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建筑-1933老场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建筑背景 1931年,工部局在虹口沙泾路购买土地,在1933年11月竣工,1934年1月投入使用。 建 筑面积达29491平方米,它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屠宰场,而且与它同等规 模的宰牲场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在英国和印度,但是1933老场坊是目前唯一现存完 好的建筑,其他两座已经不复存在了。 它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之手,材料也都是从英国进口。整体建筑外方内圆、 高低错落、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算得上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 而且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也在老场坊取过景。 建筑最初共有四层牲口栏,能容纳1500只羊、1000头牛、300头小牛和300只猪。每天 可以宰杀500头羊、300头牛、100头小牛和300头猪。宰杀的方法也是相当先进,牲畜被宰前 有二十四小时的休息时间,据说这样可以让牲畜不会过度恐慌和紧张,而且它们基本上是在没 有痛觉的情况下被处理的,体内排出的毒素也会减少,可见当时宰杀的技术是相当科学和先进。 历经了几次战火,虽然数次被关闭,但是屠宰场建筑本身还是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 到2006年8月1日,正式启动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整改工作其实并不复 杂,还是保持原有的建筑形态,再从头到尾的把建筑清洁干净。窗户、电梯等都使用玻璃材质, 尽量不影响它原来的面貌。就连建筑顶层的中心圆大舞台也采用了磨光玻璃,这样光线就可以 照进整个建筑楼房。
历经了几次战火,虽然数次被关闭,但是屠宰场建筑本身还是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
到2006年8月1日,正式启动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建筑本身
• 据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三百三 十多万元,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 • 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看出是古罗 马巴西利卡式风格
THANKS!
以下是演讲稿 勿用在演示PPT上
• • • • • • • • • • • • 我介绍的是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园区 老场坊位于虹口区溧阳路611号 它前身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由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 为四类保护建筑 建筑面积:约3.17万平方米 整栋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它是 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地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赋予魔幻的迷宫
19叁Ⅲ老场坊
0910520109
李肖强
• • • • • •
老场坊位于虹口区溧阳路611号 它前身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由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 为四类保护建筑 建筑面积:约3.17万平方米 整栋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 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地 •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 •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法式旋梯
•位于中心圆2层到3层之间的法式旋梯, 它只有一人宽左右 •优美的弧形旋转出大的角度。
•空中舞台
•“空中舞台”可以说是老场坊最具特色 的地方 •它位于老场坊的四楼,8米挑高的空 中舞台的中央有600平米面积悬空而设 •全部用钢化玻璃制成,每平方玻璃可 承重400千克。 •加上圆形穹顶的结构增加了视觉冲击, 更具空间感。
• • • •
• •
• •
• • •
花格窗 镂空水泥花格窗主要位于本建筑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考虑到屠宰牲畜时气味浓重的因素,窗户全部镂空设计, 便于空气流通。同时,窗户正面朝西,与上海常年风向一致,可以更好的达到通风的效果。同时也有种说法,就是因为设计师 是西方人,正面朝西的窗户面向西方极乐世界,有让动物死后更好的轮回和超度的意思。 牛道 牛道也是1933老场坊的建筑特色之一。因为实行的是人畜分离的制度。这是我以特定角度拍的几张照片 照片都被当 中的构筑物平均分出两边,很明显看出牲畜用的廊道旁都会配有人行的楼梯和走道。为了便于动物行走,牛道做的道面粗糙不 平,是为了防滑的设计,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桥,使整个生产工艺井然有序。如今的1933老场坊依然保留了这一原先的建筑 特色,游客在这行走 ,依稀间仍可感受七十多年前的建筑风貌。 法式旋梯 位于中心圆2层到3层之间的法式旋梯,它只有一人宽左右,优美的弧形旋转出大的角度。如此大的角度其实是为了工 人逃生而设计的,因为中心圆是当初屠宰动物的地方,动物到此处一般会惊慌失措,为了避免因受到惊吓伤到人,特备设置了 大弧度旋梯供工人逃生。 空中舞台 “空中舞台”可以说是老场坊最具特色的地方,它位于老场坊的四楼,8米挑高的空中舞台的中央有600平米面积悬空 而设,全部用钢化玻璃制成,每平方玻璃可承重400千克。加上圆形穹顶的结构增加了视觉冲击,更具空间感。 迄今,这个舞台已经成功举办过法拉利F1派对、雷达表50周年庆、巴黎艺术设计展、《蓝莓之夜》亚洲首映派对、奔 驰新车发布、保时捷60周年纪念、雪铁龙新车发布、世界工业设计日、“NIKE摩天争霸篮球赛”等众多顶级品牌的宣传活动。 这里是迷宫,被赋予魔幻的色彩 进入1933的另一种感觉是敬畏。屠宰场有着比较明显的欧式建筑特质,并融合了巴西利卡式那种神秘的氛围,各个楼层之 间上下交错,通过各种宽窄不一的通道相互连接,到处都是交错的楼梯通道,如果人随意的上下盘走,便会渐渐迷失,通常是 不知道自己身处几楼,整个空间神秘而幽深。犹如踏入迷宫一样,让人迷失,又让人向往。
• 廊桥
• 廊桥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 • 它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富 有变化的空间,是所有摄影师疯狂追 逐的创作基地。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 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
• 中心圆
• 中心园三层之间靠X形的物流 楼梯和旋转弧度很大的法式旋 梯相通。现在这三层是创意项 目活动区,致力于把中国甚至 全球最具创意的活动带到上海 来。
•
• •
• •
• • • • • • • • •
建筑本身 据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三百三十多万元,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 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当时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 现温度控制,即时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产生阴森气氛) 1933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看出是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其特点是平面呈 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符合了中国风水 学说中 “天圆地方”。 整幢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大气而不张扬,仔细观察,才能从它一些装饰细部中,感觉到当初设计师 的独具匠心。 结构特点 伞形柱 整栋建筑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有超过三百根的宽大伞形柱均匀分布在建筑中。八角形和四边 形的伞状柱帽是老场坊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八角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西侧,方形伞形柱帽主要 分布于建筑外围的其他部分。《功夫》中取景拍到的就是方形伞形柱。 廊桥 廊桥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它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富有变化的空间,是所有 摄影师疯狂追逐的创作基地。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当初动物通过这些廊桥进入 屠宰区域,每座廊桥的宽度都是不同的,不同尺寸的牛会通过不同宽度的廊桥进入,以达到分流的作用。 中心圆 中心圆,是当初进行屠宰工艺的车间。中心园三层之间靠X形的物流楼梯和旋转弧度很大的法式旋梯 相通。现在这三层是创意项目活动区,致力于把中国甚至全球最具创意的活动带到上海来。
迄今,这个舞台已经成功举办过法拉利F1派对、雷达表50周年 庆、巴黎艺术设计展、《蓝莓之夜》亚洲首映派对、奔驰新车 发布、保时捷60周年纪念、雪铁龙新车发布、世界工业设计日、 “NIKE摩天争霸篮球赛”等众多顶级品牌的宣传活动。
一抹惬意...
这里是迷宫,被赋予魔幻的色彩
• 进入1933的另一种感觉是敬畏。 • 屠宰场有着比较明显的欧式建筑特质,并 融合了巴西利卡式那种神秘的氛围,各个 楼层之间上下交错,通过各种宽窄不一的 通道相互连接,到处都是交错的楼梯通道 • 如果人随意的上下盘走,便会渐渐迷失, 通常是不知道自己身处几楼,整个空间神 秘而幽深。犹如踏入迷宫一样,让人迷失, 又让人向往。
建筑背景
• 1931年,工部局在虹口沙泾路购买土地,南亚最大的屠宰场 • 整体建筑外方内圆、高低错落、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算 得上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 • 而且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也在老场坊取过景。
• 建筑最初共有四层牲口栏,能容纳1500只羊、1000头牛、 300头小牛和300只猪。 • 每天可以宰杀500头羊、300头牛、100头小牛和300头猪。
• 整幢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大气而不张扬 • 仔细观察,才能从它一些装饰细部中,感觉到当初设计师的 独具匠心。
细部结构特点
• • • • • • • 伞形柱 廊桥 中心圆 花格窗 牛道 法式旋梯 空中舞台
• 伞形柱
• 整栋建筑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 有超过三百根的宽大伞形柱均匀分 布在建筑中。 • 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帽是老场 坊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 花格窗 • 镂空水泥花格窗主要位于本建筑 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 • 同时,窗户正面朝西,与上海常 年风向一致,可以更好的达到通 风的效果。
• 牛道 • 牛道也是1933老场坊的建筑特色 之一。因为实行的是人畜分离的制 度。 如今的1933老场坊依然保留 了这一原先的建筑特色,游客 在这行走 ,依稀间仍可感受 七十多年前的建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