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
[摘要]:初中音乐教育历年来在传统教学观念被认为是一种技艺课、技术课。

加之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对音乐的欲望被扼杀,把音乐课当成一个休息的课程,这是初中音乐最不乐观的现状,如何改善这一现象,如何才能将音乐教育从单一视角转向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视野,本文从笔者对音乐的理解及自身教学的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

浅谈下自己对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加权节奏平衡发展
老词新谈,无论哪一学科,哪个教师,教育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出发点也是相同的。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这是公认的事实。

问题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什么来培养,怎么才能把教学升级到一门学科,一门艺术。

一、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客观依据
著名教育学家徐特立曾经说过,”一个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教师,教起书来总是好一些”。

教育心理学在我国主要是传授给即将从事教育或者已经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研究教学及学
习过程的一般规律性学科,指导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如动机,条件,结果等等。

并为解决各种问题提出策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
明,处于各年龄段的孩子,接受教育的心态和对其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运用到了教育心理学中的方法,要做到方法行之有效,就得经验理论相结合,使之事倍功半。

以理论为支撑,提高认识。

二、音乐专题教学法是音乐教学艺术规律的反映
音乐教学艺术规律是通过音乐教学方法来实现的。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等科技手段使音乐作品的形象、情感生动的表现出来,促使课堂富有一种有情感的艺术氛围,学生则有兴趣的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课,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

三、音乐教学艺术要有所掌控
音乐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不逾越客观规律下随心所欲是音乐教育艺术之境界。

它是建立在音乐专题教学法上的与艺术、科学的完美结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情感艺术,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门综合艺术学科。

它有独特性,无论歌唱,演奏,都是围绕听觉体验来进行的。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加入感情与其中,
以美感人,引导学生欣赏创造和享受音乐,并使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有一定的整体把握性。

增强直观信息的强度,使音乐教学中色彩鲜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仪表,仪态,语言等方面的综合审美要强,使学生从视觉上拉近距离,从而从声音上进一步直观感受音乐的信息,新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应把以教师为主体改为以学生为根本。

备课的重要性在艺术教育中尤为突显,一首高质量音乐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一堂高质量的音乐课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保证高质量的前提是有充分的备课准备,从全方位出发,考虑到受教者是谁,包括其欣赏水平、对音乐理解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将其完全驾驭,也只有完全将其驾驭,才能保证高质量课时的完成。

所有艺术其根本就是简单,简单才能升为复杂,把复杂变为简单才能深刻,把一节繁琐的多样型的音乐课程变为简单的,又具有深刻记忆,乃至能叫学生理解的课程,才是艺术之根本。

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设计好导入课时间段,使之整体具有艺术性。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正如鼓点是乐队的骨髓一样,没有节奏就没有艺术性可言。

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被视为音乐教学很重要作用,节奏在音乐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节奏是音乐之源、音乐的生命、音乐的色彩、音乐的血液。

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
旋律。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独立存在,旋律则不能。

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中,音乐感觉的培养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

所有艺术性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感情,没有感情的投入,就谈不上艺术性。

音乐是情感艺术。

好的音乐作品作用于人的情感,往往能引起共鸣,激发联想,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人的心灵,给生活增添无限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人。

教师从自身出发,加深对课程中音乐元素的理解,投入适当的情感,用之感染学生。

学生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

如果我们天天都力求纯粹合理,仅仅理智地进行知识传授,我们就会亲手造就音乐学科的“流失生”,即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心理学表明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求知欲望最强了的时期,但是持久力相对较差,所以在教学当中应多选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课题,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本课时的目的,不能过于专业性,也不能非艺术化。

专业化违背了中学普通音乐教育原则,非艺术化违背了音乐审美规律。

音乐课不能和传统的知识课走一样的路线,音乐艺术不只是单一的灌输,也不能过于专业的某些技能训练,更不能像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的只唱几首歌就算课程结束了。

所以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创造一项属于音乐的特殊教学模式,教学课中可以加入多元素的教育
模式,如多媒体的加入,声、色、动、静,立体、平面等相结合,适当加入一些有延伸性的提问,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不能以教师、教材为主体,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起到导体的作用。

结语:音乐教育和所有的艺术教育是一样的,都具有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多种功能,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绝不单单、仅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音乐教师这个弱势群因其在学校中缺乏应有的地位,所受待遇不公平,导致有些音乐教师的表现也不尽人意,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地位,教育行业对音乐教育认识不到位,有些学校的音乐教育长期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有些校长只是在场合之中装装样子、表表状态罢了,使之对比差距越来越大,情况之严重令人难以言状,音乐教学艺术不只是空谈就能实现,需要教育行业,各方校长,各级教师的支持及共同努力,不要再出现主次、轻重的比较,使之回归正常。

参考文献:
[1]郭利英.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化[j],中国论文中心,2011(9)
[2]孙来法,何静.音乐教育的艺术性与科学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雷达,张玉榛.关于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8(5)
[4]励霄虹.音乐鉴赏教学中“有效设问”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艺术学科,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