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境的特征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境的主要特征
表现特征——情景交融 景中藏情式 《送孟浩然之广陵》;情 中见景式 《幽州台歌》 ;情景并茂 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结构特征——虚实相生 《游园不值》 审美特征——韵味无穷 《忆秦娥》
“虚实相生”最为主要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
“虚”就是上面的“情”,“实” 虚 就是上面的“ 就是那个“景”,下面的“韵味” 就是那个“ 下面的“韵味” 从何而来啊?就是从“虚”而来。 从何而来啊?就是从“ 而来。
什么是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 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 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 情思。
补充: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P199)
意百度文库与意象的区别
情思、意象、语言是诗的三要素。 意象是连接情思和语言的纽带。 诗中所描绘的寄寓情思的艺术形象,只是意象。 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 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如果说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意象=物象乘以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读《荷塘月色》第三、四节,欣赏这段文字, 欣赏这段文字, 欣赏这段文字 看看作者是如何体现意境的三大特征的? 看看作者是如何体现意境的三大特征的?
读第7—9节,这部分如何写虚实相 生,可分几层?
怎么做到虚实相生呢?作者是怎样通过举 例说明虚实,何谓虚?何谓实?虚实之间 如何相生? 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 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是“虚实相生” 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虚实相生)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 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 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 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 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 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 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 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 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 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 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 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 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 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 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单元导读
意境,是中国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 现,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 穷。多少优秀的作家,曾为创造美的 意境而呕心沥血。沉浸到文学作品的 意境中去吧,你会获得巨大的审美愉 悦,并在愉悦中提高自己的艺术趣味 和文学素养。(学以致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要知道什么 是文学意境,而且要明白怎样去表达意境。 是文学意境,而且要明白怎样去表达意境。
文学意境的特征
(顾祖钊)
意境,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复杂又有 用的概念。
何谓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 学范围。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 然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 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 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 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 意境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和韵味无穷。 简单的说起来意境就是指“情”与“景”的 结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怎样表达“天涯游子断肠人”的情 感?
虚境要通过实境来实现, 虚境要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 静的统摄下来加工。 静的统摄下来加工。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 狗身上肿。 狗身上肿。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 寒江雪。 寒江雪。 两首诗均写景,前者纯写景, 两首诗均写景,前者纯写景,是否实让虚来 统帅了呢?没有, 统帅了呢?没有,所以这样的景物无法使人 产生联想。 产生联想。后者使人展现的是孤傲不屈的意 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