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黄恕伯057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3.“重结果”仍然是当前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情况
(1)课堂教学中的情况
●在一次××省的全省物理教学观摩课上: 主讲老师为了说明压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跟压力大小和 受力面积有关,使用了传统的小桌实验,而没有采用新教材 中“不同宽窄的木条压橡皮泥”的办法,认为压橡皮泥的方 法比实验小桌烦琐。
压橡皮泥的方法之所以“烦琐”,是因为需要渗透控制变 量的思想,测量多组数据;是因为要半定量地收集实验数据、 描述数据和处理数据,这些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以上教学设计的取舍,反映了“结果是重要的”。
黄恕伯 05.7
来自百度文库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3.“重结果”仍然是当前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情况
●在介绍和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往往把研究的结 论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惟一成果,并不意识到学生研究能力提 高的事实、过程和原因分析是更重要的成果。
●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往往把目光集中在 获得研究结论上,而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缺乏应有的 重视。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4.“重过程”为什么这样难?
(2)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
●教学为什么以知识为线索?
对方法而言,知识的相互联系比较紧密,而且存在着明 确的递进关系。一个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 础。知识的展开,形成了一个网络,网络之间的联系,就是 线索。
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
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
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
方法则不是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它是从许多同类事物 中概括出来的。方法的存在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如果没有具 体知识的支撑而空谈方法,这些“方法”只能是空洞的条文。 因此,在进行新课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撇开知识,以“方法” 作为展开教学的线索。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4.“重过程”为什么这样难?
4.“重过程”为什么这样难?
(1)“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所形成的思维定势
物理课中,习题教学是一种师生普遍重视、实施频 率很高的教学活动。解答题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最 终结果,解答的水平通常是以结果是否正确来评价的。 因此,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不仅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 目标,也成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标。
目标。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4.“重过程”为什么这样难?
(3)教科书的信息呈现方式为“重过程”带来了困难
教科书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教学中的 很多过程是需要交互活动才能进行下去的,由于教科 书难以获得读者的信息,也就很难设计出有呼有应的 活动过程。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再 创造,那就很容易束缚在“重结果”的圈子里。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1.什么是“重过程”?
重视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例如观察、发现、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
黄恕伯 05.7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 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
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黄恕伯 2005.7.10 重庆
黄恕伯 05.7
前言 新课程改革中的三次创造性工作:
●制定《课程标准》—— 第一次创造 (课标组) ●编写教科书 —— 第二次创造 (教科书编者) ●实施教学 —— 第三次创造 (教师)
教师对创造性工作的把握:
●体现新的理念,不搞形式主义 —— 理解新的理念至关重要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2.为什么要“重过程”?
“习题训练”之所以在各地普遍重视,甚至于发展 为“题海”,就是因为它是一个过程。
但是,“题海”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盲目、杂乱、 过量、单调和简单重复的过程。
如何把学生的“习题训练”,改进成一种目标合理、 目的有序、份量适度、形式多样、高效创新的优化过程,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研究 课题。
(2)学习资料中的情况
●教科书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限制,很多情况下难以 让学生经历必要的过程,因此,常常在一些陈述性语言 后就给出物理知识的结论。
●教辅资料中的问题多数都是求结果的问题。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3.“重结果”仍然是当前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情况
(3)“研究性学习”中的情况
(2)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
●“以知识为线索”很容易演变成“以知识为主”。
实际上,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融合着“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的内容,由于教学是以知识为线索串起来的,这
就很容易把教学设计的目光集中在知识上,一心一意
思考如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论,而忽视了“过程”
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
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2.为什么要“重过程”?
通过学生自主经历观察、发现、实验、解释、 分析、概括、交流等活动,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 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 法,提高能力。
黄恕伯 05.7
前言
问:如果用最简单的语句来陈述新课程中实施 教学的思路,你的体会是什么?
答:“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 。
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重情感: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重生活: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3.“重结果”仍然是当前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情况
(1)课堂教学中的情况
●在一次××省的全省物理教学观摩课上: 主讲老师为了说明压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跟压力大小和 受力面积有关,使用了传统的小桌实验,而没有采用新教材 中“不同宽窄的木条压橡皮泥”的办法,认为压橡皮泥的方 法比实验小桌烦琐。
压橡皮泥的方法之所以“烦琐”,是因为需要渗透控制变 量的思想,测量多组数据;是因为要半定量地收集实验数据、 描述数据和处理数据,这些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以上教学设计的取舍,反映了“结果是重要的”。
黄恕伯 05.7
来自百度文库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3.“重结果”仍然是当前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情况
●在介绍和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往往把研究的结 论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惟一成果,并不意识到学生研究能力提 高的事实、过程和原因分析是更重要的成果。
●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往往把目光集中在 获得研究结论上,而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缺乏应有的 重视。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4.“重过程”为什么这样难?
(2)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
●教学为什么以知识为线索?
对方法而言,知识的相互联系比较紧密,而且存在着明 确的递进关系。一个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 础。知识的展开,形成了一个网络,网络之间的联系,就是 线索。
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
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
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
方法则不是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它是从许多同类事物 中概括出来的。方法的存在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如果没有具 体知识的支撑而空谈方法,这些“方法”只能是空洞的条文。 因此,在进行新课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撇开知识,以“方法” 作为展开教学的线索。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4.“重过程”为什么这样难?
4.“重过程”为什么这样难?
(1)“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所形成的思维定势
物理课中,习题教学是一种师生普遍重视、实施频 率很高的教学活动。解答题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最 终结果,解答的水平通常是以结果是否正确来评价的。 因此,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不仅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 目标,也成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标。
目标。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4.“重过程”为什么这样难?
(3)教科书的信息呈现方式为“重过程”带来了困难
教科书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教学中的 很多过程是需要交互活动才能进行下去的,由于教科 书难以获得读者的信息,也就很难设计出有呼有应的 活动过程。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再 创造,那就很容易束缚在“重结果”的圈子里。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1.什么是“重过程”?
重视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例如观察、发现、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
黄恕伯 05.7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 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
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黄恕伯 2005.7.10 重庆
黄恕伯 05.7
前言 新课程改革中的三次创造性工作:
●制定《课程标准》—— 第一次创造 (课标组) ●编写教科书 —— 第二次创造 (教科书编者) ●实施教学 —— 第三次创造 (教师)
教师对创造性工作的把握:
●体现新的理念,不搞形式主义 —— 理解新的理念至关重要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2.为什么要“重过程”?
“习题训练”之所以在各地普遍重视,甚至于发展 为“题海”,就是因为它是一个过程。
但是,“题海”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盲目、杂乱、 过量、单调和简单重复的过程。
如何把学生的“习题训练”,改进成一种目标合理、 目的有序、份量适度、形式多样、高效创新的优化过程,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研究 课题。
(2)学习资料中的情况
●教科书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限制,很多情况下难以 让学生经历必要的过程,因此,常常在一些陈述性语言 后就给出物理知识的结论。
●教辅资料中的问题多数都是求结果的问题。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3.“重结果”仍然是当前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情况
(3)“研究性学习”中的情况
(2)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
●“以知识为线索”很容易演变成“以知识为主”。
实际上,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融合着“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的内容,由于教学是以知识为线索串起来的,这
就很容易把教学设计的目光集中在知识上,一心一意
思考如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论,而忽视了“过程”
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
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
2.为什么要“重过程”?
通过学生自主经历观察、发现、实验、解释、 分析、概括、交流等活动,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 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 法,提高能力。
黄恕伯 05.7
前言
问:如果用最简单的语句来陈述新课程中实施 教学的思路,你的体会是什么?
答:“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 。
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重情感: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重生活: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
黄恕伯 05.7
一、“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