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6(咏物抒怀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思(其一)》(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 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借孤灯、月亮、美人等以 物寓情,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君王不能任用贤臣的悲哀,寄 托诗人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恼。
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 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 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 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 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初步感知
• 注意: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思 路与方法
实战演练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 “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 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 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5、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环境烘托
四、咏物抒怀诗的鉴赏思路
• ⒈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形态、色泽、特 征),体会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
• ⒉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 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
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 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 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如陶渊明 咏菊,抒写自己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特点归纳
• 1. 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 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 求其“形似”。
•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 “神似”。
(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
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
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 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 (5)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 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如李白的《长
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 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 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 劳苦的心志。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
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
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 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
从内容与主旨看,咏物诗大体分为五类:
(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求 其形似,却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 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
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赞美 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 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 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
•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 的基本特征;
•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 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 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 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 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
•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 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小结:答题的一般步骤
1、诵读解意 2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 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然粉身 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 ※寒蝉是一个很诗意的名词,是诗中的重要意象 之一。与蝉在诗中所代表高洁不同,寒蝉通常表 达悲戚之情,用于离别的感伤。
鉴赏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 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菊、芳草、蝉等。
•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 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 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 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 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 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 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 高洁的人品。
• ⒊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 整首诗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 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五、答题的一般步骤
• 例: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 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 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马 诗 • 李贺
• 大漠沙如雪, • 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 • 快走踏清秋。
• 【参考答案】
咏 物 抒 怀 诗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3、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学习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一、含义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 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 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 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 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 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 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初步感知
• 注意: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思 路与方法
实战演练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 “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 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 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5、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环境烘托
四、咏物抒怀诗的鉴赏思路
• ⒈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形态、色泽、特 征),体会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
• ⒉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 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
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 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 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如陶渊明 咏菊,抒写自己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特点归纳
• 1. 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 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 求其“形似”。
•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 “神似”。
(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
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
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 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 (5)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 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如李白的《长
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 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 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 劳苦的心志。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
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
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 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
从内容与主旨看,咏物诗大体分为五类:
(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求 其形似,却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 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
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赞美 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 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 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
•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 的基本特征;
•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 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 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 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 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
•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 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小结:答题的一般步骤
1、诵读解意 2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 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然粉身 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 ※寒蝉是一个很诗意的名词,是诗中的重要意象 之一。与蝉在诗中所代表高洁不同,寒蝉通常表 达悲戚之情,用于离别的感伤。
鉴赏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 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菊、芳草、蝉等。
•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 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 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 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 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 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 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 高洁的人品。
• ⒊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 整首诗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 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五、答题的一般步骤
• 例: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 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 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马 诗 • 李贺
• 大漠沙如雪, • 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 • 快走踏清秋。
• 【参考答案】
咏 物 抒 怀 诗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3、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学习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一、含义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 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 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