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及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及设计
应于人的各种活动,满足人的各种要求;④
可接近性,容易进入,不受阻碍;⑤人工性,经过人工完善,有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1.2城市开放空间的系统构成
城市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
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开放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
绿地等;②带状开放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按空间表现形式可分为:①广场空间,以多功能、综合性为特点,构成市民公共活动
的中心;②绿色空间,以自然植被为主体形成的游憩空间,如各种公园、绿地等;③街道
空间,主要以步行活动为主的空间,如步行街、林荫道等;④亲水空间,城市中重要的公
共活动场所,存在于河流水系边缘,以水的观赏和活动为主的游憩空间。
从产权来划分,城市开放空间可分为公有的和私有的开放空间。
从经济投入及运营管理方面,又可分为:①公益型,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作为公益
事业,不收取任何费用;②收费型,由政府或非政府部分投资兴建,如部分类型的公园、
游乐园,以赢利为目的[3]。
1.3城市开放空间的历史变迁
城市作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融会交换的场所,开放空间从一开始就在其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传说中的“日中为市”、“各遇其退,各得其所”描述的就是开放空间之一—
广场最初的市场功能。
(1)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时期城市开放空间的特点为:①以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
的主要形式;②城市广场是城市生活的中心,满足市民集会、商品交易、节日庆典、日常
交往等活动;③城市广场呈朴素的几何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秩序的认识。
(2)古罗马时期。
古罗马时期城市开放空间的特点为:①城市广场逐渐发展为广场群,更加速了它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中心;②广场与周边建筑结合更加紧密,巨
大的建筑、连续的柱廊使广场更为封闭完整;③街道空间在城市空间系统中地位提高,
作用增强,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
(3)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时期城市开放空间的特点为:①自然如画的城市;②街道、广场同建筑有机结合,连成一体;③城市空间整体有序、自然协调,与当时的社会组织结
构及社会生活相适应。
(4)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开放空间的特点为:①城市绿
色空间—园林成为开放空间的另一主要形式;②放射形的林荫道成为城市空间的骨架和
视觉轴线;③城市广场的设计到达新的高峰,极尽豪华铺张之势,形成戏剧化的空间效果。
1.4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
现代城市由于过分积聚和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对人的关怀,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市民
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在分布上都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导致了开放空间的实际容纳人数超过其环境容量,而显得拥挤不堪,因而城市开
放空间作为一个系统首先必须从总
量和分布上进行把握。
(1)在宏观上控制总量。
城市开放空间总量的确定,应根据人口密度和用地性质等
因素的不同而改变,在满足微观、中观层面的基本需求(如千人指标等)后,宏观上才能
确定其总量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再考虑城市开放空间
的进一步完善。
(2)对其分布进行控制。
应从城市整体结构入手,根据城市的生态、景观、交通、
城市特色等各方面的需求,来确定开放空间的分布,使点、线、面相结合,形成一个层次
分明、分布均衡的网络系统。
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则必须根据每一个具体空间的特性、功能需求来决定其规模、尺度、空间结构、空间意象、环境设施等要素的布局。
2.1城市广场的概念
城市广场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由建筑或道路围合而成的,配置一定
主题的设施,能提供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4]。
它的发展与城市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的“Agora”到古罗马的“Plaza”,再到中世纪的“Square”,城市广场一直是市民公共生活的核心场所,是城市的客厅。
2.2城市广场的类型
按照性质、功能、附属建筑物的特征,城市广场可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
划师PLANNERS
图1法国里昂市圣彼埃尔宫广场鸟瞰图2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市议会大厦广场图
4西班牙埃斯特拉市弗罗斯广场鸟瞰图5美国亚特兰大市奥林匹克纪念广场鸟瞰图6
日本名古屋市若宫大通公园一角
广场、商业广场、游憩广场、交通集散广场
六种类型,有些城市广场因包括以上数项功
能而以综合性广场存在。
根据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地位,城市广场分为:城市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社区广
场三个级别。
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广场构成了城市广场系统。
2.3城市广场的设计内容
城市广场的设计是通过合理的设施来配置和组织空间,以实现其所负载的功能,并创
造独特而丰富的空间景观意向。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各项:①广场功能的组织;②广场规模、尺度的确定;③广场空间形式的处理;④广场景观设施的设置;⑤广场服务设施的配置;⑥广场交通的有机组织;⑦广场的竖向设计及市政配套。
2.4城市广场的设计原
则2.4.1整体性原则
城市广场必须与城市空间结构呼应,同时广场内部空间环境相互融合形成有机整体。
如法国里昂市圣彼埃尔宫广场,坐落在里昂市的历史中心区,广场周边建筑建于17世
纪~19世纪。
1994年,该广场进行翻新,设计师ChristanDrevet
为了保持广场与周边的协调,只作了细微的调整:其一是将主体雕塑北移使之正对圣彼埃
尔宫;其二是将整个广场地面用5.9m×5.9m黑白两色花岗岩进行铺装;其三是设
置了一组矩形排列的69个旱喷泉在广场中央。
对此ChristanDrevet说到:“阳光和喷泉足以使圣彼埃尔
[5]
宫广场得到新生”(图1)。
活动。
美国亚特兰大市奥林匹克百年纪念广场是199
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产,占地8.5hm2,位于市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和会议中心
之间,分为两期建成:广场一期包括一个环状喷泉,一个19.772m高的光塔和一个
1200座的室外剧场;广场二期是由5个景观各异的小型广场,一个多层的喷泉系统,2个凉亭,野餐区和休息区组成,可以容纳多样化的活动[6](图5)。
2.4.2平衡原则
广场设计要掌握平衡:开敞和封闭的平衡;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平衡;复杂和简洁的平衡;限定与变化的平衡等。
如美国印地安那州安那波利斯市议会大厦集会广场,占地
1.62hm2,连同地下车库一起耗资600万美金。
该广场将议会大厦、会议中心和
两座旅馆连接成一个整体,以绿色基调为主,通过由砖、木构成的构架及植物,使整个广
场同周围相对隔离,创造了一系列空间设施以满足人们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
广场中心为
圆形花瓣状的大型喷泉,整个广场设计动静有别,张弛有度,平衡感较强[6](图2,
图3)。
2.4.3场所感的创造
结合自然、人文及地域特色创造丰富活动空间,使之成为具有可识别性,使人产生认
同感和归属感的空间场所。
如西班牙埃斯特拉市弗罗斯(delosFueros)
广场,位于该市政府和教堂之间,用于商业及庆典活动,由本地建筑师Francisc
oJoseMangado设计。
设计师根据广场周边的中世纪建筑空间特征,采取
了一种简捷的空间处理手法,设计的基本构思是强调空间的开放和流动感,使人们能够充
分利用空间进行各种活动。
建筑师FranciscoJoseMangado以线
性布置的树作为一种引导,地面铺装采用当地的一种条石,以寻求同周边环境的呼应,铺
地形式是抽象而有秩序的,以条形木凳作为限定空间的手段[5](图4)。
2.4.4
多样性原则
以多种空间景观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以各式活动场所以适应人们丰富的社会
3.1城市绿色空间的含义
自古人们就钟情于自然,对大自然,对绿色,对生命都充满了崇敬之情,绿色代表着
自然,象征着生命,人们一直向往着在绿色山水中生活、游憩,园林的出现就是这种追求
的体现。
绿色空间能带来舒适、优美、清新和充满生趣的环境。
城市绿色空间是以绿化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完善的设施,可供城市居民休息、游览之用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各类公园和绿地。
3.2城市绿色空间的类型
(1)按照功能内容的不同,城市绿色空间可分为综合性公园和主题公园。
综合性公园指设施齐全、功能复杂的园林。
一般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一个大园可以包
括几个小园,大园以一个中心和整体的网络统辖全局。
主题公园是以某一项内容为主或服务于特定对象的专业性较强的园林,比如动植物园、儿童游戏场或其它主题公园。
2002年第10期第18卷
图3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市议会大厦广场中心喷泉
(2)按照规模大小,可分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微型公园。
城市公园是服务于整个城市的公园,如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等,常被称之为
城市的“肺”。
社区公园是服务于居住区或其他城市功能区(办公区、商业区)的公园。
微型公园指利用建筑旁、道路边的零碎的绿地建成的公园。
3.3城市绿色空间设计—造园艺术的运用
城市绿色空间设计,是根据人们的行为特征和需求,结合自然特色及园林的功能来进
行布局。
其中又反映了人们不同的自然观和审美观,中国园林的自然、随意,强调山水意境,同西方园林的规划严谨、强调几何秩序形成强烈对比。
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
况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但总的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3.3.1见缝插绿,以绿传情
城市的绿色空间直接面向大众,服务大众,因此,市民的活动和需求是其环境设计的
源泉。
城市的绿色空间不仅要求总量合理,而且要求分布合理,要能适宜不同阶层、不同
年龄的人的使用要求,因此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营造绿色空间,满足人们对
自然的向往之情。
如日本名古屋市若宫大通公园,就是巧妙利用高架桥下的空间,
化废为宝,化害为利。
该公园分为雕刻广场、冒险广场、若宫广场、水的广场、花的
广场五个部分,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重要场所(图6)。
3.3.2回归乡土,回归自然
绿色空间的营造应该反映更多的乡土特征,容纳更多的自然要素,以表现地域的自然
特色。
例如日本名古屋市的久屋大通公园,将很长的一整条街区用作公园建设,并充分利
用山、石、水的自然要素来表现自然特色。
又如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纪念公园,是为纪念
1970年在大阪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而建,该公园的建设花费了十年时间,将一块废弃的
土地转变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具有多种设施的生态公园[7]。
3.3.3因地制宜,推陈出新
绿色空间的营造需要创造性地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以新颖的主题、丰富的形式来满足
大众。
如四川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美国设计师贝茜・达蒙女士以生态环境为题,从治理
府南河生态环境入手,采用了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受污染的水从府南
河抽取上来,经过公园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自然生态净化处理,最后变为“达标”的活水,回归河流。
3.3.4喻教于乐,其乐融融
绿色空间不仅是人们休闲游乐的场所,而且也是人们向大自然学习的场所,尤其对少
年儿童而言。
如日本东京都针对少年儿童
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设计了3座微型公园,分别称为“听的绿洲”、“时间
的绿洲”、“赤脚的绿洲”,以不同形状的听筒、时钟、巨型脚印为主题环境小品,巧妙
地将知识和趣味结合在环境设计之中,对少年儿童极具吸引力,同时也使他们在娱乐中有
所收获[7](图7,图8,图9)。
4.1步行空间的概念及类型
城市的四大功能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其中街道负载着两个功能。
街道是人
们通行的场所,同时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游乐和休息的场所。
现代化的机动车交通掠
夺了城市街道的大部分空间,使得城市街道整日充斥着滚滚车流和噪声、废气,这使人类
渐渐脱离街道生活,城市亦变得荒芜、冷漠。
所幸的是这种情况在20世纪末得到了改变。
街道的另一部分—步行空间正日益得到关注,以步行为基础的新城市社区模式已在西方出现;以步行为主的商业街区在中国正得到普及。
步行空间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市民流
连忘返的场所。
所谓步行空间的概念可归纳成:步行者在不受机动车交通干扰和危害的情况下,人们
可以经常地或暂时地自由愉快的在其中徒步、通行和活动,并附有一定景观设施的公共空间。
划师PLANNERS
图8时间的绿洲
图7听的绿洲图9赤脚的绿洲
步行空间依不同的标准而分为不同的类
型:根据使用时间可分为永久性步行空间和
临时性步行空间
;根据与机动车交通的空间关系可分为平面的步行空间和立体的步行空间;根据对机
动车交通的限制可分为完全步行空间和不完全步行空间。
4.2步行空间的意义和功能
特性
步行空间在现代城市中的意义,在于表现出一种对人性的关怀和人性空间的复归,城
市环境设计首先始于步行空间的创造,这已成为国际间的共识。
步行空间的功能特性,包括以下几点:①安全性,保证行人的安全和免受机动车干扰;
②舒适性,良好的环境景观,无噪声和其它公害干扰;③便利性,不妨碍社区的日常行为
和市民日常生活;④多功能性,对步行功能以外的其它功能有良好的适应;⑤可识别性,
空间结构易于辨认。
4.3步行空间的设计
步行空间的设计因其功能而异: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一般要求烘托商业气氛,体现出繁
华和热闹;休闲型步行街则较为朴素,空间等级秩序明确。
总的来说,人的行为规律是步
行空间设计之基石,在设计中必须对该地区状况和人们的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和预测,遵循
以人为本原则,整体协调原则和可识别性原则。
如美国加尼福利亚州圣莫尼卡市商业步行街,由ROMA设计集团设计,目标是创造
一个丰富的购物环境和宜人的步行空间。
该项目完成于1990年,设计从空间尺度、环
境设施为人们各类活动作了细致考虑,使它成为洛杉矶市最精致的城市空间和市民主要娱
乐场所之一[6]。
西班牙巴塞罗纳海滨步行道是另一个类型的例子,它地处巴塞罗纳一个很古老的渔民
社区,以前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酒吧、浴室、小吃店和运动俱乐部,当西班牙新的海岸法通
过之后,这些建筑全被拆除,并兴建了步行道,人们可以重新在海边眺望大海。
设计师以
一种干净、洗炼的手法处理这个空间,开敞—保护不受任何阻碍的朝向大海的视线是设计
师的目标,锯齿状的平台边缘是同弧形海岸的呼应,在石英岩铺地和沙滩之间设置木制的
平台以作缓冲,整个空间感觉是宁静而适意的[6](图10)。
美国迈阿密市欧弗尔步行道(Over-town)是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例子。
Overtown是迈阿密市的一个非洲美国人社区,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那时
黑人只能单独居住,不能同白人混居。
经过多年的努力,Overtown发展并繁荣起来,然而却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遭到一次毁灭性打击,城市的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
路将Over-town分割成两半。
步行道是该社区复兴计划的一部分,以破纪录的四
个月时间建成,带
有非洲文化特征的奔放强烈的色彩组合是该设计的主要特征[6](图11)。
人类在起源之初就和水结下不解之缘,人类文明就是在一条条河流的哺育下诞生、成长,人类具有天然的亲水性。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给人提供食物和交通;通过赏水,戏水,玩水,弄水可以带来无穷的乐趣;水给人带来灵性,带来生机。
而且水还有很高的生
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5.1水的视觉特性
(1)动态与色彩:水受到地球和月球的引力、风力、地被阻力、机械作用等外力的
作用,形成如波涛起伏,流淌飞溅等各种动态。
水的色彩由于受阳光、地表、环境景物等
介质的映射,也是显得多姿多彩、五彩斑斓。
(2)视觉效应:视觉效应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人观看水体的角度,有平视、俯
视和位于水中三种:平视是指水面与水平视轴的俯视倾角在20°以内,倾角越小,开阔
感越强,有宁静悠远之感;俯视是指从高视位向低水面俯瞰,登高望远、鸟瞰全局,可使
人有整体之感;人在水中是指在船上、桥上、岛上、铺石上看水,身临水境看到波光如鳞、鱼翔水底,观其形,听其声,享其乐,忘其忧矣。
另一方面是人与水的距离有近距
2002年第10期第18卷
图10西班牙巴塞罗纳滨海步行街
图11美国迈阿密市欧弗尔步行道图12日本北海道长沼市亲水公园观景台阶
离(0
至几米)、中距离(几米至十几米)、远距离(几十米至几百米)三种,距离越近,
听觉、视觉、味觉更强烈;距离越远,只有视觉可以感受得到。
5.2亲水空间的类型
亲水空间是指以城市中自然或人工的水景(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为核心,以
满足人们对水的观赏与活动要求为目的的城市公共空间。
它分为两种类型:亲水戏水空间
和亲水赏水空间。
亲水戏水空间:以人对水的参与性活动为主,在充满动感的水中玩耍、游戏,以达到
天人之乐。
如日本东京都音无亲水公园,该公园的兴建是希望能重现旧日音无河的景象:
在天然的巨石之中,溪流和瀑布流淌在阳光之下,每一个环境要素都被精心布局:一根漂
浮的木头,一只小船,一座木桥,所有的一切都试图重现当年情形,当然它在建成之后,
又成为市民的宠爱[8]。
亲水赏水空间:以人对于水的静赏为主,在水边小憩,看水中倒影的浮云,看波光鳞鳞,恬然自然。
如日本北海道长沼市亲水公园,在半圆形水池边布置台阶供人休息,水池
当中有露天剧场和水上舞台[8](图12)。
5.3亲水空间的设计
亲水空间的设计离不开水景的创造。
以水造景是环境设计常用的手法,也是亲水空间
设计的核心。
现代城市中的水景,除其自身的景观质量外,更追求环境的容量,接纳更多
的游赏者,水体也由单一的观赏性要求向参与性、自娱性方面转化。
造景的关键在于造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之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淡
之情,不同形态的水会给人以不同的意境感受。
根据水的不同形态,不同动态而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水景可分为以下几类:
(1)瀑布、跌水瀑布。
以水的跌落形式
为主,按其跌落形式分丝带式瀑布、幕布式瀑布、台阶式瀑布、滑落式瀑布等,并模
仿自然景观设置各种主景石,如镜石、分流石、破滚石、承瀑石等,设计时根据景观效果
的要求而控制水的流量。
(2)溪流。
以水的流淌形式为主,供人们观赏、嬉水、养殖昆虫植物等,设计时注
意保持其自然风格,可设置各种主景石,如隔水石(铺设在水下,以提高水位线)、切水
石或破浪石(设置在溪流中,使水产生分流)、河床石(设在水面上,用于观赏)、垫脚
石(支持大石头的石头)、横卧石(压缩溪流宽度,以形成隘口)等。
(3)水池。
包括各种类型的池塘以及养鱼池、观赏用水池、儿童游戏用的涉水池等。
设计时根据水池的不同用途(观赏用、嬉水用、养鱼用)进行不同处理,重点在于护堤、
护岸的处理。
(4)喷泉、水盘。
喷泉是将水向上喷射进行水造型的水景,有旱喷和水中喷泉两种,划师PLANNERS
其水姿多种多样,如蜡烛形、蘑菇形、鸡冠形、喇叭花形、以及喷雾形,喷水高度不一,有高达数十米的大型喷泉,也有高仅数厘米的微型喷泉。
水盘是一种布置在西式园林
中的水景装饰物,有大理石等石制的水盘,也有铸铁等制成的金属水盘。
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就能发挥作用。
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本无定律,应因地制宜,因人
而异。
但根本原则却有一条—“以人为本”。
只要真正、切实贯彻此原则,创造出安全、
舒适、宜人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不论外在形式如何,那都会是一个好的设计。
结语
纽约市总设计师乔纳森・巴内特(JonathanBarnett)有句名言:“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
”几十年来不断被后人引用并做出不同的诠释。
城市是由
空间构成的,空间是为人服务的。
在此意义上,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与市民的紧密且不可
分割性,正是我们“设计城市”的一个主要方面。
我们常常提到“以人为本”(这里的人
指城市市民),但我们所处的现实又恰恰相反,总是以领导意志为本,以开发商利益为本。
因此城市中规模巨大、富丽堂皇的广场和图案式草坪,与大量狭窄拥挤、肮脏破败、充斥
着违章建筑和垃圾杂物的城市空地并存。
在当今处处都在讲“资源配置”的时代,城市开
放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之一,如何进行分配,恐怕不仅仅是个设计与建设的问题,
“看得见的手”应该去控制那“看不见的手”,这时候城
[参考文献]
[1]TomTurner.OpenSpacePlanningin
London[J].TownPlanningReview,1992,(4):365-385.[2]余
琪.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J].城市
规划汇刊,1998,(6):49-56.
[3]赵蔚.城市公共空间及建设的控制与引导[D].上海:同济大学建
筑城规学院,1999.
[4]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指引[C],1998.
[5]CITYSQUARESANDPLAZAS[M].London:
Pro-tgalaxy,1997.
[6]JohnMorrisPixon.UrbanSpaces
[M].NewYork:VisualReferencePublica
tions,Inc,1999.
[7]ContemporaryJapaneseLandscape[M].Tokyo:ProgressArchitectureCo,L
td,昭和63
年.[8]铃木信宏,
加
2002年第10期第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