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丁青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都市丁青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2020·广西模拟)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其诗多咏山水田园。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B .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都是词牌名。

C . “婵娟”形容月色明媚,常用来指代明月。明月的别称还有蟾宫、广寒、望舒等。

D . 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 (2019七上·揭西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后来发生了fēn qí________,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②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____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③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duōbīrén________。

④我的回答已经让她xǐchūwàng wài________了。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7八上·娄星期末) 古诗文默写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________,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

(3)莫说相公痴,________(《湖心亭看雪》)

(4)安得广夏千万间,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6)开轩面场圃,________。(《过故人庄》)

(7)《游山西村》中形容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出路新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过零丁洋》中抒发诗人宁死不屈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8七上·丽水月考) 解释划线文言字词。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4分)

5. (4分) (2019九上·西安月考) 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①﹣②题。

A当下和史进吃得饱了,各拿了器械,同回瓦罐寺来。到寺前,看到崔道成,邱小乙两个,兀自在桥上坐地。A 大喝一声道:“你这厮们,来,来!今番和你斗个你死我活。”那和尚笑道:“你是我手里的败将,如何再来敢厮并?”A大怒,抡起铁禅杖,奔过桥来。那生铁佛生嗔,仗着朴刀,杀下桥去。A一者得了史进,肚里胆壮,二乃吃得饱了,那精神气越使得出来,两个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渐渐力怯,只办得走路。

①人物A是指________。

②写出两个与A有关的故事情节。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 (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理论,以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请你根据要求,在学校开展的以“诗歌三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朗诵诗歌时,在词的上下阕之间的停顿比句子间的停顿要长一些,请你根据词的相关知识,用“||”给下面的词分出上下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李璟《浣溪沙》)

(2)诗人汪国真写“江南雨”的意境是:细雨蒙蒙,水天一色,春燕偏飞,水面荡漾涟漪。请你根据这一意境,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诗句。

江南雨斜斜

江南雨细细

江南雨斜

斜成檐前翩飞的燕子

江南雨细

(3)班里有一些同学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诗已经没有必要,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表达你的看法。

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

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4)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古诗阅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词的下阕中两次用到了“欲说还休”,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2)词的上阕是对下阕的对比衬托,诗人说“而今识尽愁滋味”,“尽”字极具内容,试作分析。结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八、对比阅读 (共1题;共18分)

9. (18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②辞以请籴③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④为禽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