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可能存在的情况不明的系统误差,可采用不同时间的多 次观测,消弱其影响。
• 消除系统误差的常用的有效方法:
•
① 检校仪器:使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
② 求改正数:将观测值加以改正,消除其影响。
•
③ 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如对向观测。
• 研究偶然误差是测量学的重要课题。
• 消除或削弱偶然误差的有效方法:
⑶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具有大致相等的频率;
⑷ 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
值趋近于零。
用公式表示为: li m 1 2 nlim 0
n
n
n n
实践表明:观测误差必然具有上述四个特性。而 且,当观测的个数愈大 时,这种特性就表现得愈明 显。
11
为了直观地表示偶然误差的正负和大小的分布情 况,可以按表5-2的数据作误差频率直方图(见下图)。
6
例 2:
• 在厘米分划的水准尺上估读毫米时,有时估读过大,有时 估过小,每次估读也不可能绝对相等,其影响大小,纯属偶 然。
• 大气折光使望远镜中目标成像不稳定,则瞄准目标有时偏左、 有时偏右。
可以看出: ① 从个别误差来考察,其符号、数值始终变化,无任 何规律性。 ② 多次重复观测,取其平均数,可抵消一些误差的影响。
以下估读值的准确性。
②仪器构造本身也有一定误差。
例如:
❖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则测量结果中 含有i 角误差或交叉误差。
❖水准尺的分划不均匀,必然产生水准尺的分划误 差。
3
2、人的原因
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观测者的习惯 因素、工作态度、技术熟练程度等也会给观测者成果带来 不同程度的影响。
4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先作两个前提假设: ① 观测条件相同. ② 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直接观测在此基础上
分析出现的误差的数值 、符号及变化规律。
5
• 先看两个实例:
例1:用名义长度为30米而实际长度为30.04米的钢尺量距。
丈量结果见下表5-1:
表5-1
尺段数
一
二
观测值
30
60
真实长度
30.04 60.08
真误差
-0.04 -0.08
可以看出:
三 90 90.12 -0.12
四 120 120.16 -0.16
五 150 150.20 -0.20
·· ·
·· ·
·· ·
·· ·
N 30 n 30.04n -0.04 n
✓ 误差符号始终不变,具有规律性。
✓ 误差大小与所量直线成 正比,具有累积性。
✓ 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危害性很大。
L —观测值
X—真值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 以下三个方面:
1、仪器的原因
① 仪器结构、制造方面,每一种仪器具有一定的 精确度,因而使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受到一定限制。
2
例如: ❖ DJ6型光学经纬仪基本分划为1′,难以确保分以下
估读值完全准确无误。 ❖ 使用只有厘米刻划的普通钢尺量距,难以保证厘米
9~12 23 0.064 21 0.059
12~15 17 0.047 16 0.045
15~18 13 0.036 13 0.036
18~21 6 0.017 5 0.014
21~24 4 0.011 2 0.006
>24 0
0Hale Waihona Puke Baidu
0
0
表5-2
合计
个数k 频率k/n
91
0.245
81
0.227
66
0.184
7
引进如下概念:
1.系统误差 ----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 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 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具有规律性。
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 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 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为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个别偶然误差虽无规律,但大量的偶然误差具有统计规律。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如下:
• 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 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 偶然误差的特性 • 精度评定的指标 •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1
§5-1 测量误差概述
一、观测误差
当对某观测量进行观测,其观测值与真值(客观存 在或理论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用数学式子表达: △i = Li – X (i=1,2…n)
3、外界条件
例如: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 的变化,均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阳光曝晒使水准气泡偏 移,大气折光使望远镜的瞄准产生偏差,风力过大使仪器安置 不稳定等。
人、仪器和外界环境通常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
① 适当提高仪器等级。
•
② 进行多余观测,求最或是值。
9
四、 偶然误差的特性
若△i= Li – X
(i=1,2,3,···,358)
误差区间 负 误 差
正误差
d△(″) 个数k 频率k/n 个数k 频率k/n
0~3 45 0.126 46 0.128
3~6 40 0.112 41 0.115
6~9 33 0.092 33 0.092
3.粗差----观测中的错误叫粗差。 例如:读错、记错、算错、瞄错目标等。
错误是观测者疏大意造成的,观测结果中不允许有错误。 一旦发现,应及时更正或重测。
8
(二) 测量误差的处理原则
• 在观测过程中,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总是同时产生。
• 系统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尤为显著,应尽可能地加以改 正、抵消或削弱。
k /n d
k / n(频率)
-24-21-18-16-12 -9 -6 –3 0 +3 +6 +9+12+15+18+21+24
x=△
图5-1 频率直方图
12
若误差的个数无限增大(n→∞),同时又无限缩 小误差的区间d△,则图5-1中各小长条的顶边的折 线就逐渐成为一条光滑的曲线。该曲线在概率论中 称为“正态分布曲线”,它完整地表示了偶然误差 出现的概率P。 即当n→∞时,上述误差区间内误差 出现的频率趋于稳定,成为误差出现的概率。
44
0.123
33
0.092
26
0.072
11
0.031
6
0.017
0
0
∑
181 0.505 177 0.495
358 1.000
10
从表5-2中可以归纳出偶然误差的特性
⑴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的有限次观测中,偶然误差 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⑵ 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绝对值较大 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