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时机的选择_杨佐明

合集下载

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探讨

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探讨

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对本组39病例均进行清创或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所有患者进行伤口局部持续冲洗或负压吸引治疗,所有患者均根据细菌培养药敏使用抗生素。

结果:39例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 23例取出内固定物,余16例保留内固定物,经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骨折和伤口顺利愈合。

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有肯定的疗效。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感染The Research of Treatment for Infection after Fracture Fixation with PlatesLi Guo-song ,Ye Jun-qiang , Shi Yu-peng et al .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 Shenzhen , 518116,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fter fracture fixation with plates. Methods 39 cases were carried out debridement or fixation removed, all patients was irrigated or partial vacuum suction treatment on wound postoperation and all patients were used antibiotic based on bacterial culture. ResultsIn the all 39 cases of infection after plates internal fixation,23 patients removed internal fixation, other 16 cases reserved internal fixation, the wound and fracture healed after comprehensive surgical treatment. Conclusions Comprehens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infection after plate fix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Key Words】Fractures,Internal fixation,Infection【中图分类号】R687.3+2 【文献标识码】B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中经常遇到,病程相当复杂,如治疗不当,将使感染迁延不愈,导致严重的病废。

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治疗对策及预防。

方法:选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66例来。

对其感染原因及治疗措施、预后进行总结。

结果: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原因、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操作等;根据感染程度、组织缺损及骨折稳定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后部分二期行植骨修复骨缺损或移植组织瓣覆盖闭合伤口。

患者在7个月内伤口愈合,感染清除,均在18个月内骨折愈合。

结论:明确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有利于制定防治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术后感染【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56—02开放性骨折共同特点是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开放伤、细菌污染和异物存留。

因此控制感染,使创口顺利愈合并使骨折愈合不受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持关节功能,是处理任何类型开放性骨折的关节所在[1]。

我院就此对发生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2月至2012年7月,选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66人,男40例,女26 例,年龄18~ 75岁,平均40.5 岁。

66例所选病例中,其中1例为迟发性感染,初次手术前无明显感染病灶及体征,出院后3月后门诊就诊时患处出现散发性疼痛,后手术切口出现红肿,形成肿块,最后形成窦道。

1.2 方法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病例统计其感染原因。

感染处理方法:①早期及时拆除伤口张力较大处缝线,按原手术切口打开灶腔,进行充分清创,并取感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有窦道者术前、术中培养,并送病理检查。

选用敏感抗生素,后伤口定期换药,定期复查x片或ct检查,判断有无骨感染可能,观察伤口情况;②若感染仍无法控制,则需限期将内固定取出,彻底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对伤口进行冲洗引流。

病灶扩创后关闭困难者,可行肌皮瓣转移术。

③取出内固定装置:骨折术后感染伴有内固定物寄留者应去除感染部位的内固定物,将其取出是常规的治疗方法[2]。

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治

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治

sureandpattern[J].JFootAnkleResꎬ2017ꎬ10(1):13. [8]㊀田勇ꎬ马骁.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恢复踝关节稳定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ꎬ2015ꎬ19(22):3565-3570. [9]㊀李国建ꎬ邢建新ꎬ李大鹏ꎬ等.跟骨关节内粉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分析[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ꎬ2017ꎬ11(6):612-616.[10]樊友亮ꎬ吴一雄ꎬ张文ꎬ等.重建钢板和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ꎬ2015ꎬ30(11):1152-1155.[11]姚昱ꎬ章筛林.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ꎬ2017ꎬ20(2):253.[12]解品亮ꎬ殷勇ꎬ李云飞ꎬ等.1/3管型防滑钢板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ꎬ2017ꎬ55(36):74-77.[13]殷勇ꎬ郑青全.1/3管型接骨板在踝关节后踝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ꎬ2017ꎬ24(2):281-285.(接收日期:2019-09-08)doi:10.3969/j.issn.1008 ̄0287.2020.01.020 方法与应用 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治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woundinfectionafterinternalfixationoffractures周先贵ꎬ刁天月ꎬ张㊀亚ꎬ李健华ꎬ蒋学军ꎬ杨㊀挺ZHOUXian ̄guiꎬDIAOTian ̄yueꎬZHANGYaꎬLIJian ̄huaꎬJIANGXue ̄junꎬYANGTing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ꎻ术后伤口感染㊀Keywords:internalfixationoffracturesꎻpostoperativeinfectionofwounds中图分类号:R687.32ꎻR619.3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8-0287(2020)01-0065-01㊀㊀2012年1月~2018年12月ꎬ我科诊治36例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ꎬ取得良好效果ꎬ报道如下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病例资料㊀本组36例ꎬ男31例ꎬ女5例ꎬ年龄17~76岁ꎮ感染发生于术后26d~10个月ꎬ感染病程2d~4个月ꎮ原手术切口或其周围皮肤㊁皮下软组织坏死感染27例ꎬ合并钢板或骨外露5例ꎬ窦道形成㊁骨膜反应㊁骨质坏死4例ꎮ1.2㊀治疗方法㊀术中彻底清除窦道及坏死组织ꎬ双氧水㊁碘伏溶液浸泡伤口ꎬ大量生理盐水冲洗ꎮ①感染范围小㊁程度轻者ꎬ伤口一期缝合或敞开换药ꎬ部分采用局部转移皮瓣或带蒂皮瓣覆盖创面ꎻ②伤口分泌物多或清创后软组织缺损较大者ꎬ一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ꎬ二期无张力缝合或植皮或作者单位:中铁二局集团第二医院骨科ꎬ江苏邳州㊀221300作者简介:周先贵ꎬ男ꎬ主任医师ꎬ主要从事创伤外科研究ꎬE ̄mail:1076169811@qq.com皮瓣修复创面ꎻ③慢性骨髓炎患者ꎬ彻底清创后在骨髓腔及创口内放置抗生素骨水泥珠链ꎬ术后逐步拔除ꎻ④取出内固定者ꎬ可辅助外固定支架或石膏固定ꎮ36例均置管3~10d充分引流ꎮ选用敏感抗生素ꎮ骨髓炎患者在感染控制后3个月根据骨缺损及骨不连情况重新行内固定及植骨术ꎮ2㊀结果㊀㊀一期缝合22例ꎬ换药自愈3例ꎬ皮瓣修复2例ꎻ一期VSD覆盖创面9例ꎬ其中1~2周后二期缝合5例ꎬ皮瓣及植皮修复各2例ꎮ36例中4例伤口内置入抗生素骨水泥珠链ꎬ2例骨髓炎患者二期行植骨术及植骨加内固定手术ꎮ患者均获得随访ꎬ时间4~60个月ꎮ伤口愈合良好ꎬ无再次感染及窦道形成ꎬ无骨髓炎复发ꎬ无骨不连接发生ꎬ肢体功能恢复良好ꎮ3㊀体会㊀㊀遵循彻底清除感染㊁消灭感染灶㊁充分引流的外科手术原则ꎬ根据感染的程度㊁创面大小㊁骨痂生长㊁骨折稳定性等综合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ꎮ软组织的坏死感染或局部骨质表浅的感染及感染历时短㊁局部分泌物不多㊁肉芽组织新鲜的伤口ꎬ经积极的清创引流㊁换药ꎬ局部炎症有明显的好转趋势ꎬ则予以保留内固定ꎮ清创后一期缝合伤口或皮瓣修复创面ꎬ伤口较小者可行换药治疗ꎻ对于骨折已愈合ꎬ应手术取出内固定ꎻ局部分泌物多㊁创面大或有骨缺损的伤口ꎬ清创冲洗后采用VSD临时覆盖创面ꎮ如创面分泌物或渗血较多时ꎬ为防止管道阻塞或增加出血ꎬ清创后应先行创面换药1~2次再行VSD术ꎬ5~7d更换1次VSD以减少感染的风险ꎮ根据伤口炎症情况放置抗生素骨水泥珠链ꎬ既可有效控制感染ꎬ又可避免需再次手术取出内置的骨水泥ꎮ无张力皮瓣修复创面有较高的成活率㊁较强的抗感染力及抗摩擦力ꎬ应根据创面的部位和大小设计适合的皮瓣ꎮ术前应针对不同的高危因素积极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ꎮ软组织条件差者ꎬ可临时用外支架固定骨折ꎬ二期更换内置入物ꎮ(接收日期:2019-07-06)56临床骨科杂志㊀JournalofClinicalOrthopaedics㊀2020Febꎻ23(1)。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
魏书一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000)032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治疗结果,总结治疗经验。

结果:本组32例患者伤口与骨折均愈合,切口愈合时间21~74 d,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1个月,6个月的随访显示未发生继发感染与继发性骨髓炎。

结论:骨折与内固定手术引起的骨及软组织损伤是引起内固定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治疗与控制措施能确保患者康复,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总页数】2页(P90-90,92)
【作者】魏书一
【作者单位】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例长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诊疗体会

例长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诊疗体会

例长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诊疗体会目的探讨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26例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16例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架固定,10例保留原内固定物。

6例Ⅰ期植骨。

Ⅱ期内固定加植骨术14例。

术后应用抗生素2~3周。

结果经8~48个月随访,平均24.5个月。

骨折愈合22例。

部分愈合2例,不愈合2例。

2例出现窦道,4例感染复发。

结论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存在骨缺损、骨折不愈合或骨愈合不良,需要手术治疗。

感染轻者病灶清除后可保留内固定物。

感染重或内固定物松动者行病灶清除同时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架固定。

X线片表现是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重要依据。

标签:长骨;骨折内固定术;阴性感染;不愈合;外固定器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本组患者26例,为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作者收治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者。

男18例,女8例。

股骨骨折16例,粗隆间骨折4例,尺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2例,胫骨骨折2例。

其中闭合性骨折22例,开放性骨折4例。

年龄19~51岁,平均37岁。

闭合性骨折Ⅰ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内固定术。

交锁钉髓内固定16例。

钢板固定6例。

动力髋固定4例为粗隆间骨折。

骨折不愈合16例,骨缺损或骨愈合不良4例。

初次手术距就诊时间为3~18个月,平均8.3个月。

术前明确诊断18例,术中发现脓液,炎性肉芽组织通过细菌培养或病理检查诊断8例。

细菌培养阳性18例,表皮葡萄球菌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

8例未培养出致病菌。

内固定物松动8例。

X线片表现: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溶骨、断端间隙加宽、硬化、骨萎缩、骨缺损、骨质异常增生、密度不均、轻度骨膜反应。

18例行血沉检查;男12例,在91mm/1 h~55 mm/1 h 之间,平均68 mm/1 h,女4例,分别为58 mm/1 h,79 mm/1h,2例正常。

1.2 治疗方法:26例患者都采用手术治疗。

保留内固定物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

保留内固定物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

保留内固定物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摘要】目的:总结保留内固定物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

方法:对我科住院治疗的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病例采用保留内固定的清创冲洗治疗法,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应用有效抗生素。

结果:16例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病例经治疗后在保留内固定物的条件下成功控制感染,骨折得到顺利愈合。

但外院转入1例的处理有所延迟,多次清创冲洗仍未能有效控制感染。

结论:积极有效的处理能在保留内固定物的情况下成功治愈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清创;冲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025-03【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bone fracture with retained implants. Methods Patients sustained early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were treated with debridement and irrigation with retained implants, antibiotics were choose accordingto the results of bacteria incub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 16 patients suffered with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were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with retained implants, and the fractures were healed eventually. But 1 patient transferred from other hospital failed with such method because of delayed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Early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bone fracture could be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effective and aggressive intervention while retaining the implants.【Keywords】Bon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Early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Debridement; Irrigation; Complications内固定术后感染仍然是骨折治疗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往往造成骨不愈合、延迟愈合甚至骨髓炎等后果。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期及治疗进展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期及治疗进展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期及治疗进展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伴随而来的原发和继发感染问题变得极为突出。

据国外文献报道,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 5% ~2. 5%,国内文献报道,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 5%。

骨折内固定术后一旦发生感染,轻则延长疗程,增加医疗费用,重则并发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截肢可能。

为了对内固定术后感染有更好的认识及治疗,现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期及治疗进行综述。

1 临床分期根据感染出现时间,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分为早期感染(术后< 2 周)、中期感染( 术后2 ~ 10 周) 和晚期感染( 术后> 10 周)[1]。

1. 1 早期感染早期感染主要为高毒力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2]。

多由于开放性骨折的创面污染、手术切开时创口污染或术后伤口护理不当原因引起。

临床上多表现为创面愈合不良,伴有局部红、肿、热、痛,分泌物为脓血样或脓性液,内固定物未外露及松动,X 线片示骨质无破坏或偶有骨膜反应。

大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C 反应蛋白(CRP)升高。

但有文献报道,内固定术后2周内血沉增快不能作为继发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而3 周后的血沉变化可作为继发感染简便、实用的参考指标[3]。

1. 2 中期感染中期感染致病菌多为低毒力性细菌[2],主要与内固定物相关[4],内固定物表面常常出现细菌生物膜,不仅能对抗机体免疫防御机能,还可防止抗生素侵入到菌体周围,从而对细菌生长起到保护作用,但此期生物膜附着牢固性较晚期差,易清除。

临床表现多为局部红、肿、热、痛较早期轻,可伴有窦道形成,分泌物变稠,有的骨质钢板外露,多数患者表现为中低热或不发热,白细胞数偏高或正常,血沉和CRP 升高,X 线片表现不一,可出现骨膜反应或骨破坏,内固定物稳定或可出现松动,伴少量死骨形成。

1. 3 晚期感染晚期感染细菌培养证实多为低毒力性细菌[2],主要是因为在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之时,不能完全将其清除,进而表现为慢性的过程。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中生命体征平 稳 , 未 出现严重 的低 血压症状 , 且均 未出现呛 咳 、
躁动等 。患者在气管插 管步骤后 , S p O >9 1 0 %。根据实 际手 术 情况 , 记 录情况相对较好 的 1 7 8患者术 前 、 术中、 术后 相应数 据 ( 血压 、 心率 、 S p O : 、 P E C O 、 心 电监护 、 血气分析 ) 。见表 1 。 患者平均住 院天数 为( 2 1 . 6± 3 . 4 ) d , 切 口疼痛 时间 ( 2 . 7±

[ 2 ] 崔晓.丙 泊 酚复 合全 身麻 醉在 重型颅 脑 损伤 急诊 手术 中的应
用[ J ] . 中国实用 医刊, 2 0 1 3, 4 0( 1 ) :1 1 5 . 3 讨 论 [ 3 ] 毛福胜.5 2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手术 的麻醉分析 [ J ] .中 国医药
导报 , 2 0 1 0 , 7( 2 3 ) : 8 9 , 9 3 .
加 强临床护理质量 和效 率。这不 仅 有 助 于 抢救 患 者生 命 , 在 对 巩 固手 术 治疗 效果 、 促进 患者 康 复 、 减 少 致 残 率方 面 也 扮 演重 要角 色 。颅 脑 外 伤 患 者 病 情 危 重 且 病 症 变 化 快 , 病 情
可 以在短 时 间 内迅 速 恶 化 , 所 以 在 麻 醉 前 访 视 应 重 点 了 解
[ 5 ] 王兴高 , 刘善发 , 黎葵英 , 等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 的麻醉方法 分析 [ J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杂志, 2 0 1 3 , 2 1 ( 4 ) : 9 7 - 9 8 .
[ 6 ] 骆智宇. 丙泊 酚静脉麻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 患者的脑保护
作用探讨 [ J ] . 中国基层 医药 , 2 0 1 3, 2 0 ( 1 4 ) : 2 1 1 9 - 2 1 2 0 ( 收稿 日期 : 2 0发病原 因多 种多样 , 发 病机 制有 事故 、 受 伤 以及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治疗体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治疗体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通过深度研究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开展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所产生的慢性感染情况,对其临床治疗方案进行研究,进而总结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三年内(即2019.01-2022.01)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患者(样本数量为12例),感染均属于慢性深度感染,对髋关节未造成不良累及影响。

结果:较之治疗前,治疗后病原菌阳性率更低(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11.46±3.23Vs23.26±6.54)、降钙素原(0.12±0.16Vs1.14±0.39)、C反应蛋白(5.31±1.47Vs24.92±7.96)]更加显著(P<0.05);患者均没有再次感染,再次感染复发率为0.00%。

结论:当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开展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所产生的慢性感染情况时,针对病原菌检测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可明显地降低再次感染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慢性感染;治疗体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骨折疾病,并且主要发生在老年群体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等[1]。

临床对此疾病主要开展早期手术治疗,但是因为大部分老年患者存在一系列并发症,其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2]。

倘若患者术后存在不良感染,则可能会造成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还会对其生存质量造成消极影响。

鉴于此,本文通过深度研究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开展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所产生的慢性感染情况,对其临床治疗方案进行研究,进而总结治疗体会。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三年内(即2019.01-2022.01)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患者(样本数量为12例),其中男性、女性例数依次为9例、3例,年龄主要分布在55岁至86岁间(均值为73.46±6.03岁)。

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处理

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处理

2004,2,2
8
闭式滴注引流
9
方法与技术
—清创 —抗生素骨水泥
2004,3,9 2004,8,30
10
方法与技术
2004,3,9
2004,8,30
2005,8,22
—取出髓内钉 —再清创 —外固定支架
11
方法与技术
2005,8,22
2005,8,22
—剔除死骨 —再清创 —抗生素链珠 —外固定支架
47
结束语
内同定术后感染是骨科手术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 之一;必须通过各个环节预防感染,遵照手术规范精 心操作,降低感染的机会;术后严密观察,力图及时 发现可能存在和发生的感染,诊断一旦确立,处理要 果断,有效控制和治疗急性感染,保证内固定治疗骨 折的效果;对慢性感染要采用个体化方案,想方设法 积极治疗,达到保留肢体、治愈骨折、重建功能的最 终目的。
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处理
曾炳芳
上海交通大学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
1
引言
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手术最常见、也最严重的
并发症之一。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肢术后的功能康
复,而且还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倘若感染迁延不
愈,容易形成慢性骨髓炎或感染性骨不连,难以 治愈,甚至面临截肢的危险。
2
发病机制
妥善处理内植入物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
修复骨缺损要因病施治实行个体化治疗
采取适当措施和手段解决创面覆盖问题
5
方法与技术
2003,12,4
患者,男,32岁 直接暴力闭合性损伤
6
方法与技术
2003,12,8 2003,12,4
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 外加钢丝捆绑和人工骨应用
7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目的:对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措施进行讨论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选用的实验对象为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的20例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患者,并且这些患者都接受过清除病灶和灌洗引流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在患者接受治疗后,随机访谈患者,根据半年到一年的随记结果显示,有85%患者的骨折完全愈合,复发感染的患者占12.5%,由此可见,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效果较好。

讨论: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发现,主要是根据X线片的检查结果,来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情况,对隐性感染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愈合率,同时对于巩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标签:骨折内固定术;隐性感染;临床诊断在患者进行手术后,发生隐性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并且发生隐性感染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例如造成有的患者出现骨延迟愈合,还有的患者出现骨不愈合的问题,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一般情况下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常常会造成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本文主要对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隐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和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治疗资料本次研究选用的实验对象为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的20例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患者,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的范围在20岁至55岁,平均年龄为(33.4±1.5)岁。

其中肱骨骨折2例,尺骨骨折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8例,胫骨骨折3例。

患者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轻度骨膜反应、骨密度不均、骨质异常增生、骨缺损、骨萎缩、硬化、断端间隙加宽、溶骨和骨质吸收等隐性感染症状。

1.2治疗方法本次调查的20位患者都接受过手术治疗,在远端内固定部位发生感染,2例患者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取出骨折远端锁钉后,对病灶进行清除,进行灌洗引流,在骨折部位出现炎症。

骨折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中西结合治疗

骨折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中西结合治疗

病 ,在37例 中有7例合并乙型肝 炎,有2例肝功异常 。此类患 者术 前全 身情况差 ,术 中失血 ,术后又长时间卧床 ,消化功 能低 下,营养不 良。7例中仅有3例间断支 持治疗 。在低蛋 白 血症 ,免疫功 能低下 的情况下 ,未积极支持治疗 ,术后感染
染 、中 药 等 治疗 ,有 3例 治 愈 ,6例好 转后 自动 出院 。
术 后 得 不 到 必 需 的 治疗 是 术 后 感 染 的 又 一原 因 。
1.4 中医药运用情况 A、综合全 部病例 ,其基本病因机为 2.1.4 全身性疾病处理不力,这是术后感染的又一原因 糖
气血亏虚 ;或兼瘀,或夹湿热 ,或肝 肾不足 ,辩证选用八诊 尿病是造成术后易感染 的常见病之一,在37例中有3例伴有糖 汤加减 。对虚证为主 ,在上方 中大剂量使用大黄芪3O一60g, 尿病。术前皆常规降糖处理。但术后仍按术前方案用药,有一 人参 (党参 )25—50g,每 日一剂 ,水煎取汁300ml,每 日三 例术后6天切 口感 染,2例拆线时发现切 口感染 。其原因在 于
【中图分类号 】R2—03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07—8517 (2010)22—067—2
我 科 从 19 内固 定 术 后感 染 骨骨折因 固定不可靠,术后骨折成角压迫皮肤,同时因市售
37例 ,经 回 顾 性 分析 及 结 合 相 关 资 料 发 现 造 成 术 后 感染 有 创 螺 钉 增 加 了炎 性 反 应 ,造 成 皮 肤 感 染 坏 死 ;而 象 在胫 骨 这 种
用生肌象皮膏外敷 ,两 日一换。待肉芽生长 良好时四日一换, d1左 右 。不 了解 创 伤 、手 术 对 血 糖 的影 响 ,术 后 未 监 测 尿

分析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分析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4]梁其彬,黄枫,刘华桢等.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论文集.2015:472-473。
[5]李丽,刘海峰.骨科病房骨关节感染部位分离病原体及其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60-62。
参考文献:
[1]梁兵鑫.骨关节创伤患者内固定术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7):1085-1086。
[2]刘坤.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2):80-81。
[3]杨闻强.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144-3145。
1.3防治措施
对照组治疗方式: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患者头孢类消炎药物治疗。
观察组治疗方式:采用针对性治疗,根据患者感染菌种的不同,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对于大肠埃希菌患者,可给予其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美洛匹宁、头孢类等药物治疗,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可给予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对于表皮葡萄球菌患者,可给予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舒巴坦、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药物治疗,对于鲍曼不定杆菌患者,可给予其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对于阴沟肠杆菌患者,可给予其氨曲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舒巴坦等药物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创面污染、存在多处骨折、合并较多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等,临床上有部分学者认为,患者手术时间越长,术后出现感染机率越高,同时合并较多并发症也可加大患者感染机率[4]。我院选用针对性治疗,其可针对患者感染因素和感染菌种进行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虽其效果显著,但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出现用药风险事件[5]。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研究进展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研究进展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各种事故的频发,因伤骨折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而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灾难性的,它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由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其也成为骨科医生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就近些年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治疗篇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内固定的处理两方面。

感染的治疗包括抗生素的应用,清创,伤口冲洗及骨缺损的处理;内固定的处理主要是解决内固定的去留问题。

感染的处理一、抗生素的应用1. 全身抗生素的应用对于骨组织感染,传统观点认为:清创治疗后应持续静脉用药 4~6 周,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口服和静脉治疗能够达到近似的疗效,但口服的副作用更低且花费更少。

近期的一项系统评价指出:在治疗成人慢性骨髓炎方面,只要致病菌对所用抗生素敏感,不论是采用口服还是静脉注射,其临床疗效相似。

在治疗时间方面,目前尚未有足够证据表明:超过 4~6 周的应用抗生素临床疗效更佳。

2. 局部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的局部应用主要用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慢性骨髓炎常出现局部骨质缺血硬化,软组织瘢痕化,因而病灶部位血供较差,全身应用抗生素有时很难达到有效杀菌浓度,且常合并骨不连,手术清创去除死骨后常会出现骨缺损。

因此,局部应用合适的含抗生素载体,不仅能填补缺损,闭合死腔,阻止瘢痕长入,而且局部高浓度的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杀灭或抑制细菌。

PMMA 骨水泥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抗生素载体,但其生物相容性差,释放率低,在体内不能自行降解,须二次手术取出。

目前临床常使用硫酸钙作为抗生素载体,其优点包括:可吸收、纯度高,易与抗生素结合,有良好的骨传导及药物缓释功能。

二、清创充分彻底的清创是外科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基础和前提,清创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去除坏死组织以达到减少致病菌负载的目的。

胫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策略

胫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策略

氧血 ,避免 发生胎儿 吸入羊水或 宫 内窘迫 风险 ;产程 缩短下 可预防宫 内胎儿停 留时间过长 ,降低 剖宫产发 生率 。今后 ,在临床 实践 中 ,应遵 循产妇 意愿 ,按 照 个性化原则 ,规避传统分娩方 式 ,给予产妇更 多尊重 , 加大其 活动空 间 ,使 其 自主选择 自身分娩 计划 ,提高 分娩控 制感 。综上所 述 ,对初产产 妇行分娩 球与 自由 体位联 合助产能缓 解分娩疼 痛 ,改善分娩 结局 ,值得 临床借鉴 。
· 712 ·
浙江临床医学2018年4f l第2O卷第4期
胫骨干骨折钢板 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策略
龚冲丞 刘林 陆 睛友 ★
【摘要 】 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 x- q2014年1月 ̄2017年1月收治的21例胫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
感染 患者 的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 性分析。结果 2l例术后 感染的患者 ,平均随访 12个 月,感 染均得到 有效控 制。结论 胫骨干骨折钢板 内固定 术后感染可通过彻底清创+内固定物取 出十持 续负压 灌洗 引流得到有效控制。
性 骨 折 6例 ,开 放 性 骨 折 l5例 ,其 中 Gustilo I型 8 例 , Ⅱ型 5例 ,Ⅲ型 2例。8例 患者 于受 伤 当 日急诊 行 内固定 术 ,另 7例于 伤后 1~2周 内施 行手术 (平均 10d);手术 均采 用有 限切 开或 闭合 复位 钢板 内固定 。 术后 1周 至 1个 月期间发 现切 口周 围红肿热痛 ,部分 伤 口破溃 并有淡黄 色或血性液体 渗 出,伴或不 伴发热 等 全身 反应 。经 对 患 者局 部感 染 初 期处 理 有 效控 制 后 ,于术后 7-11个月 (平均 9个 月 )再次人 院 ,其 中 17例 患者 x线 及 CT检查 表现胫 骨干 已骨性愈 合或接 近 骨性愈 合 ,4例 尚未愈合 。所有 患者入 院时 均无全 身发热 、局部 红肿热痛等急性感染 表现 ,15例患肢局 部 伤 口炎性 肉芽 形成 ,表面小灶 皮肤破 溃伴 少量黄 色 清亮 液体 或暗血性液体渗 出 ,6例患者局部钢板外 露 , 表 面皮肤缺损约 0.5cm×0.5er a~1.0em×1.0em大小。 1.2 方法 (1)初期处理 :初期 予局部切开 引流 、根 据 引 流物培 养结 果选 择敏感 抗 生素静 脉 用药 1~2周 、 清洁换药 至局 部炎症控制 ,对 于部分伴 有少量皮肤 缺 损 至钢板外 露者 ,仍坚持 每周换药 2~3次 以期保 护和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骨髓炎的治疗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骨髓炎的治疗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骨髓炎的治疗治疗这两种并发症的主要目标是清除感染源、控制炎症、减轻疼痛,并预防进展及复发。

治疗方案如下:1.抗生素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首选。

通常建议使用口服抗生素,但如果感染严重或患者免疫力低下,可能需要静脉给药。

抗生素的具体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

2.切口处理:对于感染切口,应进行清创和切口引流。

清创是指将切口周围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彻底清除,以帮助清除细菌并促进伤口愈合。

切口引流可以将感染液排出,防止其在切口内积聚。

3.治疗骨髓炎:对于已经波及到骨髓的感染,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有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实施骨髓清创和引流。

骨髓清创包括清除受感染的骨髓和骨髓脓肿,并在必要时进行植骨。

4.疼痛管理:手术后感染和骨髓炎都会引起疼痛。

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具体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疼痛的程度来确定。

5.免疫增强措施: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采取额外的措施来增强免疫力。

这可能包括补充营养,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或者调整药物剂量。

6.定期复查: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和骨髓炎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诊断目的是监测感染的状况,炎症的程度和治疗的效果。

如果感染无法控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二次手术或其他更积极的治疗手段。

总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骨髓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融合多个治疗措施。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止并发症进展和减轻疼痛的关键。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伤口,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杨新伟;王秋根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8(014)023
【摘要】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病机制与黏附其上的微生物有关,大多由开放性骨折和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葡萄球菌引起.按感染的时间分为早期(<2周)、延期(2~10周)和晚期感染(>10周),早期准确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较困难.PET和PET-CT技术的出现为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提供了一种新工具.治疗感染的目的是巩固骨质并预防慢性骨髓炎的发生,要求用合适的外科手术联合6~12周抗生素来彻底治愈感染.本文综述了髓内钉、外固定支架、钢板和螺钉相关性感染的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总页数】4页(P3623-3626)
【作者】杨新伟;王秋根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71
【相关文献】
1.万古霉素缓释系统与Wright硫酸钙治疗创伤后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的治疗效果探讨 [J], 张金刚;刘大伟;宋思桐;高洪达;胡海平;李爽
2.感染后咳嗽病因诊断与治疗体会 [J], 刘环
3.感染后机化性肺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J], 何彦侠;李秀业;熊鑫;吴文杰;薛兵
4.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及治疗选择 [J], 胥伯勇;李忠伟;赵仕博;张树文;杨新明;马创
5.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J], 余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
术后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术后康复锻炼,降低因活动不当导致的感染风险。
定期复查与随访
鼓励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问题。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课程
01
开设针对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的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
专业水平。
临床实践
02
加强医护人员在感染防治方面的临床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
循环,减少感染发生。
疼痛控制
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 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信
心。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01
抗生素选择
根据手术部位、常见致病菌及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02 03
用药时机
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 大于1500ml,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24小时,个别 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抗菌涂层技术
研发具有抗菌功能的内固定材料表面涂层,降低 感染风险。
生物反应调节剂
研究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降 低感染发生率。
微生物组学研究
深入探讨人体微生物组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为防 治策略提供依据。
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术后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 力。
全身应用抗生素
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观察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局部清创和手术治疗
对感染部位进行彻底清创和手术治疗,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保持伤 口清洁。
护理和康复
在感染得到控制后,需要进行护理和康复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 恢复。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