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古咏史诗鉴赏》
【学习目标】
1、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鉴赏怀古咏史诗的方法与技巧。
【考点解读】
怀古咏史诗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遗迹的追思,借以抒发情怀,讽喻时事。
2011全国课标卷诗歌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课前诵读】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浪淘沙【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
【教材回眸】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
马嵬唐·李商隐
泊秦淮唐·杜牧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蜀相唐·杜甫
越中览古唐·李白
例: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一步:寻找联接点(王昭君——杜甫)
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
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杜甫思乡思君,“每依北斗望京华”;
昭君敢于“怨恨”,杜甫不敢怨君(委婉含蓄)。
第二步:探求主旨(杜甫想说什么?)
悲昭君以自悲也
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际上是借昭君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分析特点:
古人(事、迹)诗人的现实人生
手法目的
典故、对比关照自我关照社会
借古讽今忧患意识
【合作探究】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去。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释: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1)清代汪士缜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析。
(2)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
参考答案:
(1)空:白白的,徒然。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名声大著。而自身空负袁宏之才,却谢尚不复可遇。“空”字抒发了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最后两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当堂训练】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雨花台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①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②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白门湾、大长干、小长干均在南京。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分析。
参考答案:
(1)怀古伤今之情。词人看到眼前金陵城寥落衰败、雨花台萧瑟冷清的景象,想到它曾经的繁华热闹,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油然而生。
(2)①借景抒情。词人选取衰柳、潮水、秋草、斜阳等衰败、冷清的意象来抒发家国兴亡之感。②用典。如“燕子斜阳”,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更无人处一凭栏” “如此江山”,出自李煜的《浪淘沙》,词人借此来写金陵城的昔盛今衰,表达一种感伤之情。③烘托。词人上片写白门湾,写大小长干,先着意渲染荒凉、空寂的氛围,以烘托雨花台的空寂、荒凉,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感伤情感。
【方法总结】
解题三步:
第一步:弄清诗作所涉及的历史事实(人、物、古迹)和用典——写了什么?第二步:揣摩作者写古人(事、迹)的意图和思想情感——为什么写?
第三步:探讨作者咏史抒情的手法——怎样写?
第一步:写了什么?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孤寂失意。
第二步:为什么写?
①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②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③古事——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第三步:怎样写?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烘托、典故、借古讽今等
【学习反思】
【专题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阅读材料】
1、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赏析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作者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少年时刻苦学习,“书经目不遗”(《清史稿》本传)。康熙年间,五十岁时,以布衣应博学鸿儒考试,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撰《明史》。他学识渊博,兼工诗文,尤工为词,著有《曝书亭集》等。曾选唐、宋、金、元六百多家的词共两千二百多首,辑《词综》,为词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他是“浙西词派”的主要代表,
作词多在字词声律上下功夫,风格空灵清疏。在有清一代词坛上,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
[内容赏析]这首词描绘了清兵南侵之后南京萧条凄凉的景象,抒写了物是人非不胜感慨的吊古伤今之情。上片写南京衰败凋零的景象。开头两句写城西北方面的景象:“衰柳白门湾”,白门外的江湾,满眼都是衰败的杨柳。起笔一个“衰”字,便奠定了全词的沉郁凄凉的感情基调。“潮打城还”则是化用了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意,一下子把读者带人空寂萧条的意境中。’接下来的三句是描写城南的景象:从前这里大街连小街,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热闹非凡;而今却是“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到处是一片凄凉。“歌板”“酒旗”,不禁令人联想起十里秦淮的彩舟画舫,莺歌燕舞,植板笙箫;还有河边的“酒旗斜轰”,游人如织,熔玉销金。多么的奢华,多么的繁盛。然而,词人笔下突转,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