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探析

摘要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也具有理据性。任意性的存在保证了语言符号的千变万化,理据性的存在限制了语言符号如天马行空般无限度的发展。二者之间既对立统一,又互相促进。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性关系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与其它符号系统相比是最复杂的。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以及任意性与理据性之间的关系,又是这个复杂符号系统中的基石性问题。因为,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之争,虽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语言研究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不同的研究传统差不多都是从这里开始迈出了语言研究的第一步。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这种争论好像已与语言研究无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语言研究中很多原则问题的争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关联。本文就是要探析这一语言研究中的基石性问题,为更深入的语言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征

自从《普通语言学教程》于1916年出版以来,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几乎对后来的每一个语言学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2003)中所说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

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似乎也已经成为语言学中的名言警句。

围绕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任意性这一话题,许多语言学家,其中包括功能主义语言学家、认知语言学家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家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发表了看法。其中不乏过于激进的言词,比如,有学者通过实验证明英语/i/和/a/音分别与“smallness”和“bigness”概念相联系;高频声调与轻便、微小等概念有关,低频声调则与巨大、沉重等概念有关;快速发音与缺乏自信心有关,慢速发音则与自信有关。因此该学者认为语音具有相对性。但实际上,类似的激进分析都面临着大量反证的挑战。而且,除了少数对任意性完全否定的观点以外,多数观点并没有去否定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只是对任意性原则的绝对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批驳,或对任意性原则做了补充和修改。并且,那些少数完全否定任意性的观点,如布达哥夫以内部形式反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观点,都遭到了许多学者的一致反对。而且,同一语言内部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称呼同一事物,人们对新生事物可以人为规定名称等等实例,都能有力地证明任意性原则的正确性。由此可见,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尽管在重新考察时显现出一些瑕疵和漏洞,但却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学者们对任意性原则有着不同的或褒或贬的评论,主要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真正内涵而已,即:

1 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生物的、本能性的联系

语言和走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走路是人类的遗传的生物的功

能”,是一种“机体的,本能性的功能”;而语言则是“非本能性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语言也不同于剧痛或狂欢时的喊叫,因为后者的喊叫是“本能的,不是符号性的”,前者(语言)则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实际上,“并没有说话的器官,只是有些器官碰巧对发出语音有作用罢了,”“这些器官和功能却是为了另外的目的而存在的”。这也就是说语言符号声音的发出,不是由语言使用者的生理和本能所决定的。它不像缺食必然饥饿、口渴必要喝水、感冒必然发烧、天热必然流汗、枪伤必然流血那样是人生理上的必然反应。而恰恰相反,聋哑人能以复杂的手势语表达与健康人口语相近的思想,传达相近的信息,正说明了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语言本身与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生物的、本能性的联系——即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 语言符号与它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的物理属性无关

语言形式和它们所指的外部世界实体之间不存在任何物理上的

对应或相似之处。比如,“moon”、“sun”、“table”等词并不反映所指事物——月亮、太阳、桌子等的任何物理属性或特征,即我们不能从“moon”、“sun”、“table”等词的语音上知道它们的色彩、形状、大小等属性。

当然,对此人们会举出一些反证。如“咚咚”,“哗啦”,“扑通”,“wow-wow”,“滴嗒”这些拟声词就是对外界声音的直接临摹,它们反映了所指外部事物的物理特征。但这些声音只是为语词的获得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而不是像零度必然结冰、达到沸点

水必然烧开那样是事物物理属性决定的必然结果。比如,人们可以不选择“滴嗒”来指钟表的走声,而用“嗒滴”或“嗒滴嗒”或“滴嗒滴”来命名。再比如,“电视”可以用来指“利用无线电波传输物体影像的装置”,但“电视”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却只表达了那个装置的部分物理属性——用电和可视,人们完全可以选择“音视”,“电音视”或“电音影”来为这个装置命名。因而,这些例外的存在只是说明了外界事物的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物理属性,而不能说明语言符号必然以此形式出现。

总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生理和本能性的联系,而且语言符号与它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的物理属性无关。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语言符号(包括拟声词、象声词、拟形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由不止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还有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组装的序列,即句子等)都具有任意性的特征。

3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特征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自然联系,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人为的联系。这种人为的联系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不仅包括许国璋(1988)所提过的“约定俗成”的“部落社会时期”和“立意”的“文明社会时期”,还包括“原始时期”——“语言的最始态,即亚当模式”。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中的哪个人,也无论是当代人或原始初民,在他“独立的、偶然的”为一事物命名时,无论是用口语的语音或用书语(文字)的字形,这个人总是有所考虑:要

用此语音,而不用其他语音,要用此字形,而不用其他字形,他总有一定“因由”的。这“因由”可能是出于主观的,可能是出于客观的,也可能是出于主客观两方面的。从主观角度讲,有生理因素,有心理因素;从客观角度讲,有自然影响,有社会影响。总之,这“因由”最终完全是人为的,虽然不是自然的,但却是可以论证的,所以是非任意的。也就是说,语言符号的音义或名实之间没有生理的、本能的或物理的联系,但却存在除此以外的其它联系,这些联系就是语言符号的理据。它们不是语言符号或语言使用本身,而是隐藏在语言符号和语言使用之后的本质性的、联系性的东西,是语言符号产生、发展、演化的最根本动因。

二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

1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是统一的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也具有理据性。从其能指和所指有无自然联系的角度看它是任意性的;从其能指和所指除自然联系以外的其它联系角度来看,它是理据性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同一个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例如:

汉语的“雪莲”、“雪莲花”,英语称为snowdrop(花如雪滴),德语叫做schneeglockchen(雪形如钟),法语又叫perce-neige(穿出雪的);汉语的“花生”,济南称“长生果”,温州称“落花生”,昆明称“花松”,梅县称“香豆”……,也都是对理据性和任意性共存关系的最好诠释。由此可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普遍存在,可论证性大量存在,都是事实。只是各有各的内容和范围,并行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