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家的建
立和巩
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 之路”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第四单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
元,三 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 各族的内迁


国两晋
南北朝 第十八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的开发


时期: 政权分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 交融


立与民
族交融 第二十课
• 六、相关史事,知识拓展,丰富课外知识,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七、史料众多,强化传统教育
教材课文内容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 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要 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 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 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每课 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 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辅助部分的栏目类型 ●课文前设:
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 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示例:第8课《百家争鸣》
导言: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 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 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时期的学 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 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
●课文旁设:
•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 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 品格与价值观念。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 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 论保证;
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 总结、加深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示例:《秦统一中国》课文中的“问题思考”
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 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 三、逻辑严密,语言归纳精炼,突出主线
七年级——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 明、历代的基本特征、中外交流的发展, 注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 四、课后活动,灵活多变,贴近学生、贴 近生活、贴近实际
• 五、观点阐述,引领权威
用唯物史观的立场和观点对历史进行实 事求是的论述以中国史学界达成共识的、 具有权威性的观点作为历史评判的依据
人教版七年级(上) 教材解读
齐 世 荣 ( )
1926——2015
人教版七上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
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主编
• 齐世荣(1926-2015),男,汉族, 江苏连云港人,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 史系,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首都 师范大学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会名誉会长,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 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著名历 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创建者、 杰出的教育工作者、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 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 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 学科的重要特征;
• 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
• 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
• 家国情怀则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 育,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
七年级历史(上)
教材解读
七年级上教材数据统计
• 图片:129(154)张 • 地图:17幅 • 相关史事:32个,人物扫描1个 • 材料研读:课文中17则,课后活动文字材
√√ √√
变革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 化


2
12162
2 31
217 12141
21112161
第八课 百家争鸣
√√
11
2217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
第三单 第十课
秦末农民起义
√√
元,秦 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 √ 汉时期:
统一多 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
民族国 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亡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 化


活动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 √
合计
2
1
1
1
1
3
1
1
1
4
1
2
1
2
1
2
1
2
1
2
1
8
1
2
2
1
3
1
1
2
1
4
1
2
1
6
1
2
1
3
1
3
1
4
313来自1 1112
1
1
3
1
2
1
3
1
1
1
1
3
1
2
1
6
1
1
2
1 13
32 15
1 17 41 20 129 17
1
教材特点
• 一、立足时序,内容精选,突出重点
料13则 • 课后活动:41个 • 问题思考15个 • 知识拓展:20个,知识链接1个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内容梳理表格
单元
课文 序号
课题
涉及相关内容

文 ( 大 字 内
导 入
相 关 史 事
问 题 思 考
人 物 扫 描
材 料 研 读
课 后 活 动
知 识 拓 展
插 图
历 史 地 图
知 识 链 接
容)
第一单元,史前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 表—北京人


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第二课 第三课
原始农耕生活 远古的传说
√√ √√
11 11
2
2 1 12 1 2 1 12 1 1 2 1 10
第四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 发展


第二单元,夏商 周时期:早期国 家的产生与社会
第五课 第六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动荡的春秋时期
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 为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 象描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等。 示例:《百家争鸣》的一则“相关史事”
●课文旁设:
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示例:《远古的传说》的一则“材料研读”
●课文旁设: 问题思考:通过问题思考,提出课文设计的
人教新版以单元为载体,以时间、朝代发展为 线索,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紧密联系起来,保 证了历史发展的连贯性、延续性。重提“国人暴 动”,楚汉之争,王莽“新”,东晋十六国
• 二、点线结合,以“点” 连“线” ,以 “线” 穿“点”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 “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发展 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 “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 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新教材坚持的原则
•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革命传 统、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法治教育等;
• 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 和教育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知识、能 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三是坚持继承发展,教材的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 又与时俱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