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_叙述_解析与实现_黄相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中国梦的独特内涵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 100 年”宏伟蓝图 的 庄 严 承 诺。 实 现 中 国 梦 的 过 程,是 一 个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从近代以来逐步发展和强大的过 程,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逐步跻身世界各国发展前列的 过程,是一个身处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同发展、 共进步的过程。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提出过自己的梦,中 国梦有着自己 独 特 的 时 代 和 历 史 方 位,因 而 也 就 有 着 自 己独特的内在规定性和现实延展性。它的内容与形式, 都必须经过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包装与修饰[1]。 对中国梦的 思 考,不 能 仅 仅 从 中 国 梦 本 身 出 发,还 要从中国梦的叙述方面展开。我们必须从历史的、比较 的和现实的视野中思考和叙述中国梦,清晰地呈现中国 梦的基质、底色、逻辑和进路。在一定程度上,叙述中国 梦的过程,就是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从什么角度切 入、基 于 什 么 样 的 缘 由 叙 述 中 国 梦 ,直 接 影 响 和 决 定 着 能否讲述好、演绎好“中国故事”。 ( 二) 中国梦的鲜明特色 中国梦具有 民 族 性、时 代 性 和 实 践 性 的 特 色: 它 是 对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传 承,体 现 了 民 族 性; 它 是 对 中 国 时 代 问 题 的 回 应,体 现 了 时 代 性; 它 是 对 中 国 现 实 问 题 的 探索,体现了实践性。中国梦显然还具有超越性:首先, 中国梦是祖祖辈辈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的梦, 是人民的梦;其次,中国梦不仅强调人的机会平等,而且 强 调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再 次,中 国 梦 不 仅 反 映 中 华 文 明 的
[收稿日期]2014 - 07 - 03 [作者简介]黄相怀(1979— ) ,男,河南长垣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
·19·
伟大复兴,而且为世界文明的演进增加了新的文明特征 和价值特征。
在一定意义 上,中 国 梦 体 现 的 叙 述 方 式、叙 述 逻 辑 以及叙述中的取舍等所包含的意蕴,要远远大于中国梦 本身所包含的意蕴。中国梦以及与其密切联系的如中 国道路、中国 精 神、中 国 力 量、中 国 模 式、中 国 故 事 等 词 汇的使用频率的飙升,使得这些词语从舆论层面上升到 思 想 层 面、从 社 会 层 面 上 升 到 政 治 层 面 ,从 而 为 我 们 党 的理论创新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
( 二) 中国梦的历史视角 关于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学界观点基本 一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要是针对 1840 年鸦片 战争以来我国积贫积弱的状况而提出的。从 1840 年到 1949 年是从无路可走到找到复兴之路进而实现国家独 立、民族解放的阶段,从 1949 年到 21 世纪中叶是努力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阶段。中国梦承载着中华 民族在这第二个历史阶段的伟大任务,体现了为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总的来 讲,中国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优秀文明的传 承,而且是对 近 代 以 来 中 华 民 族 发 展 历 程 的 深 刻 总 结, 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伟 大实践的高度概括。可以说,中国梦不但承载着厚重的 历史,而且体现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4]。 在已有的“历史言说系统”中导入中国梦的视角,需 要以中国梦为主轴,系统回顾和梳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主要努力、取得的主要成 就,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 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基本经验。在中 国梦所体现的视阈中,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可以从中华民族文明史、世界近现代史、世 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得到更明确、更清晰的启示。中国 梦将使中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 任大国的作用,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 三) 中国梦的战略视角 中国梦表达 了 人 们 对 通 过 和 平、合 作、共 赢 的 发 展
在已有的“比较言说系统”中导入中国梦的视角,需 要以中国梦为核心,系统比较和分析世界主要大国在发 展 崛 起 过 程 中 取 得 的 主 要 经 验 、教 训,找 到 可 以 借 鉴 的 主 要 做 法、措 施 和 战 略,在 世 界 和 历 史 的 坐 标 系 上 定 位 自己,让中国梦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在自我整合中的最大 共识。
建 设 一 个 持 久 和 平、共 同 繁 荣 的 和 谐 世 界 的 希 望 ,表 达 了人们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以及积极参与 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的希望。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 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 道 路 的 多 样 性,积 极 参 与 推 动 建 立 公 正、合 理 的 国 际 政 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梦体现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必然要求,为更多的国家带来机会[5]。
在已有的“现实言说系统”中导入中国梦的视角,需 要以中国梦为基点,系统总结和分析全球化时代世界各 国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共同发展中的定位以及面临的形 势与问题。在中国梦所体现的视阈中,我们党对自己所 担 负 的 历 史 任 务、人 民 对 我 们 党 的 期 待 和 要 求 、世 界 各 国对中国的预设和期盼,都有了更完整的认识。也正是 依托于中国梦所提供的 理论 视 角,我 们 党 对 自 身 的 过 去、现在和未 来,利 益、愿 望 和 要 求,精 神、气 质 和 状 态, 都有了更具穿透力和更具深刻性的洞察力。
( 三) 中国梦的开放外延 每一个人心 中 都 有 一 个 梦,都 有 追 求 幸 福 生 活、享 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老百姓的梦是什么? 习近平在当 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中就说到这个问题。 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 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 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 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共同富裕、公 平 正 义、民 主 法 治、自 由 平 等、清 正 廉 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天蓝水净、世界和平等,都反映 了中国梦的不同侧面。中国梦及其关联的话语群,对现 有 政 治 话 语 进 行 了 创 造 性 转 换,使 之 更 加 亲 和、更 加 清 晰、更加具体。 这 就 打 通 了 学 术 话 语 与 政 治 话 语、民 间 话语与官方话语、中国话语与 外 国 话 语 之 间 的 隐 性 阻 隔,大 大 丰 富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理 论 话 语 库,使 广 大 理 论 工作者和党员干部能够更便利、更自如地在新的话语空 间 中 进 行 思 考、展 开 论 述,从 而 为 我 们 党 进 行 理 论 创 新 奠定了坚实的话语基础。 二、中国梦的解析 中国梦是 一 个 颇 具 穿 透 力、辐 射 力 和 统 摄 力 的 词 语,体 现 了 我 们 党 强 大 的 创 造 力、丰 富 的 想 象 力 和 非 凡 的思考力。中国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奋斗、探索和改革 的主要脉络,打通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 现实之间的隐性阻隔,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当代中国 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方位提供了新的参照系和坐标图,具 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中国梦是一个带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国际特色的词 语。如何通过精心诠释和解读来把这样一个词语置于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殿堂之中,进而使其进入全党全国人 民使用的公共话语体系,是需要充满智慧和想象的诠释 技巧的。以中国梦为切入点,我们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理 论视角。在中 国 梦 所 体 现 的 视 阈 中,不 仅 历 史 与 现 实、 中国与外国、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之间的联系更为 密切,而且个人与国家、当前与未来、理论与现实之间的 联系也更为密切。 ( 一) 中国梦的国际视角 不同国家 的 发 展 既 可 以 相 互 推 动,也 可 以 取 长 补 ·20·
[关键词]中国梦;叙述;解析;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Leabharlann Baidu1003 - 7608(2014)10 - 0019 - 05
2012 年 11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系统阐 述 了 这 个 思 想,并 在 出 访 俄 罗 斯、非 洲 国 家 和 出 席 亚 洲 博鳌论坛时进一步对此进行论述。习近平不仅指出实 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 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习近平认为,中 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就是要 实 现 国 家 富 强、民 族 振 兴、人 民 幸 福。 中 国 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 要实现老 百 姓 的 梦,实 现 人 民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往。现 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希望从中国 梦中获益。正 如 习 近 平 所 说,我 们 要 实 现 的 中 国 梦,不 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梦反映 了包括海外同胞在内 的 全体 华 人 的 共 同 心 声、共 同 愿 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 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一、中国梦的叙述 中国梦不仅是理想、目标,而且是现实,反映在每个 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 关心的一件件具体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 感 受 到 这 个 梦 的 好 处,感 受 到 这 个 梦 是 真 实 的、可 以 实 现 的,感 受 到 这 个 梦 和 他 们 有 关 系; 才 能 使 人 民 群 众 愿 意 为 实 现 这 个 梦 而 付 出、去 奋 斗; 才 能 使 这 个 梦 真 正 成 为凝聚人心、激励民众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
三、中国梦的意义 心理学认为,梦是情绪释放,是欲望表达,是自我省 察。中国梦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它是中华民族因近代 以来遭受创伤而产生的情绪的释放,具有心理上的修复 作 用; 它 是 对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目 标 的 憧 憬,具 有 心理上的激励作用;它是对当下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的 深刻省察,具 有 心 理 上 的 反 思 作 用。 归 根 结 底,中 国 梦 紧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主题,凝聚 改革的正能量,拓宽发展的新空间,展示未来的新希望。 中国梦是行与知的统一,是思与行的结合。我们必须破 除思维的局 限,大 尺 度、广 范 围 地 进 行 诠 释、解 读 和 思 考,唯有如此,梦想才能引领现实、照进现实、变为现实。 ( 一) 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激发了我们党的理论创造力和现实想象力。 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并沉淀下来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 式 中 的 大 部 分 都 还 在 激 励、指 导 着 我 们,但 是 不 可 否 认 的 是,其 中 一 些 已 经 成 为 我 们 前 进 的 障 碍,成 为 既 得 利 益者阻碍进一步改革的工具。有了中国梦,我们党就可 以 再 次 荡 涤 污 垢,激 浊 扬 清,获 得 再 度 大 踏 步 前 进 的 激 情和动力。实际上,中国梦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强烈理论 创新意向的词语。从中国梦的视角出发,我们党不能仅 仅 满 足 于 已 经 取 得 的 成 就,而 是 应 该 取 得 更 多、更 大 的 成就,这必然会带来改造现实的行为自觉性。中国梦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新视野,拓展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空间,确立了中国道 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明确了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改革和建设的新要求。中国梦为 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提供了新坐标,蕴含着攻坚克难的 强劲动力和价值支撑。
短。不同国家在追求梦想时会开辟不同的路径,这是自 然现象。尽管中国梦与美国梦是不同的梦想,在内涵与 外 延 上 都 不 相 同,是 两 种 完 全 不 同 的 价 值 体 系,但 是 中 国梦与美国梦本质上都含有“美好生活源于辛勤劳动” 这一意蕴,因此我们应该秉持包容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梦 与美国梦[2]。相比美国梦中的个人奋斗,中国梦更像是 一个国家的集体梦想。从强调个人奋斗和创造公平环 境的角 度 来 说,中 国 梦 可 以 从 美 国 梦 中 得 到 很 多 启 示。 从和谐性的角度看,美国梦需要借鉴中国梦。中国梦可以 吸收美国梦的开拓、进取、独立精神。正如美国梦并不完 全排斥集体一样,中国梦无须排斥个人作用,应该鼓励个 人积极性,因为个人幸福可以和集体幸福一致。无论中国 梦还是美国梦,都应该防止极端和异化的出现[3]。
2014 年 10 月 第 30 卷 第 10 期
学习论坛 TRIBUNE OF STUDY
Oct. 2014 Vol. 30 No. 10
中国梦:叙述、解析与实现
黄相怀
( 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 100091)
[摘 要]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体现的叙 述方式、叙述逻辑以及叙述中的取舍等所包含的意蕴,要远远大于中国梦本身所包含的意蕴。以中国梦为切入点,我 们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中国梦为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提供了新坐标,蕴含着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和 价值支撑。中国梦的实现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维度的路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