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学生通过学习诗词,不仅能陶冶高尚道德情操,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往往只

是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没有教给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更体会不到其中的韵味,学生

诗词鉴赏能力低。那么,怎样鉴赏古诗词呢?下面笔者谈四种方法。

一、意象领悟法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作者的个

人感受蕴含在诗词的意象中。通过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感受诗词的丰富感情,历来是鉴赏诗

词的有效方法。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莺”“燕”“暖树”“春泥”都体现了早春来临的景象,而“乱花”则表现春花初放的情态,“浅草”则描绘出春草刚刚寸许,没过马蹄,仿佛

让人看到了春草的嫩绿、柔软和可爱,全诗通过早春这些独特的“意象”,展示了西湖初春的

美丽,寄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再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中的月亮不

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可见诗人抒发感情往往借助于一些意象,所以把握好意象,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而一些意象也寄寓了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如:

松柏——坚韧、顽强不屈,竹子——气节,梧桐——凄凉、悲伤,杨柳——惜别、留恋,圆月——思念,落叶——失意,大海——开阔,寒蝉——悲凉。

二、背景联系法

学生鉴赏诗词时无法体会诗人思想内涵,原因之一是没有置身到诗人的时代背景中,教师应

该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和诗词创作背景的深入讲解,拉近学生与古典诗词的距离,进而理解

思想内涵。如李清照,她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生活富足安逸,家庭幸福美满,其

作品主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以及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比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是诗人早期的一首代表作,写酒后早晨一番风雨的洗礼,海棠花的另一种美丽,反映出诗人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后期她悲伤于自己的漂泊的遭遇和失去丈夫的幸福及面临

的民族灾难,其作品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写丈夫不在身边,孤独一人,在重阳佳节饱受相思之苦。写作背景不同,诗歌的内涵迥异。

三、语言品味法

对诗词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要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

意思读懂。如“风景旧曾谙”,让学生理解“谙”是熟悉的意思,从中知道诗人曾经很熟悉江南,现在很怀念江南,因而才抒发“能不忆江南”的感情。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让

学生理解这里的“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动乱;“泪”是作者流泪,而不是花流泪;“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这样的理解

就不是停留在只看注释上,对诗词语言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还要“品”出语言的精妙、

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

四、表达技巧分析法

达技巧包括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对比、互文、反复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联想、用典、象征、想象、衬托、渲染等。要引领学生通过对这些技巧的分析,对诗词进行品味感悟和鉴赏,从而把握诗词的妙处。

1.从修辞方法的作用入手鉴赏。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使得诗句句式整齐,生动形象,很好地表现了国家大好

河山被敌人侵占,如同风雨中的飘絮一样支离破碎的飘零,个人的磨难,像雨中的浮萍任凭

风吹雨打四处漂泊。张养浩的《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格,将高山黄河人格化,赋予人的动作、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通关地带地理

位置十分险要,为下文怀古抒情做了铺垫。

2.从表现手法的使用来分析。如用典: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或诗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及对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个人愿望等。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属于用典,借“赤壁之战”这个历史事件,含蓄地表达了赤壁之战的成功全归功于东风,并且逆向思维,假设当时没有东风,恐怕大乔小乔都得被深锁在铜雀台,暗指恐怕东吴该灭

亡了。构思巧妙奇特,意味含蓄。再如衬托:衬托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关系,用一些

事物为陪衬来突出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更加突出。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意境雄浑,画面开阔。浩瀚无际的“大漠”与“孤烟”对比反衬,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横贯沙漠的“长河”与“落日”,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深切感受,气势雄浑,如历眼前。

总之,古诗词教学既要重视学生背诵,还应教给学生一定的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联想创作的背景,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表现手法的作用,

在此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分析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深刻内涵,从而不断提升

诗词的鉴赏能力,增加文化积淀,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