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介绍—因果图

前言为什么需要测试用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分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黑盒测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白盒测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灰盒测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因果图的具体介绍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为什么么需要因果图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因果图概念介绍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布尔逻辑运算符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因果图的约束关系表示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使用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1.分析需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2.确定原因和结果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3.确定逻辑关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4.确定约束关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5.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6.根据原因给出结果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7.设计测试用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举例说明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1.例子1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2.例子2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使用因果图的好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为什么需要测试用例

测试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尽可能多的找出系统的缺陷。这就要求在测试中,尽可能完全的走完系统的所有流程,保证所有的分支都经过测试。

而测试过程是由人来执行的,不可能避免的会遗漏一些应该测试内容,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测试不全面的问题。再者,现有的软件开发大多都是迭代式进行的,需要对同一个功能反复测试多遍。很有可能第一轮测试得比较全面,当进行第二轮的时候,可能也会遗漏某些点。这种情况下,测试过程是由人控制的,具有盲目性,是不可控制的。

而测试用例就是把软件测试行为做一个科学化的组织和归纳,用来指导测试行为。

一般需求入基线后,测试人员开始介入项目,对需求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对需求的理解设计出详细的测试用例。这样在测试执行时,按照设计好的过程去执行,避免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测试不全面。

在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中,测试人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需求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发现需求中某些功能描述得不够详细或者有歧义,提早发现问题,降低项目风险。

1.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分类

从测试方法上可以分为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1.1.黑盒测试

程序的内部逻辑实现对测试人员是透明的。测试人员只需要根据需求文档来决定程序应该做什么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测试人员对需求中的每个点进行覆盖测试。目前流行的黑盒测试设计方法有:

?等价类划分

?边界值分析

?因果图法

?场景法

1.2.白盒测试

属于代码级的测试。测试人员不仅要了解程序要做什么,还要了解程序是如何实现的,根据实现方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人员需要对代码进行覆盖测试。由于现在的程序分支、循环都很多,所以完全覆盖代码是不可能的,现在比较常用的设计方法有:

?语句覆盖

?分支覆盖

?条件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

?基本路径覆盖

?循环覆盖

1.3.灰盒测试

类和接口级的测试。介于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之间,既关心程序输出的正确性,也关心程序的内部逻辑,但这个逻辑不是代码级的。举例来说,对类或者接口进行测试,不关心代码的实现,只关心每个方法和属性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正确,这就属于灰盒测试。

2.因果图的具体介绍

2.1.为什么么需要因果图

在黑盒测试中,等价类划分或边界值分析法只考虑了不同的输入和不同的输出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是各个输入条件之间有很复杂的组合,这二种设计方法都很难用一个系统的方法进行描述,设计测试用例只能依靠测试人员主观的猜测或者分析,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某个软件需求文档中有这样的说明:

第一列字符必须是A或B,第二列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但如果第一列字符不正确,则给出信息L;如果第二列字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先用等价类来分析,第一列会有三个输入:A、B、非(A B)的字符。第二列字符有二个输入:数字、非数字(为了简便起见,有关数字再细化的问题不做讨论)。这是一个根据理论进行分析的过程。但是做完了这一步,并不能得出输出。也就是说如何分析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关系,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测试人员可能会设计出不同的测试用例。

这个例子还仅仅是一个2个输入条件之间有关系,如果到更复杂的应用中,可能会更多。如果没有一种方法指导我们的思想,测试用例就会很不全面。

而因果图正好弥补了上述缺点。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叫因果图。因果图是一种形式化的语言(以图的形式表现),它不仅描述了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也描述了各个原因之间、各个结果之间复杂关系的组合。在这里,因就是程序的输入条件,而果则是程序的输出。正确的使用因果图可以对很复杂的功能逻辑进行分析,设计出高效而简洁的测试用例。

2.2.因果图概念介绍

学习因果图需要的基本知识是:

2.2.1.布尔逻辑运算符

三种常用的运算符是、、。还有两种比较少用的是、。再加上恒等,这六种符号是描述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

下面以图的形式详细说明6种因果逻辑。c表示原因,e表示结果。

?恒等:如果原因为真,那么结果必定为真。

?与:只有2个原因都为真,那么结果为真。

?或:2个原因中有一个为真时,结果就为真。

?非:只有原因为假,结果才为真。

?与非:先与后非。

?或非:先或后非。

2.2.2.因果图的约束关系表示法

因果图中有4种符号描述原因之间的约束关系,1种符号描述结果之间的约束关系。下面分别介绍:

?排他性约束:各个原因之间不能同时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举个

例子,小明同学不可能同时属于A班和B班,但可能既不是A班

的,也不是B班的,而是C班的。

?包含性约束:各个原因中总有一个为真。即可以同时为真,但不可

以同时为假。举个例子,支付宝买家付款时,有个输入条件(既原

因)是余额支付、网银支付,买家可以选择单独余额支付或者单独

网银支付,也可以同时选择余额支付和网银支付2种方式。但是不

可以选择不支付。

?必要性约束:当原因a为真时,原因b必须同时为真;但是原因b

为真时,原因a既可以为真,也可以为假。举数字证书的例子:现

有的业务规则下,如果申请了数字证书(原因a),那么该用户必然通过了支付宝认证(原因b)。反之,如果用户通过了支付宝认证,那么不一定申请了数字证书(a)。

?唯一性约束:有且只有原因a和原因b中的一个为真。非此即彼,

不存在第三种情况。举例来说,人的性别不是男,就是女,不会存在既不是男也不是女的人。

?掩码标记(结果约束):如果结果b为真,那么结果a一定为假,

如果结果b为假,则结果a的状态不定。还拿支付宝来举例子,先给出两个结果:安全控件运行正常(a),无法输入登陆密码(b)。

如果无法输入登陆密码,那么可以判断是安全控件没有正常运行,反过来,如果可以输入登陆密码,则不能确定安全控件一定工作正常,有可能是用了浏览器访问的。

2.3.使用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上面我们解决了“”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讨论“”的问题。使用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2.3.1.分析需求

阅读需求文档,如果很复杂,尽量将它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这样做

的好处是,不必在一次处理过程中考虑所有的原因。没有固定的流程说明究竟分解到何种程度才算简单,需要测试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业务复杂度具体分析。

2.3.2.确定原因和结果

在每个已经分解好的块中,找出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并且把原因和结果分别画出来。原因放在一列,结果放在一列。如下图所示。

2.3.3.确定逻辑关系

继续分析需求文档,找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用逻辑运算符标出。

2.3.4.确定约束关系

继续分析需求,找出原因和原因、结果与结果之间的约束限制,用上面说的约束关系标出。

2.3.5.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

给每个原因分别取真和假二种状态,用0和1表示。画一个有限项决策表,列出所有状态的状态组合。包含3个原因、2个结果的有限项决策表如下。

1 2 3 4 5 6 7 8

原因1 0 0 0 0 1 1 1 1

2 0 0 1 1 0 0 1 1

图中淡黄色区域表示各种原因状态组合的个数,淡蓝色区域表示原因之间的状态组合。嫩绿色区域则表示不同原因组合所对应的结果。

2.3.6.根据原因给出结果

上面的决策表中,不一定每个原因的状态组合都是有效的。要根据因果图中的约束条件,去掉不可能出现的组合,从决策表中标记出来。并给出每个可能的原因组合对应的结果。

2.3.7.设计测试用例

上一步完成之后,决策表的每一个有效列都对应一个测试用例。

2.4.举例说明

下面用几个例子来说明因果图的用法。

2.4.1.例子1

某软件需求说明书:

某段文本中,第一列字符必须是A或B,第二列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但如果第一列字符不正确,则给出信息L;如果第二列字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由于此需求已经非常清晰,所以标准步骤中的第一步省略,从第二步开始分析。

?确定原因和结果:从大的方面看,第一列和第二列不同的字符会引

起不同的结果,所以初步分析原因结果图如下。

?确定因果逻辑关系:如果第一列和第二列都正确,则修改文件;如

果第一列不正确,给出信息L;如果第二列不正确,给出M。可以得出下面的因果图。

而根据需求描述,原因c1还可以细分为2个原因:第一列字符是A (c11),第一列字符是B(c12)。因此原因c1其实也可以看作成结果。把它用因果图表示出来如下:

根据上面的分析,其实总共有3个原因,3个结果。

确定约束关系:从需求描述中可知,原因c11和c12不可能同时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因此满足排他性约束。这三个结果之间没有掩码标记的约束。完整的因果图如下:

?根据因果图画决策表:

列出3个原因所有的状态组合。

1 2 3 4 5 6 7 8

原因c11 0 0 0 0 1 1 1 1 c12 0 0 1 1 0 0 1 1 c2 0 1 0 1 0 1 0 1

结果e1 e2 e3

?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分析每一种状态对应的结果,并根据约束关系,

去掉不可能出现的状态。本例的c11和c12满足排他性约束,所以同时都为1的状态不会出现。

1 2 3 4 5 6 7 8

原因c11 0 0 0 0 1 1 1 1 c12 0 0 1 1 0 0 1 1 c2 0 1 0 1 0 1 0 1

结果e1 0 0 0 1 0 1 无

能e2 1 1 0 0 0 0

e3 0 0 1 0 1 0

?设计测试用例:根据决策表,列出有效的状态组合和结果,给出对

应的测试用例,可以单独画一个表,也可以直接加到决策表中。如

下图:

到现在为止,使用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完成了。

2.4.2.例子2

再以支付宝认证总流程为例,说明因果图的实际应用。

支付宝个人认证中,分为两部分:个人身份认证和银行卡认证。这两者都通过后,认为个人认证成功。

个人身份认证需要提交个人基本信息及身份证复印件。

银行卡认证分为两种:提现认证和充值认证。

提现认证的流程是:用户提交正确的银行帐号——>支付宝给用户的银行卡中随机打款——>用户确认金额,认证成功。

充值认证的流程是:用户提交正确的银行帐号——>充值——>充值完成——>网银反馈,认证成功。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2大原因和一个结果。

原因一:身份认证成功

身份认证成功也是一个中间结果,它也有2个原因,提交基本信息成功和提交身份证成功。

原因二:银行卡认证成功,包含2个原因:充值认证成功和提现认

证成功。这2种原因也可以看做是中间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在需求中可以也能明显看出来,不再赘述。

一个结果:个人认证成功。

注意: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假设个人信息提交和身份证件提交成功后,身份认证则成功,忽略人工审核过程。

原因和结果表如下:

?确定因果逻辑关系

对于因果关系较为的复杂的逻辑,通过结果向前推原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认证成功:身份认证成功和银行卡认证同时为真,认证成功才为真。

身份认证成功:基本信息和身份证件同时为真,身份认证成功才为真。

银行卡认证:提现认证和充值认证有一个成功,银行卡认证则成功。

提现认证、充值认证都是所有的原因都为真时,自己才为真。

?确定约束关系

从业务流程可知:提现认证和充值认证是二择一的,满足唯一性约束

条件。而充值认证的三个原因,有流程上的先后顺序,满足必要性约

束条件。同样,提现认证的三个原因也满足必要性约束条件。

根据约束关系,我们画出因果图如下:

?画决策表及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略。

3.使用因果图的好处

总上所述,我认为因果图最大的好处有2点:

?考虑了多个输入之间的相互组合、相互制约关系。

?帮助我们按一定步骤,高效率地选择测试用例。

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

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一、实验目的 1.用因果图法分析原因结果,并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 2.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 二、实验内容 1. 将三角形问题的可能结果扩展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和非三角形,考虑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给出完整步骤。 2. 有一个在线购物的实例,用户进入一个在线购物网站进行购物,选购物品后,进行在线购买,这时需要使用帐号密码登录,登录成功后,进行付钱交易,交易成功后,生成订购单,完成整个购物过程。使用场景法设计上述问题的测试用例。 三、实验环境 Windows XP系统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1. 将三角形问题的可能结果扩展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和非三角形,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给出完整步骤。具体如下: 1)输入的三边分别为a,b,c(斜边) 且a

2. 行在线购买,这时需要使用帐号密码登录,登录成功后,进行付钱交易,交易成功后,生成订购单,完成整个购物过程。使用场景法设计上述问题的测试用例。

(注:在下面的矩阵中,V(有效)用于表明这个条件必须是 VALID(有效的)才可执行基本流,而 I(无效)用于表明这种条件下将激活所需备选流,“n/a”(不适用)表 对生成的所有测试用例重新复审,去掉多余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确定后,对每一个测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成功使用因果图法、场景法设计了测试用例。 六、总结 1.因果图法的定义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在事件触发机制中场景法用得最多。在测试一个软件的时候,先确定基本流也就是测试流程中软件功能按照正确的事件流实现的一条正确流程,接着去确定备选流也就是那些出现故障或缺陷的过程,用备选流加以标注。然后可以采用矩阵或决策表来确定和管理测试用例。

因果图测试用例

1.引言 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Cause-Effect Graphing)提供了一个把规格转化为判定表的系统化方法,从该图中可以产生测试数据。其中原因是表示输入条件,结果是对输入执行的一系列计算后得到的输出。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介绍 2.1图例说明 1、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如图2-1所示。 图2-1 因果图关系 2、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3、ci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i和ei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2.2因果图概念 1、关系(图2-1 因果图关系) 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2、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如图2-2所示。 图2-2因果图约束 .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 ①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a、b 和c不能同时为0。 ③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B.输出条件约束类型 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强制为0。 2.3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1、分析待测得系统规格,找出原因与结果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那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那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 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画出因果图

用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

用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 正交实验法的由来 一、正交表的由来 拉丁方名称的由来 古希腊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王在检阅臣民时要求每个方队中每行有一个民族代表,每列也要有一个民族的代表。 数学家在设计方阵时,以每一个拉丁字母表示一个民族,所以设计的方阵称为拉丁方。 什么是n阶拉丁方? 用n个不同的拉丁字母排成一个n阶方阵(n<26 ),如果每行的n个字母均不相同,每列的n个字母均不相同,则称这种方阵为n*n拉丁方或n阶拉丁方。每个字母在任一行、任一列中只出现一次。 什么是正交拉丁方? 设有两个n阶的拉丁方,如果将它们叠合在一起,恰好出现n2个不同的有序数对,则称为这两个拉丁方为互相正交的拉丁方,简称正交拉丁方。 例如:3阶拉丁方 用数字替代拉丁字母: 二、正交实验法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 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按L18(37) 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利用因果图来设计测试用例时, 作为输入条件的原因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很难从软件需求 规格说明中得到。往往因果关系非常庞大,以至于据此因果图而得到的测试用例数目多的惊人,给软件测试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有效地,合理地减少测试的工时与费用,可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依据Galois理论,从大量的(实验)数据(测试例)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例),从而合理地安排实验(测试)的一种科学实验设计方法。类似的方法有:聚类分析方法、因子方法方法等。 三、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提取功能说明,构造因子--状态表 把影响实验指标的条件称为因子,而影响实验因子的条件叫因子的状态。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时,首先要根据被测试软件的规格说明书找出影响其功能实现的操作对象和外部因素,把他们当作因子;而把各个因子的取值当作状态。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功能要求进行划分,把整体的、概要性的功能要求进行层层分解与展开,分解成具体的有相对独立性的、基本的功能要求。这样就可以把被测试软件中所有的因子都确定下来,并为确定每个因子的权值提供参考的依据。确定因子与状态是设计测试用例的关键。因此要求尽可能全面的、正确的确定取值,以确保测试用例的设计作到完整与有效。 (2)加权筛选,生成因素分析表 对因子与状态的选择可按其重要程度分别加权。可根据各个因子及状态的作用大小、出现频率的大小以及测试的需要,确定权值的大小。 (3)利用正交表构造测试数据集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测试用例,比使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方法有以下优点:节省测试工作工时;可控制生成的测试用例数量;测试用例具有一定的覆盖率。 在使用正交实验法时,要考虑到被测系统中要准备测试的功能点,而这些功能点就是要获取的因子或因素,但每个功能点要输入的数据按等价类划分有多个,也就是每个因素的输入条件,即状态或水平值。 四、正交表的构成 行数(Runs):正交表中的行的个数,即试验的次数,也是我们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的测试用例的个数。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因果图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因果图法 (一)因果图法的来源 大家熟悉的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 但是,如考虑所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会由于组合情况数目相当大,需要大量的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是一种帮助人们系统地选择一组高效率测试用例的方法。(二)因果图法的特点 考虑输入条件间的组合关系; 考虑输出条件对输入条件的信赖关系,即因果关系; 测试用例发现错误的效率高; 能检查出功能说明中的某些不一致或遗漏;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产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和各种组合情况。 (三)因果图法基本步骤 1.分割功能说明书 对于规模比较大的程序来说,由于输入条件的组合数太大,所以很难整体上使用一个因果图。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分别对每个部分使用因果图。例如,测试编译程序时,可以把每个语句作为一个部分。 2.识别出“原因”和“结果”,并加以编号 所谓原因,是指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而结果则是指输出条件或输出条件的等价类。每个原因或结果都对应于因果图中的一个节点。当原因或结果成立(或出现)时,相应的节点取值为1,否则为0。 例如,有一个饮料自动售货机(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控制处理软件,它的软件规格说明如下: 若投入5角钱的硬币,按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若投入1元钱的硬币,同样也是按“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自动售货机在送出相应饮料的同时退回5角钱的硬币。

分析这一段说明,我们可以列出原因和结果。 原因如下: ?投入1元硬币; ?投入5角硬币; ?按下“橙汁”按钮; ?按下“啤酒”按钮 结果 ?退还5角钱; ?送出“橙汁”饮料; ?送出“啤酒”饮料 3.根据功能说明书中规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画出因果图 因果图的基本符号如图1所示: 1.因果图的基本符号 图中左边的节点表示原因,右边的节点表示结果。恒等、非、或、与的含义: ?恒等:若a=1,则b=1;若a=0,则b=0; ?非:若a=1,则b=0,若a=0,则b=1; ?或:若a=1或b=1或c=1,则d=1;若a= b= c=0,则d=0; ?与:若a= b= c=1,则d=1;若a=0或b=0或c=0,则d=0。 画因果图时,原因在左,结果在右,由上而下排列,并根据功能说明书中规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用上述基本符号连接起来。在因果图中还可以引入一些中间节点。

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举例(参考)

ECShop2.7.2用例设计思路举例 说明 用例设计方法的运用非常灵活,没有绝对的套路可言,以下用例设计思路仅供参考。 操作流程举例 参考文档: ?ECShop_2.7.2_简易操作手册V1.0, ?B2C商城ECShop需求规格说明书_2.7.2V1.0 设计思路: 根据操作手册,理清业务逻辑前后关系,再结合SRS文档确定具体的流程细节和分支流程。可以通过画流程的方式梳理流程(流程分析法),下面是部分主流程的案例: ?正向订单流程_余额付款 1)前台页面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中心->余额付款 2)后台管理中心订单查询->配货->生成发货单->确认生成发货单->去发货->发货 3)前台页面确认收货END ?正向订单流程_货到付款 1)前台页面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中心->货到付款 2)后台管理中心订单查询->配货->生成发货单->确认生成发货单->去发货 ?逆向订单流程 1)前台页面确认收货->后台管理中心退货->填写退货信息点确定按钮->确认退货 ?商品添加流程_新商品 1)后台管理中心商品管理->新建商品类型/新建商品分类/新建商品品牌->添加新商品(通用信息,详细描述,其他信息,商品属性,商品相册,关联商品,配件,关联 文章) 考虑完所有流程后,再补充考虑部分异常情况,例如:流程中的先后顺序发生变化,或者跳过某个步骤后,系统能否完成后续流程作业。(有些流程是不可能调换顺序或跳过的) Q:流程分析法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会经过很多页面,操作很多字段,这些页面和字段该如何取值呢? A:流程分析法一般考虑页面或字段的有效取值(一般取等价类中最不容易出错的值),测试过程中不关注页面输入域的各种取值情况,特别是错误取值的情况。目的是为了确保流程是可用的。 Q:流程分析法既然不能证明某个页面或字段没有问题,那用此法有何意义呢,为何不直接考虑验证每个页面和模块的各种有效和无效的取值?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一、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主要适用于单个输入条件,输入为数值型的情况,如果输入规定了输入区间,可划分出一个有效等价类,两个无效等价类;如果输入只规定了输入范围,可划分出一个有效等价类,一个无效等价类。 二、边界值 边界值方法也是适用于单个输入条件的情况,输入类型可以数值、字符等,要测试的边界包括上点、下点、离点。 三、错误推测法 错误推测法主要是测试设计人员的测试经验相关,测试经验不同,设计出来的测试用例也区别很大。 四、因果图法 因果图方法考虑输入的组合,特别适用于多个输入条件相关有关联又相互约束的情况。 设计步骤: 1)罗列出输入与输出; 2)根据输入与输出画出因果图; 3)标出约束跟限制; 4)把因果图转化成判定表; 5)根据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五、判定表驱动法 判定表适合于解决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将各种逻辑的组合罗列出来,避免遗漏。不能表达重复的操作。 判定表包括条件桩、条件项、动作桩、动作项。 条件桩:列出所有条件,次序无关; 条件项:列出所对应条件的所有可能情况下的取值,如Y或N; 动作桩:列出可能采取的操作,次序无关; 动作项:列出条件项各种取值情况下采取的操作,如X表示。 设计步骤: 1)确定规则个数,条件及各条件取值的组合; 2)列出条件桩、动作桩; 3)列出条件项;

4)列出动作项; 5)初始化判定表; 6)规则简化、合并。 实践方法: Step1: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固有2的n 次方种规则); Step2: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Step3:填入条件项(如Y或N); Step4:填入动作项(X); Step5:简化合并相似规则(整列) 合并原则一般为:1、以相同动作项出发;2、相同的条件项直接合并;3、相反的条件忽略(注:此处为一般情况,需结合业务再次明确其必要性,否则不予合并) 判定表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它能把复杂的问题按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简明而易于理解,也可避免遗漏; 2)缺点:不能表达重复执行的动作,例如循环结构。 选择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综合策略 小贝书屋 | 2016-03-16 22:00 具体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场景法等。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实用的,但在具体工作中要采用什么方法,需要针对项目的特点加以适当的选择。在实际高水平的测试中,往往需要综合使用各种方法以有效的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度。 以下介绍的是各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选择的综合策略,供大家参考。 (1)首先进行等价类划分,包括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的等价划分,将无限测试变成有限测试,这是减少工作量和提高测试效率最有效的方法。 (2)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法。经验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的能力最强。 (3)可以使用错误推测法追加一些测试用例,这需要依靠测试工程师的智慧和经验。 (4)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程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覆盖标准,应当再补充足够的测试用例。 (5)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则一开始就可以选用因果图法和判定表驱动法。(6)对于参数配置类的软件,要用正交试验法选择较少的组合方式达到最佳效果。 (7)利用功能图法,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期条件的有效性设计不同的测试数据。 (8)对于业务流清晰的系统,可以利用场景法贯穿整个测试案例设计过程,在案例中综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

白盒与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20210110002601)

第 5 章白盒与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 5.1 覆盖率的概念 覆盖率是用来度量测试完整性的一个手段逻辑覆盖和功能覆盖 覆盖率=(至少被执行一次的item 数)/item 总数 5.2 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 5.2.1 逻辑覆盖逻辑覆盖是以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属白盒测试。为了衡量测试的覆盖程度,需要建立一些作为测试彻底度的定量衡量标准。目前常用的覆盖标准是: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 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一、语句覆盖语句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的程序,使得每一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二、判定覆盖判定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使程序中的每个判断至少出现一次“真值”和一次“假值”,即程序中的每个分支都至少执行一次。 三、条件覆盖条件覆盖是指利用若干个测试用例,使被测试的程序中,对应每个判断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情况均至少执行一次。 四、判定/ 条件覆盖 判定/ 条件覆盖就是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判断条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至少取到一次,又使每次判断的每个分支至少通过一次。 五、条件组合覆盖 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标准是条件组合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就是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六、逻辑覆盖举例 [例1]试用逻辑覆盖测试法为采用冒泡排序(bubble sorting )法进行数据排序的C 程序设

计测试用例。 本例是一个对k 个整数进行升序排序的C 程序,采用的算法是冒泡排序。基 本步骤是: (1)从数组中取出第2 个元素; (2)如果新取出的元素大于等于其前邻元素,则转向第(4)步; (3)如果新取出的元素小于其前邻元素,则与其前邻元素交换位置; (4)将新元素与新的前邻元素比较,若仍小于新的前邻元素,则重复第(3)步; (5)取下一个元素。如果数组中元素已取完则结束排序,否则转向第(2)步。 下面将给出本例的C程序。图2则是排序部分的流程图。 main() { int a[11],i,j,k,temp; scanf(“%d”,k); printf(“input numbers: n”); for(i=1;i<=k;i++) scanf(“ %d”,&a[i]);

正交试验设计常用正交表分析

选用正交表。根据提供的因素和水平进行正交表的选择, 选择的方法为试验的水平作为正 交表的水平, 试验的各个因素小于或等于正交表的列数,表格中没有数据的项空掉即可。 可以数据公式分析影响因子,也可以软件表征结果 (1) L 4(23) 任意两列间的交互作用为另外一列 (2) L 8(27) L 8(27)二列间的交互作用表 1 2 3 1 1 1 1 2 1 2 2 3 2 1 2 4 2 2 1 1 2 3 4 5 6 7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2 2 2 2 3 1 2 2 1 1 2 2 4 1 2 2 2 2 1 1 5 2 1 2 1 2 1 2 6 2 1 2 2 1 2 1 7 2 2 1 1 2 2 1 8 2 2 1 2 1 1 2 1 2 3 4 5 6 7 (1) 3 2 6 4 7 6 (2) 1 5 7 4 5 (3) 7 6 5 4 (4) 1 2 3 (5) 3 2 (6) 1 (7) 列 号 试 验 号 列 号 试 验 号 列 号 列 号

L 8(27)表头设计 1 2 3 4 5 6 7 3 A B A ×B C A ×C B ×C 4 A B A ×B C ×D C A ×C B ×D B ×C A ×D D 4 A B C ×D A ×B C B ×D A ×C D B ×C A ×D 5 A D ×E B C ×D A × B C ×E C B ×D A ×C B ×E D A × E B ×C E A ×D (3) L 8(4×24) L 8(4×24)表头设计 1 2 3 4 5 2 A B (A ×B)1 (A ×B)2 (A ×B)3 3 A B C 4 A B C D 5 A B C D E 1 2 3 4 5 1 1 1 1 1 1 2 1 2 2 2 2 3 2 1 1 2 2 4 2 2 2 1 1 5 3 1 2 1 2 6 3 2 1 2 1 7 4 1 2 2 1 8 4 2 1 1 2 列 号 因 子 数 列 号 试 验 号 列 号 因 子 数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 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1. 等价类划分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 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 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

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3. 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 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 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

正交测试步骤

三、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提取功能说明,构造因子--状态表 把影响实验指标的条件称为因子,而影响实验因子的条件叫因子的状态。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时,首先要根据被测试软件的规格说明书找出影响其功能实现的操作对象和外部因素,把他们当作因子;而把各个因子的取值当作状态。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功能要求进行划分,把整体的、概要性的功能要求进行层层分解与展开,分解成具体的有相对独立性的、基本的功能要求。这样就可以把被测试软件中所有的因子都确定下来,并为确定每个因子的权值提供参考的依据。确定因子与状态是设计测试用例的关键。因此要求尽可能全面的、正确的确定取值,以确保测试用例的设计作到完整与有效。 (2)加权筛选,生成因素分析表 对因子与状态的选择可按其重要程度分别加权。可根据各个因子及状态的作用大小、出现频率的大小以及测试的需要,确定权值的大小。 (3)利用正交表构造测试数据集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测试用例,比使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方法有以下优点:节省测试工作工时;可控制生成的测试用例数量;测试用例具有一定的覆盖率。 在使用正交实验法时,要考虑到被测系统中要准备测试的功能点,而这些功能点就是要获取的因子或因素,但每个功能点要输入的数据按等价类划分有多个,也就是每个因素的输入条件,即状态或水平值。 四、正交表的构成 行数(Runs):正交表中的行的个数,即试验的次数,也是我们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的测试用例的个数。 因素数(Factors) :正交表中列的个数,即我们要测试的功能点。 水平数(Levels):任何单个因素能够取得的值的最大个数。正交表中的包含的值为从0到数“水平数-1”或从1到“水平数”。即要测试功能点的输入条件。 正交表的形式: L行数(水平数因素数) 如:L8(27) 五、正交表的正交性 整齐可比性 在同一张正交表中,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出现的次数是完全相同的。由于在试验中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与其它因素的每个水平参与试验的机率是完全相同的,这就保证在各个水平中最大程度的排除了其它因素水平的干扰。因而,能最有效地进行比较和作出展望,容易找到好的试验条件。 均衡分散性 在同一张正交表中,任意两列(两个因素)的水平搭配(横向形成的数字对)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就保证了试验条件均衡地分散在因素水平的完全组合之中,,因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容易得到好的试验条件。 用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 以上介绍了正交实验法的由来。怎么用正交实验法进行用例的设计呢? 一、用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 有哪些因素(变量) (2) 每个因素有哪几个水平(变量的取值) (3) 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

测试用例设计

举例1、保险费率计算(按照输入域划分等价类的例子): ?某保险公司承担人寿保险,该公司保费计算方式为:保费=投保额*保险率,保险率依点数不同而有别,10点以上(含10点)费率为0.6%,10点以下费率为0.1%?点数的计算是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所得的点数的总和 ?输入: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 ?输出:保险率 输入数据说明: 解答: 第一步:输入和输出变量确认 ?输入: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 ?输出:保险率 ?等价类划分原则:按照输入变量来确认等价类(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第二步:等价类划分

a t i m e a 第三步:设计测试用例 1、设计测试用例,尽可能的覆盖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 (1)(8)(10)(12) (2)(9)(11)(13) (3)(8)(10)(14) 2、设计测试用例,使得每一个新设计的测试用例只包含一个无效等价类,其他的选择有效等价类。 (4)(8)(10)(12) (5)(9)(11)(13) (6)(8)(10)(14) (7)(8)(10)(14) (1)(8)(10)(15) (2)(9)(11)(16) (3)(8)(10)(16) 说明:在设计无效部分的测试用例的时候,有效等价类部分,可以任意选择。 思考:若使用边界值法可以增加哪些用例?是否可以用判定表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举例2(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某电力公司有A 、B 、C 、D 四类收费标准,其规定如下图所示,使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用电类别用电额度用电期间收费类型<100度/月—— A 类居民用电 >=100度/月B 类<10000度/月非高峰期B 类>=10000度/月非高峰期C 类<10000度/月高峰期C 类动力用电 >=10000度/月 高峰期D 类

等价类+因果图习题及答案

测试用例设计习题课: 1、使用逻辑覆盖测试方法测试以下程序段 void DOWork(int x,int y,int z) { 1 int k=0,j=0; 2 if((x>3)&&(z<10)) 3 { 4 k=x*y-1; 5 j=sqrt(k); 6 } 7 if((x==4)||(y>5)) 8 j=x*y+10; 9 j=j%3; } 要求(1)画出程序段的控制流图 (2)分别以条件覆盖,路径覆盖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表 2、使用逻辑覆盖测试方法测试以下程序段 void Do(int X,int A,int B) { 1 if((A>1)&&(B==0)) 2 X=X/A; 3 if((A==2)||(X>1)) 4 X=X+1; 5 } 要求(1)画出程序段的控制流图 (2)分别以条件覆盖,路径覆盖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3、以此为例根据业务流程设计用户登录的流程图,然后依据流程图设计手动测试用例(假 如密码只允许试三次)。 业务流程图如下:单击登录按钮开始进入如下界面,然后输入账号或者邮件地址、密码、验证码。 账号或邮箱: 密码: 验证码: 下次登录(按钮) 登录按钮 用户登录的流程图: 4、某省高考招生,规定考生的年龄在16周岁至25周岁之间,即出生年月从1978年7月至1987年6月。高考报名程序具有自动检测输入程序的功能。若年龄不在此范围内,则显示拒绝报名的信息。试用等价类划分法为该程序设计测试用例。 设计方法:假定年龄用6位整数表示,前4位表示年份,后2位表示月份。

(1)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输入数据有出生年月、数值本身、月份3个等价类,并为此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见下表: (3 5、有一程序,其规格说明书规定:输入两个字符,当第一个字符是A或B,且第二个字符是数字时修改文件;若第一个字符不是A,也不是B时,输出错误信息M1;若第二个字符不是数字时,输出错误信息M2。试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设计方法: (1)分析规格说明书中,并确定“因”与“果”。 (2)画出因果图。 6、在某应用系统中,系统登录界面如图2.6所示。

正交实验法详解

正交实验法的由来 一、正交表的由来 拉丁方名称的由来 古希腊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王在检阅臣民时要求每个方队中每行有一个民族代表,每列也要有一个民族的代表。 数学家在设计方阵时,以每一个拉丁字母表示一个民族,所以设计的方阵称为拉丁方。 什么是n阶拉丁方? 用n个不同的拉丁字母排成一个n阶方阵(n<26 ),如果每行的n个字母均不相同,每列的n个字母均不相同,则称这种方阵为n*n拉丁方或n阶拉丁方。每个字母在任一行、任一列中只出现一次。 什么是正交拉丁方? 设有两个n阶的拉丁方,如果将它们叠合在一起,恰好出现n2个不同的有序数对,则称为这两个拉丁方为互相正交的拉丁方,简称正交拉丁方。 例如:3阶拉丁方(图1) 用数字替代拉丁字母:(图2) 二、正交实验法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 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按L18(37) 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利用因果图来设计测试用例时, 作为输入条件的原因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很难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得到。往往因果关系非常庞大,以至于据此因果图而得到的测试用例数目多的惊人,给软件测试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有效地,合理地减少测试的工时与费用,可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依据Galois理论,从大量的(实验)数据(测试例)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例),从而合理地安排实验(测试)的一种科学实验设计方法。类似的方法有:聚类分析方法、因子方法方法等。 三、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提取功能说明,构造因子--状态表 把影响实验指标的条件称为因子,而影响实验因子的条件叫因子的状态。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时,首先要根据被测试软件的规格说明书找出影响其功能实现的操作对象和外部因素,把他们当作因子;而把各个因子的取值当作状态。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功能要求进行划分,把整体的、概要性的功能要求进行层层分解与展开,分解成具体的有相对独立性的、基本的功能要求。这样就可以把被测试软件中所有的因子都确定下来,并为确定每个因子的

测试用例设计练习

一、等价类划分法 例子1: 现在有一个档案管理系统,容许用户通过输入年月对档案文件进行检索,系统对查询条件年月的输入限定为1990年1月-2049年12月,并规定,日期由6位数字组成,前4位表示年,后2位表示月。 1,根据需求进行分析,找出有哪些输入条件 年份:【1990,2049】 月份:【01,12】 字符长度:6位 字符类型:数字 2,画出等价类 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边界值分析无效等价类 年份【1990,2049】(1)上点:1990,2049(12) 离点:1989,2050 内点:2016 <1990 (2)>2049 (3) 月份【01,12】(4)上点:01,12(13) 离点:00,13 内点:11 <01 (5)>12 (6) 字符长度6位(7)上点:6 离点:5,7 内点:6 <6 (8)>6 (9) 字符类型数字(10)非数字(11)3,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编号(如上图) 4,转换成测试用例 转换测试用例的原则: A,设计一个测试用例尽可能多的覆盖多个有效等价类; B,设计一个测试用例必须对应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用例: 用例1:201611 (1)(4)(7)(10) 无效等价类用例: 用例2:198911 (2) 用例3:205011 (3) 用例4:201600 (5) 用例5:201613 (6) 用例6:20161 (8) 用例7:2016113 (9) 用例8:20161a/abcedf (11) 根据边界值分析法分析后补充测试用例 用例9:199001 (12) 用例10:204912 (13) 5,转成正式格式用例(用例写作的8大要素) 用例编号D1223232_ST_Search_Date_001 项目搜索功能 标题输入正确的日期格式成功搜索

以中国象棋中走马的测试用例设计为例学习因果图的使用方法

以中国象棋中走马的测试用例设计为例学习因果图的使用方法。 分析中国象棋中走马的实际情况(下面未注明的均指的是对马的说明) 1如果落点在棋盘外,则不移动棋子; 2、如果落点与起点不构成日字型,则不移动棋子; 3、如果落点处有自己方棋子,则不移动棋子; 4、如果在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绊马腿),则不移动棋子; 5、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无棋子,则移动棋子; 6、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则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 7、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老将,则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游戏结束。原因:结果: 1、落点在棋盘上; 2、落点与起点构成日字; 3、落点处为自己方棋子; 4、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无棋子; 5、落点处无棋子; 6、洛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 7、洛点处为对方老将。21、不移动棋子; 22、移动棋子; 23、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 24、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结束游戏。 L2345678 111110000 2]101I00 3L3101c10 11111100 2200001 2101000 23(.1010] 测试 用例 A3 A8 AR A? R5 B4 RN ur Cl X6 SD PS 考虑结果不能同时发生,所以对其施加唯一约束施加异约束E。 根据因果图建立判定表:(分为两表)0。原因5、6、7不能同时发生,所以对其 添加中间节点11,目的是作为导出结果的进一步原因,简化因果图导出的判定表

注:1、以上判定表中由于表格大小限制没有列出最后所选的测试用例;2、第2表中部分列被合并表示不可能发生的现象;3、通过中间节点将用例的判定表简化为两个小表。减少工 作量。 四、根据判定表写测试用例表(略)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 例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 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测试用例的基本格式: 软件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包括测试用例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结果,下面逐一介绍。 用例编号:测试用例的编号有一定的规则,比如系统测试用例的编号这样定义规则: PROJECT1-ST-001 ,命名规则是项目名称+测试阶段类型(系统测试阶段)+编号。定义测试用例编号,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 测试标题: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标题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比如“测试用户登录时输入错误密码时,软件的响应情况”。 重要级别:定义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可以笼统的分为“高”和“低”两个级别。一般来说,如果软件需求的优先级为“高”,那么针对该需求的测试用例优先级也为“高” ;反之亦然, 测试输入:提供测试执行中的各种输入条件。根据需求中的输入条件,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输入对软件需求当中的输入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软件需求中没有很好的定义需求的输入,那么测试用例设计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操作步骤:提供测试执行过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输入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完成,这部分内容在操作步骤中详细列出。 预期结果:提供测试执行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应该根据软件需求中的输出得出。如果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那么测试不通过;反之则测试通过。 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主要从上述 6 个域考虑,结合相应的软件需求文档,在掌握一定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比较全面、合理的测试用例。具体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可以参见相关的测试书籍,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在绝大多数的软件测试书籍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拿来主义”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加强测试用例的评审: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最好能够增加评审过程。 同行评审是 CMM3 级的一个 KPA ,如果因为公司没有通过 CMM3 级,就不开展同行评审是不恰当的。测试用例应该由产品相关的软件测试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评审,提交评审意见,然后根据评审意见更新测试用

web前台测试用例设计

web前台测试用例 转自WEB前台测试用例- 竹林深处- ITeye技术网 站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602719.html,/zjCiKnY 1.1 文本框、按钮等控件测试 1.1.1 文本框的测试 如何对文本框进行测试 a,输入正常的字母或数字。 b,输入已存在的文件的名称; c,输入超长字符。例如在“名称”框中输入超过允许边界个数的字符,假设最多255个字符,尝试输入256个字符,检查程序能否正确处理; d,输入默认值,空白,空格; e,若只允许输入字母,尝试输入数字;反之;尝试输入字母; f,利用复制,粘贴等操作强制输入程序不允许的输入数据; g,输入特殊字符集,例如,NUL及\n等; h,输入超过文本框长度的字符或文本,检查所输入的内容是否正常显示; i,输入不符合格式的数据,检查程序是否正常校验,如,程序要求输入年月日格式为yy/mm/dd,实际输入yyyy/mm/dd,程序应该给出错误提示 在测试过程中所用到的测试方法: 1,输入非法数据; 2,输入默认值; 3,输入特殊字符集; 4,输入使缓冲区溢出的数据; 5,输入相同的文件名; 命令按钮控件的测试 测试方法: a,点击按钮正确响应操作。如,单击确定,正确执行操作;单击取消,退出窗口;b,对非法的输入或操作给出足够的提示说明,如,输入月工作天数为32时,单击”确定“后系统应提示:天数不能大于31; c,对可能造成数据无法恢复的操作必须给出确认信息,给用户放弃选择的机会; 测试方法: a,一组单选按钮不能同时选中,只能选中一个。 b,逐一执行每个单选按钮的功能。分别选择了“男”“女”后,保存到数据库的数据应该相应的分别为“男”“女”; c,一组执行同一功能的单选按钮在初始状态时必须有一个被默认选中,不能同时为空; 测试方法: a,直接输入数字或用上下箭头控制,如,在“数目”中直接输入10,或者单

测试用例八大设计方法和实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 1.1 理论知识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这一方法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示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等价类合理地假设: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与该等价类的其他值,对于测试来说是等价的。 因此,可以把全部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的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来进行测试。这样就能以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而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 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分类: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划分等价类的方法: 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 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 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测试用例的基本格式: 软件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包括测试用例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结果,下面逐一介绍。 用例编号:测试用例的编号有一定的规则,比如系统测试用例的编号这样定义规则: PROJECT1-ST-001 ,命名规则是项目名称+测试阶段类型(系统测试阶段)+编号。定义测试用例编号,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 测试标题: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标题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比如“测试用户登录时输入错误密码时,软件的响应情况”。 重要级别:定义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可以笼统的分为“高”和“低”两个级别。一般来说,如果软件需求的优先级为“高”,那么针对该需求的测试用例优先级也为“高” ;反之亦然, 测试输入:提供测试执行中的各种输入条件。根据需求中的输入条件,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输入对软件需求当中的输入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软件需求中没有很好的定义需求的输入,那么测试用例设计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操作步骤:提供测试执行过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测试用例,测试用

例的输入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完成,这部分内容在操作步骤中详细列出。 预期结果:提供测试执行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应该根据软件需求中的输出得出。如果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那么测试不通过;反之则测试通过。 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主要从上述 6 个域考虑,结合相应的软件需求文档,在掌握一定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比较全面、合理的测试用例。具体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可以参见相关的测试书籍,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在绝大多数的软件测试书籍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拿来主义”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加强测试用例的评审: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最好能够增加评审过程。 同行评审是 CMM3 级的一个 KPA ,如果因为公司没有通过 CMM3 级,就不开展同行评审是不恰当的。测试用例应该由产品相关的软件测试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评审,提交评审意见,然后根据评审意见更新测试用例。如果认真操作这个环节,测试用例中的很多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比如用例设计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