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步诗林——古诗词复习》评课稿
背诵古诗一直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

林敏老
师向我们展示的《漫游诗林》将孩子们带入了浩瀚、有趣的诗词海洋。

陶醉于中国古诗歌的
神韵之中。

课堂上学生们诵诗、对诗、唱诗、画诗、演诗,真可谓生动活泼、动静相宜。


子们那摇头晃脑,神气活现的神态,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5000年的诗词瑰宝,这种吟诵,既
是对语言文字的积淀,又是学生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

作为一节中国传统文化课,它又
体现了以下几个“多”:
一、所展示的古诗多。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古诗诵读复习学过的古诗,领略古诗词
的神奇魅力。

林老师带领孩子们诵古诗,佳言妙语对对碰。

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学习古诗、
展示古诗来进行。

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快乐着、兴奋着、学习着。

二、所展示的形式多。

孩子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古诗浓厚的兴趣得益于老师精巧的设计。

林老师在展示
古诗时,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

有小组看图赛背古诗,有对佳言妙语,有和着音乐的旋
律吟唱古诗,有根据诗意画出古诗,还有小组合作表演古诗。

三、课堂的作用多。

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复习了所背的古诗,在对音乐、绘画、表演
方面也有所接触,整堂课诗、书、礼、乐相结合,使人受到美的享受。

一点建议:
希望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能指导孩子读出诗的韵味。

篇二:《古诗擂台》评课稿
《古诗擂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评析
六年级语文科组2013.10.15 十月十日早上第二节课,我们六年级语文科组全体老师都去听了廖梅英老师上的这节《古
诗擂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我们一下课就集中评析了这节课,主要谈到下面两个方面:
一、优点
1、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例如,最后环节的“看画猜古诗”中的插图就是廖老师课前要
求学生提前画出的,既美观又准确。

2、图文并茂的课件很好地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容量大,直观性强,可操作。

3、这节课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

二、建议
1、攻擂时人人参与,实现课标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
调和实施的能力。

课件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都有abcd四组题目,刚好与学生组数相同,如果
廖老师能够把学生举手,个别回答的方式改为先各组长抽签,然后组员集体出谋划策,最后
选派代表答题或集体答题,课堂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2、擂台环节可再拓展
看图猜古诗这一环节过后,如果再来一个“古诗运用”的环节,就是像这样
的题目——看到可爱的夏雨,我不禁吟诵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黑云翻墨
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两句诗来。

整节课就显得更有梯度,更符合《小学语文新课标》
中综合性学习要求——书本学习与实践运用要紧密结合。

3、教师要时时留心学生表现
廖老师也许是紧张,因此,当学生朗诵“为有暗香来”这句诗时,学生把“为”读成第
二声“wéi”,正确的应该是读第四声“wèi”。

廖老师忘了纠正过来。

我们六年级科组的评析完毕,说得不当之处,请廖老师多多包涵。

附:开场白(不打印)
雷秀群老师,由于我们六年级科组今天早上的早读和第一节课进行语文测试,无法到场听课,请接受我们的道歉。

在此,我们科组只好就《古诗擂台》这节课谈谈粗浅的认识了。

篇三:《言传古诗词之妙》评课稿
言传诗词之美畅谈心得体会
——《言传古诗词之妙》评课稿
五十中学王永梅
学习诗歌,使学生具有优雅、有品位的浪漫情怀。

诗歌教学,使教师挥洒自如、开怀畅谈,尽享语文教学的乐趣。

感谢党老师慧眼识人,感谢王舒老师精心演绎,在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让我们共度好时光。

王舒老师的《言传古诗词之妙》古诗赏析课,上的非常成功,我主要用两个字谈谈我的感受。

一是美,一是实。

首先说说美。

如诗如画的古诗词图片,扣人心弦、触动情思的配乐,教师行云流水、诗意盎然的语言,全方位的打造了一个妙可言说的古诗词佳境。

化茧成蝶、翩然起舞,从容、洒脱的王舒引领我们如在画中游,感觉真是美不胜收。

这么成功的一节课,是王舒老师多个不眠之夜,大量阅读资料,潜心揣摩,苦心历练的结果。

课美人更美,王舒老师广泛学习、潜心钻研、不断自我挑战、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令我折服。

淡然、淡定、与世无争、潜心育人、精心上课的王舒是我要效仿的榜样。

再说说实。

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一个月的准备时间,瘦了十斤的王舒老师把学生领上了古诗词赏析的“溜光大道”,值了。

然而受益的又何止学生,我们全组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她感动,受其触动,在古诗词教学方面颇有收获,产生许多新的想法要在教学中尝试。

仅以我举例,我听了王舒老师的五节课,从她板书的四次改变;
教学思路的逐步清晰明了;重、难点内容的确立、突破;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逐步细化、具体、可操作等等宏观之处以及细节方面她都做得扎实而有效。

她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的为学生服务。

例如学生介绍背景、作者时,教师指导学生紧扣作者经历明确相关内容。

使学生了解了李煜人生的经历、作品的风格、把握了李煜的感情变化,为学生理解《相见欢》《虞美人》做足了铺垫。

再有,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我感悟,小组交流,主动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到位,有个别指导,还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适时点拨,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学会联系背景,体会作者感情。

个性的每个学生的看法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完善;共性的重点知识老师呈现在黑板上——“知作者、品词语、赏手法”三步赏析诗词的方法简单易操作。

学以致用,讲解《相见欢》,自学《虞美人》,是方法落到实处的再现。

总之一句话,扎实育人、踏实做人,真乃王舒之本色。

言传诗词之美畅谈心得体会
五十中学
王永梅篇四:评课稿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评课
学校:车力乡中心校
教师:刘丹
《乡村四月》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翟文坤非常荣幸能在山原绿遍的四月里到水绕山环的美
景来学习。

虽然
刚刚欣赏语文古诗词《乡村四月》的精彩课堂教学,还来不及整理和
消耗,但这耳边的子规声声,远处乡亲的忙碌身影,对于翟老师的课
我又有了更多的领悟。

刚才大家欣赏了,整节课教师都是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
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来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的。


生就犹如沐浴在春雨中,或美读,或想象,或表达,无不显示出勃勃
生机。

我想如此和蔼可亲的老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欢和爱戴,“亲其师
则信其道”。

首先,教师的课堂结构简单而完整,基本符合诗歌教学。

教师设
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解题引入——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潜心会
文,明诗意——别出心裁悟意境——提升情感。

步骤简单,突出了向
老师简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

1、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感受,“白满川”“雨如烟”的情景,学生
不由发出“哇”“呀”的感叹,进而对诗的美景已印在心中,再用自己的话
把诗句意思说出来就容易多了。

2、注重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读,比如初读前问学生读古诗要
读得怎样,生答,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带着感情等。

而“了”这类多
音字根据意思来读。

引导学生学:古诗文的学习,先扫清字词障碍,
再感悟得出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悟诗的意境,走进诗歌品悟,走出
诗歌赞美身边的人们,把诗歌融进生活,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诗歌的
时候就有方法可循了。

短短四十分钟,就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齐
读、男女生合作读。

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尤其令我
欣赏的是教师巧妙地迎合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声有色”的特
点。

如“我想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如果为一二句诗作画你准备用什么
颜色”“从诗的后两句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语
言表达能力。

学习古诗词要在学生反复吟诵地基础上,自我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能采取简单的文本对译,学生字字
句句按照老师的模式化去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法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更不会激发学生创作诗歌地灵感。

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首古诗
的基础上应开展适当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多去积累、收集类似的古诗。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异同点引出课题,非常自然,从乘法意义入手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用算式的结果相同来说明两个算式有相等的关系,再观察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
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其数字特点和结构形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探究
这节课从一系列的等式中发现乘法分配律,让学生从乘法意义上理解算式的意义,不断地表达两个算式的相等关系,降低了乘法分配律的难度,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整个过程中,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角度练习
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是一个一般层面的目标,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解决不同
四年级数学—李桂娟
《除法的意义及读写法》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白佳晶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师创
设了帮熊猫盼盼分竹笋的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让学生根据平
均分的方法,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
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广泛进行合作交流,篇五: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评课稿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评课稿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艺术瑰宝,诗章简短,意境深远。

本课所选的两首送别组诗,都给人以“相聚时难别亦难”的伤感。

由于诗词内容时空跨度太大,而小学生阅历较浅,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

因而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诗歌意思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应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读背吟诵,在读中感悟,在比较中体会别情,在比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借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本节课教学首先通过音乐导入,创设意境,做好感情铺垫。

接着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学习,疏通诗意。

然后,通过品读关键语句,展开想象,领悟诗境。

最后,通过配乐诵读,升华情感体验。

整体环节比较紧凑,衔接较为自然。

通过此次学习,学生对送别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基本上完成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
1、部分学生不能乐于参与讨论,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对于达到以生为本,实现生本课堂的目标还需要努力,对于农村学生的学情要把握更精准。

3、上课是对于语言表达训练这块处理有些仓促。

4、对于“相惜”、“悲壮”品味还不够深入。

5、课堂总体平缓,无特别亮点和精彩之处。

6、在学情把握上,“精读一首,带读一组”应该会比两首古诗同时进行比较教学效果会好。

7、应该在古诗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咀嚼,不能蜻蜓点水。

如果还有机会重上,我将着力解决以上几方面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