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荣考前各科知识点命题点睛及核心命题角度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秀荣考前各科知识点命题点睛及核心命题角度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命题人谈命题:本学科知识点命题点睛
第一章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绪论,重点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历史必然性;第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第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重点是第二和第四个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理解,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实践中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四大要点:第一,世界的物质性,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第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其中尤以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实践意义最为重要,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第三,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及实践的观点;第四,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章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重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其中特别是实践 - 认识 - 实践及其无穷反复的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个特别要关注的问题是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第四章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重点有三:第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第三,推动社会发展的五大作用系统: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五章重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重点把握:第一,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要深入理解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价值量的决定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以及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通过剩余价值生产前提、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分配三个层次,深入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掌握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历史趋势,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的一般规律性,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以及剩余价值论的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等。

第四,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六章重在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其本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重点把握:第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包括垄断的形成、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等;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根本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实质和作用等;第三,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包括垄断资本向外扩张的必然性、形式及其后果,国际垄断同盟、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的性质和作用;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动因和后果;第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包括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原因和实质;第六,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分析。

第七章主要通过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的介绍,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重大意义;通过对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回顾,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对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认识,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性质、目标、宗旨以及组织原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以及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阐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阅卷人谈命题:本学科核心命题角度阐述
第一章命题以选择题为主,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第二章主要命题角度包括:一是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二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时代性;四是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五是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六是物质与意识;七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及其规律性;八是对立统一规
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九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十是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十一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及其辨证关系。

第三章命题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认识的发生和本质;二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三是真理与价值;四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四章命题重点主要集中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及其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功能;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等七个方面。

第五章命题主要围绕以下重点展开: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商品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货币与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资本流通总公式;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六章命题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生产集中、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运行及其国际扩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七章命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二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包括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发展过程中的前进行和曲折性,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作用;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领导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

第八章命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二是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共产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重点是第三个方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命题人谈命题:本学科知识点命题点睛
第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分别阐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与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重点掌握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注意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关内容,尤其要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章主要阐明党的思想路线。

事实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尤其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了解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各代领导
人对这一思想路线的贡献。

认清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主要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明确地规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含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第四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

重点要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与“三改”的关系,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办法;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主要标志和重大意义。

第五章主要阐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理论思考。

主要要了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以及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过程,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以及发展才是硬道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含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第六章内容丰富,而且十分重要,主要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介绍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还介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应重点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矛盾和长期性。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点要求,特别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第七章阐述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

重点掌握的内容是: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性质、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重点要搞清改革开放是决定现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何判断改革的成败得失?
第八章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集大成者,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制度以及如何进行经济建设。

要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要注意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如何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

必须把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

要特别注意我国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宏观调控(优越性)、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坚持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关系。

这是分析题的内容。

还应注意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做到“好”与“快”的结合。

第九章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包含: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

必须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009年,我国中央报刊连续发表有关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重要文章。

因此,我们应结合社会主义民主、自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以及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多党制等,对有关问题重点复习,以应答有关材料题。

应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也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必须密切注意。

第十章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改革文化体制,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十一章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党的领导。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主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的热点,要搞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以及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以上内容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当前政府特别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采取很多有力措施,人民得到不少实惠,对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很有可能要出分析题。

第十二章主要阐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今年复习的重点是:“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江泽民、胡锦涛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义。

此外,还应注意台湾当局更换领导人后两岸关系的新变化。

第十三章主要阐述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的外交战略。

要重点搞清: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还应掌握: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奉
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持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有关建设和谐世界的内容应特别注意,有可能出选择题。

第十四章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依靠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必须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第十五章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本章要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搞清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要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正确理解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为什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二)阅卷人谈命题:本学科核心命题角度阐释
第一章命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历史进程;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的内涵;三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五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六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指导意义。

第二章的命题重点将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

二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第三章命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近代中国国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

第四章的命题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二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三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第五章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本章命题重点集中在: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理论成果 - 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六章阐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理论。

本章命题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及其长期性;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阐释了改革开放理论。

命题将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二是对外开放的内涵和要求。

第八章命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章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