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题训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与植被②→③→④更替相似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⑥→⑤→④D.①→⑤→④
2.下列各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
A.③④两地B.①④两地
C.⑤⑥两地D.①⑥两地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图中的②③④分别表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图中的⑥→⑤→④,降水量也逐渐减少,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这种分异与②→③→④植被更替相似。

第2题,①地位于赤道附近,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该地处于东非高原,海拔高,导致气温稍低,大气对流也不显著,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对应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⑥地位于回归线附近,由于它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故这两地都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据此回答3~4题。

3.该山脉南坡为( )
A.背风坡、阳坡B.迎风坡、阴坡
C.迎风坡、阳坡D.背风坡、阴坡
4.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
A.耐干热B.喜温凉
C.耐低温D.喜湿热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图中1月气温曲线显示,同一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则南坡为阳坡;另外,从1月、7月降水量曲线可看出,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

第4题,该山脉山麓1月气温高于5 ℃、降水较丰富,7月气温高、基本无降水,故气候具有夏季干热的特点,为适应气候特征,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具有耐干热特征。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读图,回答5~6题。

5.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
A.亚马孙平原B.东非高原
C.江南丘陵D.西西伯利亚平原
6.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①地区地面热量年净收入大,说明位于热带;地面干燥指数小,说明气候湿润,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与亚马孙平原一致。

第6题,③—⑥—⑦—⑧地面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即越来越干燥,则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②—③—④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热量年净收入上,水分条件则没有太大变化,即热量条件差异,故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注意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水热两个因素都有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7~9题。

7.该山3 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
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D.较暖、较干
8.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
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D.下沉气流
9.该山可能位于( )
A.四川B.新疆
C.安徽D.山西
答案:7.B 8.D 9.A 解析:第7题,该山3 000米以上,两个山坡的自然带带谱都是四个,但是东坡自然带比西坡的海拔低,说明气温比西坡低;东坡的雪线比西坡也低,说明东坡的降水更加丰富。

第8题,一般情况下,河谷地带气候湿润,但是此处的河谷气候干旱,说明下沉气流的影响导致河水不易蒸发,影响降雨。

第9题,我国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南北走向,且有高山冰雪带。

也可用排除法获取正确答案,安徽、山西的山脉没有高山冰雪带,新疆的山脉没有常绿阔叶林带。

下图表示地球表面沿某经线山地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

读图,回答10~11题。

10.A所在地区陆地水平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荒漠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11.图中A地与B地相比( )
A.纬度低B.降水多
C.海拔低D.光照强
答案:10.B 11.D 解析:第10题,图中显示雪线出现两个峰值,极有可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所致。

其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

第11题,B地雪线低于A地,是因为B地位于赤道附近,降水较多所致。

A地晴天多,光照强。

二、综合题
12.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

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

图甲
图乙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多,试分析其原因。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

(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

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

解析: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以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拔等角度比较。

第(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全,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

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可回答,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

13.(2013·北京卷)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答案: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①处在巴西东南部,受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及巴西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出现了热带雨林景观。

②处在30°S~40°S的大陆西岸,安第斯山
的迎风地带,受地形影响,随高度变化,水热组合状况发生变化,出现了山地垂直自然带。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