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收入预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收入预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文章摘要】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主要侧重于货币市场的变化对经济主体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在资本市场发展以后,原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变量,出现了中央银行→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企业(居民)这样一种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预期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显现。本文根据现时经济形势下收入预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方面的理论,以及国内专家的不同见解,得出货币政策的实施由于预期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失效或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很有必要更好的引导收入预期的发展。

【关键词】收入预期货币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预期作为经济结果的重要决定因素为宏观经济研究所重视。随后,Kydland和Prescott(1977)提出的“动态不一致”(time inconsistency)概念为预期的形成增加了一个新视角。“动态不一致性”,即一项政策在制定阶段时最优,但在制定之后的执行阶段却不是最优2。Barro和Gordon(1983)将这一概念引入货币政策的研究。他们认为,动态不一致性导致初始的政策承诺是不可信的。

由此,现代货币政策理论也特别强调公众预期在货币政策效率决定中的核心作用。当前,我国货币供求的内生性不断增强,表现之一就是社会公众作为被调控对象会根据一系列宏观与微观变量不断地调整其预期与经济行为,调整方向既可能与货币政策目标一致,也可能相背离,使心理预期对货币政策的效应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转轨时期我国公众预期的特殊性加以研究,辅之以相应的措施加以正确引导,以减少其负面影响,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经典理论综述

1、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预期与货币政策的理论

(1)瑞典学派的预期思想

早期西方经济学文献中谈到的预期,更多地相当于预测的概念,并未涉及到经济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环境的不确定性、知识与信息的有限性等构成当代预期理论的主要问题,但是经济学家已经看到了对未来判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现实经济运行的影响。

(2)凯恩斯及新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体系中,预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原因在于他强调未来不确定性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他的预期还主要是指人们的主观情绪与心理状况,与基于宏观经济模型之上的理性的经济预测相比,他离理性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因而被称为“无理性预期”。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影响产出的思想,同时针对凯恩斯主义在解释“工资一价格机制”时缺乏微观经济基础的不足,从最大化行为和理性预期的基础上去探寻关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原因,进而建立了包含确定价格和接受需求的厂商、新古典生产函数、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具有坚实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模型,从而为货币政策有效论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G.Mankiew and D.Romer,1991)。

(3)货币主义者的适应预期模型

货币主义者Cagan(1956)首先提出了适应性预期概念。根据这种预期的定义,经济主体可以根据他们自己以前的预期误差程度来修正每一时期的预期,因此,这种预期被称为“适应性预期”。

(4)理性预期学派的研究

理性预期首先是由Muth(1961)提出的。他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人们在进行预测时,总是以自己尽可能收集到的信息作为依据,并因此对经济变量作出最佳预测。在此基础上,Lucas(1972)等学者认为,由于“理性人”的预期存在,使货币对于经济中的实际变量并没有什么有规则的影响,它唯一具有的有规则的影响就是对名义变量即价格的作用。近二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家在利用博弈论方法对货币政策问题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如下两方面:一是讨论在完全信息假定下和非对称信息假定下的货币政策行为及其效应的决定;二是分析各种制约因素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陈学彬,1998)。

(5)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货币主义

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们的当前消费取决于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储蓄是平滑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的手段。如果人们当前收入很低,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很高,则会选择负债消费,并用未来收入偿还当前欠债。动态最优化理论证明:如果人们的消费决策遵循跨期最优,则在当前收入

低而未来收入高的条件下,负债消费就是最优的。可见,家庭收入预期对当前消费具有重要影响。家庭收入预期变化通过影响消费导致社会总需求变化,从而产生通货膨胀或紧缩压力,因此货币政策应当考虑家庭预期的影响。如果货币政策是钉住通货膨胀率的,则货币政策和家庭预期是反周期的,这是因为如果家庭收入预期有一个正向的冲击,则当前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则货币当局应当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消除预期正向冲击的影响。

2.中国经济学界关于预期与货币政策的观点

关于预期,国内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基础,而对于货币政策能否发挥调控作用,中国经济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过分突出甚至否定货币政策的有效作用。中国人民大学黄达教授认为,“给人的印象,货币政策得心应手,是极有利的工具。但实践证明,过分高估其效能,不是实现不了设想的目标,就是在强力贯彻实施中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第二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具有非对称性即通货膨胀得力而治理通货紧缩乏力。对外贸易大学的吴军教授认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实践,可以证明再经济衰退阶段的恢复经济增长方面,财政政策的强效应和货币政策的弱效应”。

第三种观点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持肯定态度。南京大学的范从来教授认为,“我国并没有陷入流动性陷阱,投资和消费的利率弹性是存在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具备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收入预期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相互影响,各个学派莫衷一是,我个人比较认同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货币主义的观点。我国居民收入预期与货币政策反方向变动,证明了钉住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性质,同时也表明我国央行在控制通货膨胀率方面是成功的。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具有持久性,这提醒我们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要考虑到其长期影响,以现在的经济形势来看,关键是要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环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使收入预期向良性方向发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