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新史学》。 ❖ 章太炎著《訄书》,其中《哀清史》第五十
九附有《中国通史略例》,最早提出要编修 一部不同于旧史的新的中国通史。 ❖ 汪荣宝:《史学概论》(1902年)。 ❖ 曹佐熙:《史学通论》( 1909年)。 ❖ 翻译日本人的史学理论著作。
以新史学理论为指导编撰的历史书
(三)第三阶段
❖ 国统区汇聚了许多逃亡的大学教授,很多大 学和研究所也迁到后方。在战时兵荒马乱的 形势下,史学界依然坚持学术研究。他们坚 信,只要史学存在,就有民族精神在,就能 够将侵略者赶出去。
❖ 在理论方面,历史理论日益发达。民生史观 (孙中山、戴季陶)、文化形态史观(雷海宗、 林同济)、生机史观(朱谦之)、英雄史观 (刘掞黎、陈诠)、政治史观(周荫棠)、 道德史观(谢幼伟)、函变史观(张君劢) 等等都纷纷呈现。
20世纪中国史学阶段之划分
❖ 从1937年7月到1949年10月,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 和三年的国内战争。这一时期,是二十世纪中国史 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中国史学,无论哪一个学派, 都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和考验。
❖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第 四个阶段。这个阶段和前三个阶段相比,有些长, 但与前五十年的确有了很大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史 学居于主导地位,唯物史观成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指 导思想。
(三)第三阶段
❖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经过社会史大论战 之后,发展非常迅速,到抗战时期,已 经成为最有影响的一支史学队伍。
❖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并没有停止摩擦。 政治斗争也反映到史学领域里来,史学 界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阵地。
(三)第三阶段
❖ 20世纪中国历史学在第三阶段呈现多元化发 展势态,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各种史观,在 史学领域都有基地。史学理论的繁荣和史学 史学科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 基本完成。由于战争的原因,史学分成三大 区域,各个区域均有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 以其完备的理论形态,求真和致用相结合的 学风,积极参与抗战和革命斗争,队伍日益 壮大,成为迅速壮大的一个学派,为新中国 史学发展到更高阶段,奠定了基础。
(四)第四阶段
后五十年,我们也可以把它划分几个小段:
❖ 1950—1966年,即建国后十七年一段;
❖ 1966—1976年,“文革”十年一段;
❖ 1976(1978)—20世纪末是一段。 (历史主义史学思潮与教条主义史学思潮的矛
盾斗争、“文革”十年史学遭到严重破坏、 拨乱反正时期的史学、史学理论热和外国史 学理论的大量引进、唯物史观与发扬民族特 色的结合、跨学科研究和多元化趋势)
(四)第四阶段
❖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是20世纪中国史 学的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和前三个阶段相 比,时间比较长,但与前五十年的确有了很 大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于主导地位, 唯物史观成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历 史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很多成就,在通史、 专史的研究和撰写方面也卓有成就。但在发 展中也受到很多挫折,特别是政治与学术的 关系,没有处理好,一个时期,史学甚至沦 为政治的工具。
(5)《中国历史教科书》,夏曾佑著,三册,分 别于1904年、1905年、1906年出版。
(6)《中国历史教科书》,刘师培著,出版于 1905年至1906年。
(7)《中国历史讲义》,徐念慈编,1908年出版。
早期新史学的贡献
❖ 1、认为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不是循环的、 退落的。
❖ 2、史学的意义是研究历史发展的“公理公 例”。
❖ 抗战时期,中国史学分为三个区域:沦陷区、 国统区和解放区。
第三阶段
❖ 在沦陷区,爱国史家拒绝日本帝国主义和敌 伪政权的威逼、利诱,埋头研究我国历史, 将对祖国的炽热情感以著史的形式表达出来。 他们在史著中通过表彰古代反对异族野蛮统 治的爱国志士,抒发他们不屈的气节,激励 一切沦陷区人民不做亡国奴。陈垣先生、钱 玄同先生是沦陷区的代表。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发展大势 (论纲)
一、20世纪史学发展阶段之划分
❖ 第一个阶段自1900年到辛亥革命。这个 阶段是早期“新史学”时期。
❖ 从辛亥革命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是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新史学 思想丰富、完善和分化的时期。20世纪 众多大师级的史学家也是在这一阶段产 生出来的。
❖ 3、坚决摈弃旧史学以王朝更替和一姓兴衰 为核心的做法,而主张以“叙述人群进化 之现象”为主旨,写民史、社会制度史、 社会生活史、文化史等等。
❖ 4、注意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认为史学 研究要借助他种学科。
这四点特征奠定了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基 础。
(二)第二阶段
❖ 从辛亥革命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是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新史学 思想丰富、完善和分化的时期。20世纪 众多大师级的史学家也是在这一阶段产 生出来的。
(二)第二阶段
❖ 大批留学生的回国,带来了 欧风美雨。胡适、何炳松、 李大钊等。
❖ 20年代新历史考据学的兴起。 王国维、陈垣、陈寅恪、顾 颉刚、傅斯年。
❖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社 会史大论战。
❖ 史学理论著作繁多。
(三)第三阶段
❖ 从1937年7月到1949年10月,历经八年的抗 日战争和三年的国内战争。这一时期,是20 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中国史学, 无论哪一个学派,都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和考 验。
(一)第一阶段
❖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史 学革命”的口号,高喊“史界革命不起,则 我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公 开打起了与旧史学决裂的大旗。他对封建旧 史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旧史学有“四 弊”、“二病”;主张用进化史观来改造旧 史,建立新史学。
早期“新史学”的理论成果
❖ (1)《历代史略》,约出版于1901年10月 至1903年5月,由柳诒徵增辑日本那可通世 《支那通史》而成,江楚编译局出版。
❖ (2)《中国历史》,曾鲲科书》,1903年商务印 书馆编印,著者:涉园主人(张元济)。
(4)《中国历史》,陈庆年著,1904年出版。
九附有《中国通史略例》,最早提出要编修 一部不同于旧史的新的中国通史。 ❖ 汪荣宝:《史学概论》(1902年)。 ❖ 曹佐熙:《史学通论》( 1909年)。 ❖ 翻译日本人的史学理论著作。
以新史学理论为指导编撰的历史书
(三)第三阶段
❖ 国统区汇聚了许多逃亡的大学教授,很多大 学和研究所也迁到后方。在战时兵荒马乱的 形势下,史学界依然坚持学术研究。他们坚 信,只要史学存在,就有民族精神在,就能 够将侵略者赶出去。
❖ 在理论方面,历史理论日益发达。民生史观 (孙中山、戴季陶)、文化形态史观(雷海宗、 林同济)、生机史观(朱谦之)、英雄史观 (刘掞黎、陈诠)、政治史观(周荫棠)、 道德史观(谢幼伟)、函变史观(张君劢) 等等都纷纷呈现。
20世纪中国史学阶段之划分
❖ 从1937年7月到1949年10月,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 和三年的国内战争。这一时期,是二十世纪中国史 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中国史学,无论哪一个学派, 都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和考验。
❖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第 四个阶段。这个阶段和前三个阶段相比,有些长, 但与前五十年的确有了很大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史 学居于主导地位,唯物史观成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指 导思想。
(三)第三阶段
❖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经过社会史大论战 之后,发展非常迅速,到抗战时期,已 经成为最有影响的一支史学队伍。
❖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并没有停止摩擦。 政治斗争也反映到史学领域里来,史学 界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阵地。
(三)第三阶段
❖ 20世纪中国历史学在第三阶段呈现多元化发 展势态,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各种史观,在 史学领域都有基地。史学理论的繁荣和史学 史学科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 基本完成。由于战争的原因,史学分成三大 区域,各个区域均有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 以其完备的理论形态,求真和致用相结合的 学风,积极参与抗战和革命斗争,队伍日益 壮大,成为迅速壮大的一个学派,为新中国 史学发展到更高阶段,奠定了基础。
(四)第四阶段
后五十年,我们也可以把它划分几个小段:
❖ 1950—1966年,即建国后十七年一段;
❖ 1966—1976年,“文革”十年一段;
❖ 1976(1978)—20世纪末是一段。 (历史主义史学思潮与教条主义史学思潮的矛
盾斗争、“文革”十年史学遭到严重破坏、 拨乱反正时期的史学、史学理论热和外国史 学理论的大量引进、唯物史观与发扬民族特 色的结合、跨学科研究和多元化趋势)
(四)第四阶段
❖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是20世纪中国史 学的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和前三个阶段相 比,时间比较长,但与前五十年的确有了很 大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于主导地位, 唯物史观成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历 史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很多成就,在通史、 专史的研究和撰写方面也卓有成就。但在发 展中也受到很多挫折,特别是政治与学术的 关系,没有处理好,一个时期,史学甚至沦 为政治的工具。
(5)《中国历史教科书》,夏曾佑著,三册,分 别于1904年、1905年、1906年出版。
(6)《中国历史教科书》,刘师培著,出版于 1905年至1906年。
(7)《中国历史讲义》,徐念慈编,1908年出版。
早期新史学的贡献
❖ 1、认为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不是循环的、 退落的。
❖ 2、史学的意义是研究历史发展的“公理公 例”。
❖ 抗战时期,中国史学分为三个区域:沦陷区、 国统区和解放区。
第三阶段
❖ 在沦陷区,爱国史家拒绝日本帝国主义和敌 伪政权的威逼、利诱,埋头研究我国历史, 将对祖国的炽热情感以著史的形式表达出来。 他们在史著中通过表彰古代反对异族野蛮统 治的爱国志士,抒发他们不屈的气节,激励 一切沦陷区人民不做亡国奴。陈垣先生、钱 玄同先生是沦陷区的代表。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发展大势 (论纲)
一、20世纪史学发展阶段之划分
❖ 第一个阶段自1900年到辛亥革命。这个 阶段是早期“新史学”时期。
❖ 从辛亥革命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是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新史学 思想丰富、完善和分化的时期。20世纪 众多大师级的史学家也是在这一阶段产 生出来的。
❖ 3、坚决摈弃旧史学以王朝更替和一姓兴衰 为核心的做法,而主张以“叙述人群进化 之现象”为主旨,写民史、社会制度史、 社会生活史、文化史等等。
❖ 4、注意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认为史学 研究要借助他种学科。
这四点特征奠定了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基 础。
(二)第二阶段
❖ 从辛亥革命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是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新史学 思想丰富、完善和分化的时期。20世纪 众多大师级的史学家也是在这一阶段产 生出来的。
(二)第二阶段
❖ 大批留学生的回国,带来了 欧风美雨。胡适、何炳松、 李大钊等。
❖ 20年代新历史考据学的兴起。 王国维、陈垣、陈寅恪、顾 颉刚、傅斯年。
❖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社 会史大论战。
❖ 史学理论著作繁多。
(三)第三阶段
❖ 从1937年7月到1949年10月,历经八年的抗 日战争和三年的国内战争。这一时期,是20 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中国史学, 无论哪一个学派,都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和考 验。
(一)第一阶段
❖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史 学革命”的口号,高喊“史界革命不起,则 我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公 开打起了与旧史学决裂的大旗。他对封建旧 史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旧史学有“四 弊”、“二病”;主张用进化史观来改造旧 史,建立新史学。
早期“新史学”的理论成果
❖ (1)《历代史略》,约出版于1901年10月 至1903年5月,由柳诒徵增辑日本那可通世 《支那通史》而成,江楚编译局出版。
❖ (2)《中国历史》,曾鲲科书》,1903年商务印 书馆编印,著者:涉园主人(张元济)。
(4)《中国历史》,陈庆年著,19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