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中药药理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求
1、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任务和中药药理学的发 展简史
思考题
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2、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的区别(作业) 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作业) 4、如何充分利用祖国中医药宝库,大力推进中药药 理学的研究。
激光扫描共聚焦
显微技术
2、应用新方法: 免疫组化、PCR、基因芯片 ----研究中药对分子、基因 水平的影响
免疫组化分析肾皮质LN的含量 RT-PCR分析肾皮质TGF1βmRNA表达情况
附:中药药理学的学科地位
1.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除中药药理学外,中药学还包括中药(治疗)学、 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中药药理学同 其他分支学科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发展 如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需要通过药理筛选才能确定 是否有生物活性 中药(治疗学)则更是中药药理的理论指导,是中 药药理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2.中药药理学又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除中药药理学外,药理学还包括基础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等分支学科
基础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过程 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治疗疾病过程中药物与 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制定合理 的给药方案,指导临床合理和安 全用药
中药药理学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方法 用于研究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中西医 学的结合
(2)突出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
该观点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即中医
药的观点,是对中药及其复方进行研究,其特点是 遵循中医药理论,结合中医临床疗效,运用现代科 学的研究手段开展中药和复方药理作用的研究
90年代以后
1、应用新技术:膜片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 技术、细胞内微电极、离子选 择性微电极和核技术 ----研究中药对动作电位、跨膜 电位、离子通道、钙内流等 的影响
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 尿赤,湿热带下。 关木通:马兜铃酸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肾衰竭
(20世纪60年代已发现关木通的肾毒性)
引起细胞凋亡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作用及机制、不良反应) 中药药效学、中药毒理学
中药
中药药动学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体
银杏内酯B
(三)任务( task)
2.20世纪50~80年代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中医中药的整理研究
和发展十分重视,提出
(1)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中医中药的重要 指示,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的中医中药 研究机构和各级中医医院,使中药药事和临床 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研究范围从单方到复方,研究课题从资源 调查到生药鉴定、炮制、化学、药理直至临床, 单味药品种之多及研究范围之广,诚属空前
五十~六十年代 主要在强心、降压、抗菌、驱虫、镇痛、 抗炎、利尿、解热等方面寻找有效中药 七十年代 主要在抗冠心病、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抗 肿瘤、肌松剂、抗肝炎、中药麻醉、计划 生育等方面进行药理研究 七十年代后期 密切结合中医理论的活血化瘀、扶正固本、 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治则治法取得进 展,复方研究也蓬勃发展 八十年代初 国家正式把中药药理学列入有关专业的教学 计划
二、中药药理的现代研究与发展
三个时期
1.20世纪20~40年代
二十年代初,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开始了麻黄、当归 药理作用的研究。并于1924年发表了有关麻黄研究的 论文“麻黄有效成分--麻黄碱的作用”。 ---第一篇中药药理的研究论文
二十~四十年代,研究较多的有当归、乌头、延胡 索、黄连、常山、防己、贝母、鸦胆子等数十种
研究中药对机体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物
质基础,以及机体对中药的药动学过程
如:麻黄具有平喘作用,其有效成分是麻黄碱 平喘机理:兴奋受体、阻止过敏介质释放等
◆提高临床疗效
目前中医临床已逐渐趋向于中、西医双重诊断, 中医治疗。中药的药理作用已成为临床处方遣药 的重要参考,而且愈来愈表现出其重要地位。即 在严格按照传统的理法处方的同时,结合选用针 对疾病病理机制的有效药物,辨证论治和辨病论 治相结合,以提高疗效
野生药材的人工栽培品,如天麻,需要通过化学 和药理研究才能说明其质量的优劣 紧缺中药材的代用品,如羚羊角,研究也需要通 过药理研究证明确实有效后才能用于临床
老药新用:如枳实,注射给药有升压作用
§2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一、中药作用及作用原理探索
1、《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载药365种 2、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 著《本草经集注》,载药700种 3、北宋末(公元1118),宋徽宗赵佶《圣济经》中 专门设有“药理篇”,为中医药最早的药理专论 4、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52卷,载药1892种 5、早在公元前《国语》中就记载,以含乌头的肉 喂狗以验其毒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通过典型方、药的药理研究,以弄清方、药的 作用性质和活性强度,来探讨中医药理论并促进 其进步
滋阴方、药----研究阴虚证 助阳方、药----研究阳虚证
活血化瘀方、药----研究血瘀证
发展新药源,发现新药材
发展新的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以扩大药源,但 新的药材资源需要通过药理学研究才能说明其药效 和毒性,近年来已有不少新药材通过药理研究用于 临床,如穿心莲清热消炎,绞股蓝补气降脂等
至此,其中药药理的作用,从知之不多至 知之较多,进而系统化,且对中药药性理论 的现代医学实质有所了解 七十年代末,在周金黄、王筠默主持下编 写了《中药药理学》,奠定了中药药理学这 一学科的基础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药复方和单味、有效部位及有效单体研究齐头并进
(1)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 方法为:分离化学成分,提取其活性部位,定化 学结构,乃至人工合成:如黄连素、青蒿素,然 后进行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研究,最后过渡 到临床研究 ──目前这种研究思路仍占相当的地位,以单 味药为主,然后找到单体
开发新药
* 中药药理学在新药开发过程中进行的主要药效 学和毒理学研究,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 节 * 中药药理研究可为中药新药中的配伍、工艺、 剂型、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等的研究,提供必要的 技术资料 ----中药药理学在开发新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卫生部于1985年6月成立了药品审评委员会,制定了《新 药审批办法》、《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及有关规定,使 申报新药单位在申报和审评人员在审评新药时有了“法 规”,使我国初步走上了正规的申报新药的道路,即逐步 完善了新药(中药)的申报制度。在申报范围内,要求提供 必要的药效学和毒理学资料,以保证新药(中药)的安全、 有效)
研究中药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特点,定量揭示中药在 体内时量-时效关系
3、中药毒理学
(Toxicology of TCM)
细胞凋亡与细 胞坏死的区别?
研究中药对生物体有害效应、机制、安全 性评价与危险度评定
*龙胆泻肝丸: 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关木通 清肝胆,利湿热
牡丹
小檗
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
(二)研究内容
1、中药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of TCM)
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环节、效应,以
及产生作用和效应的物质基础 2、中药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 of T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