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什么心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3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3. 预期后悔式购买 双十一不断营造易逝感(过了今天就没了)、稀缺感(限 量啊限量),会让很多消费者进入 “预期后悔” 的心理 状态。 预期后悔就是指: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我真正想做,而 是担心我不做会后悔。 翻译成双十一的话就是: “我买这些东西,是担心如果我不买,将来错过了就会后 悔,将来买会更贵。” 继续翻译成购物一族的逻辑就是:“折扣的价格,等于不 要钱。”“今天不买这个包,等于损失了 1 万块。”
8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6. 销量领先——更多使用” 外周线索 “ 因为双十一大量的抢购、秒杀和紧张的气氛,给所有的参与 者提供了 “时间压力”,而 “时间压力” 大时,人的决策 能力会降低,从而不得不更依赖 “外周线索” 做判断。 大量的研究发现,在购物决策时间压力大的时候,消费者的 决策能力显著降低,他们往往更加会通过肤浅、单一、从众 的方式来决策,也更加容易做出非理性决定。 7. 更容易接受单一信息 时间压力之下,消费者决策能力下降,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变 少(不会考虑这么多了),所以会更加依赖单一信息做决策 ,而不是依靠综合信息做决策。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数据显示,在2015年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旗下各平 台总交易额达到912亿元,其中无线占比达到68%
百度文库
。
1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双十一期间,消费者面临着降价折扣、促销氛围、时间压力 、繁杂信息,同时持币搜索、伺机秒杀、担心错过——这 种独特情景下的消费者行为,和平时悠闲自得的购买行为 有很大不同。 1. 利他行为增加 双十一环境下,消费者的利他性购买需求会增加——也就 是我们常说的送礼购买。 很多人在双十一会进行透支消费,或者买了平时根本不舍 得消费的东西,这个时候会因过量购物而产生内疚感。 而恰当的利他行为可以减少这种内疚感,所以很多消费者 会在双十一增加利他行为。“你看,我又帮我男朋友挑了 一件大衣,比我的都要贵呢!”
12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9. 稀缺性感知 增强全民哄抢、全民狂欢——这会导致消费者更加容易受到 “稀缺性”的影响,而对稀缺性的感知增加时,人会增加冲 动性购买行为。 比如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告诉A组被试者,坎贝尔罐头降价10%,结果平均每人购买 了3.5罐。 然后,告诉 B 组被试者,坎贝尔罐头降价 10%,每人限购 12 罐,结果平均每人购买了 7 罐。
11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小知识 艾菲奖(EFFIE AWARDS)创立于1968年,是美国营销协 会为表彰每年度投放广告达到目标,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广告 主、广告公司所专门设置的特别广告奖项。它更集中关注广 告带来的实际效果。 中国广告协会于2003年年底与美国营销协会签署协议,正 式引进艾菲奖。中国的艾菲奖与美国、法国、德国等其他成 员国的艾菲奖一样,每年评奖一次,使用同一标志,执行同 一评审标准,并具有同等的国际权威性。本奖项在中国每年 评奖一次,中国艾菲奖的设立是中国广告与国际广告接轨的 象征和体现。
10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假设你准备招收一个新媒体营销人。 非补偿性评估就是,脑子中先想出一个标准(比如必须是 985 院校毕业),然后把不符合标准的全部杀掉。 然后小王因为没上过大学,被淘汰了。 而补偿性评估就是,先整体看完一个人,再做判断。比如小 王虽然没上大学,但是你突然发现他竟然获得过艾菲奖金奖 ,而且只要月薪 5K,这怎能不要! 这里面,“艾菲奖” 补偿了 “不是 985 毕业” 这个劣势。 而双十一存在大量秒杀、抢购、疯狂的信息量和选择情况下 ,消费者的决策方式会倾向于非补偿性评估。
7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6. 销量领先——更多使用” 外周线索 “ (2)外周线索:与目标无关,但是可能会带来间接证明 的线索(一般是基于经验概括) 比如你买一个手机,外周线索就是:哪个国家产的、什么 牌子的、谁代言的、买的人多不多等。这些线索和你用手 机目标(比如玩游戏、打电话)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可能 会当做间接证明。 在双十一的时候,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消费者会更多使 用外周线索,大量降低中心线索。 也就是说,消费者会更加容易受到:品牌大不大、原产地 在哪、谁代言谁背书、销量怎么样等信息影响。
4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4. 尝试新选择增加 双十一一般是“囤货式”购买——一次性买好未来好几个 月的衣服鞋子。 而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比往常更加倾向于尝试新选择 ,而不是维持过去的购买习惯。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个实验: 给被试者一张菜单,让他们根据菜单预定自己的饭。 A 组被试者被要求每周制定下一周的食谱,而 B 组被试者 被要求每天制定当天的食谱。 结果发现:B 组被试者每天的食谱类似程度很高,而 A 组 消费者却选择更多花样。
2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2. 自制力释放 双十一之前,大部分人会刻意压制自己的购物需求,等到 双十一再一起购买。 “这双鞋子真好看!算了,还是等双十一再买吧。” 而对需求的压制会消耗人的自制力,从而导致消费者出现 集中的自制力释放行为——疯狂购物 + 疯狂娱乐。 人一旦进入自制力释放的状态(往往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 压制),就会出现这些状况: 购买一些平时不舍得购买的商品(因为没有自制力了); 娱乐需求增加; 工作注意力降低
6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6. 销量领先——更多使用” 外周线索 “ 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收集信息,而这种信息来源主要是两 种线索: (1)中心线索:与目标直接有关的线索(一般是基于判 断分析) 比如你买一个手机,中心线索就是:CPU 主频、屏幕大小 、轻薄程度、外观如何等。这些线索都是跟你买手机的目 标(比如玩游戏、打电话)直接有关的。
5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5. 决策瘫痪 双十一给消费者提供了海量的选择,商品琳琅满目,给了 消费者充分的选择。 大部分人觉得 “选择越多越好”,但是研究发现,过多的 同质选择,反而会让消费者进入“决策瘫痪”状态,最终 放弃购买。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摆出一系列昂贵的果酱,向消费者提供试吃机会和折扣。 实验分为 2 组,一组有 6 款果酱,另一组有 24 款果酱, 全部都可以任意购买。最后研究者发现,在提供 6 款果酱 的组中,有 30%的试吃消费者选择了购买;而在提供 24 款果酱的组中,只有 3%的人最终选择了购买。
9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 什么心理?
8. 瞬间排除你——消费者使用非补偿性评估 消费者在商品评价阶段,一般有两种评估方式: (1)补偿性评估:浏览一个商品,再看下一个商品,对每 个商品建立一个大致心理打分。 这就意味着商品的属性优势劣势可以相互补偿——这个手机 ,CPU 不行,但是新功能双镜头不错啊! (2)非补偿性评估:先找到想要的属性,然后拿属性去筛 选商品。 比如只看 5.5 英寸的手机,不符合的直接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