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金属材料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一章 材料的性能
教学重点: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重点: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一、弹性与刚度
评价材料力学性能最简单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测定材料的拉伸曲线。将标准试样(见图1-1)施加一单轴拉伸载荷,使之发生变形直至断裂,便可得到试样伸长率 (试样原始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随应力(试验期间任一时刻的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之商)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应变曲线,图1-2为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1-1 圆形标准拉伸试样 图1-2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在应力-应变曲线中,OA 段为弹性变形阶段,此时卸掉载荷,试样恢复到原来尺寸。A 点所对应的应力为材料承受最大弹性变形时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其中OA’部分为一斜直线,应力与应变呈比例关系,A’点所对应的应力为保持这种比例关系的最大应力,称为比例极限。由于大多数材料的A 点和A’点几乎重合在一起,一般不作区分。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伸长率的比值称为弹性模量E 。E 实际上是OA 线段的斜率:αtg E =(MPa),其物理意义是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时所需应力的大小。弹性模量是材料最稳定的性质之一,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性,除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外,其他强化材料的手段如热处理、冷热加工、合金化等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很小。材料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其指标即为弹性模量。可以通过增加横截面积或改变截面形状来提高零件的刚度。
二、强度与塑性 1、强度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根据加载方式不同,强度指标有许多种,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扭强度等。其中以拉伸试验测得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两个指标应用最多。
⑴ 屈服强度
在图1-2中, 应力超过B 点后, 材料将发生塑性变形。在BC 段,塑性变形发生而力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屈服。B 点所对应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σ S )。屈服强度反映材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是最重要的零件设计指标之一。实际上多数材料的屈服强度不是很明显的,
因此规定拉伸时产生0.2% 残余延伸率所对应的应力为规定残余延伸强度,记为R r0.2(σ 0.2),如图1-3所示。(注:括弧内为旧标准符号,下同)
⑵ 抗拉强度R m (σb ) 图1-3 条件屈服强度的确定
图1-2中的CD 段为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力随应变增加而增加,产生应变强化。变形超过D 点后,试样开始发生局部塑性变形,即出现颈缩,随应变增加,应力明显下降,并迅速在E 点断裂。D 点所对应的应力为材料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抗拉强度R m 。抗拉强度反映材料抵抗断裂破坏的能力,也是零件设计和评价材料的重要指标。
2、塑性
塑性是指材料受力破坏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指标为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试样被拉断后,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称为断后伸长率A (δ)。
%10000⨯-=
L L L A u (%l l
l 1000
01⨯-=δ)。式中,)(00l L 为原始标距,)(1l L u 为断后标距。
试样断裂后,断口处横截面积的减少值与原始横截面积的比值称为断面收缩率Z (ψ)。
%10000⨯-=
S S S Z u (%F F F 10001
0⨯-=ψ)。式中,)(00F S 为原始横截面积,)(1F S u 为断后最小横截面积。
显然,A 与Z 值越大,材料的塑性越好。两者相比,用Z 表示塑性比A 更接近于真实应变。当A >Z
时,试样无颈缩,是脆性材料的表征,反之,A <Z 时,试样有颈缩,是塑性材料的表征。试样d (0d )不变时,
随0L 增加,A 下降,只有当d L /0为常数时,不同材料的伸长率才有可比性。当00
3.11S L =时,断后伸长率
用3.11A (δ10) 表示,当
0065.5S L =时,断后伸长率用A (5δ)表示,很明显,A >3.11A 。
从拉伸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到材料韧性的信息,所谓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整个过程所吸收的能量,具体地说就是拉伸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
三、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现在多用压入法测定。根据测量方法不同,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用各种方法所测得的硬度值不能直接比较,可通过硬度对照表换算。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试验原理如图1-4所示。将直径为D 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在一定载荷P 的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载荷,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布氏硬度值可通过测量压痕平均直径d 查表得到。
当压头为钢球时,布氏硬度用符号HBS 表示,适用于布氏硬度值在450以下的材料。压头为硬质合金时用符号HBW 表示,适用于布氏硬度在650以下的材料。符号HBS 或HBW 之前的数字表示硬度值,符号后面的数字按顺序分别表示球体直径、载荷及载荷保持时间。如120HBS10/1000/30表示直径为10mm 的钢球在1000kgf (9.807kN )载荷作用下保持30s 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20。
布氏硬度的优点是测量误差小、数据稳定;缺点是压痕大,不能用于太薄件或成品件。最常用的钢球压头适于测定退火钢、正火钢、调质钢、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
材料的R m (σb )与HB 之间的经验关系为: 对于低碳钢:R m (MPa )≈3.6HB 对于高碳钢:R m (MPa )≈3.4HB 对于灰铸铁:R m (MPa )≈1HB 或 R m (MPa )≈0.6(HB-40) 图1-4 布氏硬度的试验原理 2、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的试验原理如图1-5所示。在初载荷和总载荷(初载荷与主载荷之和)的先后作用下,将压头(金刚石圆锥体或钢球)压入试样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主载荷,用测量的残余压痕深度增量)(01h h -计算硬度值(0h 为初载荷压入的深度,1h 为卸除主载荷后残余压痕的深度)。洛氏硬度用符号HR 表示,根据压头类型和主载荷不同,分为九个标尺,常用的标尺为A 、B 、C ,如表1-1所示。符号HR 前面的数字为硬度值,后面为使用的标尺,如50HRC 表示用C 标尺测定的洛氏硬度值为50。
图1-5 洛氏硬度的试验原理
表1-1 常用洛氏硬度的符号、试验条件及应用 硬度标尺
硬度 符号 压头类
型
初载
荷
P 0/N 主载
荷
P 1/N K
表盘刻度颜色
硬度范
围
应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