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大全_9解热镇痛药

合集下载

药理学之解热镇痛抗炎药护理课件

药理学之解热镇痛抗炎药护理课件
发生。
06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药研发进展
01
02
03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
随着对炎症机制的深入了 解,开发出新型非甾体抗 炎药,具有更高的疗效和 更低的副作用。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特定炎症因子或炎症 相关靶点,开发出更具针 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
复方制剂
为提高治疗效果和方便使 用,开发出多种解热镇痛 抗炎药的复方制剂。
适用症状与用途
适用症状
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牙痛等;也可用于退热, 如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
用途
解热镇痛抗炎药在临床广泛应用于疼痛管理、退热和抗炎治疗,是常用的药物 类型之一。
02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
药介绍
阿司匹林
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于1899年上市,是最早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之一,具有镇痛、抗炎、解 热和抗风湿的作用。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缓激肽的合成,发挥药理作用。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解热 镇痛抗炎药可分为非选择性COX 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
药理作用机制
抑制COX酶
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COX酶( 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 PGs)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 和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反 应
通过抑制COX酶,解热镇痛抗炎药可 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红肿、热痛等 症状,缓解关节肿胀和肌肉疼痛等炎 症相关疾病。
评估患者用药史
了解患者是否曾经使用过解热镇痛抗 炎药,以及是否存在过敏反应或不良 反应,避免重复使用或误用药物。
给药方式与剂量
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选择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合适的给药方式,确保 药物能够有效地进入体内。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共20张PPT】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共20张PPT】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二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又名扑热息痛
❖ 是非那西丁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仅有解热、 镇痛作用,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 起效较阿司匹林快,镇痛作用较弱。 ❖ 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给药剂量过大、
间隔时间过短或肝功能减退时,易引起中毒, 引起肝损伤。
药物抑制COX活性,体温调节中枢PG合成减少, 调定点下移,达到解热作用。
第一节 概述 NSAIDs
一、解热作用
❖ 注意: 1.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但不会降到正常体温 以下。 2.作用于散热过程,对产热无影响。 3.对正常人的体温无影响。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与氯丙嗪的 降温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节 概述 NSAIDs
❖ 不能消除炎症病因,不能阻断炎症病理过程和并 发症,属对症治疗。
第二节 常用药物
❖ 解热镇痛药分类:
1. 水杨酸类(salicylates) 2. 苯胺类(aniline) 3. 吡唑酮类(pyrazoketone) 4. 其他有机酸类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一、水杨酸类 ❖ 水杨酸类药物包括:
▪ 阿司匹林 (aspirin) ▪ 对氨基水杨酸钠 (sodium salicylate)等 ❖ 本类药物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
图17-1
吡P不前口本P过急GG服唑列良类量性具具吸酮腺反药可中有有收类素一一应物引毒快(是定定p较抑起可且y重的的r完少 制 高 采a要z致 致全o,炎铁用的k,痛 痛e偶症血洗t炎滑o作 作n见局红胃症膜e用 用)腔皮部蛋、介, ,浓质疹白催C且 且度O,、症吐能 能X较P药和、显 显活高GE著 著热肝应。性、提 提、、用,P高 高G粒肾乙减I神 神2细损酰少等经 经胞害半P除末 末G减。胱直梢 梢生少氨接对 对成引等酸缓 缓,起变或激 激能的肽 肽态 硫明炎等等反 乙显症其其应 胺减反他他。 等应轻致致措外炎痛痛施,症物物。还质质的可的的红增敏敏、强感感肿其性性、他,,热炎产产、症生生介痛持持质等续续的的的症致钝钝状炎性性,作疼疼可用痛痛缓。。。解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学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学课件)
(4)消化道溃疡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 对消化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易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
(5) 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尤其是扑热息痛可引起急性肝坏死。 本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6) 孕妇禁用。阿司匹林、水杨酸盐、消炎痛等易透过胎盘诱发畸胎。
常用复方制剂
抗炎作用区别
解热镇痛抗炎药:
❖ 抑制外周PG合成与释放,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 ❖ 对病原菌所致的炎症无效 ❖ 对症处理
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 具有抗炎和抗免疫作用 ❖ 对症处理
抗微生物药
❖ 杀灭和抑制致病微生物 ❖ 对因处理
二、常用NSAIDs的分类
二、常用NSAIDs
阿司匹林 (aspirin,乙酰水杨酸)
➢ 应立即停药、i.v.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 速排泄。
二、常用NSAIDs
阿司匹林 (aspirin,乙酰水杨酸)
【不良反应】 5. 瑞夷反应综合征(Reye’s syndrome)
国外报道,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 或青少年服用Aspirin有发生Reye综合 症危险,表现为肝衰竭合并脑病。虽少 见,但可致死,宜慎用。
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是临床的首选药之 一,并可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二、常用NSAIDs
阿司匹林 (aspirin,乙酰水杨酸)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抗血栓
➢ 小 剂 量 ( 50-100mg/ 日 ) , 抑 制 血 小 板 中 的 环 氧 酶 , 使 血 栓 素 A2 (TXA2)的合成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治疗心肌梗 死等疾病。 ➢ 大剂量可能抑制血管壁中前列环素生成, 易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二、常用NSAIDs

药理学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理学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
过敏反应
皮疹、荨麻疹、瘙 痒、呼吸困难等。
肾损害
血尿、蛋白尿、肾 功能异常等。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
肝损害
黄疸、肝功能异常 等。
血液系统反应
粒细胞减少、血小 板减少等。
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
01
02
03
04
临床试验
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等方法 ,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警戒
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
临床应用价值
解热作用
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 温没有影响。
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药仅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 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
抗炎作用
大多数的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02
药物作用机制与靶点
解热镇痛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 减少前列腺素(PG)的合成,从 而发挥解热镇痛作用。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某些解热镇痛药可通过作用于中 枢神经系统,抑制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使周围血管扩张、出汗 增多,达到解热作用。
抗炎作用机制
抑制炎症反应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多种炎症介质 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和 组织损伤。
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解热镇痛抗炎药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类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自19世纪末发现水杨酸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以来,解热 镇痛抗炎药经历了多次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天然药物提取到 后来的合成药物,再到现在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等。

第十八章解热镇痛药ppt-解热镇痛药

第十八章解热镇痛药ppt-解热镇痛药

调定点的提高,体温升高。
2. PG具有一定的致痛作用,同时 HO
还具有显著地提高痛觉神经末
梢对其它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3. PG参与炎症反应,使血管扩张, O
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充血、
水肿和疼痛。
COOH
OH
PGE2
COOH
OH
PGF2a
三、药物的分类及代表性药物
• 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将解热镇痛消炎 药分为四类:
而发挥解热镇痛消炎
中性粒细胞或其它细胞 产的生作和用释。放
内热原
病原体
毒素及其它
(可能是 白介素1)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
前列腺素是一族含有一个五
碳环和两条侧连的二十碳不饱
HO
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哺
乳动物的各种重要组织和体液
中。参与多种体内功能的调节。
O
1. 合成和释放的增多,导致体温
药理学
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 常福厚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 一、概念 • 二、作用机理 • 三、药物的分类及代表性药物
一、概念
•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 较强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此类药 物也称为非甾体抗炎药。由于阿司匹林 是本类药物的典型代表药,故也成为 “阿司匹林类药物”。
产热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2月 下午6时 19分20 .12.201 8:19De cember 20, 2020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2 月20日 星期日6 时19分 50秒18 :19:502 0 Dec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6时19 分50秒 下午6 时19分1 8:19:50 20.12.2 0

《解热镇痛药》ppt课件

《解热镇痛药》ppt课件
1.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双氯芬酸、消炎痛; 2.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3. 丙酸类:布洛芬、酮洛芬和萘普生等; 4. 邻氨基苯甲酸类:甲氯酚那酸等; 5. 非酸性NSAIDs类:萘丁美酮; 6. 昔康类:美洛昔康、吡罗昔康、氯诺昔康; 7. 昔布类:塞米昔布、罗非昔布、伐地昔布、帕瑞昔布等。
第一节 水杨酸类
对COX-1与COX-2的不平衡抑制,导致血栓素/前列 环素失衡,是内皮细胞失去抗血小板凝集、抗高血压 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防御功能;
加强血管收缩,添加心血管事件。
胃肠道影响!
曾经以为NSAIDs对COX-2的选择性越强, 胃肠道平安性越高;
对正常胃肠的平安性方面,药物对COX-2的 选择性越特异平安性越好〔如罗非昔布的胃 肠道平安性好于塞来昔布〕;
甲药IC50COX-2/IC50COX-1=0.001/0.01=0.1 乙药IC50COX-2/IC50COX-1=0.01/0.001=1
NSAIDs :IC50COX-2/IC50COX-1比值
药物
吡罗昔康 阿司匹林
舒林酸 吲哚美辛ຫໍສະໝຸດ 布洛芬 氟布洛芬 美洛昔康 双氯芬酸
萘普生 尼美舒利
IC50COX-2/IC50COX-1比值
A药IC50=0.001mg/ml,B药IC50=0.01mg/ml。
COX-2的选择性: IC50COX-2/IC50COX-1比值
NSAIDs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用两者IC50比 值( IC50COX-2/IC50COX-1 )表示;
两者IC50比值越小,药物对COX-2的选择抑制越 强,其不良反响相对就小。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乙酰苯胺活性代谢产物,后者自 1886年以来作为退热药、

药理学阿司匹林 ppt课件

药理学阿司匹林 ppt课件
氧酶)的抑制剂,它可以 抑制COX-2的表达,从而可 以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 血管生成,促进癌细胞的凋 亡,防治癌症。此外,阿司 匹林还有抗血小板粘附和凝 聚,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 它可以抑制癌细胞与内皮细 胞的粘附,抑制癌细胞转移。
药理学阿司匹林 ppt课件
▲9临床应用
1.疼痛 2.发热 3.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4.防止血栓形成 5.预防白内障 6.防治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 7.对糖尿病的防治 8.对肿瘤的防治 9.其他
药理学阿司匹林 ppt课件
10
1.疼痛
2.发热
阿司匹林通过血管扩张 短期内可以起到缓解头 痛的效果,该药对钝痛 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 用。故该药可缓解轻度 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 痛、牙痛、 神经痛、肌 肉痛及月经痛。
药理学阿司匹林 ppt课件
▲5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 2.抗炎抗风湿 3.防止血栓形成
药理学阿司匹林 ppt课件
6
1.解热镇痛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发热患者的体 温。解热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 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 作用,镇痛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 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 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 (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
1
Aspirin
药理学阿司匹林 ppt课件
Designed by
2
简介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本, 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 仿,水溶液呈酸性。本品为水杨酸的衍生物,经近百年的临床 应用,证明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 肌肉酸痛及痛经效果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 热,治疗风湿痛等。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 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 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PHARMACOLOGY )第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Drugs )临床案例患者,女,29岁。

风湿性关节炎伴发支气管炎,脓痰难咳出。

处方:阿司匹林片0.5g×30 1.0g/次100g/l氯化铵溶液100ml 10ml/次以上处方出现什么问题?【基本作用】 1.解热作用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而且发热类型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一般发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

但高热或持久发热会消耗体力,引起并发症,适当选用解热药对症治疗是必要的。

但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特别对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慎用。

五、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复方制剂解热镇痛抗炎药常相互配伍或与巴比妥类、咖啡因、抗组胺药组成复方制剂,以期增强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案例答案【分析】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

氯化铵为强酸弱碱性盐,属酸性药物,两药联用可增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溃疡等,甚可能引起胃出血及穿孔。

【建议】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需用祛痰药时,可用粘痰溶解剂如溴己新。

另外,脓痰患者还应加服有效的抗菌药。

【禁忌证】溃疡病、帕金森病、精神失常、癫痫、支气管哮喘及孕妇、小儿禁用。

吲哚美辛舒林酸(sulindac)又名天隆达。

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其作用强度不及吲哚美辛的一半,但强于阿司匹林。

本药特点为作用较持久,不良反应少见。

适用于各种慢性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肩关节周围炎;也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疼痛及轻、中度癌症疼痛。

舒林酸双氯芬酸(diclofenac)为邻氨基苯乙酸类的衍生物。

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

抗炎作用强大,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

主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手术后疼痛等。

不良反应少,偶见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

双氯芬酸布洛芬(ibuprofen)为苯丙酸的衍生物。

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较强,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

主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等;也用于一般性解热镇痛。

其特点是胃肠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但长期服用时仍应注意。

偶见头痛、头晕和视力模糊,出现视力障碍时应立即停药。

布洛芬吡罗昔康(piroxicam)又名炎痛喜康。

属强效、长效抗炎镇痛药,对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萘普生相同。

其特点是t1/2长(36-45小时),用药剂量小(每日20mg),作用维持时间长。

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良好。

主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剂量过大或长期应用可致消化道出血、溃疡等,故不宜长期服用。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meloxicam)又名莫比可,为吡罗昔康的同类药。

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抗炎作用强而不良反应少。

较少发生胃肠反应、胃溃疡及胃肠出血。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疼痛性骨关节炎。

美洛昔康1.比较解热镇痛抗炎药和镇痛药的镇痛作用与临床应用有何区别? 2.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为什么用小剂量而不用大剂量?思考题* * 1.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2.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 4.了解吲哚美辛、舒林酸、双氯芬酸、萘普生、布洛芬、酮洛芬、保泰松、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学习目标】概述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由于化学结构不含甾核,与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不同,故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四类: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类。

本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虽然不同,但具有共同的作用机制,即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发展简史1860年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水杨酸1899年Bayer 药厂合成阿司匹林20世纪50年代合成了吡唑酮类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吲哚乙酸类20世纪70年代后相继合成了丙酸类、苯乙酸类等前列腺素的前体是花生四烯酸,游离的花生四烯酸经细胞微粒体内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酶)的催化,在体内生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前列腺素,具有强大的生物活性,可参与机体发热、疼痛、炎症、凝血、胃酸分泌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呈现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示意图 1.解热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几无影响。

这有别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

发热:生理状态下,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着动态平衡。

某些病理状态下,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热原,内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前列腺素合成酶,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使体温调定点提高到37℃以上,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基本作用】1.解热作用作用机制: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出汗增多,增加散热而降低发热者体温,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

【基本作用】 2.镇痛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只适用于轻度及中度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痛经等。

对严重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本类药物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故临床应用广泛。

解热镇痛抗炎药可抑制炎症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消除其致痛和增敏的双重效应,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基本作用】 3.抗炎抗风湿作用:本类药物除对乙酰胺基酚外,均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可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对症治疗。

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前列腺素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主要活性物质,能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还能协同和增强缓激肽等致炎物质的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能抑制炎症反应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基本作用】第二节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一、水杨酸类二、苯胺类三、吡唑酮类四、其他有机酸类五、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复方制剂一、水杨酸类水杨酸类(salicylates)是应用最早的非甾(音灾)体抗炎药(NSAIDs),临床使用最为广泛和持久的为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体内过程】口服后大部分在小肠吸收,迅速被胃粘膜、血浆、红细胞及肝中酯酶水解为乙酸和水杨酸,并分布到全身组织,也可进入关节腔及脑脊液。

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80-90%,主要在肝代谢,由肾排泄。

尿液的酸碱度可影响其排泄速度,碱性尿可促进水杨酸解离,减少在肾小管的重吸收,排出增多,酸性尿时则相反。

当阿司匹林中毒时,碱化尿液,可加速药物排出。

阿司匹林(Aspirin)【作用和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阿司匹林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能使发热者的体温降低到正常,而对体温正常者一般无影响。

其镇痛作用对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是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疗效。

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

阿司匹林(Aspirin)【作用和临床应用】 2.抗风湿:使用最大耐受剂量(3?4g/d)下有明显的抗炎、抗风湿作用,能使急性风湿热患者在用药后24?48h内临床症状缓解,血沉下降,因此常作诊断性用药和治疗;也能明显减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和疼痛。

阿司匹林(Aspirin)【作用和临床应用】3.抑制血栓形成: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诱导血小板的聚集。

血小板内存在COX-1和TXA2合成酶,能催化花生四烯酸形成TXA2。

阿司匹林能抑制了COX-1的活性,干扰了TXA2的生物合成,进而使血小板和血管内膜TXA2生成减少。

因此小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

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较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溃疡及无痛性胃出血,原有溃疡病患者症状加重。

引起胃肠反应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酸性药物刺激胃粘膜;②抑制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减弱了前列腺素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③刺激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饭后服药、服用肠溶片或同服抗酸药,可减轻胃肠反应。

胃溃疡患者禁用。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2.凝血障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还可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可用维生素K防治。

严重肝功能不全、维生素K缺乏、低凝血酶原血症和血友病患者禁用。

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3.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某些哮喘患者服用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其发生的原因与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用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4.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5g/d)可发生水杨酸盐中毒,称为水杨酸反应,可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减退,严重者出现高热、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甚至危及生命。

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液,促进药物排出,并给予对症治疗。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5.瑞夷(reye)综合征:患病毒感染伴有发热的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出现严重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虽少见,但可致死。

病毒感染的小儿不宜用阿司匹林,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阿司匹林【药物相互作用】 1.阿司匹林影响甲氨蝶呤从肾小管分泌而增强其毒性;呋塞米可竞争肾小管分泌系统,减少阿司匹林排泄,发生蓄积中毒。

2.阿司匹林可与香豆素类抗凝药、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抗凝作用增强,易引起出血;使降血糖作用增强,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3.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可加剧胃出血,诱发溃疡。

苯胺类衍生物中,以非那西汀使用最早,但因毒性大,目前除少数复方制剂还应用外,均为其活性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取代,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应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

二、苯胺类【作用和临床应用】抑制中枢前列腺素合成,解热作用强而持久,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很弱,故镇痛作用较弱,几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等慢性钝痛及对阿司匹林过敏和不能耐受的患者。

【不良反应】治疗量可引起恶心、呕吐。

偶见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

长期或过量应用可致肝、肾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保泰松(phenylbutazone)保泰松(phenylbutazone)解热镇痛作用较弱,而抗炎抗风湿作用强,对炎性疼痛效果较好。

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

较大剂量可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用于治疗急性痛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