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课文
2.品味语句
(1)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 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b、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c、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结合语境分析:鲁迅一向讲究用语简练,但此处为何如此罗嗦 ? 三次“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度: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 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 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 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 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 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 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 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惩创 浸渍 仆倒 微茫 长歌当哭 殒身不恤
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 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三、四、五节。
生前事迹、遇难经过
整体感知 2.课文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神
刘和珍●:参是加一师大个学渴潮求斗争真理与“进微步笑”,、富“于温和斗”争精神,温有和远善见良 卓识,温
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黯年然”学、生“。泣下”
虑及母校
●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 ——“欣然”前往
爱国热忱
研读课文
3.品味变红字的作用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 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 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但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 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 门前喋血呢?
背景介绍
2.此时的鲁迅在北平已经居住10多年,其间发生过许多重大 事件,他看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不管政府如何变, 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军阀仰仗外国 势力,置人民于水深火热。鲁迅深刻地看到了这一点。
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帝国主
周海婴眼中的鲁迅与许广平
在我眼里,母亲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包含着两种:一种是学 生对老师的崇敬,还有一种是夫妻之间的爱护、帮助。我 母亲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父亲做了很多事情,抄 稿、寄信、包装等等。母亲喊父亲什么,我不记得了,记 忆中也没有她老远喊父亲的印象,只是有事就走到父亲面 前,询问他喝不喝水,或者告之该量体温了、该吃药了, 是一种自然的平视的状态。
研读课文
4.赏析重点语句的含义
(2)本句写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同时揭露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 语言形式:互文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指刘和珍等女学生遇难。内容上: “三一八”惨案实际上是一次帝国主义同段政府相互勾结合谋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 案。
这两句话一方面赞扬了三个女子临危不惧,互相救助的从容伟大,一方面痛斥 了刽子手屠杀赤手女子的卑鄙渺小,表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
研读课文
1、分别概括3节主要内容。
第3节:追述生前事迹。 第4节:概述遇害事实。 第5节:详写遇难经过。
研读课文
走近刘和珍
2.文中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 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
刘和珍——神情举止、品质、精神、性格、作者情感
走近刘和珍
●预定《莽原》全年 ——“毅然”
坚定追求进步思想
“反抗”;
解题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 系学生、鲁迅的学生
记念
刘和珍

记: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刚兴 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 念:思念 怀念 悼念,也体现出本文是 一篇抒情类的文章。
对刘和珍的尊称
解题
选自《华盖集续编》 华盖:古代的星名。传说和尚交华盖运是成佛作主
之兆,而俗人只好碰钉子。鲁迅取名“华盖”,是暗喻 反动派的围攻和迫害。
研读课文
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 1.作者思考出来的教训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教训:劝戒徒手请愿 意义:发现中国女子勇毅然、干练,
激烈后 来人奋然前行
研读课文
语句分析: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
反动派高压的政策造成“万马齐喑”的可悲局 面,“三一八”事件就像几颗石子投入大海,未能掀 起波澜,依然死水一潭。“太平”蕴涵作者的愤懑、 不平和辛酸。
研读课文
4.赏析重点语句的含义
反动政府:残忍
无话可说?
白色恐怖 走狗文人:无耻
默无声息的缘由?
武力
思想
镇压 + 控制
沉默:爆发,灭亡?
物极 必反
警告反动派 呼唤后死者
研读课文
4.赏析重点语句的含义
“伟绩”、“武功”、“文明” 是反 语,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
(2)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 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 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 抹杀了。
三·一八天安门前集会
游行队伍
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
段祺瑞
刘和珍
“三·一八”惨案中 牺牲的魏士毅
“三·一八”惨案中 牺牲的杨德群
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血腥的镇压、 无耻的造谣污蔑,激起鲁迅先生的满腔愤怒。 在此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 他对这次事件中蒙难牺牲的爱国学生的痛悼与 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 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同敌 人进行更有效的战斗。
记念刘和珍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及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2.掌握课文内的字词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 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 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导入新课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字音识记
徘徊 pái huái 菲薄 fěi bó 桀骜 jié’ào 噩耗 è 喋血 dié 屠戮 lù 绯红 fēi 殒身不恤 yǔn xù
长歌当哭 dàng
踌躇
chóuchú
黯然
àn
肆无忌惮 dàn
攒射 cuán
浸渍

和蔼
ǎi
词语解释
寥落 深味 惨淡 桀骜 黯然 噩耗
菲薄 微漠 踌躇 喋血 尸骸 屠戮
结构梳理
文章脉络
文章内容
叙述写作的缘由 (1、2)
悼念逝者 唤醒生者
烈士的印象及死 难经过(3、4、
5)
记忆中的刘和珍 遭受虐杀和诬蔑
死难经过
死难的教训和意 义
(6、7)
经验教训 死难意义
表达方式 叙述为主 抒情为主 叙述为主 夹叙夹议 叙述为主
议论为主
课堂总结
写作缘起
记刘君
教训和意义
记念
作业布置
事实之确凿 凶残+无耻 惨象+流言
研读课文
4.赏析重点语句的含义
“惨象”指反动 军阀的血腥镇压。
“流言”指走狗 文人的无耻诬蔑。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对反动派的警告 2、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他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的。而 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研读课文
3.品味变红字的作用
鲁迅消息闭塞
噩耗传来神速 虚 词 卫队惨无人道
刘遇害出人意料
表意 丰富
鲁迅个人生活的痛苦:
1、幼年丧父——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2、包办婚姻——使他的家庭生活和情感生活蒙上了重大 阴影。 3、兄弟失和——影响了他的思想和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 人生选择。 4、病痛缠身——影响了他的寿命和一部分人生观。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1.这时期的“政体”,准确地说,应当是“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民国初年,军阀争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 至1928年,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不过两三年, 短的只有一天。
思考: 1.鲁迅的语言是怎样的? 2.完成随堂检测
再见!
记念刘和珍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赏析刘和珍君的人物形象 3.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
研读课文
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 1.作者写到了哪几种人?对他们是什么样的感情态度?
研读课文
第一类:爱国青年 突出代表: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
大量的 木材
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结果却只是一 小块
社会才能前进一小步
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 况是徒手。
教训
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 的,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研读课文
语句分析: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 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 ──唤醒庸人 牢记血债
研读课文
(3)“我实在无话可说”
这是一句无比愤激的话。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鲁迅先 生的周围,重压在心头,而反动统治者和御用文人们的卑劣行径, “尤使我觉得悲哀”。一个人在悲愤到极点的时候反而会说不出 话来,所以必须“出离愤怒”,写文章来悼念死者,把自己最大 的哀痛显示于这个“非人间”,让反动统治者们对我的苦痛去 “快意”吧,我将以此作为“祭品”,奉献在烈士的灵前。这种 看似矛盾的说法,实质是感情无比深沉的表达方式。
1932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师范大学操场
躲 甘闹运 进 为市交 小 孺,华 楼 子漏盖 成 牛船欲 一 。载何 统 酒求 , 泛, 管 中未 他 流敢
冬 。翻 自 夏 横身 嘲
与 眉已 春 冷碰 秋 对头 。 千。
夫破 指帽 ,遮 俯颜 首过
周海婴眼中的鲁迅与许广平
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 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 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 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 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 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
义和反动军阀的暴行,会后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到段祺 瑞执政府门前请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突然向群众队伍 开枪射击。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 伤2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
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作者感情:沉痛悼念,表达敬意——颂扬其勇毅,称她们的“为
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第二类:反动势力 段其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
愤 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
作者感情:控诉他们的暴行、痛斥他们无耻下劣
第三类:“庸人”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麻木、 善于遗忘 作者感情:痛心民族的衰亡,渴望呼唤他们“爆发”
研读课文
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 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有必要写文章来加以记念
──悲痛的悼念。
b、写我作们还目在的这样:的祭世上奠活英着烈,我;也揭早觉露得敌有人写一;点唤东西醒的庸必要人了。
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 ──愤怒的揭露
c、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研读课文
真正的革命者
直接面对,不 回避
直接面对,不 回避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为人民的苦难 而哀痛的人
以能为人民谋幸福 而感到幸福的人
队列是热情的讴歌
解题
祭奠英烈
揭露敌人
唤醒庸人
写作缘由
研读课文
读课文第二部分,并思考: 1.分别概括3节主要内容 2.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人 3.赏析重点语句的含义
这 位 呐 喊 着 便 是 鲁 迅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 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
作者介绍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 《而已集》、《南腔北 调集》等共16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