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与断代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通羹|||史l

l迥i||萋炙|||

中国古代的史书可谓浩如烟海、举世无双,体例也堪称丰富多彩。在各种体例的史书中,几乎都可以分为通史与断代史两类。并且,两者之间也有着深刻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通史是在断代史基础上产生的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通史体的著作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首创了完整的纪传体。但是,这并非是司马迁偶然的成果和凭空的收获,应该说先秦大量的断代史为其奠定了基础。

1.《世本》已具备了纪传体的雏形和通史盼洼质,对司马迁写作《史记》产生了很大影响

综观《史记》的体例,计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把这五种体裁综合于一书,使它们互相配合,又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了一种严密而完整的体例——纪传体,确是司马迁的伟大创举。但是这五种体例并非司马迁凭空而创,而是有其渊源。尤其是战国时期的《世本》,体裁多样,已具备了纪传体的雏形。其原书已佚,就后来诸书所引佚文看,此书计10篇。其中,《帝系》《王侯谱》《大夫谱》,记载黄帝以来帝王、诸侯和卿大夫的世系或谱系;《纪》《世家》《传》,分别叙述了帝、侯、卿大夫的主要事迹。这些都为《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和表等体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还有《氏姓》《居》《作》《谥法》诸篇,分记姓氏起源、帝王都邑、重要发明和谥号的含义,类似于《史记》中的“书”。另外,《世本》“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的历史,突破了断代史的局限,已经具有通史的性质。因此,《世本》一书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草创的纪传体通史,为《史记》的创立提i||断||||代蓁|史娄

柳明

供了很大的借鉴。

2.先秦大量的编年体史书为《史记》中的纪、表、世家、列传等体例的创立提供了借鉴

先秦盛行的是编年体史书,按年、时、月、日记载历史。司马迁吸取了前人的这一编撰方法,在《史记》中用“本纪”冠于全书之首,作为全书总纲,按年、月、日次序记载各君王生平及在位期间的大事。“表”也是按时问顺序,用表格的形式谱列事件和人物官爵、职别等。再者,《左传》在编年体的大框架里,还采用了多种叙述史实的方法。如在僖公二十三条下集中记述了晋文公重耳十九年流亡在外的生活。又如在襄公三十条下记载郑国子产为政、实施改革的情况,接着又写其后事。这些写法,从写人物的角度看,类似于人物传记的片断。《史记》中的世家、列传等体例显然有鉴于此。另外,《左传》记载春秋前期较略,而后期则较详。这种详近略远的原则被司马迁的《史记》所继承。《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秦以前二千多年的史事,只占全书篇幅的十分之三、四;而秦至汉太初年间近百年的史事,却占了全书篇幅的十分之六、七。再有,《左传》在一段叙事之后往往以“君子日”的形式发表评论。《史记》则效法它用“太史公曰”的形式,把史和论在一定程度上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史记》的创立,是在借鉴了先秦大量断代史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断代史规范的确立有待于成熟的通史的启发

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有影响的纪传体史著。它整齐了纪传体体例,并且变通史为断代史,成为后世正史的楷模。断代史体的《汉书》之所以能够确立起这种规范,应该说

是深受编撰体例已较为成熟的通史体《史记》的启发。《汉书》分为纪、表、志、传四个部分,皆因袭于《史记》。

1.继承并规范了“纪”的体例

“纪”冠于全书之首,作为全书总纲,按年月日次序记载各君主生平及其在位期间的大事,从纵向勾勒出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汉书》继承了《史记》的这一体例,并且进一步加以完善。在《史记》中没有给惠帝立纪,只是在《吕后本纪》中用惠帝纪年;而在《汉书》中则立了《惠帝纪》。从而确立了“纪之为本,犹《春秋》之经,系臼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的义例。

2.沿用了《史记》中“表”的体例

“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谱列人物官爵、职别和事件,文字简明,一目了然。一些未入“传”的人物或事件,常在“表”中谱列出来。《汉书》继承了《史记》的这一体例。同时,还增加了不少“表”的品种。

3.改“书”为“志”,并扩大其记载范围

“书”或“志”,分类记载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及相关的历史大事。《汉书》的“志”取法于《史记》的“书”,其律历、礼乐、食货、郊祀、天文、沟洫等六志,分别承袭《史记》的律、历、礼、乐、平准、封禅、天官、河渠诸书。但是《汉书》的“志”又不受《史记》“书”的原有内容的束缚,扩大了记载范围,新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等四志,将《史记》的八书发展为十志,遂形成了我国史学的书志一体。

4.取消“世家”,归并“列传”,并统一整齐形式。

《史记》中将一些封国王侯和位列公卿的人物的记载列为“世家”,从实际上说它们也只是“列传”,只不过是多了一些有时是不必要的家谱式的内容。《汉书》则取消了“世家”,只用“列传”。另外,《史记》中的专传、合传、类传次序问杂,不够统一。《汉书》则以时代顺序为主,先专传,次类传,次边疆各族各国传,次外戚传。再有,《史记》中列传的篇名或以姓标,或以字标,或以官标,或以爵标,体例不一。而《汉书》则除诸王传外,皆以姓或姓名标题。

由此可见,断代史的《汉书》继承了通史体《史记》优秀的编纂方法,并在其启发下进一步规范了纪传体体例。

三、断代史和通史的史料内涵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史著中,虽然体例繁多,但基本上都不外乎断代史与通史两类。它们都各有优点,但不免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必须兼从二者中取长补短,才会更有利于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与研究。

1.通史可以弥补断代史受时间限制的不足

断代史记述的只是一个朝代的历史,不可能对历代王朝的更迭运动进行系统的考察。在前后相继的断代史之问,往往还会造成许多历史内容前后不相连贯,甚至缺漏和混乱。而通史贯通古今,不局限于某个历史时代,对于许多历史内容的发展沿革以及前因后果能较为完整的表现出来。例如,《史记》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使我们对于历代王朝兴替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另外,还有许多历史内容跨越不同时代,在前后相继的断代史中都对其加以记述,这就难免重复,徒增“繁文”。使用通史体就可以避免这些重复繁杂。

2.断代史可以弥补通史内容不够详尽之处

通史虽然弥补了断代史受时间局限造成的不足,但是由于它贯通许多历史时代,跨越的时间很长,对于许多历史内容的记述不能够详尽。而断代史由于只记载一个朝代的历史,对于历史内容的记载可以比通史更加详细,扩大了记载范围,保存了更丰富的文献资料。如《汉书》与《史记》相比,《汉书》增加了《史记》所没有的《惠帝纪》和王陵、吴芮、蒯通、伍被、贾山等列传,以及《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再有,《汉书》与《史记》相比,在帝纪中增载了许多重要的诏令,在列传中保存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奏疏等。如董仲舒的《限民名田疏》、晁错的《募民徙塞下》等等,保存了大量第一手的文献资料。另外,《汉书》还扩大了对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历史的记载。如《汉书》中的《匈奴传》比《史记》中的《匈奴列传》增加了五分之三的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