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常考知识点及公式

中考数学常考知识点及公式
中考数学常考知识点及公式

第 1 页 共 5 页

中考数学常考知识点及公式

一.数与式:

1. 无理数,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及有理数的大小,加减乘除。

4643

9393

=±=±=如

2. 整式的加减实质:合并同类项(运用乘法分配律),注意符号问题,括号问题。

3. 科学记数法:89

106.7000000076.0106.77600000000-?=?=,

指数的求法:就是数7.6小数点向右前进了多少位到7600000000,或向左后退了多少位到了

0.000000076。向右9位即正9. 4.整式的乘法:

(1)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

×a n

=a

m+n

;②a m

÷

a n

=a m-n

;③(a m )n

=a mn

;④(ab)n

=a n b n

;⑤(a b )n =n

n a b

; ⑥a -n

=1n a 常考-1,-2次方,如422122

==??

? ??- ⑦a 0=1(a ≠0)。

(2)乘法公式:

①(a +b )(a -b )=a 2-b 2; ②(a ±b )2=a 2±2ab +b 2 变形: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5、因式分解:

(1)提公因式法:)(c b a ac ab +=+

(2)运用公式法:))((2

2b a b a b a -+=- 2

2

2

)(2b a b ab a ±=+±

十字相乘公式:))(()(2

q a p a pq a q p a ++=+++:

6.分式:分式的乘除实质是约分。先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约分。

分式的加减实质是通分。关键找最简公分母(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因式。

7.二次根式(实质是算术平方根)(加减:一化二合,实质是乘法分配律) ①(

)2

=a (a≥0);②

=丨a 丨;③=×;④=(a >0,b≥0)。

二.方程与不等式(组) 8.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 2+bx +c =0()0≠a

①求根公式为x =242b b ac

a

-±-,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a

c x ,x a b x x =+-

=+2121 ③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则二次三项式ax 2+bx +c 可分解为a(x -x 1)(x -x 2)。 ④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 2-(a +b)x +ab =0。

9. 解分式方程要检验!!

10.解不等式(组)的步骤牢记:分别解,取公共部分,写解集。

两个一次不等式可用口诀确定解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 三.函数

11.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平移口诀:上加下减k 不变 ①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③特别地: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2. 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①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②当k <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2)几何意义:过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图像上任一点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M ?PN=xy x y =?。

k S k xy x

k

y ==∴=

,, 。可以利用等底同高有多种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13.二次函数c b a c bx ax y ,,(2

++=是常数,)0≠a 。

先确定图象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后确定二要素:最值,增减性。

第 2 页 共 5 页

(2)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①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

2

2-+?

?? ??

+

=++=,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②配方法:运用配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h x =。

③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12(,)(,)、x y x y (及y 值相同),则对称轴可以表示为:12

2

x x x +=

(3)抛物线c bx ax y ++=2

图象与a ,b ,c 的关系:

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与2

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 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

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故: 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

0>a b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 ③0

b

(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 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 bx ax y ++=2

与y 轴交点的位置。当0=x 时,c y =, ∴抛物线c bx ax y ++=2

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

①0=c ,抛物线过原点②0>c ,与y 轴交于正半轴;③0

(4)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一般式:c bx ax y ++=2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②顶点式:()k h x a y +-=2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③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1x 、2x ,通常选用交点式:()()21x x x x a y --=。 (5)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①y 轴与抛物线c bx ax y ++=2

交点为(0, c )。

②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

对应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有两个交点?0>?,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 ,没有交

点?0

③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象l 与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象的交点,由方程组

?

??++=+=c bx ax y n

kx y 2

的解的数目来确定。 四、几何

14.n 边形内角和公式:(n -2)180o (n ≥3,n 是正整数)

外角和:360o (故一般求内角问题可先求外角)。

总对角线条数:

2

)

3(-n n 15. 正n 边形指各边相等,各角相等的n 边形。(n ≥3,n 是正整数)

第 3 页 共 5 页

A

B C D

E

C

E

A

B

D

16.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7.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8. 平行四边形

19. (1)旋转角指对应边的夹角(或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旋转中心在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上。 (2)中心对称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能和原来的图形重合。 (3)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能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对称中心是对应点连线的中点。 20. 相似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a ∥b ∥c ,

直线l 1与l 2分别与直线a 、b 、c 相交与点A 、B 、C 和D 、E 、F ,则有

,,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C DF AC DF

===

。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

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ABC 中,DE ∥BC ,则有:

(3)相似的判定定理:先考虑平行得相似,依次“角角”,”边角边”,”边边边”。

21.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射影定理:Rt △ABC 中,∠ACB =90o

,CD ⊥AB 于D ,

则(1)2

CD AD BD =?2

AC AD AB =?(3)2

BC BD AB =? 另外由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 ˙BC (2)三角函数: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

即c

a sin =∠=斜边的对边A A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 即c

b cos =∠=斜边的邻边A A 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 即b

a

tan =∠∠=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C

a

c

A B C

D E

F l 1

b l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 4 页 共 5 页

(3)特殊值

一般把解30度或45度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边比的问题:2:3:12:1:1或

22.圆的性质(常连半径,半径相等→等腰三角形)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

过圆心 垂直于弦

直径 平分弦 知二推三 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2)弧、弦、圆心角三者关系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3)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4)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①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即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②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即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常见结论:①Rt △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 、b 、c (c 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2

a b c

r +-=

;②△ABC 的周长为l ,面积为S ,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lr s 2

1=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 的半径是r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则有: dr ?点P 在⊙O 外。

(6)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O 的半径为r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那么: 直线l 与⊙O 相交?dr ; (7)①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②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由(6),(7)知 有切点,切心连;无切点,作垂线!

(8)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圆外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圆的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9)圆内接正n 边形(求面积可分割成n 个三角形的面积)

①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②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③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④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n

360等于外角。

(10)弧长和扇形面积

①弧长公式: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的计算公式为180

R

n l π= ②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

13602==

π扇 其中n 是扇形的圆心角数,R 是扇形的半径,l 是扇形的弧长。 ③圆锥的侧面积:rR r R S ππ=?=

22

1

(如右图) 其中R 是圆锥的母线长,r 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④圆锥与展开扇形的联系公式:

n

r R 360= 补充:(此处为大纲要求外的知识,但对开发智力,改善数学思维模式有很大帮助) (11)相交弦定理

⊙O 中,弦AB 与弦CD 相交与点E ,则AE ?BE=CE ?DE

(12)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圆的切线与经过切点的弦所夹的角,叫做弦切角。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弦与切线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即:∠BAC=∠ADC

三角函数 30°

45°

60°

sin α 2

1 2

2 2

3 cos α 23 2

2 21 tan α

3

3 1

3

第 5 页 共 5 页

(13)切割线定理

PA 为⊙O 切线,PBC 为⊙O 割线, 则PC PB PA ?=2

23.三视图位置:主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

注意:看不见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五、统计与概率 (1)三数两差

24.加权平均数:求n 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

(n f f f f k =+++ 321),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n f x f x f x x k

k +++=

-

2211

25.中位数: ①一组数据先按大小顺序排列

②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m 个,则中位数是第

2

1

+m 个;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2n 个,则中位数是第n 个数和第n+1个数的平均数。

26.众数: ①看哪个数据出现次数最多 ②这个数据即是众数(不是次数!数据不一定数,是研究对象) 27.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28.方差: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2

s ”表示,即])()()[(1

222212

x x x x x x n

s n -++-+-=

29.扇形统计图中某项所对应圆心角的度数=该项所占百分比?

360

六、其它

30.所有几何图形周长、面积公式 圆中公式: ①S 圆=πR 2. l 圆周长=2πR = πd .

180R

n l π=

lR R n S 2

13602==π扇

rR S π=圆锥侧

n

r R 360

=

Rt △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 、b 、c (c 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2

a b c

r +-=; △ABC 的周长为l ,面积为S ,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lr s 2

1

=,正多边形也适用。

②S 正△=

?4

3

(边长)2. ③S 平行四边形=底×高.

S 正方形 = S 菱形=底×高=

2

1

×(对角线的积) ④S 柱侧=底面周长×高

Sh

V h S V 3

1

=?=圆锥柱体高底面积 31.中点公式:点A 坐标为(x 1,y 1)点B 坐标为(x 2,y 2),则AB 中点坐标为??

?

??++2,22121y y x x 32.两点距离公式(可用此方法拓展思路,以寻求解题方法) 如图:点A 坐标为(x 1,y 1),点B 坐标为(x 2,y 2) 则AB 间的距离()()2

212

212y y x x AB -+-=

33.若两条直线11b x k y +=与22b x k y +=互相垂直,则121-=?k k

A

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