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腐败治理与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1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Nov畅2009 第46卷第6期Journal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畅46No畅6 

[收稿日期]2009-06-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JA630084)阶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张书晔(1965—),男,甘肃榆中人,兰州理工大学工程师,从事科研管理研究

论学术腐败治理与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完善

张书晔1

,余学军2

,史玉成

(1畅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处,甘肃兰州 730050;2畅甘肃省教育厅科技处,甘肃兰州 730030;3畅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学术研究中日益凸显的学术腐败现象,不仅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和风气、损害了学术共同体的声誉,也扼杀了学术赖以发展进步的创新机制。造成学术腐败的原因很多,但不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体制是其中一个重要诱因。要治理学术腐败就需要探讨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原则,并在这一原则要求下推广完善引证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独立民间学术评价机构评价等评价方法。[关键词]学术腐败;科研成果;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62(2009)06-0109-06

学术腐败①

是危害当今时代学术共同体声誉和学术创新机制的一大痼疾。破解造成学术腐败的症结,并进而在制度政策方面提出富有成效和针对性

的建议是摆在广大学术工作者和科研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

一、不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

学术腐败的一个诱因

(一)学术腐败:现阶段学术研究中的一种异化物

现阶段学术腐败普遍存在于论著出版、课题立项、学术评奖、职称评审、基金使用、成果鉴定等方面。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人把它归纳为十种“症候”:一是粗制滥造,拼凑抄袭;二是造假浮夸,虚假引进;三是“跑部钱进”,钱权交易;四是近亲繁殖,学术乱伦;五是师生沆瀣,互相利用;六是内定奖项,关系评审;七是买卖论文,互搭便车;八是热衷社交,注重创收;九是学霸横行,排斥异己;十是派系恶斗,互相倾轧。②

学术腐败的蔓延一方面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和应有风气,腐蚀了学术队伍,扼杀了学术赖以发展进步的创新机制,损害了学术共同体的尊严和声誉,使“理论上讲应该拥有更多精神资源的知识分子,

却表现出了远过于寻常大众的异化性;在以求真求实为基本底线的学术界,却会比其他领域(如政治、经济等)表现出更为触目惊心的假与恶。”③

另一方面,学术腐败也浪费了稀缺学术资源,影响了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治理学术腐败首先就要找准其产生发展的原因,并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学术腐败之所以如此严重,既与学者自身道德自觉弱化、学术伦理衰减和学风下降有关,也与学术小环境内急功近利、浮躁风气盛行等环境因素有关。但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当前的科研成果评价体制不合理、不完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学术活动健康发展的科研成果评价体制,才是防止与杜绝学术腐败的根本办法。

(二)科研成果评价体制:对学术研究有评估与导向作用

科研成果评价简单讲就是对学术研究成果价值进行的评判和鉴定,它是为了实现对科研成果价值大小的判断,而采取的评价方式、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从表现形式上看它主要有以科研成果评奖和职称评审为代表的直接评价和以期刊评价(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文摘评价(被权威的社科学术文摘收录)为代表的间接评价。从运作流程来看,

11

它主要包括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监督体系。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研究中学术腐败的浮现,科研成果评价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术界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术评价对学术发展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④科研成果评价对学术研究不仅有评判其价值大小的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对学术研究具有引导功能,这就是说,科研成果评价通过其鞭策和激励功能,不仅使科研人员中的杰出者获得肯定和褒奖,增强其对学术研究的信心和兴趣,而且科研成果评价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方面体现在它有助于科研工作者把握学术研究的本质和规律,找准研究重点,突出研究方向,利用评价结果进行自我诊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它“可以规定人们行为的方向,改变人们的偏好,影响人们的选择。”⑤公正、公平和客观的科研成果评价,会引导学术研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会导致学术浮躁,甚至学术腐败。

(三)不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学术腐败的诱因

现阶段我国科研成果评价的主要特点体现在量化评价方面。目前我们在年终考核、职称评定、课题结项、成果评奖、学位授予等方面都制定了一套带有浓厚工具性色彩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量化指标数字统计成为衡量学术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根据教师发表的论文多少和主持的课题多少作为业绩考核和科研评价的主要标准,许多高校都规定教师在某一考核期内要发表多少篇论文、出版多少部著作、主持多少个科研项目、拿到多少科研经费;二是教师论文和课题的质量往往由所发表期刊的级别和所立项部门单位的级别来确定。通过对上述两项内容的比较分析,评价单位最终得出对每一个教师的科研成果评价,同时将这些指标和职称、津贴、岗位、住房、奖励挂钩。应该说,目前这种科研成果的量化评价方式,在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促进学术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采取简单的量化标准作为评价和奖罚的尺度却具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它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术浮躁现象的滋长,使科研人员在这一指挥棒下养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学术腐败也因此而产生。

首先,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方式,造成学术研究重视短期效应,出现研究的“快餐化”。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下,极易使学者变得急功近利、浮躁不安,而无法沉下心来做踏实深入的研究,大家不愿潜心去做那些难度大、周期长的研究项目或科研课题,而只愿做短平快式的研究,至于这些研究到底有多大学术价值,似乎不在考虑之中。这样长期下去就导致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的科研不断进行,学术垃圾也越来越多。近几年来在我国虽然学术论文、专著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却不多。

其次,重数量轻质量的学术评价方式,导致一些人为了完成任务或获得奖励,不是将工夫花在尽力提高自己论文和著作的质量上,而是采取抄袭剽窃、托关系找门路、捏造篡改数据、买卖论文、一稿多投等学术腐败行为。

再次,重数量轻质量的学术评价方式,促使“跑项目”、“跑课题”、“跑奖项”等行为发生。一些人不是将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而是花在公关贿赂评委方面。一些高校和科研部门为了在项目或奖项方面获得丰收,也鼓励本校人员搞各种“公关”活动,甚至有些高校拿单位经费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公关。等课题项目拿下后,则不管项目能否高质量地完成、经费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效益。

二、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

原则与基本要求

如何客观评价科研成果,构建有利于提高研究质量,促进学术繁荣发展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是学术界目前待以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正如北京大学蔡毅教授指出的“要搞坏一个经济,最可怕的是破坏它的货币;而要破坏一个学科,最可怕的恐怕是扭曲它的认证标准。”⑥科研成果评价的原则和标准直接影响着科研活动发展的水平和状况。虽然不同领域的科研成果评价有其不同的评价过程和评价标准,但在这些不同之间也存在一些共有的原则和要求。

(一)创新:科研成果评价的总体原则

“创新是科研的生命”,科研成果有无价值,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创新程度,一项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基本的创新之处,那么其价值也将无从谈起。因此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其基本原则就应当重视其创新价值。何为创新,学术界对此做了积极探讨,有学者认为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方面有创新;(2)开拓材料范围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扩大认识对象的范围;(3)修正前人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不全面的认识;(4)提出与科学发展阶段同步的新见解;(5)技术手段、

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