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 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3-3 内蒙古蒙牛乳业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宏观环境分析
一、中国乳业概况
(一)中国乳业发展进程
1.第一阶段:奶业生产体制转变时期(1978~1992年)
改革开饭以前,我国奶业生产实行统一生产、收购生鲜奶,集中消毒、装瓶,统一销售。改革开放以后,奶业生产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发展方针,有力地激活了劳动要素,解放了生产力。1978~1992年间,我国奶类总产量和奶牛存栏数年均递增率分别达到13.4%和13.9%,干乳制品产量年均递增率达到16.9%。
图3-46 中国奶牛的存栏头数增长
2.第二阶段:流通体制改革时期(1993~1998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饲料价格放开,但牛奶销售价格改革却不同步,仍由物价局监督,出现了“一头活一头死”的现象,致使牛奶生产成本提高,养牛效益开始下降,奶类总产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奶业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放开了牛奶购销价格,取消牛奶补贴,实行市场竞争,开放乳制品市场。国外乳制品纷纷进入我国市场,组建奶业集团,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取得了成效,奶业生产逐步走出低谷,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3.第三阶段:生产方式转变时期(1999~2006年)
2004年,中国奶业协会在石家庄召开第一届奶牛发展大会,推广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牛场,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以改变我国奶牛养殖长期以来“小、散、低”的状况。到2007年末,部分规模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的硬件和软件装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2008年,中国奶业协会在上海召开第三届奶牛发展大会,推进奶牛养殖的标准化。1999~2006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和奶牛存栏数年均递增率分别达到22.3%和17.4%,干乳制品产量年均递增率达到17.6%。
4.第四阶段:转变增长方式时期(2006年至今)
2006年以来,由于奶牛养殖成本不断上升,乳制品生产和流通监管失衡,市场竞争无序,行业整体利润下降。 《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等文件陆续出台,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加快奶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奶业从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提高素质转变,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我国奶业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
图3-47 中国牛奶和奶类产量
(二)中国乳业黄金十年
中国奶业在1999~2008年10年间,经历了高速成长的黄金十年,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奶业一直以低于10%成长速率平稳增长,而此10年内,无论是从总产量还是奶牛存栏数目来衡量,中国奶业都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幅度高速成长,奶制总产量增长了近5倍,每年的增产量占据了全球乳业新增量的50%以上,奶制品工业生产总值从120亿元增至1300亿元,而同期内全球奶业发展年均增长数值一直徘徊在 2.5%~3%之间,这种是全球奶业内
少见的高速成长。
图3-48 中国奶业黄金十年
推进科技进步,为提高奶业发展水平提供技术支撑。科技是我国奶业快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些实用技术的加快推广应用,我国奶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如奶牛品种的培育、胚胎移植技术、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机械化挤奶技术、UHT 加工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提高奶业的科技含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断进行自身改革与自我完善,改进乳业发展中的弊端,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拓展奶业发展空间。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不断扩大对外贸易,2007年我国共进口乳制品29.9万吨,为1995年7.1万吨的4.2倍,年递增率达到了12.7%。同时,不断加大引进外商投资的力度,例如2006年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主要用于帮助黑龙江省扩大奶牛养殖规模。不仅如此,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提升我国奶业的整体素质。我国奶业国际合作主要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欧盟(EU,过去称欧共体EEC)的奶类援助项目和中国—加拿大奶牛育种综合项目。
(三)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
从2008年下半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首先是三聚氰胺(“毒奶”)对乳制品行业的冲击。年销售额10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7%的石家庄三鹿轰然倒塌,圣元、雅士利亦单位:(万吨)
来源:国家统计局
销量萎缩,中低端奶粉市场突然出现接近1/3的市场空白。蒙牛也未能幸免,据蒙牛新闻发言人透露,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最开始时,产品销售受到了严重阻碍,在9月19日的最低值,销售量降低了90%以上。
“毒奶”事发后,蒙牛内销外售数量均大幅下滑,部分生产线停产,加之召回“问题奶”及消费者退货,蒙牛销售回款由原来的月回款30亿元下降为月回款10亿元,已经出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短缺现象。蒙牛乳业发布的2008年年报中显示,2008年亏损额达到9.486亿元,而2007年其净利润则为9.358亿元。
3-49 2008年以来乳制品产量下降
二、蒙牛的崛起
于1999年,集团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并且以呼元人民币产品曾以优良品质荣获“中国品三、宏观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模式
式。技术缺乏是制约奶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表现之一以“公司+规模牧场”探索模式。此模式能够从严格意义上实现对奶源的全程监控,确保图蒙牛乳业集团成立和浩特为轴心向外省扩展延伸。由集团总裁牛根生和其他9位自然人,共同出资1000多万元,发起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700多万元。
2002年,摩根士丹利、英联投资公司、鼎晖投资同时投资蒙牛,注入现金两亿多,
并于2003年再次注资,成为摩根士丹利在亚洲地区直接投资额最大的企业。后于2003年4月23日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蒙牛牌”等多项荣誉称号。现今蒙牛集团正打造国际一流品牌,建设世界乳业中心,确保在2010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蒙牛曾连续5年保持三位数的增长速度,国内的行业排名由成立初年的第1116位跻身前两强,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更以“平均一天超越一个同行”的奇迹成就了一段草原乳业的神话。
(一)供应商
1.蒙牛奶源供应(1)公司+农户”传统模小规模生产、分散农户饲养为主,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奶业产业化的要求。蒙牛的“公司+农户”模式采用“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统一加工”流程,“农户”的“分散饲养”使每头牛都得到精心照料;“奶站”的“集中挤奶”,把过去的“收奶”变成了“收牛”,“公司”通过控制奶站而间接控制了整个奶源。值得一提的是,蒙牛的500多个奶站都是由民间资本投资完成的,蒙牛通过与奶农签订奶源订单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共同体。
(2)
牛奶的完美品质。蒙牛现有澳亚示范牧场,近两年,又在马鞍山、尚志、张家口等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