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及《高老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望光荣
巴尔扎克一生渴望光荣,当他20岁从索尔本学 院法学系毕业之后,他没有去做律师,却选择 了当作家的自由职业,发誓要作“文坛的国 王”。
为了不依赖家庭,他冒险做了投机商人,最初 做出版人。接着开办印刷厂和铅字铸造厂,他 没能发财,却背上了近6万法郎的债务,陷入极 度贫困之中。这6万债务中,有4万是欠他母亲 的。这笔钱迟迟未还,他母亲也从未勾销。
《十九世纪文学主》,第5分册,第187页,李宗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一、巴尔扎克生平与创作简介
奥诺瑞·巴尔扎克生于1799年法国杜尔城的中产资产阶级家 庭。其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发迹的商人。 1844年全家迁往巴黎,1816年进法律学校; 1819年不顾家庭反对从事文学创作; 1825-1828年从事出版和印刷事业,失败,债台高筑达10万 法郎,相当于现在的三、四百万法郎。 1832年2月开始与韩斯卡夫人书信往来, 1841年11月韩斯伯爵病逝,1850年3月14日在乌克兰与韩斯 卡夫人举行婚礼,5月病倒,8月17日病逝。
缺失母爱
巴尔扎克的母亲很专横,冷酷地拒绝孩子们任 何情爱的表示。从7岁到13岁,他被送到旺多 姆的教会学校读书,6年中他只回过一次家, 母亲只去看望过他两次。
童年所受到的忽视,他终身难忘,他说:“我 从来不曾有过母亲。”他在给韩斯卡夫人的信 中还说:“她是一个妖精,同时又是妖精般的 怪人……我母亲就是给我的生命降落一切灾难 的根源。”(司蒂芬·茨威格:《巴尔扎克》)
活在5万杯咖啡上
巴尔扎克每天工作16至18小时,从半夜到中午 写作,从中午到下午4点校对校样,5点钟用餐, 5点半睡觉,到半夜又起来工作。他每天必须 写出16页的书,修改和校对时间除外,3天用 掉一瓶墨水,更换10个笔尖。写作时他穿着教 士的袍子,点上7支蜡烛,桌边是一杯提神的 黑咖啡。
宗教观
中产阶级家庭
巴尔扎克于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西部工商 业名城都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出身农 民,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暴发户,跻身于资产阶 级。老巴尔扎克爱慕虚荣,于1820年在自己的 平民姓氏上加上“德”(De)字,以示贵族 身份。他50岁时与18岁的银行家的女儿结婚。 他们有很大的差异,但共同向往贵族社会,相 信个人奋斗。巴尔扎克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种 顽强奋斗的精神。
柏尔尼夫人
巴尔扎克最重要的女友是柏尔尼夫人,她 比巴尔扎克的母亲还大一岁,柏尔尼夫人 既是情人又是母亲。她在经济上给予巴尔 扎克很大帮助,也是她向巴尔扎克提供了 许多大革命时代的写作材料,她鼓励起巴 尔扎克的自尊心,使他免遭堕落。巴尔扎 克承认,“她是我的母亲、朋友、家园、 知己和顾问,她使我成为作家,她给予我 在青年时所需要的同情心……没有她,我 无疑早已死了。”
韩斯卡夫人
1832-1850,18年的书信 来往,5个月的婚姻生活。
“我既不曾有过幸福的 青年时期,也不曾有过繁花 盛开的春天,但是我将会有 最灿烂的夏季,最温暖的秋 天。” (巴尔扎克)
婚后100天,这位文学巨匠与世长辞,终年51 岁。
雨果和大仲马等作家参加了巴尔扎克的葬礼, 雨果在葬礼上致悼词说: “在最伟大的人物 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 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巴尔扎克不信教,却又大力鼓吹宗教,把宗教 作为改变社会,克服罪恶的出路和手段,因而 他宣扬宗教。这是他的改良主义立场所导致的 必然结果。
他认为,宗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 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惟一手段”,“基督教 告诉穷人容忍富人,告诉富人减轻穷人的苦 难。”
文艺观
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生活
1840年,他写了一个中篇小说,花了6个月的 时间给人物取个合适的名字, Z·马卡。
读者
巴尔扎克生前收到12000多封信,这些信大都 来自热心的女读者。巴尔扎克崇拜女人,而且 有一种从来没有完全满足过的爱情需要。
他只和有钱的女人建立情感联系,直言不讳地 要妹妹替他找有财产的女人,以便替他还债。 巴尔扎克的女友都是比他年长的贵族妇女。
他公开承认自己和司汤达属于同一文学流派,要求作 家“照世界原样表现世界”(《贝尔先生研究》)。
他在《〈驴皮记〉序言》中说:“作家应该熟悉一切 现象,一切感情。他心中应有一面难以明言的把事物 集中的镜子,变幻无常的宇宙就在这面镜子上面反映 出来”。他提出:“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 当它的书记。”
为还债写作
巴尔扎克对金钱又是爱又是恨,显然他从母亲 那里获得了某种遗传基因。1837年巴尔扎克办 的《巴黎纪事》报倒闭,使他的债务高达10万 法郎,到他逝世前3年,已经欠下21万法郎的 债务。终身受着债主们的追逐。为了还债,他 开始了《人间喜剧》的写作。
创作严谨
巴尔扎克对创作从不肯敷衍了事。一部小说, 他总是反复修改多遍,以致他的小说清样,从 来没有干净过。他宁可少得稿酬,也坚持修改, 决不草率从事。
主张用典型表达人物和事件
他认为小说写的是“人与生活”,小说创作的中心 是塑造人物形象。为此,他计划在《人间喜剧》中 写一个时代的两三千个出色的人物。
对于表现人物的方法,他说:“不仅是人物,就是 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表达出来。”(《人 间喜剧》前言)“典型这个概念应该具有这样的意 义,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 那些在某种程度跟他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 征。典型是人类的样本。”(《〈一桩无头公案〉 初版序言》)
巴尔扎克(1799-1850)
“拿破仑用剑未能完成的 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
“我是粉碎障碍的专家” ——巴尔扎克
勃兰兑斯论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体格魁梧,双肩开阔, 晚年有点肥胖。他的颈脖健壮、厚实,白皙有如女性, 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头发又黑又粗,粗得像马的鬃 毛;那双眼睛像一对黑宝石那样闪闪发光——那是驯 狮者的眼睛,这种眼睛能透过房屋的墙壁看见里面发 生的一切,能透过人的肌体,洞察人的肺腑,像阅读 一本打开的书。他的整个仪表显示出一个劳苦不息的 西绪弗斯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