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分型意义

合集下载

简述aml的fab分型

简述aml的fab分型

简述aml的fab分型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对AML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医生们通常会采用FAB(法国、美国、英国)分型法对患者进行分类。

FAB分型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外周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染色等指标,将AML分为不同的亚型。

FAB分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急性髓系白血病:此类患者年龄较大,外周血象中髓系细胞比例较高,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大于等于20%。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为M0、M1、M2、M3、M4、M5、M6、M7八个亚型。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此类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外周血象中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大于等于20%。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特点,分为L1、L2、L3三个亚型。

3.混合细胞白血病:此类患者兼有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的特点,外周血象和骨髓象中既有髓系细胞,又有淋巴系细胞。

根据髓系和淋巴系细胞的比例,分为混合细胞白血病Mx(髓系占优势)和淋巴细胞白血病Mx(淋巴系占优势)。

FAB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对患者进行FAB分型,有助于明确白血病的类型,区分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治疗策略制定:根据FAB分型,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采用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法,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侧重于化疗、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3.预后评估:FAB分型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髓系白血病的预后较差;而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对化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总之,FAB分型在AM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患者的FAB分型,医生可以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

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

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背景知识即使在早期通过形态学特征来区分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的检测中,对直接识别和计数方法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吸附方法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个方法首次假设了通过一些新的分子探针来检测膜上的受体或配体来识别细胞。

单克隆抗体被证明是检测这种表面分子极其有效的探针;此后CD 命名协会统一命名了与这些表面分子结合的种类繁多的抗体。

将单克隆抗体进行荧光标记后与白细胞反应,然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这个基本步骤使流式细胞仪在临床实验室中应用被大大拓宽。

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在诊断和分型免疫缺陷性疾病中意义重大。

如检测与X染色体相关丙球蛋白贫乏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CD20和CD21时,会发现在疾病状态中的患者不存在成熟B淋巴细胞(CD19+,CD20+,CD21)。

另一个例子是分析CD43的表达,它在Wiskott-Aldrich 综合症患者的淋巴细胞的表达降低。

区分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症病例,是通过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3、CD4、CD8和CD38的表达来将新诊断病例来进行的。

进一步的有关淋巴细胞分型在免疫缺陷症在临床中的应用请参阅其他文献资料(Keren et al., 1994)。

HIV病毒感和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是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外周血淋巴细胞运用最为广泛的适用病种。

CD4阳性T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分子,通过几种机制它们被催毁,并且其数量随着疾病的进程而下降。

根据一些学术机构的报告,临床上对潜在的感染危协而进行的抗病毒或预防治疗决定,是依据对CD4+T细胞的计数而做出的;因此对这些病人的淋巴细胞亚群的精确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

毫无疑问,全球数量不断增加的HIV/AIDS病人和对CD4+T细胞快速而精确检测的需要使得流式细胞仪使用在临床实验室中日益广泛。

这一点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为这个单一应用发展了相关的试剂和仪器,和一些针对CD4+T细胞检测的标准化程序。

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被证明在诊断患有某些慢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患者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此类样本中可以通过B 细胞表面κ 和λ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异常表达而识别出肿瘤细胞。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学分型对肺间质病分类的诊断意义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学分型对肺间质病分类的诊断意义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学分型对肺间质病分类的诊断意义陈献; 杜海科; 王宏鑫【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9(024)011【总页数】5页(P1982-1986)【关键词】间质性肺部疾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T淋巴细胞亚群【作者】陈献; 杜海科; 王宏鑫【作者单位】300162 天津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间质性肺部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以累及肺部间质和实质以及肺泡腔为主,以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形成为基本病理改变的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1]。

ILD常以进行性加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为症状特征,影像学可表现为弥漫性结节、磨玻璃样变,网格状或蜂窝状改变等,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障碍为主,其病程的终末期通常会出现呼吸衰竭。

引起ILD的病因众多,已知的病因可达200余种,故对于ILD的病因学诊断相对困难。

目前ILD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肺功能、实验室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肺穿刺活检等辅助检查,其中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ronohoalveolar lavage,BAL)检查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已经成为了明确间质性肺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推断中不可或缺的手段[2]。

外周血及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BALF)中T淋巴细胞的检测,可了解肺部的细胞免疫状态及组织损伤机制,而BALF的细胞学分型则可推断肺部的炎症反应特质,评估疗效及预后。

故本文旨在通过分析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学分型结果,探讨其对肺间质病分类诊断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3月于武警特色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ILD患者122例,纳入病例均符合2013年美国胸科协会与欧洲胸科协会对ILD的分类及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62例,女性60例,年龄20~86岁,平均59.65±12.29岁,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26例,非特异性肺间质纤维化(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15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5例,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58例(其中类风湿病8例,系统性硬化病6例,干燥综合征9例,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5例,皮肌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J0-1综合征1例,未明确结缔组织病23例),过敏性肺泡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9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ILD)1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AP)3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2例,尘肺1例,所有患者均完善了高分辨CT(HRCT)、肺功能、血气分析、外周血IgE浓度、免疫全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检查,5人经穿刺活检明确了病理类型,并排除了合并肿瘤及其他慢性肺部基础疾病史的患者。

淋巴瘤病理学

淋巴瘤病理学

淋巴瘤病理学淋巴瘤是一类获得性淋巴组织恶性肿瘤,它的病理学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表达型、细胞学、分子遗传学等各个方面。

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及发展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其中病理学研究一直是淋巴瘤研究的核心。

本文将从病理学的角度介绍淋巴瘤的分类、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等方面。

一、淋巴瘤的分类淋巴瘤的分类既有临床分期,也有病理分型。

病理分类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帮助。

根据淋巴细胞系的不同,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T/NK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分类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中心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等。

二、淋巴瘤的病理变化淋巴瘤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淋巴结和外周血液中。

淋巴瘤的细胞特征、异常核仁、染色体异常、免疫表型等方面的病理变化可用于淋巴瘤的分型和诊断。

其中,粒小B淋巴瘤(CLL)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其病理学特征为淋巴细胞周围有羊羔毛状,核浆比较大,细胞膜发生改变等。

另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也是一种常见的B细胞淋巴瘤类型,其病理学表现为蔓延生长的大B淋巴细胞团块,其细胞核在形态和大小上均有明显差异。

三、淋巴瘤的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依靠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

对于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主要依赖淋巴组织病理学的检测方法。

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的形态、细胞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细胞学遗传模式等。

通过这些检查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性质、分级、临床阶段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

四、淋巴瘤的治疗淋巴瘤的治疗主要分为化疗、放疗、手术和免疫治疗等。

对于不同分型的淋巴瘤,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例如,常规的COP/CHOP化疗方案是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常用方案,而对于淋巴结型边缘区淋巴瘤,则通常采用手术切除。

此外,还可以借助靶向治疗提高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例如抗CD20抗体、抗癌症疫苗等。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四、辅助检查
血液
NHL——白细胞多正常,淋巴细胞增多
化验检 查
影像学 检查
活动期ESR加快,LDH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血清 碱性磷酸酶或血钙↑(提示骨骼受累),NHL可合 并溶贫(Coom’s试验阳性)
分期用,特别是PET/CT临床应用广泛
活检
可确诊
染色体 易位检 查
t(14;18)——滤泡细胞淋巴瘤;t(8;14)—— Burkitt淋巴瘤;t(11;14)——套细胞淋巴瘤; t(2;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8;14)、MYC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2;5)
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 —
蕈样肉芽肿-Sezary — 综合征
CD5+、bcl-2+
CD10+、bcl-2+、 bcl-6+ CD5+、bcl-l+
bcl-6+、bcl-2+
CD20+、CD22+、 CD5-
CD30+
CD4+、CD8+
CD3+、CD4+、 CD8-
CD20+者,可使用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治疗
• 急粒(ANLL)→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 胞苷)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全反式维 甲酸(ATRA)
• 急淋(ALL)→VP方案(长春新碱+泼尼松)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鞘内注射甲氨碟呤 (MTX)
• 慢粒→伊马替尼/羟基脲
• 霍奇金淋巴瘤→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 长春新碱、甲氮咪胺)或MOPP
30~40Gy,3~4周1疗程x6 > 6疗程(巨大肿块或化疗后

巴黎分型标准

巴黎分型标准

巴黎分型标准
巴黎分型是一种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分类系统,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巴黎分型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不同的亚型,依据以下几个特征进行分类:
1. 表面标记物(CD标记):根据白血病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
标记物的不同,进行细分类别。

2. 染色体异常:根据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的异常情况,确定分类。

3. 前兆细胞特征: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学特征,进行分类。

巴黎分型能够帮助医生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风险,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巴黎分型标准是在特定条件下制定的,不同实验室或医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临床情况作出不同的判断。

因此,具体的白血病分型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染色体分析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中血清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水平变化,为诊断及治疗手足口病提供临床诊治意义。

方法选取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儿科手足口患儿150例(分为重症组54例,轻症组96例)及行儿科保健健康儿童10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血清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水平检测,并行组间比较。

结果重症患儿血清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水平较轻型低,轻型较健康儿童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较正常健康儿童呈降低趋势,其中重症患儿免疫功能更低,分析血清淋巴免疫细胞分型水平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判断疾病病情变化及临床治疗观察的一种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erum immunocytotyping in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provid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M ethods From Yib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in March 2013~March 2015 pediatric HFMD patients in 150 cases(54 cases in severe group and 96 cases in mild group)and 105 healthy children for pediatric care;The detection of serum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ing by flow cytometry,parallel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Results Serum levels of lymphocyte subsets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light level is low,low level light compared with healthy childre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lower than that of healthy children.The immune function of severe children is lower.The analysis of serum lymphoid immune cell typing level can be used as a way to diagnose the disease and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Key words: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Serum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e;T lymphocyte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作为丙类传染病,在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较高,尤其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对儿童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呼吸道等途径进行传播,临床表現为手、足、口腔黏膜可见皮疹(以斑疹、疱疹常见)以及发热等症状;儿童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及重症型;重症型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肺水肿、心肌炎、呼吸循环衰竭、神经中枢症状(如意识障碍、昏迷、脑水肿表现)等症状[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常规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常规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常规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断及分型(一) ALL基本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不等数量的原、幼淋巴细胞或未见原、幼淋巴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必须≥30%才可确诊为ALL。

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OX)、糖原(PAS) 、非特异性酯酶(NSE)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鉴别。

(二) ALL的M IC分型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诊断以外,还应该用单克隆抗体作免疫分型(I)及细胞遗传学C)检查,即M I C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遗传学/融合基因(molecular genetics,M ) 检测, 即M ICM分型。

1、细胞形态学分型:淋巴细胞型按FAB分型标准分为L1、2 和L3 型,但L1、2 型之间已不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

2、免疫分型:分为T、B型二大系列: (1) 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具有阳性的T淋巴细胞标志,如CD1、CD2、CyCD3、CD4、CD5、CD7、CD8 以及TdT等。

(2)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系ALL) :根据其对B系淋巴细胞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标志反应的表现临床分为3个亚型: ①早期前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Pre B2ALL) , CD79a、CD19和(或) CyCD22、CD10及HLA2DR 阳性, Sm Ig、CyIg阴性; ②前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e B2ALL) , CyIg阳性, Sm Ig阴性,其他B系标志CD79a、CD19、CD20、CD10、CyCD22以及HLA2DR常为阳性; ③成熟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2ALL) , Sm Ig阳性, 其他B 系标志CD79a、CD19、CD22、CD10、CD20以及HLA2DR 常为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导读:前体B--ALL:细胞形态学如L1或L2,免疫表型为B系:CD19、CD22、CD79a、CD10阳性,TdT^+。

占ALL中
80%~~85%。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类型,发病高峰年龄为3~4岁,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二者的比例约为1.1~1.6∶1。

【分型】
⒈按细胞大小(FAB、我国标准)
①L1 原幼淋细胞以小细胞为主,大细胞﹤0.25(25%)。

②L2 原幼淋细胞以大细胞为主0.25(25%)。

③L3 大细胞为主,胞质较多、深蓝色,多空泡呈蜂窝状,称BurKitt 型。

⒉按细胞表型(WHO标准)
①前体B--ALL:细胞形态学如 L1 或 L2,免疫表型为B系:CD19、CD22、CD79a、CD10 阳性,TdT^+。

占 ALL 中80%~~85%。

②前体T-ALL:细胞形态学如 L1 或 L2 ,免疫表型为T系:CD3、CD7、CD4、CD8阳性,TDT 亦可阳性,占 ALL 中 15%~~20% WHO将 L3 (BurKitt 型)归入成熟 B 细胞肿瘤中。

异型淋巴细胞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散点图对检测、血涂片上形态鉴别及指标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散点图对检测、血涂片上形态鉴别及指标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散点图对检测、血涂片上形态鉴别及指标临床意义异型淋巴细胞,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又叫反应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

主要是T细胞(83%~96%),少数是B细胞。

在EB病毒、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病毒、弓形虫等原虫感染,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强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胞体增大、胞质量增多、嗜碱性增强、造成细胞核母细胞。

分成三型:Ⅰ型大肚便便型(浆细胞型或空泡性或泡沫型):胞体常呈椭圆形,核圆形,较小且偏位,腹部中部崛起,大腹便便,偏向一边,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常有较多空泡见图1;图1 异型淋巴细胞Ⅰ型Ⅱ型国字脸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型):胞体明显增大,外观不规则,像人的“国字脸”;胞核圆形或不规则;胞质丰富,有透明感,着色不均匀,边缘处蓝色较深,呈群边样,可以少许嗜天青颗粒,胞浆似阿米巴样伪足伸出,酷似单核细胞。

如图2;图2 异型淋巴细胞Ⅱ型Ⅲ型满月脸型或唐氏儿型(幼稚型):胞体圆形或类圆形,核亦圆形,染色质细致均匀,可见拟核仁。

图3 异型淋巴细胞Ⅲ型可见拟核仁图4 看看唐氏儿,是不是有几分相像这才是中幼红,胞浆灰蓝色,胞质中没颗粒胞浆泛红,胞核与胞质都有空泡,核染色质疏松,呈条索状、小块状胞浆中有粉灰尘样紫红色颗粒。

正常情况下,很少出现在外周血中的,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等病毒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侵犯时,就会对抗这些入侵者。

异型淋巴细胞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习惯性称为病毒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刺激性淋巴细胞等,正常人群的血液中偶有少见的异型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只有当大量病毒感染、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疾病时,这类细胞的比例才会升高,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5%即有临床意义,当升高幅度> 10 %~20 % 时,对诊断更有价值。

掌握各个阶段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掌握各个阶段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多,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缺陷病
03
某些免疫缺陷病患者,外周血中成熟淋巴细胞数量可减少,对
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05 活化淋巴细胞与记忆淋巴 细胞
活化淋巴细胞形态特征及功能
形态特征
活化淋巴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增大、分裂活跃,细胞质内 RNA和蛋白质合成增加,可见细胞质扩张和线粒体增多等现 象。
相关疾病与诊断意义
相关疾病
幼稚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
诊断意义
幼稚淋巴细胞是白血病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学特征是白血病诊断和分 型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幼稚淋巴细胞计数也是判断白血病治疗效果和预后 的重要指标之一。
04 成熟淋巴细胞阶段
成熟淋巴细胞形态特征
细胞大小
细胞质
成熟淋巴细胞大小较均一,直径一般 在6-9μm之间。
细胞质较少,呈淡蓝色,无颗粒或仅 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细胞核
成熟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 形,染色质呈粗块状,核膜清晰,核 仁消失。
镜下识别方法及技巧
染色方法
常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进行染色, 使得细胞核和细胞质呈现不同的 颜色,便于观察。
功能
活化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可迅速分裂 并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
记忆淋巴细胞形态特征及功能
形态特征
记忆淋巴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 而细胞质较少,表面标记和细胞内分 子特征与普通淋巴细胞有所不同。
功能
记忆淋巴细胞具有长期存活的能力,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可迅速 增殖并分化为大量效应细胞,产生更 快、更强的免疫应答。
观察要点

掌握各个阶段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掌握各个阶段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感染性疾病
淋巴细胞形态变化可提示感染性 疾病的发生,如病毒感染可导致 淋巴细胞核染色质变得粗糙、胞
质中出现大量颗粒。
肿瘤性疾病
淋巴细胞形态变化也可提示肿瘤 性疾病的发生,如淋巴瘤可导致 淋巴细胞形态异常、核染色质不 均匀、胞质中出现大量泡状结构。
免疫系统疾病
淋巴细胞形态变化还可提示免疫 系统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性 疾病可导致淋巴细胞核染色质变 得粗糙、胞质中出现大量颗粒和
淋巴细胞具有多种功 能,包括抗感染、抗 肿瘤和调节免疫反应 等。
淋巴细胞的功能与分类
T淋巴细胞
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能 够识别并攻击被感染的
细胞和肿瘤细胞。
B淋巴细胞
主要参与体液免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 够产生抗体并清除病原
体。
NK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能够直 接攻击和清除被感染或
异常的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反 应,维持免疫平衡。
识别方法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大小、染色质结构及免疫表型等特征,结合细胞功能检测,可以对淋 巴细胞分化阶段进行识别。
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识别
淋巴细胞肿瘤
形态特点
识别方法
淋巴细胞肿瘤是指起源于淋巴系统的 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淋巴细胞肿瘤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有的与正常淋巴细胞相似,有的则出 现明显的异常。例如,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形态类似于成熟的 小淋巴细胞,而Burkitt淋巴瘤肿瘤细 胞则呈现出明显的异型性,染色深、 核沟和核凹陷明显。
THANKS
感谢观看
淋巴细胞形态变化与其他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淋巴细胞形态可出现核沟变深、染色质结构致密等变化,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 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
Ⅱ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 列,可见1~2个至发生母细胞化结果。
Ⅲ型(不规则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足。核形状 及结构与1型相同或更不殊途同归,染色质较粗糙致密。胞质量丰富,染色 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异型淋巴细胞
第2页
异型淋巴细胞

第8页
异型淋巴细胞
第5页
与浆细胞形态相同异型淋巴细胞
细胞核偏位,胞浆 含有空泡
异型淋巴细胞
第6页
组织样异型淋巴细胞
该细胞核染色质 呈淡红色网状, 胞质中含有颗粒, 称为组织样异型 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
第7页
异型淋巴细胞临床意义
•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 病。比如,有一个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疾病,就能够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 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 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能够经过检 验血液中EB病毒抗体来证实感染存在。其它病毒 感染有时也会出现一样反应,有药品也会引发淋 巴细胞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 无须草木皆兵。不过,假如异型淋巴细胞数量连 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它检验, 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 除淋巴细胞白血病。
异型淋巴细胞本质
红细胞和粒细胞等被称之为终末细胞,意为 它们生命没有回头路,必须一直走下去,直至死 亡。这么细胞除了行使各自功效,不再进行任何 形式改变。
而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它还能够发生一 些改变,比如原始细胞化和幼稚细胞化(俗称 “返祖现象”)。这么改变通常是由病毒或者药 品引发应激反应,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其细胞体 积变大,细胞核体积也增大,细胞浆颜色加深, 出现空泡等。这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有显著不一 样。这时候,就应汇报发觉异型淋巴细胞。人体 异性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

淋巴细胞分型

淋巴细胞分型

淋巴细胞分型淋巴细胞分型是指根据细胞形态、功能和表面标记物的不同,将淋巴细胞分为不同的亚群。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参与身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

淋巴细胞分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淋巴细胞的功能和免疫机制,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调节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

根据表面标记物的不同,T淋巴细胞可以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D4+T细胞被称为辅助性T细胞,能够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并协助细胞免疫的杀伤作用。

CD8+T细胞被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二、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产生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通过抗原递呈和T细胞的帮助,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在体内,B淋巴细胞可以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浆细胞能够大量产生抗体,而记忆B细胞则能够长期保存并迅速应答再次感染。

三、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独特的淋巴细胞,具有自发杀伤肿瘤细胞和感染细胞的能力,起到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对病原体的清除和抗肿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细胞表面标记物、激活受体和细胞因子等。

四、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能够抑制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平衡。

调节性T细胞通过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和直接接触其他免疫细胞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调节性T细胞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耐受等具有重要影响。

五、记忆性T细胞记忆性T细胞是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形成的一类长寿命细胞,具有快速应答再次感染的能力。

记忆性T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已经感染过的病原体,起到维持免疫记忆的重要作用。

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和维持与抗原递呈、共刺激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淋巴细胞分型涵盖了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等多个亚群。

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培训-2022年学习资料

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培训-2022年学习资料

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PPT培训课件
·Ⅲ型-0-又称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型。胞体较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 见1一2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PPT培训课件
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PPT培训课件
辛根据所出现的异淋的形态特点,需要与相应的正-常细胞相比较:-幸I型:(浆细胞型)-正常浆细胞 华Ⅱ型:(单核细胞型)-正常单核细胞-辛Ⅲ型:(原幼淋巴)-正常的原、幼淋
浆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MM/PCL-浆细胞异常增生,->10%-免疫表达-C 138+CD38+-CD19-提示瘤细胞-CD19+提示反应浆细-临床其他诊断指标:-骨质破坏 免疫球蛋-白异常、本周氏蛋白、-肾功能伤害、轻链异
周围T细胞NHL-特点-·细胞大小不一,胞体偏小-。-外形极不规则,伪足、瘤状突起-易见-核形 规,畸形变明显-染色质粗,核仁不清-T细胞标志:-CD3CD5CD7表达阳性-·CD4CD8表 异常-CD34CD10不表达
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PPT培训课件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几种血液细胞。红细胞-和粒细胞等被称之为终末细胞,意为它们-的生命没有回头路 必须一直走下去,直-至死亡。这样的细胞除了行使各自的功能,-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改变。而淋巴细胞 -是终末细胞,它还可以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原始细胞化和幼稚细胞化(俗称“返祖-现象”。
·1.“异型、异形”使用混乱,同一篇文章或-教材同时出现。-·2.异型淋巴细胞通常简称“异淋2.异形淋巴细胞:形态不规则的淋巴细胞-·3.肿瘤性建议用“异常”
淋巴瘤细胞要着重和正常淋巴细胞、异淋和形态不规范的淋巴-细胞相鉴别-霸
B细胞CLL/SLL

免疫组化 免疫细胞分型

免疫组化 免疫细胞分型

免疫组化免疫细胞分型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是一种通过标记抗体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抗原的方法。

免疫细胞分型是免疫组化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免疫细胞进行分类和鉴定。

免疫细胞分型是指对组织或细胞中存在的免疫细胞进行分类和鉴定。

免疫细胞是指能够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标记这些免疫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从而实现细胞的分类和鉴定。

在免疫细胞分型中,常用的标记抗体有CD3、CD20、CD68等。

CD3是T淋巴细胞的标志物,CD20是B淋巴细胞的标志物,CD68是巨噬细胞的标志物。

通过对组织或细胞标记这些抗体,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定免疫细胞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免疫细胞分型在临床诊断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分型,可以判断免疫反应的类型和程度,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例如,在某些免疫相关疾病中,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免疫细胞分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和预后。

此外,免疫细胞分型也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

免疫组化技术在免疫细胞分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标记抗体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抗原的方法。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抗体来标记目标免疫细胞。

然后,将标记抗体与组织或细胞接触,使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接着,通过染色或荧光等方法,可以观察到目标免疫细胞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免疫组化技术的选择和优化对于免疫细胞分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选择抗体时,需要考虑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特异性是指抗体是否能够与目标抗原特异结合,而不与其他相关抗原结合。

敏感性是指抗体能否检测到目标抗原的表达水平。

此外,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标记物和显色方法,以便观察到目标免疫细胞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免疫细胞分型是免疫组化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免疫细胞进行分类和鉴定,为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