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岩崩塌落石稳定性运动计算总表(秦皇岛资源环境勘察院)
崩塌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浅析
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浅析孙智慧;唐勇;刘涛【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7(038)012【总页数】2页(P58,85)【作者】孙智慧;唐勇;刘涛【作者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正文语种】中文危岩体发生破坏,其运动方式受下部斜坡的物质组成、边坡坡角等的影响,运动距离各不相同。
本文主要对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进行了浅析,为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总结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与理论依据。
根据R·M·Spang(1978)的研究成果,崩落体只有坡度角小于一定临界值(约27°)时,才停积于崖脚,随坡度角增大,可分别表现为滑动、滚动、跳跃和自由崩落等方式,大部分或全部堆积于坡脚。
勘查区内危岩崩落、运动的斜坡坡度区间值为35°~80°,因此岩体在产生变形破坏后,其运动方式表现为滚动、跳跃或自由崩落的方式向坡脚运动,最后堆积于坡脚缓坡地带,直接影响坡下乡村公路和居民住房及人身的安全。
石块在斜坡上的运动形式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滑动、滚动还有跳跃运动,甚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三者兼而有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物体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等于势能的减少,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即:根据地形剖面可计算出斜坡坡度β和碰撞时的切向速度Vt与法向速度Vn,即:落石与斜坡松散层坡面的法向碰撞可认为是塑性碰撞,所以Vn=0。
切向碰撞参考Hungr等人的研究,切向损失率采用10%,即落石第一次在斜坡上碰撞后维持其继续运动的动能为1/2 m(0.9Vt)2 。
块石在斜坡上的继续运动是以滚动和滑动为主的综合形式运动,其摩擦角称为综合摩擦角。
根据功能原理,落石的势能变化等于动能变化和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式中:Vi为落石在斜坡面上任意位置处所具有的速度;di为各直线段斜坡的平均坡度;△hi为各直线段斜坡的铅直高度;Φ为落石与坡面的综合摩擦角;Li为各直线段斜坡的长度。
对三类危岩崩塌后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定量计算 (1)
对三类危岩崩塌后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定量计算摘要:三类不同运动轨迹的危岩与斜坡撞击后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不同。
本文通过刚体运动学的理论知识,将三类危岩的崩塌体与斜坡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应用质心定理,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动量定理分别对三类危岩崩塌体与斜坡构成的系统的稳定性作了定量计算,最后给出了每个系统最终滑移距离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危岩斜坡定量计算1 前言危岩是指位于岩质陡坡或陡坡的崩塌源被结构面切割且稳定性较差的岩块体。
外力的作用,如地震作用,人工爆破和分化作用等使得危岩体后部主控结构面失稳断裂和贯通,大块岩体或岩石群突然从陡坡坠落。
危岩体失稳破坏的这个过程也称之为崩塌。
危岩崩塌是山岭地区最主要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
大量的危岩崩塌体突然从陡坡坠落,崩塌体在向下的运动过程中,垂直运行的距离远远大于水平运行距离,大块的危岩体或群体在重力作用下,获得了巨大的能量。
当不稳定斜坡受到危岩崩塌体的冲击后,危岩崩塌体的动力作用就成为了斜坡失稳的起搏器,诱使其形成崩塌滑坡。
滑坡的滑移距离能否危及该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鉴于此,具体定量的分析各类危岩崩塌体对斜坡的稳定性的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
根据陈洪凯,唐红梅等人对危岩具体研究,可将危岩体化分为以下类:(1)坠落式危岩(2)倾倒式危岩(3)滑塌式危岩,据实地调查,陈洪凯,唐红梅等人对危岩类型的划分符合实际情况。
具体分析这三类危岩运动轨迹后发现,危岩与斜坡撞击后运动轨迹受到斜坡地形地貌和崩塌体自身形状等因素影响,很难准确地予以宏观测定以及类比分析其运动轨迹。
故采用多刚体运动学把崩塌体与斜坡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对这三类危岩崩塌体应用质心定理,功能转化原理以及动量定理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并认为这一细化的定量分析方法基本可信,可以为防灾治灾工作提供计算依据。
2计算过程分析2.1 坠落式危岩—斜坡系统联合运动分析计算坠落式危岩—斜坡系统:高悬于陡崖上端和岩岩腔顶部的岩体受裂隙切割脱离母岩,下部受结构面切割脱离母岩,上部及后部母岩尚未脱离,在重力作用下基本不受阻力便失稳崩塌冲击陡崖下的不稳定斜坡后联合运动。
第一章、崩塌危岩稳定性
地质灾害
第二节 危岩稳定性与落石运动
一、危岩分类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失衡模式分类 滑塌式危岩 倾倒式危岩 坠落式危岩
21
地质灾害
按成因分类 : 1、单体危岩
压剪滑动型危岩 拉剪倾倒型危岩 拉裂坠落型危岩 拉裂压剪型危岩 顶部诱发破坏型危岩 底部诱发破坏型危岩
第一章、崩塌、危岩稳定性
第一章 崩塌、危岩稳定性与落石运动
1
第一章、崩塌、危岩稳定性
第一节、崩塌
一、崩塌 崩塌 — 高陡斜坡(含人工边 坡)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体 后,以滚动、跳动、坠落等为 主的移动现象与过程,称为崩 塌。 特点:下落速度快、发生突然, 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2
较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
57
(9)加固山坡和路堑边坡 a、常规方法
在临近道路路基的上方,如有悬空的危岩或体积巨
3.地形地貌: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 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 是有利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的高陡斜坡、 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14
房屋选址应尽可能避
开顺层斜坡 ??
15
16
崩塌
四、可能诱发崩塌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外界原因35Fra bibliotek地质灾害
W 1 / 2(a b)LH γ P μW
W—为危岩自重(kN); —为危岩体容重(kN/m3) P—为作用在危岩体上的 地震力(kN) —地震系数。 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时,
需考虑地震力,水平地震系数 取0.05,竖向地震系数取 0.03. 36
地质灾害
危岩稳定性计算
4.2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4.2.1计算模型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危岩分类系统多样,但是,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更有价值,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 类。
计算公式参考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中(30)~(50)计算公式。
勘查区内主要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当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4.2-1);当软弱夹层形成岩腔后,上覆盖体重心发生外移,在动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上覆盖体失去支撑,拉裂破坏向下倾倒,形成倾倒式危岩(图4.2-2)。
图4.2-1 滑移式危岩示意图图4.2-2 倾倒式危岩示意图1、滑移式危岩体计算(1)计算模型图4.2-3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无陡倾裂隙)图4.2-4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2) 计算公式① 后缘无陡倾裂隙(滑面较缓)时按下式计算(cos sin )sin cos W Q U tg clK W Q θθϕθθ--+=+ (4.2.1)式中:V ——裂隙水压力(kN/m),221w w h V γ=;w h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w γ——取10kN/m 。
Q ——地震力(kN/m),按公式e Q W ξ=⨯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e ξ取0.05;K ——危岩稳定性系数;c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φ——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θ——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 W ——危岩体自重(kN/m 3)。
河北某崩塌危岩稳定性分析
( n u m e r i c l a c l a c u l a t i o n ) ,i n o r d e r t o w o r k o u t he t s t a b i l i t y c o e ic f i e n t o f c o l l a p s i n g d a n g e r o u s oc r k ma s s . 关键词 : 岩石 力学; 稳 定性分析方法; 崩塌危岩体 ・
摘要 : 崩 塌危岩体造 成的地质 灾害问题 日益严 重, 针对这 一问题 , 本文以岩质边坡崩塌危岩体 为工程实例 , 采用定性分析( 赤平
极射投影 、 极 点等密度投影 ) 与定量分析 ( 数值计 算) 相结合 的方法, 对其在各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与对 比, 从 而最终确定崩塌危
危岩崩塌破坏机理及二次破坏研究
危岩崩塌破坏机理及二次破坏研究
张国林;徐智
【期刊名称】《工程技术研究》
【年(卷),期】2018(000)014
【摘要】危岩崩塌破坏机理及崩塌堆积体二次破坏的研究,有利于后续的危岩稳定性分析和防治设计,通过对某危岩崩塌区域进行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研究区崩塌落石影响因素、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及崩塌模式,为下一步数值模拟提供指导。
本文研究了堆积体高度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lide5.0计算了堆积体的临界高度,当堆积体高度超过临界高度时,在暴雨工况下会发生失稳,产生二次破坏,应采取相应措施人工降低堆积体高度。
【总页数】3页(P6-8)
【作者】张国林;徐智
【作者单位】[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云南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06;[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云南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
【相关文献】
1.危岩楔形块体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J], 高福德;王亮
2.湖北鹤峰红莲池铁矿反倾岩坡崩塌破坏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J], 王章琼;晏鄂川;刘骏;任旭斌
3.危岩破坏机理的研究进展 [J], 章涛
4.危岩崩塌破坏机理及二次破坏研究 [J], 张国林;徐智
5.红云金顶变质岩区危岩发育特征及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J], 顾国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摘要:崩塌是斜坡灾害的一种形式,千家岩崩塌(危岩)体在地震、降雨的影响下产生变形破坏,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查明千家岩崩塌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千家岩崩塌的变形机制及变形趋势,通过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为崩塌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崩塌;基本特征;变形机制;稳定性分析一、千家岩崩塌(危岩)体基本特征千家岩崩塌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市龙池镇栗坪社区,崩塌体发育于龙溪河左岸斜坡上,位于不稳定斜坡下部基岩出露处。
根据本次地面调查,崩塌体后缘有裂缝,根据崩塌体的相对位置、结构组成及崩落方向,将整个区域分为崩塌区以及堆积区。
图1 崩塌BT1全貌照片(1)崩塌区崩塌堆积区地形坡度约38-54°,危岩体岩层产状136°∠68°,与坡面倾向相反,为一反向坡,岩性主要为石炭系(C)灰岩,泥质灰岩,风化、卸荷裂隙发育。
崩塌区长约40m,宽约50m,厚约2-3m,体积6000m3,为一小型岩质崩塌,主崩方向为332°。
(2)堆积区崩塌堆积体长约26m,宽约40m,厚约2-5m,体积3800m3。
崩塌堆积物沿斜坡分布,北东部基岩崩落的大块石分散于斜坡中下部,部分块石滚落至下部机耕道外部,堆积区坡度在20°-35°之间。
崩塌堆积体顺坡堆积形成倒石锥,堆积体结构松散。
由于堆积体位斜坡平台后缘,未见滚落和滑动现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二、崩塌(危岩)体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经野外实地调查,该崩塌最早出现于5.12地震。
2010年8月,该崩塌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局部垮塌,崩塌方量约260m3,2013年7月9日,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垮塌,方量约320m3。
本次崩塌发生于2017年8月28日强降雨条件下,崩塌体顶部基岩崩落,沿斜坡堆积在斜坡中下部。
岩层产状与坡面倾向相反,崩塌堆积体目前处于整体基本稳定状态。
崩塌后缘右侧为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裂缝一般宽约2-5cm。
危岩崩塌落石运动计算excel
1 2 0 0 2.93 3.37 1.51 0 0
0.1 0.3 0.1 0.3 0.1 0.1 0.3 0.1 0.3
18.06846 16.96015 11 8 18.43806 25.67645 20.09675 13.1
10剖面3#崩塌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跳跃 跳跃 跳跃 跳跃 跳跃 运动模式 0
0.5 0.5 0.5 0.5 0.5 0.5 0.5
0.3 0.3 0.3 0.3 0.3 0.3 0.3
0.463503 0.176555 0.0636 0.02273 0.008115
26.57021 10.12097 3.645881 1.302973 0.465181
0.434078 24.88346 0.163986 9.400499
0.5 0.5
0.3 0.3
0.26747 15.33268 0.09751 5.589726
13剖面
第4-1段 第4段-2
跳跃 跳跃
41 17.23557
0.5 0.5
0.3 0.3
0.555331 31.83426 0.217957 12.49434
9剖面2#崩塌
9剖面2#崩塌
第4-1段 第4段-2
跳跃 跳跃 跳跃 跳跃 跳跃 跳跃 跳跃 跳跃
41.3 44.6 36.5 0
57.6 42.4 80.1 0
2.36 2.56 2 0
0.1 0.1 0.3 0.3
17.91114 23.17041 24.04678 15.3
上部治理后 跳跃 0 0 0 0.3 11
落石撞击斜坡后最大偏离计算 运动模式 19剖面 2 计算坡段 坡段初始 开3次方 反射角β 坡度α 速度Vj (Vj) 61 34 55.9 6.2 22 16 tanα
坠落式危岩稳定性计算
许成 果 , 如: 李佳壕 、 吴 礼 舟认 为危 岩失 稳 源 自主控
结 构面 的断 裂失稳 , 并 运用 A B Q U S有 限元 软 件绘 制 了危岩 应力 强度 因子 在 各 因 素影 响下 的 趋 势 图 , 作 为 预测危 岩 失 稳 的 依 据 ; 李克森 、 冯 建 国结 合 断 裂力 学 和水力 学 理 论 , 建 立 了 在渗 透 力 作 用 下压 剪
坠 落 式 危 岩 稳 定 性 计 算
高 培德 , 张 刚
( 重庆 6 0 7勘察实业总公司 , 重庆 4 0 0 0 5 6 ) 摘要: 危 岩崩 塌灾害作为 山区主要地质 灾害之 一, 发生 时往往造成 严重 的生命 财产损 失。本 文 以坠 落式危岩 为例, 在野外 实地 调查 的基础上 , 提 出 了坠落式危岩力学分析 的物理模 型, 并构建 了其 断裂 分析模 型, 按 断裂 力学 方法, 求解 了坠落式危 岩主控结构面尖端应力 强度 因子 I 和 KⅡ , 采用 最大周 向应力理论 , 计 算 了主控结果 面尖 端 的相 当应力强度 因子。最 后, 定 义 了坠 落式危 岩 断裂 稳定 性系 数, 给 出 了坠落 式危 岩 稳定 状 态 的断 裂参 数
和拉剪复合型危岩主控结构面相当应力强度 因子和 断裂 扩展 角 的计算 方 法 ; 于 明 明等 采 用 悬臂 梁 力
学模 型对 四川 省苍溪 县 三清村 高 边坡 W1危 岩体 的 稳定 性进 行 了分 析 和评 价 , 结果 与野 外 宏 观 判 断结
论 基 本一致 ; 何 晓英 等从 能量 角 度 分 析 了长 江 巫
判据。
关 键词: 坠 落式危 岩 ; 断裂力 学; 主控结构 面; 应力强度 因子 ; 断裂 判据 ; 稳定性系数
基于陈墙岩危岩稳定性计算的三维模型公式推导
基于陈墙岩危岩稳定性计算的三维模型公式推导汪金才;陈卫【摘要】危岩崩塌灾害是三峡库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具有泛生性、突发性、隐蔽性及致灾严重性等基本特性.危岩形成机制及破坏模式的确定是对危岩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对危岩体稳定性三维模型公式进行推导,为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提供了更接近实际的三维计算模型,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危岩稳定性分析是复杂而困难的,利用三维模型对危岩体进行计算和治理工程设计较常规二维计算模型更合理.【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8)007【总页数】5页(P78-82)【关键词】岩土工程;危岩;稳定性;三维模型【作者】汪金才;陈卫【作者单位】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400700;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4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陈墙岩危岩位于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集镇。
近年来,陈墙岩危岩活动加剧,危岩带内卸荷拉张裂缝发育,单体危岩形态日渐清晰,尤其在暴雨季节,高强度的降雨渗入裂缝中,产生的静水压力及动水压力[1-2],单体危岩稳定性较差。
1 危岩体基本特征陈墙岩危岩在省道S102内侧的陡崖发育有两块危岩体(W1、W2),危岩体全景见图1。
文中依据W2的基本形态特征,对三维模型公式进行推导。
1.1 危岩体分布及形态特征陈墙岩危岩W2号危岩单体长56 m,宽16.3 m,厚15 m,总方量1.2×104 m3,分布于陡崖中上部,发育在高程366.2~433.1 m之间。
危岩块体被层面和陡倾卸荷裂隙切割,受层面及裂隙控制,其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板状,属于高位特大型滑移式危岩。
1.2 结构面特征危岩体受数条裂隙、裂缝控制。
裂隙①:卸荷裂隙,产状270-272°∠65-81°,纵向上由坡顶延伸至坡脚,长约60~80 m,横向上由陡崖带右侧延伸至其中部,陡崖带左侧未见该裂缝,推测裂缝延长度约45 m。
建筑遗产1期 王翰强 危岩体稳定性及崩落运动轨迹分析
危岩体稳定性及崩落运动轨迹分析王翰强(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危岩体是山区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卧龙山就存在潜在不稳定性。
通过分析,说明了危岩体变形机制和特点。
从天然状态和暴雨状态两种工况对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得出其存在不稳定性。
通过危岩体的落石运动轨迹作对比推测出危岩体破坏后的运动模式是做斜抛运动,然后与地面发生碰撞弹起的过程。
通过计算得出危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弹起高度和水平运行的最大距离。
在此基础,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工程防治措施建议。
关键词:山体危岩体 稳定性分析 运动模式 防护网1工程概况卧龙山位于嘉祥县城区西1.5km ,危岩体发育分布在卧龙山近山顶部位,山坡坡度45-55度,多年来受无序开山、采石影响,使卧龙山山体形态、生态地质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形成了连绵高陡边坡,产生危岩体崩塌地质灾害。
2危岩体形成原因人工开挖形成高陡边坡,由于卸荷作用,应力重新分部后在边坡卸荷区内形成张拉胀裂缝,并与其它裂隙和结构面组合,逐步贯通形成危岩体,在地震或爆破震动、降水等外力触发作用下,导致危岩体突然 脱离母体,翻滚、坠落下来。
该地区边坡属水平岩层,在边坡卸荷作用下,卸荷裂隙在构造裂隙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在危岩体压应力作用下,层面垂向裂隙贯通后危岩体底部发生剪切破坏,形成崩落,危岩底部含有破碎夹层的蠕变和超前风化,加速危岩体底部剪切破坏最终形成危岩体崩落。
3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对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稳定性计算有很多种方法,在此选用极限平衡法对该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计算。
极限平衡法即假定边坡沿某一形状滑动面破坏,按力学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从天然状态和暴雨状态两种工况对其稳定性计算。
天然状态下利用公式: 暴雨状态下利用公式:Wcos tan cLK W sin a a φ+=(Wcos -Vsin )tan cL K W sin cos a a a V a φ+=+式中:W 为滑体滑体的重量; α为滑动面倾角;c 、φ为滑动面上土体的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 L 为滑动面的长度;V 为裂隙水压力; V =12r w z w 2 z w 为裂隙水的高度。
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与报告编制要点说明
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与报告编制要点说明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1、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3、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作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
4、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作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①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范围②不同块径落点的能及能量及弹跳高度5、对崩塌堆积体以地面调绘为主,实测地质剖面,必要时辅以坑槽探工作。
6、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1)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GPS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2)测图要求①平面图:工作范围长﹥500m、宽﹥500m,全域用1﹕1000—1﹕2000比例尺测图;拟设被动防护工程部位用1﹕500比例尺测图;危岩带(危岩体)及拟设主动防护部位用1﹕500—1﹕200比例尺测图;一个项目若有两处及两处以上危岩离得较远的,需用小比例尺图表示整个项目危岩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及威胁对象,然后再分别按要求测图。
②剖面图:表示危岩与威胁对象关系的剖面比例尺与全域平面图比例尺匹配(相同);拟设工程部位及危岩用1﹕200或更大比例尺实测。
危岩体计算模板
表3.6-1 W1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建议说明表位置剖面1计算受力分析图aβαbvGOHhhwh危岩照片岩性变质砂岩基座岩性变质砂岩岩层产状273°∠28°分布高程(m)861.90~857.42 危岩形态不规则块体块体规模(m)(长×高×厚)3.3×3.75×1.5 危岩体积(m3)18.56主崩方向(°)76°崩塌方式滑移式最大垂直落差(m)136.90m最大水平落距(m)95.67m控制结构面及其描述①组裂隙,产状为87°∠55°,延伸3~4m,间距0.50~2.00m,张开度20~30mm,裂面粗糙,局部粘土或碎石充填;②组裂隙,产状为200°∠76°,延伸3~5m,间距3.00~4.00m,张开度5~20cm,裂面粗糙,局部粘土或碎石充填;③岩层产状:273°∠28°④边坡坡向:75°∠70°剖面、立面图比例尺:1:10075°51'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图NESW1234①岩层产状:273°∠28°②裂隙LX1产状:87°∠55°③裂隙LX2产状:200°∠76°④边坡坡向:75°∠70°稳定性定性分析基本稳定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参数γ天=23.6kN/m3,γ饱和=23.8kN/m3 ,S=29.56㎡ Q=34.88 kN/m,α=70°,L=3.35m,h w=2.12m。
计算结果及稳定性分析工况1 F=1.324工况2 F=1.190工况3 F=1.268稳定性综合评价工况1 稳定工况2 欠稳定工况3 基本稳定治理措施建议清除表3.6-2 W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建议说明表位置剖面2计算受力分析图aβαbvGOHhhwh危岩照片岩性变质砂岩基座岩性变质砂岩岩层产状273°∠28°分布高程(m)851.12~848.29 危岩形态不规则柱状块体规模(m)(长×高×厚)3.14×4.31×1.4 危岩体积(m3)8.44主崩方向(°)123°崩塌方式倾倒式(重心在内) 最大垂直落差(m)125.32m最大水平落距(m)60.50m控制结构面及其描述①组裂隙,产状为130°∠40°,延伸3~8m,间距1.00~5.00m,张开度10~20mm,裂面粗糙,无充填;②组裂隙,产状为200°∠78°,延伸3~5m,间距3.00~4.00m,张开度5~30cm,裂面粗糙,无充填;③岩层产状:273°∠28°④边坡坡向:123°∠55°剖面、立面图比例尺:1:100123°37'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图NESW1234①岩层产状:273°∠28°②裂隙LX1产状:130°∠40°③裂隙LX2产状:200°∠78°④边坡坡向:123°∠55°稳定性定性分析稳定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参数γ天=23.6kN/m3,γ饱和=23.8kN/m3 ,S=2.77㎡ Q=3.27 kN/m,α=66°,β=80°,f lk=108kPa, H=3.2m,h=3.19m,a=0.58m,b=0.79m,h0=1.61m。
崩塌地质灾害勘查要点及实例
地质灾害勘查年月20112011年7主要内容、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崩塌勘查实例三崩塌勘查实例、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勘查设计书主要内容•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勘查设计书主要内容•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5、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不同的治理方案,勘查技术手段不一定完全相同。
的治理方案勘查技术手段不定完全相同、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勘查设计书主要内容•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5、治理工程(方案)设想5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不同的治理方案,勘查技术手段不一定完全相同的治理方案勘查技术手段不一定完全相同、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勘查设计书主要内容•实物工作宜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钻探及山地工程(井探、坑探或槽探),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工程控制。
•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边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作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作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按一定比例选不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①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范围•②不同块径落点的能量及弹跳高度、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设计书主要附件、附表: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一)勘查工作基本任务()勘查工作基本任务a aaa aaa(二)勘查工作程序(三)主要勘查工作方法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一)遥感解译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工程地质测绘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工程地质测绘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工程地质测绘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工程地质测绘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工程地质测绘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工程地质测绘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工程地质测绘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工程地质测绘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次一级危岩体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规模小时规模小时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不强行要求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三)工程地质勘探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四)试验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五)稳定性评价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五)稳定性评价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五)稳定性评价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五)稳定性评价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五)稳定性评价三、崩塌稳定性计算三(三)崩塌稳定性计算()崩塌稳定性计算(一)崩塌稳定性计算滑移式、坠落式、倾倒式滑移式坠落式倾倒式1滑移式崩塌稳定性计算1、滑移式崩塌稳定性计算计算模型的确定。
易县高庄村危岩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建议
易县高庄村危岩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建议
封静
【期刊名称】《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年(卷),期】2017(035)006
【摘要】危岩体是潜在的崩塌体,虽然还没有发生崩塌,但具备发生崩塌的主要条件,不久可能发生崩塌.2012年7月21日暴雨期间,易县高庄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导致危岩体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的生命安全.本文从危岩区地质环境条件入手,综合分析危岩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对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评价和危害评价,并针对危岩的稳定性评价提出防治措施.
【总页数】4页(P95-98)
【作者】封静
【作者单位】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河北保定 071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
【相关文献】
1.六盘水市水城县野钟乡铅锌村危岩带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J], 曾庆禹;尹先娥
2.织金白岩村大旗山崩塌危岩带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J], 杨志勇;肖启发
3.层次分析法在危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以重庆市渝北区老岩危岩为例 [J], 欧武涛;王伟
4.危岩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以东兰县三石镇纳合村弄规屯危岩体为例 [J],
韦杏杰
5.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冰峰岩危岩稳定性评价 [J], 宋江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石腾跃高度计算使用说明:
初始速度:输入你所要求解断面中坠 落后的速度。例如:A-A断面,AB段落 在B点后的速度。最大拦截高度在于初 始速度大小。用于设置挡墙位置与高
度。
反射速度V0 8.876515308
石块第一 次弹跳的 最大高度
Hmax
相应的最大 水平距离
Lmax
0.107179 7.35650433
30-60° K=0.543-0.0048α+0.000162α² 60-90° K=1.05-0.0125α+0.0000025α
落石运动计算使用说明:
坡度处输入各剖面分段坡度角。 垂直距离处输入分段内垂直高度。 崩塌摩擦系数K按右侧表取值。 落石体积自己输入 红色是需要自己输入的,蓝色是计算得到的。
48.15250372 25 2.924018 75.99893 0.466038
AB
坡脚弹跳 CD
崩塌 落石 弹跳 计算
λ
ρ
φ
tanφ cosφ
0.4
0.3
13 0.230747 0.974396
落石冲击力及缓冲填土层厚度的计算
四号危岩段设置当地碎块石 土作为缓冲材料,容重γ =21.75
最大块径=2*1.4*1
13.58 0.743658 0.75429 10.81043 18.74 0.561018 1.54085 12.90951
21.7 41.5 91.9 44.1 21.5 60.4 44.8
0.743658 0.75429 13.66542 0.795738 0.650125 24.06966 0.719562 0.810531 36.46992 0.618522 1.151212 39.73598 0.5304 1.881851 39.74587 0.580152 1.377304 42.6337 0.549882 1.665314 43.49289
2.8
m³
重约= 72.436 KN
块石缓冲层厚度确定Fra bibliotek块石重量Q (KN)
块石单位 容重γ (KN/m³)
缓冲材料 的重度γ
R³
石块半径 R(m)
72.436
25.8 21.75 0.670604 0.87
落石冲击力的计算
假定石块
缓冲材料的 重度γ
石块陷入 深度 Z(m)
内摩擦角 φ
tan4(45+0.
0.8
2700
2160 115.0716 275.8638
0.8
2700
2160 123.3308 316.8852
0.8
2700
2160 97.35451 197.4563
0.8
2700
2160 122.2806 311.5113
0.8
2700
2160 172.3343 618.7314
0.8
2700
2160 88.31737
2160 111.9319
2160 96.53402
滚石动能 E(KJ)
251.5342 162.4991 261.0158 194.1420
0.8
2700
2160 65.3059 88.8513
0.8
2700
2160 153.738 492.4039
0.8
2700
2160 160.9062 539.3921
35 42 49 34 25
崩塌落石运动计算
垂直距离
崩落摩擦 系数K
cotα
落石的运 动速度V (m/s)
13.75 1.282872 0.105856 15.26113
18.97 0.518298 2.357186 12.2663
7.8 0.948618 0.425175 15.5461
3.1 0.4659 4.33375 13.4075
0.4
2700
1080 74.73645 232.7307
0.4
2700
1080 106.4596 472.2353
0.4
2700
1080 117.5491 575.7408
0.3
2700
810 24.19521 32.5227
0.3
2700
810 98.91152 543.5271
0.3
2700
810 127.2372 899.4055
tanγ 反射角γ cosγ 0.115374 28 0.883063876
sinγ
VR
0.486477 13.4075
填土层厚度的计算
内摩擦角 φ
=30.6, 落石冲击 缓冲层的
速度V =36Vm/s ,石块的 单位容重 25.87,
厚度确定
假定石块
为球体的 落石冲击
直径截面 缓冲层的
积
速度V
F(m²)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1080 1080 1080 1080
37.51669 108.6294 118.7378 114.3208
58.6459 491.6808 587.4439 544.5518
810 71.99463 287.9571 810 78.31001 340.6921 810 101.1086 567.9416 810 101.8315 576.0917 810 115.7706 744.6012
A-A剖面 AB BC CD DE B-B AB BC CD C-C AB BC D-D E-E
F-F
Ⅰ-Ⅰ 1-2危岩
1-1危岩
Ⅱ-Ⅱ 2-1危岩
坡度α
84 23 67 13
48 40 31
57 29
58
38 48 35 24
53 33
53 57 51 41 28 36 31
48 32 45 37
2.376666 36
内摩擦角φ 30.6
石块陷入
tan4(45+0. 深度 设计深度
5*Φ)
Z(m)
9.447405 2.275487 3.413231 1
力的计算
冲击力 (Kpa) 4209.776
95
序号 山坡坡度角
K值计算公式
崩塌摩擦系数K 取值
1
2 3
0-30°
K=0.41+0.0043α
810 34.44513 65.9148 810 87.39405 424.3178 810 106.8518 634.2944 810 110.0618 672.9777
810 96.79035 520.4652 810 100.8052 564.5377
cotβ Lax
Hmax
-0.0502 3.129495 0.722122 0.3685 2.01071 1.207406 0.329299 1.230633 0.681738 1.072788 0.749845 1.198634 0.229716 3.265155 1.452910 0.3685 7.615617 4.573082 0.250062 11.14372 5.193400
18.9 0.809568 0.625583 13.52146
61.7 38 34.6 14.4
0.594528 1.280829 16.98342 0.685848 0.901173 23.93532 0.57345 1.42909 26.36853 0.521112 2.247321 25.43632
2160 189.8534 750.9235
0.8
2700
2160 183.1415 698.7671
0.8
2700
2160 77.83512 126.2147
0.8
2700
2160 92.9485 179.9880
0.2
2700
540 24.59776 50.4208
0.2
2700
540 43.32538 156.4240
10.99 70.02 26.34
0.685848 0.901173 9.070264 0.6102 1.192611 21.35251 0.549882 1.665314 22.34809
27 0.795738 0.650125 15.98216 55.7 0.5347 1.80514 17.12928
5*Φ)
为球体的 直径截面
积
F(m²)
21.75 2.2754874 30.6 9.447405 2.376666
运动计算
落石的 体积 (V) 0.8 0.8 0.8 0.8
落石密度ρ (kg/m³)
2700 2700 2700 2700
落石的质 量kg
落石冲击 力F
(KN)
2160 109.8801
37
37.7 0.587178 1.327949 12.75746
59
89.5 0.823722 0.601571 32.36817
45
76.8 0.65505 1.000797 39.57473
34
30.7 0.567072 1.483523 40.76363
41
227.7 0.618522 1.151212 35.84828
30
99.5 0.5448 1.733113 37.33524
落石腾跃最大高度
初始速度
初始速度 对应坡度
角α
初速度开 3次方
β(度)
tanα
13.40750329 13 2.351335 92.92122 0.23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