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出师表(精品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出师表(精品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5f7da326fff705cc170aea.png)
22出师表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一词多义】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诏(遗留)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
《出师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出师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99753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5.png)
《出师表》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日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消灭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局部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学问,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才智、士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鼓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前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表达生平及出师北伐说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大方浅薄,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教学目标依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学问与力量:①积存词语,丰富文言词汇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见③积存名言警句,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育学生自学文言文的力量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谈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见和愿望,②领悟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加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三、教学重点①背诵全文②把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四、教学难点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见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说教法一.学情分析学生的文言文根底仍需增加;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自主学习语文的力量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二.学法指导1.朗读法: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根底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2.争辩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忱,培育协作的精神3.探究法:供给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觉察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4.“传授——承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传授——承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但一堂课与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到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5.教具预备:多媒体、VCD 光盘、三国形势图6.课时安排:3 课时说学法课标指出:阅读,应当让学生在乐观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①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②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③借助阅历、资料单独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沟通④单独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沟通争辩⑤把《隆中对》和《出师表》比照学习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70bbe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2.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出师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准备征伐曹魏。
因后主刘禅昏弱,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内顾之忧,临行前上此表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
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积累文言知识,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读通文字,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虚词、古今异义词语的意思和词语一词多义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 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诸葛亮的写作目的。
2. 扫除文字障碍,理通全文大意。
3. 积累各类字词。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作者、背景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人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佐刘备,联吳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吳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
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帅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兴复汉室。
出师表获奖公开课优质获奖课件
![出师表获奖公开课优质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0853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7.png)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要点生字词旳意 思,顺畅地翻译全文。
2、领略诸葛亮提出旳广开 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 人旳三项提议及其进步性和借 鉴意义,认识并学习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旳精 神。
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 号卧龙,琅邪阳都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 县)人,汉族,三国 时期杰出旳政治家、 战略军事家。蜀汉丞 相。谥曰忠武侯。
亲贤远侫
荐贤臣 宫中之事 营中之事
裨补阙漏 行阵和睦 有所广益 优劣得所
引教训
亲贤臣,远小人: 先汉兴隆。
亲小人,远贤臣: 后汉倾颓
亲贤臣,远小人。
5、这一部分论述言辞恳切,感情真 挚,试分析作者思绪。
诸葛亮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 持清醒旳头脑,具有正确旳观点,采用 得力旳措施,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提 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
宫廷和丞相府是一种整体,里面旳人 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施提升、处罚、 表扬、批评,应该用一种原则。
3、第3-5段作者提出旳第三条提议 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旳?
第三条 提议:亲贤 远侫。亲近 贤臣,疏远 小人。
“亲贤远小”是三条提议旳关键, 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广开言路才干 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以便之 门;
第二部分(6、7两段) 追述以往经历,体现“报先帝而忠陛 下”旳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 室”旳决心。 第三部分(第8段) 明确归纳各方面旳责任。 第四部分(第9段) 表文旳结束语。
课文讲解
1、第1段作者指出当初旳形势怎样? 由此得出作者提出旳第一条提议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23出师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3出师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4c341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9.png)
23出师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出师表》的作者、文体特点和创作背景。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能够流利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问答,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与国家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担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出师表》的主要内容和诸葛亮的忠诚精神。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诸葛亮的建议与请求,领会其深远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初探文本1. 创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我将播放一段有关三国时期的精彩视频片段,以生动的画面和紧张的剧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后,我将简要介绍《出师表》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诸葛亮,重点突出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2.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导入环节中,我将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诸葛亮为何要写《出师表》?"、“《出师表》中表达了诸葛亮的哪些情感和期望?”等。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 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文本接下来,我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在朗读过程中,我将提醒学生注意文言文的韵味和节奏感,帮助他们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同时,我将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和主要情感。
4.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出师表》中的情感,我将创设一个情境:假设学生是诸葛亮,面临北伐中原的重任,写一篇表达自己忠诚与决心的文章。
通过这一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诸葛亮的内心世界和忠诚精神,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出师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出师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99874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0.png)
《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出师表》,使学生了解该文学作品的背景、内容和作者的用意;2.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并正确解读《出师表》的意思,以及熟练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文本分析;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进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佩。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出师表》的内容和结构,理解其主题和用意;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了解史实背景。
三、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并正确解读《出师表》的意思和用意;2. 利用阅读策略进行文本分析,准确分析文本的结构和主题。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出师表》是什么吗?它的背景和作者是谁?2. 学生回答:《出师表》是一篇文章,描述了历史人物诸葛亮给刘备写信告别的故事。
Step 2:背景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致刘备的一封辞职信,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Step 3:文本分析1. 教师分段解读《出师表》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
段落一:表达忠诚与劝告。
段落二:总结过去的成就,表达对刘备的敬仰。
段落三:辞职原因和请求离去,对刘备的关心和担忧。
段落四:希望刘备能保重身体,顾全大局。
2.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出师表》的结构和主题,并填写分析表格。
结构分析:开头、中间、结尾三段。
主题分析:忠诚、敬仰、担忧。
Step 4:情境演示1. 学生分角色,进行情境演示,扮演诸葛亮和刘备,模拟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过程。
2. 学生讨论观看演示,分享感受,探讨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感情。
Step 5:名句欣赏1. 教师选择《出师表》中的经典语句进行欣赏。
2. 学生欣赏名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解读和分享。
Step 6:延伸拓展1.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并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
2. 学生撰写读后感,表达对《出师表》的理解和感受。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21166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d.png)
1、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依据】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
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
教学应该学生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到。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
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
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出师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美术
![出师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690f056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5.png)
出师表教案美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出师表》为素材,通过介绍赵云历史人物及其在赤壁之战中的英勇事迹来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审美情感及创作能力。
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对赵云的理解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学习赵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审美情感;2. 通过绘画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赞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出师表》标题,向学生介绍该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2. 老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了解赵云在其中的贡献和英勇表现。
步骤二:了解赵云(10分钟)1. 老师出示赵云的画像或形象,向学生介绍赵云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事迹;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自由发表对赵云的感受和认识;3. 学生自由讨论,形成对赵云形象的共识。
步骤三:赵云的画像创作(30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绘画的基本构图和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等;2. 学生根据自己对赵云的理解和感受,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开始创作;3. 老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
步骤四:赵云画像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赵云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五:赵云事迹讨论(15分钟)1. 老师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赵云在赤壁之战中的英勇事迹;2. 学生围绕赵云事迹展开讨论,表达对英雄的赞美和敬意。
步骤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 老师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收获;2. 老师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英雄事迹的关注和赞美,将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讨论表现来评价学生对赵云及其英勇事迹的理解和赞美程度;2. 通过学生的参与、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了解其他历史英雄的事迹和形象,进行创作和赞美;2. 学生可以进行团体创作,绘制一幅英雄合影画。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18013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0.png)
4、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关于亲贤远佞等建议。
2、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以学生了解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传说中的诸葛亮的事迹、形象导入。
以杜甫的《蜀相》及陆游的《书愤》导入。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二、解题1、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茅庐,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国家军政大事。
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曾多次出师伐魏,争取统一中国。
著有《诸葛亮集》。
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背景: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时,写这个表给刘禅。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四、对照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一、第一段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客观)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⑶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开张圣听)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4、小结: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二段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提问: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具体执行?4、小结: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三、第三、四段1、指名朗读。
《出师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出师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9021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2.png)
《出师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
- 理解《出师表》的内容。
- 掌握《出师表》中的生词和词组。
- 掌握《出师表》中的重要句型和用法。
2.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弘扬《出师表》中的忠诚和信义价值观念。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介绍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和曹操的军事行动。
- 分析《出师表》的作者陈琳并介绍其背景。
2. 《出师表》的内容解读- 分段解读《出师表》的全文。
- 找出关键词和词组,解析其意义和用法。
- 分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和讨论- 针对《出师表》的问题设计,进行个人阅读理解讨论。
- 分组合作进行辩论,从各种角度分析《出师表》。
4. 《出师表》的赏析与欣赏- 了解《出师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
- 欣赏陈琳以忠诚和信义为核心的情感表达。
- 和学生一起分析文本中的感人之处和思想内涵。
5. 《出师表》的写作训练- 针对《出师表》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创作续篇或修辞等写作训练。
-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对忠诚和信义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列举一些出师表式样的文本,让学生猜测内容和用途。
2. 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10分钟)- 通过简单讲解和PPT展示,向学生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陈琳。
3. 《出师表》的内容解读(15分钟)- 将《出师表》分成若干段,逐段解读并分析。
- 讲解中要引导学生留意关键词和词组,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4. 《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和讨论(20分钟)- 学生个人阅读《出师表》问答解析。
- 分组进行辩论:讨论《出师表》中主要角色的动机和行动是否正确。
5. 《出师表》的赏析与欣赏(10分钟)- 向学生介绍《出师表》的历史和文化影响。
《出师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出师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6f58859fd0a79563d1e721d.png)
出师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方法】指导法、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学生答:?蜀相?,诸葛亮〕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根底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2〕背景链接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2.生难字词〔1〕字音殂.〔cú〕弘.〔hóng〕陟.〔zhì〕妄自菲薄..〔fěi bó〕裨.〔bì〕阙.〔quē〕苟.〔gǒu〕臧否..〔zānɡ pǐ〕猥.〔wěi〕夙.〔sù〕驽.〔nú〕攘.〔rǎng〕咎.〔jiù〕诹.〔zōu〕祎.〔yī〕咨.〔zī〕颓.〔tuí〕以遗.陛下〔wèi〕长.史〔zhǎnɡ〕行.阵和睦〔hánɡ〕性行.淑均〔xíng〕以塞.忠谏之路〔sè〕〔2〕词义【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出师表》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024)
![《出师表》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4f3f3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7.png)
网络教学资源整合能力
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探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如使用电子书包、在线互动平 台等提升教学效果。
21
反思与改进方向
进一步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加强对《出师表》等经典文本的深入 研究,挖掘更多教育价值。
队合作精神。
角色扮演
选取文章中的关键人物,如诸葛 亮、后主等,让学生扮演角色进 行表演,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文章
情节的理解。
问答互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解 答巩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
思维能力。
2024/1/28
14
04
学生参与与课堂表现
2024/1/28
15
学生参与情况分析
2024/1/28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蕴 含的忠君爱国思想和作者 的情感表达。
应对策略
通过背景介绍、文本细读 、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8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 生了解《出师表》的背景 、主题等基本知识。
2024/1/28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文本中的重点、难点 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 论,主动发言,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 现积极,与小组成员 合作融洽,共同完成 任务。
2024/1/28
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 兴趣浓厚,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16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出师表》 的背景、主题和思想内涵。
出师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
![出师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https://img.taocdn.com/s3/m/88a5aa3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9.png)
出师表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出师表》这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
- 学习《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
-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出师表》中忠诚、担当、责任的情感,培养学生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悉《出师表》这篇古文的内容和作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前准备好课文《出师表》的复印件、教学课件、PPT等。
2. 学生准备:学生备有语文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出师表》这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并引发学生对《出师表》的兴趣。
2. 学习识字(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出师表》中的重点词语,并给出词语的拼音和释义,学生跟读并记忆。
- 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的认出并记下重点词语。
3. 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出师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测试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4. 朗读与默写(15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地方。
-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默写《出师表》中的一部分内容,检验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5. 讨论与分享(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于《出师表》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分享自己的体会。
出师表全国一等奖教案
![出师表全国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7c37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8.png)
出师表全国一等奖教案教案主题:《出师表》赏析教学目标:1.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内容;2.分析《出师表》的主要意义;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出师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出师表》的表达手法和主要意义;3. 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出师表》所表达的忠诚、责任和勇敢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教材、课件、音频设备、贴纸。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核心阅读(3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分析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2. 找出《出师表》所表达的忠诚、责任和勇敢精神;3. 分析表达手法,如对比、比喻、夸张等。
Step 3:思考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出师表》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情感共鸣(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探讨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的方法;2. 通过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忠诚、责任和勇敢的重要性。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师表》的主要意义和学习收获,并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收获,以及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对《出师表》的深入讲解和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作者、背景和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并进一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忠诚、责任和勇敢精神。
(2024年)出师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年)出师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bfb56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c.png)
2024/3/26
民族精神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体现的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 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品质的 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7
当代社会意义和价值
2024/3/26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当代社会,学习和传承《出师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 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忠诚楷模
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忠诚和对刘备的深厚感情,使他成为忠诚的楷 模,为后世所传颂。
悲剧英雄
尽管诸葛亮智慧过人、忠诚可嘉,但他最终未能实现北伐中原、恢复 汉室的宏愿,以悲剧收场,更加深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同情。
2024/3/26
24
民间信仰中诸葛亮地位和影响
2024/3/26
民间信仰
在民间信仰中,诸葛亮被尊为“智圣”、“忠武侯”等, 他的形象被神化,成为民间祈求智慧、平安和吉祥的象征 。
强调了广开言路、听取忠言的重要性。
9
艺术特色赏析
情感真挚
全文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国 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01
02
结构严谨
03
文章结构严谨,各部分之间逻辑 清晰、层次分明。
04
2024/3/26
文辞优美
运用大量修辞手法,如排比、对 偶等,使文章气势磅礴、节奏感 强。
忠君爱国思想贯穿始终
通过阐述北伐的意义和诸葛亮的 忠诚、智慧,展现了忠君爱国的 思想。
出师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问答 • 拓展延伸:相关文化现象探究 • 作业布置与课堂总结
出师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幼儿园
![出师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幼儿园](https://img.taocdn.com/s3/m/77313dd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b.png)
出师表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出师表》,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幼儿学会感恩师长,理解并体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
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出师表》的主要内容和传承的价值观。
2. 培养幼儿对师生之间情感的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出师表》的文本材料。
2. 幼儿园的黑板或白板。
3. 幼儿感恩师长的图片或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可以询问幼儿对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师长的感恩之情。
2. 欣赏《出师表》(15分钟)教师朗读《出师表》,并逐句解释,让幼儿初步理解诗文的意思。
然后再朗读一遍,让幼儿闭上眼睛,通过声音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
3. 课文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仔细阅读《出师表》,提问幼儿对其中的不懂之处,解释帮助幼儿理解。
同时,重点解释文中表达感恩师长之情的句子。
4. 教学活动(20分钟)a. 绘制出师表的课文梗概:分小组让幼儿根据刚才的理解,依次说出《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教师辅助帮助,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形成梗概。
b. 制作出师表手抄本:幼儿团队合作,将课文的重点句子逐字抄写在纸上,可以使用彩笔或美术颜料进行装饰。
5. 分组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手抄本,让其他幼儿可以欣赏和了解其他小组的成果。
6. 反思总结(10分钟)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你学到什么新知识?你对师长有什么新的感悟?你觉得学《出师表》有什么意义?五、教学延伸:1. 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讨论《出师表》的教材,在家里再次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共鸣。
2. 培养幼儿的感恩心,鼓励他们亲自制作一张感恩卡片送给自己心仪的师长,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检查幼儿手抄本的质量和文字准确性。
第23课 出师表 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3课 出师表 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035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f.png)
第23课出师表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精讲】品味第一部分1.诸葛亮是在什么现实背景下写出《出师表》的?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提出建议的原因)2.作者以分析形势开篇有何作用?文章从“先帝创业未半"写起,流露出作者对先帝“中道崩殂”的痛惜之情,使后主刘禅认识到自身任务之艰巨,要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继而指出“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不利形势,警策后主刘禅要发愤图强,否则就难以图存。
然后又谈到“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有利条件,表明这是蜀汉在危难之时图存振兴的希望所在,从而为下文提出纳谏、赏罚、任贤的建议做了铺垫。
3.作者为后主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的?4.作者为后主刘禅提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提出的目的是什么?5.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向后主刘禅引荐贤臣?为什么举荐这些贤臣?向后主举荐贤臣,先赞赏其品性,进而强调是先帝选拔出来的,意在表明他们值得信任,劝诫后主效法先帝重用贤才。
向后主举荐良将,强调向宠品行好、有才能,并点出先帝的称赞,意在让后主信任、依靠向宠。
6.诸葛亮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他又是怎样阐述的?7.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中你认为哪一条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亲贤远佞最重要。
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才能赏罚分明。
品味第二部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表现出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淡泊名利不慕权贵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这两句语言洗练工整,高度概括了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与先主患难与共,对先主忠贞不贰的深情,所以千古流传。
第23课 出师表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3课 出师表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734c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b.png)
第23课出师表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出师表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来自秦朝一位农民的心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載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陆游《感状》)“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___ ______ ——(南宋安子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223年攻吴兵败的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昏庸懦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
【文体知识】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1.记:写景、叙事、抒发作者的感情。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2.铭: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陋室铭》3.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词。
《送东阳马生序》4.说:叙事、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的一种文体。
《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表表,是中国古代公牍文的一种,是臣子给君王的上书,多用于臣子给君王陈述忠情。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
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表"的特点:1、陈情言事,言辞恳切,感人泪下2、用词多谦卑、低微。
3、议论、叙事、抒情融于一体。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写给刘禅(刘后主)的呈文。
【读准字音】【自主学习】播放音频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出师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出师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e333798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2.png)
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阅读《出师表》这一古代经典文化作品;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生平;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学习和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背后的历史;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复印《出师表》文本;2.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三国时期的相关视频或展示三国时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2.学生朗读《出师表》(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集体朗读《出师表》,让学生熟悉这首经典的文学作品,并进行一些基本的解读。
3.历史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出师表》所描述的情景发生在哪个时期,以及与历史情境的联系。
4.理解《出师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出师表》的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和背后的古代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释一些生僻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5.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出师表》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表达方式等。
每个小组可以就某个特定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互相交流。
6.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几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小组的思维和观点进行评价和扩展。
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出师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回顾和巩固学生对三国时期的理解。
五、拓展学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书籍或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他们对《出师表》的理解和感受;2.学生可以选择读更多有关三国时期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三国历史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2.评价学生的读写能力,包括对《出师表》的理解和写作表达水平。
八、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的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742f1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2.png)
3、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想】《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
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
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
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
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
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正音:崩殂(cú) 侍卫(shì) 陟罚臧否(zhìzāng pǐ) 费棉(yī) 郭攸(yōu)之性行淑均(xìng xíng shūjūn) 行阵(háng) 以遗陛下(wèi) 裨(bì)补阙(quē)漏夙(sù) 苟全(gǒu) 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 猥(wěi) 斟酌(zhēn zhuó) 以彰(zhāng)其咎(jiù) 咨诹(zōu) 遗诏(yízhào) 倾颓(qīng tuí)4、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