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分区与流行分析
一.入口分析
廊道 清风洞入口
入口
习习山庄的平面布局顺应了地形,两组主要功能空间与等高线 平行,通过廊道连接。建筑师在形体上运用了“L”形的组合, 围着院落。
转折关系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手法。山庄入口与一直延续的道路偏转成L形。矮小 的入口与内部形成对比。
进入门之后,是一个宽扁的长廊,空间上 可以分为三段,由亮——暗——亮,富有节 奏感。
二.流线分析
月亮门
四个矩形,七次转折
习习山庄可以看作由四个矩形组成,流线从山庄大门口到洞口一 共经历了7次转折,在一次次的转折中,游人不断酝酿入洞的心情,好 奇心大起,使得对洞内景色的莫名期待逐渐增强。 出洞的路线经山路到眺台,月亮门作为对景直接将游人吸引到茶室, 而后出去。
三.功能分区
山庄功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 就是开阔的公共空间,第二个就是功能房。
习习山庄建筑体量较为松散,空 间相对开敞,L形流线在室内外,半室 内外穿插。
习习山庄的L型转折受到了天台宗祖庭国清寺的影响,无论是转 L型空间 折还是尺度,都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葛如亮先生在设计前期对该寺庙进行的深度的调研,因而影响 颇深。 室内的多次转折也是采用了这种L型空间。
立面分析与采光通风
5、植被的重要性 在山地环境中,植被的存在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方面,它保 了地域的景观特色,增加了环境的景 观优美度;另 方面,乞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容水量, 到保持水土、防止洪水、滑玻产生的功效;此外, 良好:一q秽还有利于调节山地的小气候。
1.视觉的引导 在山地景观中,山地建筑和自然景观是同时进入 人的视野的。传统的山地建筑在山地环境中往往是尊 重山体的自然形态,在不破坏山体自然风貌的前提下 进行构筑建筑物的。在较高位置观赏时,观察者的位 置往往并不位于山地建筑群的轴线位置,而是成一角 度,加之山体坡向,刚好避开了视线遮挡,此时,山 地建筑群的轴线关系 明晰可见。当主轴线进入视锥体 范围,在整体的视觉效果上就起到了全局上的引导控 制作用;而在较低的位置时,视 线为仰视,要依靠各 种视觉引导要素如:踏步、山门、亭、楼、平台等来 引导视线的转折、偏移。
2.视觉变换— — “动观”与“静观” 中国传统山地景观建筑往往比较重视时 间、空间的转变对人的视觉所产生的影响。随 着观察者的运动,视线、视角、视域总是变化 不定,纳入观察者视野的景观也就不同,即所 谓的“步移景异”。对于山地建筑来说,动观 则是更重要的,否则就不能全面观赏到山地景 观之美。
3.视觉构图的灵活性 中国传统山地建筑视觉造型对山体环境 与建筑构图关系上有相应的灵活性。在构图中, 图底关系的效果取决于尺度的均衡,比 例的 协调,线形轮廓关系融洽等因素。这就 要求 对构图中各组成部分的面积加以控制, 使建 筑物与山体轮廓线相协调。在面积控制上,切 忌比例对等,否则造成构图失衡,产 生视觉紊乱
1、 街道的多层次性 为适应人性与现代城市功能性的双重要求,山地现代城 市应创建两套尺度的街道系统,一套尺度为宜人的山地城市 传统步行街系统,主要包括围合街道的水平垂直界面的复杂 化,街道结构,节点的明确化等内容的处理。它顺应自然, 形式上曲折无规,表现为一种由内向外的反秩序特征。另一 套尺度为城市快速交通系统服务,它严格按照功能要求设计, 形式上规整有序表现为一种由外向内的秩序特征。
立面分析
1、立面造型
采用传统的白墙黑瓦建造的 “新乡土建筑”,符合江南烟 雨的水墨画的意境
2、立面材质与色彩
受蒙特里安抽象画影响的葛如 亮,将这三种颜色拼成抽象的 墙面,现代又不失自然之趣。 这种被称为“灵栖砌法”的做 法,是先生的首创。
3、立面开窗
建筑师利用极有限的材料和资金,在传统样式与现代构图结合的基础上, 衍生出了丰富的窗样。
入洞前室(平面分割)
二楼西侧,(现代花窗, 铁条拧转,自成装饰)
4、屋顶
长22.8米的“长尾巴屋顶”, 是习习山庄的标志性符号。长长的 坡廊,上宽下窄,东侧成锯齿状, 顺着山势从高处急泻而下,显示了方 向主次,使建筑顿时生动了起来。
屋面形状上大下小,屋面下被 压制或扩大的倾斜空间,以及南北 方向水泥椽子的排布,使得空间指 向性十分强烈。
灵栖胜境
二、环境分析
图示,习习山庄位于清风洞入口处, 其在清风洞口依山布局而建,将洞内 清风引出洞口。冬暖夏凉,据地方志 记载,该洞口在“盛夏炎日,风从口 出,寒不可御”;隆冬季节,洞口又 如“春风拂面,温暖和煦”。其原因 是离洞口高90米处,还有一个洞穴, 空间也较大,当洞内外的温度相差很 大时,就形成空气对流。夏季洞内冷 气由下洞口流出,冬季地面温度较低, 冷空气由上洞下沉,将洞内暖空气从 下洞口逼出,从而使清风洞吹出的风 冬暖夏冷,清风洞由此得名。全洞面 积约2700多平方米,有景点36处,其 中“垂莲回廊”、“千尺棕榈”、 “三山五岳”、“巫山神女”、“五 十三参”、“百鸟归巢”等景点最佳, 吸引游人驻足长观。
屋脊的做法也有意思,屋脊位 置的梁外接装饰板,仿佛梁突然升 高,化身吻兽,反身咬住了屋脊, 外观简洁有力,又具有很强的传统 意味。
文化在屋顶设计中的表达
采光通风
山地建筑剖面设计分析
一、山地建筑的剖面特点
在平地建筑中比较确定的建筑底层平面高 度,在山地建筑中往往会随着地形的起伏而发 生空间与形态的变化。“不定基面”因而成为 山地建筑剖面空间形态的最大特点。
建筑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
(1)文字资料: 1.山地的基本生态特征 2.山地建筑视觉造型浅析 3.山地建筑的空间和形式精神-反秩序之美 (2)图片展示: 来自网络,世界各大著名山地建筑
1、地质的不稳定性 山地是因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地表 形态, 它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而外 在因素的影响会改变这种平衡,引发地质变化。如 降水量过太,地表径流超过安息角,就会形成滑坡、 断层等自然灾害;人为开挖对地形破坏过太,影响 了山体的原有稳定状态,则会引起塌方。
六甲山教堂
安藤忠雄
习习山庄
区位分析与环境分析
一.区位分析
浙江省 习习山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建德市。建德市是全国重点风景 区之一,以“奇山碧水”的旖旎 风光和人文荟萃的名胜古迹闻名 于世,拥有西湖——新安江、千 岛湖——黄山等名山名水。而灵 栖胜境风景区,正是西湖--新安江 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形式与设计方法的多层次化 在第一套人性尺度的范围内,建筑形式根据人们 的意愿及功能自由自在地被创造,反映山地建筑形式 的反秩序性,它采用由内向外的加法式设计方法。而 在第二套城市尺度的范围内,建筑形式根据形式美原 则考虑与城市其它建筑形式与空间的呼应关系,反映 山地建筑的隐性秩序性。它采用由外向内的雕塑设计 方法。由此,秩序与反秩序在表象形式上获得继承。
1.不定基面
不定基面是山地建筑所具有的基本形态特征
在图中我们可 以看到在古罗 马的特拉杨市 集中。对下面 公共建筑而言 的屋顶,却成 了上层民宅建 筑群的入口层 和街道所在地。
人们也很难说清那个层面是建筑的第一层。所以建 筑的基面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2.基面与底面的的界定
基面:建筑的入口层面或较大面积的室外活动空间发生 联系的建筑层面 底面:建筑与基面的接触层面,当建筑架空时,底面指 的是水平高低最低的建筑层面。
4.适合山地形态的韵律与肌理所产生的视觉美 感 人们对传统山地建筑的灵活变化诸多特色 认识以后,往往忽略了传统山地建筑的韵律感。 其实,中国传统山地建筑在营建过程中根据地 势的特点,会不失时机地来修建更富有山地特 色的,兼有韵律之美的建筑。正因此类建筑较 少,才会在视觉上更加引人注目。
5.资料补充 中国传统山地建筑有丰富的视觉艺术特征, 除了以上列举的特征之外,还有色彩、尺度、 线形、形态等都对视觉效果有很强的激发作用。
4、隐性秩序与显性秩序形式的共存 西方混沌学认为“混沌是一种宏观上无序无律, 微观上有序有律的状态,有序和无序并非是绝对分离 韵两级,它们是同一系统的不同层次和倒面所呈现的 不同状态,在宏观无序的背后可能潜藏着深严的秩序, 而在微观有序的背后可能存在着真正的元规则的随机 运动”。按照量变质变规律,也可理解为局部混乱发 展到极至会发生质变,演化为一种整体意义上的 有序,从这一层面上讲,混乱也是统一之源。
3、气候的多变性 山地的气候变化不光体现定地理纬度的大 气候特征.还表现出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小气 候特征。地形、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气候迎 然不同。
4、水文的动态性 山地园 具有较大的坡度,水体的流动远 比平地迅速。砗水的增大、山洪的爆发都会使 山地地表的径流量骤然增大,形成对山地土壤 的 蚀,并可能影响地质形态自勺稳定。
2、尺度多层次化 即通过建筑手法,在非人性尺度的街道或建筑上 创立两套尺度标准,第一套尺度是传统的山地建筑尺 度,满足D/H<~1的要求,能创造传统宜人的空间和 形式,有利于人际交往,邻里关系、社会融洽,它是 满足人性需要的尺度。第二套尺度属于现代建筑设计 的尺度,一旦第一套尺度得以实现则建筑可以不受限 的自由自在地指向天空,因其远离人们的视线及生活 所及,故人们对其漠然处之,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减至 最小,它是满足功始性需要的尺度。两套尺度的创立, 使传统与现实,人与技术真正具有了融台的可能。
2、地形的复杂性 山地地形往往会由于山体部位、形状的不同而 各有差异。山脊、山坡、山谷等处不只具有不同的 形态趣味,其各自的场所条件也不相同。咎地往往 潮湿、易被水淹; 山脊则取水困难,不易通达;而 坡中若过分陡削则不宜开挖。此外,不同形状的基 地形态、不同陡缓的山体坡度,也使山地具有鲜明 的可识别性。
三、文化载入
习习山庄是我国八十年代“新 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它将 “院落”、江南民居”等地域文 化要素运用其中,并将建筑 与自然环境巧妙结 合。
建筑师介绍
中国现代乡土建筑的代表人物, 葛如亮 是为数不多的被西方载入建筑 史的中国建筑师。生前为同济 大学教授,师从梁思成。 该作品习习山庄不仅是葛如亮 先生的建筑艺术,也包含了他 对家乡风土的感情。 葛如亮先生出生于浙江奉化, 在他最后10年的创作旺盛期, 大部分作品都在浙江,这体现 了他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归依, 一如对中国营造传统的态度。
杭州市
清风洞
灵栖胜境位于建德市西南30余公 里的石屏乡铁帽山是一组奇丽的 石灰岩溶洞景观,一座瑰丽的地 下艺术宫殿。精巧 奇异,景观齐 全,且有地下暗河,可以泛舟。 据初步探察,有溶洞9个之多,已 开放游览的有山脚的 灵泉洞、半 山腰的清风洞和近山顶的霭云洞 三洞。景观古朴幽奇,景观丰富, 洞外山景也十分清幽,堪称浙江 溶洞中的佼佼者。
山庄周围植被十分茂密,ຫໍສະໝຸດ 非走进建筑, 否则完全感受不到建筑的存在,充分体 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与周边环境关 系
1.习习山庄四周植被茂密,沿 着规划好的石阶徐徐向上,它 就被掩映在一片浓荫之中,像 一个普通山里人家一样朴素低 调。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 结合得十分紧密。 2.建筑与山体、山石结合紧密, 即巧妙地将原有的山石结构与 建筑融合。
二、山地建筑的剖面形式
山地建筑的剖面形式主要体现在建筑与基 地的空间关系。大致可分为地下式、架控式和 地表式三种形式。
1.地下式 地下式可分为完全覆盖和部分覆盖形 式。
5、资料补充 现代山地城市建筑在空间,形式上具有明显的秩序与反秩 序共存的特征,在深层结构中体现尊重人,尊重自然的思想,传 统山地建筑的场所精神通过形式这一媒介得以传递和延续。中国 阴阳哲学中尊重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矛盾因素对立统一相 互转化的思想在山地建筑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阴阳必相互共存构 成事物,则秩序与反秩序也必是镀此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山 地建筑混乱无序的反秩序形式也必然蕴古着隐性有序的逻辑秩序 (如有序的街道结构,统一的建造思想,相似的建筑材料,相似 的地形、气候⋯⋯),正由于秩序与反秩序在哲学层面上的共存统 一使山地建筑表现出一种耐人意味,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