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垂控制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下垂控制
UPS 并联也即是内部逆变环节间实现并联,UPS 电源并联运行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冗余性和可靠性;二是大电流电力电子器件数量有限且昂贵,通过多个小功率电源系统并联运行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容量;三是并联运行能够有效减轻大功率逆变器热管理和设计的困难[44]。
4.2.1 逆变器并联运行分析
如图4-6所示为两台逆变器并联运行给一个负载供电。
忽略供电线路的线路阻抗,#1号逆变器的输出阻抗为11o Z θ∠,#2号逆变器的输出阻抗为22o Z θ∠,负载阻抗为Z 。
v r1v r2
o11o22
Z V o ∠0°E 1∠
δ1E 2∠δ
2
图4-6 两台逆变器并联运行电路图
Fig. 4-6 Circuit diagram of parallel operation of two inverters
设两台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分别为:
11112222sin()sin()
r r v t v t ωδωδ⎧=+⎪⎨=+⎪⎩ (4-10) 则逆变器的视在功率分别为:
***11***2
2S E I S E I ⎧=⎨=⎩ (4-11) 逆变器公共负载电压为:
111222o r o r o v v R i v R i =-=- (4-12)
由于负载效应,当负载增大时会造成o v 跌落,为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按照逆变器容量成比例的进行分配,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策略。
下面具体分析单个电源向负载供电的功率传输问题。
如图4-7所示,一台
逆变器向一个电压源传输功率,传输线路电流为:
0cos sin =o o o o E V E V jE I Z Z δδδθθ
∠-∠-+=∠∠ (4-13) v r V o ∠0°
E ∠δv o i
图4-7 单台逆变器供电电路图
Fig. 4-7 Power supply circuit diagram of a single inverter
逆变器传输到电压源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别为[45]:
22(cos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EV V EV P Z Z Z EV V EV Q Z Z Z δθδθδθδθ⎧=-+⎪⎪⎨⎪=--⎪⎩
(4-14) 式中,δ为逆变器输出电压与电压源之间的相位差,这实际反映了电压型逆变器接入到终端电压为o v 的无穷大电网的情况。
上式写成矩阵形式为:
2sin sin cos cos sin cos o o o o o
o EV Z P Q EV V Z Z δθθθθδ⎡⎤⎢⎥⎡⎤⎡⎤⎢⎥=⎢⎥⎢⎥⎢⎥-⎣⎦⎣⎦-⎢⎥⎣⎦ (4-15) 定义:
sin cos cos sin P P Q Q θθθθ-⎡⎤⎡⎤⎡⎤=⎢⎥⎢⎥⎢⎥⎣⎦⎣⎦
⎣⎦ (4-16) 则有:
2sin cos o o o o o
o EV Z P EV V Q Z Z δδ⎡⎤⎢⎥⎡⎤⎢⎥=⎢⎥⎢⎥⎣⎦-⎢⎥⎣⎦ (4-17) 因此,对于一个小的δ,有:
2sin cos o o o o o o o o o o EV EV P Z Z EV V E V Q V Z Z Z δδδ⎧=≈⎪⎪⎨-⎪=-≈⎪⎩
(4-18) 从而可以通过控制δ和E 来分别控制P 和Q ,这就是下垂控制的基本原则。
4.2.2 传统下垂控制算法
电压型逆变器模型可以用一个理想交流电压源r v 和逆变器输出阻抗串联等效,针对不同的输出阻抗,应采用不同的下垂控制策略[46]。
对于R 型逆变器,也即当逆变器输出阻抗为阻性时,=0θ,有:
2cos sin o o o o o o EV V P Z Z EV Q Z δδ⎧=-⎪⎪⎨⎪=-⎪⎩
(4-19) 当δ很小时,可认为cos 1δ=,sin =δδ,从而:
2o o o o o o EV V P Z Z EV Q Z δ⎧≈-⎪⎪⎨⎪≈-⎪⎩
(4-20) 因此可知P E ,Q δ-,其中~表示“正相关于”。
据此可得R 型逆变器的传统下垂控制策略为:
**i i i i i i
E E n P m Q ωω⎧=-⎨=+⎩ (4-21) R 型逆变器有P Q =-,Q P =,其下垂控制策略曲线如图4-8所示。
i i *E
i 图4-8 R 型逆变器下垂控制策略
Fig. 4-8 R-type inverter droop control strategy
对于L 型逆变器,也即当逆变器输出阻抗为感性时,=90θ,有:
2sin cos o o o o o o EV P Z EV V Q Z Z δδ⎧=⎪⎪⎨⎪=-⎪⎩
(4-22) 当δ很小时,可认为cos 1δ=,sin =δδ,从而:
2o o o o
o o EV P Z EV V Q Z Z δ⎧≈⎪⎪⎨⎪≈-⎪⎩
(4-23) 因此可知P δ,Q E 。
据此可得R 型逆变器的传统下垂控制策略为:
**i i i i
i i E E n Q m P ωω⎧=-⎨=-⎩ (4-24) L 型逆变器有P P =,Q Q =,其下垂控制策略曲线如图4-9所示。
i i *
ωi
图4-9 L 型逆变器下垂控制策略
Fig. 4-9 L-type inverter droop control strategy
对于C 型逆变器,也即当逆变器输出阻抗为感性时,=-90θ,有:
2sin cos o o o o
o o EV P Z EV V Q Z Z δδ⎧=-⎪⎪⎨⎪=-+⎪⎩
(4-25) 当δ很小时,可认为cos 1δ=,sin =δδ,从而:
2o o o o
o o EV P Z EV V Q Z Z δ⎧≈-⎪⎪⎨⎪≈-+⎪⎩
(4-26) 因此可知P δ-,Q E -。
据此可得C 型逆变器的传统下垂控制策略为:
**i i i i
i i E E n Q m P ωω⎧=+⎨=+⎩ (4-27) C 型逆变器有P P =-,Q Q =-,其下垂控制策略曲线如图4-10所示。
ωωi *i i i
图4-10 C 型逆变器下垂控制策略
Fig. 4-10 C-type inverter droop control strategy
无论那种类型逆变器,其下垂控制策略都是为了实现P 、Q 与δ、E 之间形成负反馈,从而使得下垂控制能够调节频率和电压。
为了使逆变器能够根据各自容量自动按比例分配功率,各台逆变器下垂控制系数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122**1122
n S n S m S m S ⎧=⎨=⎩ (4-28) 也即:
1212
=n n m m (4-29) 在实际传统下垂控制应用中,为了使逆变器能够实现按各自容量按比例分
配功率,还需要各台逆变器必须具有相同的阻抗标幺值和电压有效值设定,这两个条件都很难满足。
除此之外,逆变器间馈线阻抗不同、元件不匹配、参数漂移等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最终逆变器间功率的按比例分配,因此需要有相关机制来确保下垂控制效果。
4.2.3 鲁棒下垂控制算法
下面以R 型逆变器为例,说明鲁棒性下垂控制算法。
由式(4-21)可得:
*i i i i E E E n P ∆=-=- (4-30)
从而通过对i E ∆的积分就能得到电压i E ,即:
0=d t
i i E E t ∆⎰ (4-31) 对于并网逆变器,i E ∆最终为0,因而逆变器能够按照指令功率无偏差馈入电网。
对于离网逆变器,其输出功率由负载大小决定,因而离网逆变器和并网逆变器在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此外,负载的增大会造成线路电压的降落,由下垂控制公式可知,下垂控制本身也造成电压的降落,减小下垂系数可以减弱这种降落,但这样做将逆变器快速响应性能。
因此,为了将电压降落控制在
一定范围内,可以采用将电压降落幅度*o E V -进行加入到下垂算法中进行反馈
控制。
如图4-11所示为R 型逆变器鲁棒下垂控制控制框图。
*o E V -经过放大器e K 后加到i E ∆上,在稳态时,积分器输出为0,因此:
*()i i e o n P K E V =- (4-32)
从而只要各台逆变器的e K 选的相同,式(4-32)右侧总是一样的,也即各台逆变器满足式(4-28)所示的条件,各台逆变器能够按照各自容量进行功率分配。
该鲁棒下垂控制器不需要各台逆变器具有相同i E 也能保证准确的有功功率分配,能够大大减小甚至消除计算误差、噪声和干扰带来的影响,对参数漂移、元件不匹配和干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1/s 功率计算1/s n i m i K e RMS ωδi ω*
图4-11 R 型逆变器鲁棒下垂控制策略
Fig. 4-11 Robust droop control strategy for R-type inve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