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关键词】多媒体学生思维发展静与动教材开发
如何处理课堂静与动,更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数学课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静态的课本知识变成动态的影像,把学生单一的课本学习变为广阔的数学生活空间探索,调动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思维灵活、清晰、开放,深刻起来,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知识得以增值,思维得以碰撞,课堂得以灵动起来。
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情境模仿激发思维
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与时俱进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多媒体出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村长带着喜羊羊、沸羊羊、懒羊羊和美羊羊高高兴兴地做游戏。
休息时村长拿出几个同样大的蛋糕对小羊说:“孩子们,你们今天表现得都很好,我要奖给你们蛋糕吃。
”说着村长把其中的一块平均分成两份,奖给喜羊羊一块。
沸羊羊说:“我要两块。
”美羊羊赶紧说:“我要三块。
”懒羊羊接着说:“我四块。
”……村长看着孩子们高兴地拿着蛋糕跑了。
笑着说:“我既满足了它们的要求,而每个孩子又得到的同样多。
”这样通过多媒体的情境模仿,把多媒体的鲜艳色彩,生动逼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此时,学生自然产生疑问:村长是怎样分的呢?为什么分的份数不一样而得到
的却一样多呢?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动画表演激活思维
动画表演引入有效的补充了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教学具等)使用中的不足,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更加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展示知识逻辑推理过程,使内容变得清晰易懂。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课件演示: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猴子坐在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
看到小猴颠得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大笑。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为什么会觉得颠簸?学生回答说,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
老师又问:“坐在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颠簸?”教师继续用多媒体演示: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随着音乐声前进的画面,仍然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
“这又是为什么?”,老师问,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认识到,车轮的每一点离地面的距离不一样。
教师再次用多媒体演示:一只小猴子坐在圆形车轮上,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平稳前进。
车轮前进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
通过三次演示,使圆的特征一步步地浮现出来,化解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经历了观察、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圆的特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动态演示梳理思维
数学知识前后紧密联系,逻辑性强,在复习整理时,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把“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既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又便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深刻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复习》的整理时,为了整理归纳出公式的共性,了解各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如下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梯形,学生说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画面上梯形上底一端逐渐缩短成为一个点。
学生归纳出: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为一点的梯形,也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s=(α+0)h÷2=ah÷2,这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相同.同理,原来的梯形上底向一端延长,直至和下底同样长,即a=b,这时让学生讨论、研究、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s=(a +b)h÷2=ah。
这样直观生动地整理复习,使学生既容易抓住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形成知识脉络,完善知识结构,加深了知识间的内部联系,便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深刻性。
四、情景再现,展示思维
探索新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讲解数学知识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此处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生动地展示各种图形的变化,使学生眼随图动,心随图思,积极参与到每一种图的分析与思考上来。
如:在教学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学广角》中的“集合及等量代换”这部分知识时,“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
一个西瓜可换几个苹果?”这样的疑问使学生无从下手,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事物的交换过程,动态的画面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知识间存在的规律,从而轻而一举的解决了后面的问题。
五、实践模拟,扩展思维。
学生实践操作,往往思考只局限于表面,拓展差,缺乏深度,如用多媒体再现过程,让学生反复观察,发现规律,在学到知识的同时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如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的难点,教师让学生用塑料管折成三角形,结果发现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
然后教师追问如果两根小棒长度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引发学生操作,学生操作、观察、比较,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部分学生得出,长度最短不能低于4厘米。
接着教师用课件演示,随着两根小棒的角度逐步变大,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越来越长,但是最大不能达到16厘米,渗透了极限的思想,理解了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之间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课件,不但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思维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