计算就提供了一个多用户环境。它的第二个目标就是:更好的利用可用计算机,迎合大型的计算练习断断续续的需求。这隐含着使用安全的授权技术,以允许远程用户控制计算资源。 网格计算包括共享异构资源(基于不同的平台,硬件/软件体系结构,以及计算机语言),这些资源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属于一个使用公开标准的网络上的不同的管理域。简而言之,它包括虚拟化计算资源。网格计算经常和集群计算相混淆。二者主要的不同就是:集群是同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2016-02-10人力资源研究人力资源研究 HRresearch881、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分享、互动;2、HR行业信息的发布、揭秘;3、HR相关的培训、咨询、产品等推介!博主个人号:rockysml HR必知的九大效益计量公式 1. 人事费用率: 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 2. 人均劳动生产力: 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 3. 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

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 4.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 5. 薪资占人事费用的比例: 计算公式=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100% 6.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比例: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指标数字越大,公司老板越高兴啊)。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 7. 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

计算公式=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 8. 人均招聘成本: 计算公式: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 9. 离职率(主动): 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 HR必收藏的50条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常用的计算公式大全

齐全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计算,为此特向大家提供各种换算公式,以供参考。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1美加仑(gal)=3.785升(1)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1英亩·英尺=1234(注本文介绍的生活常用资料,销售小技巧,一些小方法的消防安全法律知识所

立方米(m3 )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1英加仑(gal)=4.546升(1) 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方米(m3) 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 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 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长度换算 1千米(km)=0.621英里(mile)1米(m)=3.281英尺(ft)=1.094码(yd) 1厘米(cm)=0.394英寸(in)1英寸(in)=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1.852千米(km)1英寻(fm)=1.829(m) 1码(yd)=3英尺(ft)1杆(rad)=16.5英尺(ft) 1英里(mile)=1.609千米(km)1英尺(ft)=12英寸(in) 1英里(mile)=5280英尺(ft)1海里(n mile)=1.1516英里(mile)质量换算 1长吨(long ton)=1.016吨(t)1千克(kg)=2.205磅(lb) 1磅(lb)=0.454千克(kg)[常衡] 1盎司(oz)=28.350克(g) 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lb) (注本文介绍的生活常用资料,销售小技巧,一些小方法的消防安全法律知识所

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必修)

《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工程等 实验一:Socket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及要求】 在Uinx/Linux/Windows 环境下通过socket方式实现一个基于Client/Server 或是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 要求:要求独立完成。 【实验原理和步骤】 1. 确定传输模式:通过socket方式实现一个基于Client/Server或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 2. 如果选择的是Client/Server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则需要分别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客户端: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实现通信。采用Socket 类对象,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文件并保存在特定的位置。服务器端:监听客户请求,读取磁盘文件并向客户端发送文件。注意:需要实现文件的读写操作。 3. 如果选择的是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则需要实现一个Peer程序,它即是客户端,也是服务器端。Peer程序需要实现文件上传、下载及文件读写等操作。 【实验任务】 1

1.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二:Java RMI实验 【实验目的及要求】 在Java语言环境下,通过RMI实现一个学生成绩或教师信息查询的程序。 要求:要求独立完成。 【实验原理和步骤】 1. 定义学生成绩查询或教师信息查询的远程接口 2. 实现服务器端软件(程序):设计远程接口的实现类和服务器对象类,在服务器上启动目录服务,并注册远程对象,供客户端访问。远程接口的实现类要从本地读取数据信息(成绩或教师信息),数据信息可以存储在文件或数据库中。 3. 实现客户端软件(程序):实现访问远程对象的客户程序。 【实验任务】 1.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三:二选一 题目1.实现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程序(独立完成) 【实验目的及要求】 采用Socket API知识和对协议,CGI的理解,实现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程序,要求服务器能成功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GET命令(传送文件),进一步实现响应POST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