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学校突发事件后期心理援助与辅导方案

学校突发事件后期心理援助与辅导方案

学校突发事件后期心理援助与辅导方案全球范围内,学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自然灾害、恶意攻击或个人事件等,无论其性质如何,都给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为了帮助受影响的人们恢复正常生活,学校应当制定全面的心理援助与辅导方案。

本文将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措施。

对于学生而言,突发事件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首先,学校应当派遣专业的心理学家或心理辅导老师前往现场,进行初步的心理状况评估。

通过这个评估,学校可以了解受灾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援助方案。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集体讨论会,给予学生们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倾诉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其次,学校应当组织心理疏导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身心平衡训练、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情绪管理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学校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心理支持小组,让学生们可以相互倾诉和支持,通过互助的方式共同度过困难。

在教职员工方面,学校同样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提供心理支持。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使教职员工能够及时辨别和解决学生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这些培训可以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技巧等内容。

同时,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援助小组,由一些有经验的心理辅导专家组成,为教职员工提供个别辅导和支持。

另外,学校还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支持和陪伴对孩子的恢复十分重要。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会,向他们传递关于心理援助的信息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放心理辅导的预约平台或热线电话,方便家长们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而针对整个学校群体,学校应当着力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氛围。

这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实现。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学者或心理辅导师来进行主题讲座,向整个学校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的画展或写作比赛等,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

心理援助中心对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案

心理援助中心对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案
(二)伦理规范建设
1.制定心理援助伦理规范,明确工作人员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界限,保护求助者隐私。
2.加强伦理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3.建立伦理审查机制,对心理援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监督和处理。
十一、心理援助研究与技术创新
(一)研究工作推进
1.开展心理援助相关理论研究,探索心理危机干预的新方法、新技术。
(二)队伍建设与发展
1.优化心理援助中心人才结构,注重引进具有临床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才。
2.建立心理援助人才库,对优秀人才进行储备和培养,确保中心专业力量的可持续发展。
3.鼓励工作人员参加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认证,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五、心理健康宣传与普及
(一)心理健康宣传策略
1.制定年度心理健康宣传计划,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3.引入心理康复、心理减压等新兴服务内容,满足求助者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十、心理援助政策法规与伦理建设
(一)政策法规制定
1.参与制定和完善心理援助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心理援助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建立心理援助工作手册,明确工作流程、职责权限和法律责任。
3.定期对心理援助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风险防控能力。
心理援助中心对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援助中心作为提供心理服务的专业机构,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案,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为求助者提供心理支持。
二、目标定位
1.提高心理援助中心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降低心理危机对求助者的影响。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2.事故灾难:如火灾、交通事故、化学泄漏等;
3.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
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等。
三、组织架构
1.成立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指导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设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3.邀请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技术支持。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全文总结:
本方案从背景与目的、适用范围、组织架构、干预策略与措施、人员培训与选拔、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对干预流程、原则、宣传与普及、监测与预警、法律与伦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方案还涉及资源整合、跨区域协作、志愿者管理、科研与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内容。
2.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所需的经费;
3.落实各部门职责,确保心理危机干预政策的有效执行;
4.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调整政策措施,提高政策效果。
二十三、社会参与与监督
1.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格局;
2.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和支持力度;
4.建立跨区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库,总结经验,提高干预效果。
十五、志愿者管理
1.建立志愿者选拔和培训机制,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2.明确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伦理要求,确保志愿者在干预过程中的合规性;
3.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4.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志愿者和受助者的权益。
3.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确保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对受影响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降低心理危机对个人和社会的不良影响,保障人民群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心理危机防范意识。

(2)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心理危机,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有序进行。

(2)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部署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3)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2)优化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干预时间。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专业优势,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设立心理危机干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上报等。

3、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包括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负责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4、明确各部门职责,包括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民政部门等,共同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库,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6、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高干预效果。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

(2)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检查与评估标准,定期对重点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检查,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医院心理援助应急预案范文

医院心理援助应急预案范文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医院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制定本预案。

通过建立健全心理援助体系,及时、有效地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对医院工作的影响,维护医院和谐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包括患者心理危机、医护人员心理危机以及其他涉及医院工作的心理危机事件。

二、组织体系2.1 领导机构成立医院心理援助应急指挥部,由院长担任总指挥,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2 工作机构设立心理援助应急小组,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干预和善后处理等工作。

2.3 小组成员职责(1)心理援助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心理援助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指挥。

(2)心理援助应急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心理援助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3)心理援助应急小组成员: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干预、善后处理等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3.1 预防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意识。

(2)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危机风险评估。

(3)加强心理援助队伍建设,提高心理援助人员的专业能力。

3.2 预警信号(1)患者情绪波动大,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症状。

(2)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出现心理疲劳、抑郁、焦虑等症状。

(3)医院内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群体心理危机。

四、干预措施4.1 干预原则(1)及时性: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心理援助。

(2)专业性:由专业心理援助人员实施心理干预。

(3)针对性:针对不同心理危机事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4.2 干预措施(1)心理疏导: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心理压力。

(2)心理治疗:针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心理治疗。

应急预案中的心理援助与心理干预措施

应急预案中的心理援助与心理干预措施

应急预案中的心理援助与心理干预措施一、认识应急预案心理援助与心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应急预案是与突发事件相应的一系列紧急救援措施,目的是有效应对、减少灾害损失、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在灾难面前,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不安、恐慌、焦虑等心理反应。

因此,完善应急预案中的心理援助与干预措施对于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提高灾害应对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心理支持体系1. 培训心理援助人员在应急预案中,应设立专门的心理援助小组,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心理援助人员组成。

他们应具备心理学知识、危机干预技能等专业背景,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2. 建立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心理支持服务。

大众可以拨打热线电话,获得专业心理援助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减轻应激反应,增强应对能力。

三、心理教育和信息发布1. 提供心理教育宣传材料在应急预案中,应制作并发放心理教育宣传材料,包括应对灾难心理的基本知识、常见应激反应及应对方法等。

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应对能力。

2. 及时发布信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机构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告知公众灾难情况和救援进展,避免信息不透明引发恐慌。

同时,发布正面积极的心理指导,鼓励人们保持冷静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困难。

四、提供心理援助服务1. 现场心理支持在灾难现场,心理援助人员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向受灾者提供现场心理支持。

通过倾听、安抚和开展心理技巧训练等方式,减轻受灾者的心理负担。

2. 心理疏导和干预应急预案需要提供不同级别的心理援助服务。

对于轻度应激反应的人群,可以提供简单的心理疏导,如倾听、安慰和情感支持等。

对于重度应激反应的人群,应提供更加专业的干预措施,如心理治疗、药物干预等。

五、建立心理后续援助机制1. 心理后续跟踪对于严重受灾的个体或群体,应建立心理后续跟踪机制,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援助服务。

2. 社区心理重建灾后,组织社区心理重建活动,通过心理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灾民重新建立幸福感、融入社会生活。

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和处理

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和处理
十三、心理干预的监测与评估
1.干预过程监测:对心理干预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测,确保干预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干预效果评估: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估体系,定期对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估,为干预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3.质量控制:通过同行评审、专家咨询等方式,提高心理干预的质量,确保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十四、心理干预的普及与教育
3.联合培训与演练: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协作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八、心理干预的伦理与法律规范
1.保护隐私:在心理干预过程中,严格保护受助者隐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尊重自主权:尊重受助者的自主权,确保干预措施在受助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3.伦理审查:对心理干预方案进行伦理审查,确保干预措施符合伦理规范。
2.定期回访与评估:对接受过心理干预的个体和群体进行定期回访,评估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3.社区心理服务:在社区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民众心理素质,预防危机事件造成的心理问题。
七、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1.建立协作机制: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应对危机事件。
2.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危机事件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传递,提高心理干预的针对性。
3.心理干预技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创伤治疗、情绪调节等方法,帮助个体和群体缓解心理压力。
4.心理康复: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康复,提高心理韧性,预防心理疾病。
四、心理干预流程
1.启动应急预案:危机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心理干预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2.情况调查与评估:了解危机事件影响范围、程度,评估受影响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状况。
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和处理

学校应急心理干预方案范文

学校应急心理干预方案范文

学校应急心理干预方案范文为了帮助学生和教职员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学校制定了应急心理干预方案。

该方案旨在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受到影响的人们恢复情绪平衡,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恢复和康复。

以下是本学校的应急心理干预方案内容:一、应急心理干预团队的组建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学校将建立一个专门的应急心理干预团队。

该团队由具有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包括心理学教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

团队成员需要接受专门培训,具备有效的心理干预技能和方法。

二、应急心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1.应急心理干预前期准备在发生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之前,学校应急心理干预团队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团队成员需要了解学校内各类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可能发生情况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预案和应急计划。

同时,团队需要熟悉学校内各类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为不同人群量身定制干预方案。

2.应急心理干预措施当发生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学校应急心理干预团队需要迅速出动,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首先,团队成员将迅速到达现场,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受影响人员的需求。

然后,团队将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受影响人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团队成员将与受影响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事件,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情绪恢复和康复。

3.应急心理干预后期跟踪在心理干预过程结束后,学校应急心理干预团队将继续跟踪受影响人员的情况,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团队将与受影响人员保持联系,随时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应对问题。

团队成员将继续与受影响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和康复,重建信心和希望。

三、应急心理干预方案的评估和完善为了不断提高应急心理干预的效果和质量,学校将对应急心理干预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和完善。

学校将组织专门的评估小组对应急心理干预团队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干预效果和问题,吸取教训和经验,完善方案和措施。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b.建立联络人制度,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组织多方力量,形成心理援助的合力。
a.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救援行动与心理援助的无缝对接。
b.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高心理援助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十一、法律与伦理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a.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b.对心理援助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
2.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尊重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意愿和选择,维护其尊严。
a.注重文化敏感性,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背景。
b.遵循专业伦理,避免强制干预,确保援助对象的自主性。
十二、研究与发展
1.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的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十四、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心理援助工作的信息化、数据化。
a.收集和整理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个人信息、援助记录等数据。
b.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心理援助需求进行预测和评估。
2.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个人隐私。
a.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b.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数据管理的有效性。
a.确保心理援助场所的安静、舒适,便于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放松心情。
b.定期检查和更新心理援助物资,保证物资的充足和适用性。
3.技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心理援助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
a.建立心理援助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在线咨询等功能。
b.利用社交媒体、手机应用等渠道,扩大心理援助的宣传和影响。
b.通过宣传册、海报、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救援干预应急预案范文

心理救援干预应急预案范文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危机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的救援干预工作。

三、预案组织机构1.成立心理救援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成立心理救援干预专家组,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评估、干预和培训等工作。

四、预案内容1.心理危机事件识别(1)了解事件背景,分析事件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

(2)关注受害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信号。

2.心理危机干预原则(1)以人为本,尊重受害者隐私。

(2)及时、有效、有序地进行心理干预。

(3)尊重受害者意愿,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3.心理危机干预措施(1)心理疏导:为受害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2)心理治疗:针对心理危机,进行专业心理治疗。

(3)心理咨询: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心理问题。

(4)心理评估:对受害者进行心理评估,确定心理干预方案。

(5)心理援助:为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包括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

4.心理危机干预流程(1)接到心理危机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预案。

(2)心理救援干预专家组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心理危机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心理干预方案。

(4)实施心理干预,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5)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总结,形成报告。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定期组织心理救援干预专家、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2.定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预案。

2.将修订后的预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七、应急预案的监督与考核1.领导小组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2.对心理救援干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预案的执行效果。

震后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案

震后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案

●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求助者都有自杀的可能性 的存在 不要忽略危机求助者表现出的确定的自 杀线索 要探讨并了解求助者掩饰自己想结束生 命的真实想法
灾后心理评估表
以下项目;是关于你受灾以后心理和生活方面 的压力调整 在最近一周内;你如果有下列烦恼或 痛苦;可以根据不同程度为自己计个分:回答为没 有计0分;回答为很少计1分;回答为中等计2分;回 答为较多计3分;回答为非常多计4分 如果累计分 数相对较高;可以向相关心理咨询专家咨询 在做心理辅导前;我们必须要和受灾者进行交 流沟通 我们必须要对患者说;你的回答没有对错; 你的感受没有对错;我们会和你一起渡过
于10分;则不需要心理干预 10至40分 表 明创伤体验已经形成;这就需要我们进入心 理干预 40至60分; 我们在干预的同时需 要精神科医师的参与 60分以上者;需要精 神科医疗
心理危机也是灾难;是突发 事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而 产生的次生灾难
心理危机是突发事件所造 成的间接损失的主要原因
无法安定
01234
6 我不想去回忆地震中的痛苦情景;但它总还是要出

01234
7 老是听到一些奇怪的声响;尽管其他人没听到
01234
8 一想到恐怖的场面;就不敢活动做事
01234 9 心情不好;不想与人交往 0 1 2 3 4 10 神经有些过敏;遇到小事也容易紧张
01234 11 努力试图克制自己不去想痛苦的事
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 快速制定
危机干预方案 尽快实施危机干预
2 灾难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既有受害者 幸存者
目击者 死难者的家属 同事 朋友;也有救援人员 消防人员
警察 应急服务人员 志愿人员 易感人群 老人 儿童等;他们

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近年来,社会上频发的重大事件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和困扰。

针对这些事件产生的心理危机,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重大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应急预案。

一、重大事件心理危机的特征重大事件常常伴随人们对安全和生存的威胁感和恐惧感,对心理状态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引发心理危机。

这些特征包括:1. 强烈情绪反应:如恐惧、愤怒、悲伤等。

2. 记忆障碍:事件产生后,受害者可能出现记忆混乱、回忆重现等现象。

3. 社会支持减少:前所未有的灾祸会导致人们负面情绪增加,同时社会关系疏远。

4. 心理健康问题:重大事件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二、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原则在制定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个体需求:不同个体对重大事件的反应不同,应根据个体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2. 真实透明的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地发布事件相关信息,降低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3. 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受灾者提供多样化、连续性的支持。

4. 多元化干预手段: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多种途径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

三、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1. 心理咨询和评估: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评估,为受灾者提供精准的心理支持。

2. 心理治疗:利用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应激干预等,帮助受灾者克服心理困扰。

3. 心理教育和宣传: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心理应对能力。

4. 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支持网络,包括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为受灾者提供实质性的援助和支持。

四、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的实施步骤1. 事前准备: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明确分工、任务和时间节点,收集各种心理援助资源。

2. 事件发生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心理卫生专业队伍,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协助受灾者处理心理问题。

应急预案中的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

应急预案中的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
2.总结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工作提供参考;
3.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提高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工作的整体水平;
4.定期对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案例进行回顾,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作策略。
二十六、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的长期规划与展望
1.制定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的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2.建立健全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的信息保密制度,保护受助者隐私;
3.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物资支持,包括专业书籍、宣传资料等;
4.加强与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5.建立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工作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专业性。
十、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的宣传教育
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心理问题的认识;
5.跟进评估与调整方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总结经验,完善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工作。
六、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的资源配置
1.人员配置: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工作人员、专家库成员、志愿者等;
2.设备配置:心理测评工具、心理咨询设备、心理疏导教材等;
3.场地配置:心理咨询室、心理疏导活动场所等;
4.经费保障:设立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专项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3.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增强公众的心理自我保健能力;
4.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十一、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的监督与评估
1.建立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2.设立评估小组,定期对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的效果进行评估;
十五、心理援助与心理疏导的社区参与

突发事件后如何进行善后处理和心理疏导

突发事件后如何进行善后处理和心理疏导

突发事件后如何进行善后处理和心理疏导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事件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还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

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进行有效的善后处理和心理疏导至关重要。

一、善后处理(一)救援与安置突发事件发生后,首要任务是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抢救生命。

救援队伍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治。

同时,要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的安置场所,确保他们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如食物、水、住所和卫生设施。

(二)损失评估对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这包括对建筑物、基础设施、农作物等的损失评估,以及对受灾群众的经济损失和生活影响的评估。

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补偿、重建和恢复工作提供依据。

(三)恢复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这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和重建工作。

(四)清理与消毒对受灾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清理废墟、垃圾和污染物,对公共场所和居民住所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

(五)补偿与救助根据损失评估结果,对受灾群众进行合理的补偿和救助。

这包括财产损失的赔偿、生活困难的救助、医疗费用的报销等。

同时,要为受灾群众提供就业援助和生产扶持,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

二、心理疏导(一)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应迅速到达现场,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恐惧、焦虑和悲伤等情绪。

可以通过倾听、陪伴、安慰等方式,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二)心理评估对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问题。

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评估内容包括情绪状态、认知功能、社会支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为受灾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

(完整版)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完整版)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3.教育评估: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育策略和内容。
二十、跨区域协作
1.协作网络:建立跨区域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协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互助。
2.联动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跨区域联动机制,协同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3.协作平台: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定期举办协作交流活动,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的整体效能。
4.降低受灾人群心理危机发生的风险;
5.促进受灾人群心理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
二、组织架构
1.成立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相关工作。
2.设立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专家库,为受灾人群提供专业支持。
4.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共同参与,形成联动机制。
2.工作展望: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规划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的长远发展目标。
3.持续改进:根据工作总结和展望,不断优化工作策略,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十三、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1.法规制定: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2.法规宣传: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权益保护的意识。
二十五、社会支持与公众参与
1.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
2.公众教育:通过媒体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促进公众参与心理健康事业。
3.志愿者服务:发展壮大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本工作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全面、高效、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体系,以应对突发事件对受灾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组织架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资源配置、协作机制等多方面的规划与部署,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同时,强化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执行,提升心理援助服务的普及与质量,鼓励社会支持和公众参与,共同为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期待能够为受灾人群提供长期、持续的心理关怀和支持,助力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美好生活。

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与干预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与干预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与干预应急预案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突发事件往往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灾害和紧急情况下。

因此,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干预,减轻人们心理上的负担,促进他们的心理恢复。

此外,应急预案还应确定范围,明确适用于哪些类型的突发事件,以确保相关措施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写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由具有心理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包括心理学家、医生、社会工作者等等。

团队成员应该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合作开展工作。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在编写应急预案之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可能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其可能导致的心理问题。

这可以通过研究历史数据、案例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来完成。

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将为后续的应急响应流程和资源调配计划提供依据。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是应急预案的核心部分,它涵盖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心理援助和干预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这包括:及时建立援助热线和心理咨询服务,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简要评估和处理急需援助的人群,提供危机干预和紧急支持,监测并记录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计划以及长期的心理康复辅导等等。

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为了能够有效地提供心理援助和干预,必须制定资源调配计划。

这包括确定可供受援助人员使用的心理卫生设施、团队和专业人员,以及合理分配和调配这些资源的方法和程序。

此外,还需要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获取额外的支持。

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在突发事件期间,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至关重要。

因此,应急预案还应包括沟通和协调机制的制定。

这包括制定有效的信息发布策略,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到有关心理援助和干预的重要信息。

此外,还需要与其他救援机构和社区资源建立密切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助。

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

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

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一、引言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突然或重大的生活事件时,所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

这种状态可能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了及时有效地帮助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个体,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至关重要。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1、稳定情绪:帮助当事人迅速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情绪状态恢复相对稳定。

2、提供支持:让当事人感受到关心和支持,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3、解决问题:协助当事人寻找解决当前危机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其应对危机的能力。

4、预防复发:通过干预,降低当事人再次陷入心理危机的可能性。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1、及时性原则: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干预,以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2、专业性原则: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工作者实施干预。

3、保密性原则:严格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不泄露其个人信息和干预内容。

4、尊重性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感受、意愿和选择,不强迫其接受干预。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团队组建1、心理专家:具备丰富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经验,能够对复杂的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和诊断。

2、心理咨询师: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具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3、社会工作者:协助解决当事人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4、志愿者:经过相关培训,为当事人提供陪伴和基本的帮助。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1、危机评估收集信息:通过与当事人及其周围人员的交流,了解危机事件的经过、当事人的情绪反应、身体状况等。

评估风险:判断当事人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存在自杀、自残等危险行为的风险。

2、制定干预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明确干预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确定干预的时间和频率。

3、实施干预心理支持:倾听当事人的倾诉,表达理解和关心,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认知调整:帮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和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引导其进行积极的思考。

问题解决:与当事人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
3.技术创新:推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创新,探索新的干预方法和技术手段。
4.学术交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提升研究水平。
十九、心理危机干预的社区参与
1.社区动员: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高社区的自我防护能力。
2.社区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增强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韧性。
3.质量控制:加强心理危机干预质量控制,确保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经验总结:总结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经验,形成典型案例,为今后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注:本文仅展示全文的五分之四内容。)
二十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监督与问责
1.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定计划执行。
1.定期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及时收集受影响人群的反馈意见,调整干预策略,提高干预效果;
3.加强与其他地区、部门的经验交流,不断提升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注:本文仅展示全文的五分之一内容。)
七、紧急响应流程
1.信息收集: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迅速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包括受影响人群的数量、年龄、性别、心理状况等,为制定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十、公众宣传与教育
1.宣传策略:制定针对性强的宣传策略,利用多种媒体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心理防护意识。
2.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增强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
3.宣传材料:制作发放心理危机干预宣传材料,如海报、小册子、动画片等,提高公众的识别和求助能力。
2.事故灾难:如火灾、交通事故、化学泄漏等;
3.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镇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一、总则(一)编制目得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与减少心理危机得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提高我镇保障公共安全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得能力。

(二)编制依据依据国务院《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市突发公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加强北京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工作得指导意见》、《房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房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三)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镇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人员得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

(四)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社会参与。

二、干预分级及处置(一)专业分级处置根据人们遭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得方式(直接或间接),可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以下五级进行干预,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五级人群。

1、第一级人群:突发公共事件得直接受害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干预原则:隔离、保护、心理支持、个体辅导、及时反馈信息。

2、第二级人群:现场得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得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她救护人员)。

干预原则:合理调配、劳逸结合、保护、心理支持、集体心理干预、定时反馈信息。

3、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得人员,如幸存者与目击者得亲人等。

干预原则:合理安置、保护、心理支持、团体辅导、信息反馈。

4、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得人员或志愿者。

指突发公共事件区域得其她人员,如:居民、记者等。

干预原则:统一管理、心理支持、团体辅导、科学宣教、信息反馈。

5、第五级人群: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提高我镇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的能力。

(二)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市突发公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加强北京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房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房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镇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人员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

(四)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社会参与。

二、干预分级及处置
(一)专业分级处置
根据人们遭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可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以下五级进行干预,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五级人群。

1、第一级人群: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干预原则:隔离、保护、心理支持、个体辅导、及时反馈信息。

2、第二级人群: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干预原则:合理调配、劳逸结合、保护、心理支持、集体心理干预、定时反馈信息。

3、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员,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干预原则:合理安置、保护、心理支持、团体辅导、信息反馈。

4、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指突发公共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等。

干预原则:统一管理、心理支持、团体辅导、科学宣教、信息反馈。

5、第五级人群: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人。

干预原则:正确导向、科学宣教、心理支持、信息反馈。

(二)分级响应及干预
以《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将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对应分为四级,对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四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级响应及干预。

1、I级响应及干预(特别重大事件)
接到符合I级响应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镇政府立即启动Ⅰ级干预,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小组对该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分类分级干预计划。

根据需要派遣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和应急干预队伍按规定时间赴指定地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接受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对目标人群进行现场评估和分级干预。

应急干预队伍负责人应将干预情况及时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要提出对重点人群开展救治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同时,应及时向上级政府反馈有关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的情况,必要时向上级卫生部门请求支援。

2、Ⅱ级响应及干预(重大事件)
接到符合Ⅱ级响应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镇政府立即启动Ⅱ级干预,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对该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分类分级干预计划。

根据需要派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和应急干预队伍按规定时间赴指定地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接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对目标人群进行现
场评估和分级干预。

应急干预队伍负责人应将干预情况及时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救治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必要时向上级卫生部门请求支援。

3、Ⅲ级响应及干预 (较大事件)
接到符合Ⅲ级响应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镇政府立即启动Ⅲ级干预。

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对该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分类分级干预计划。

根据需要派出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专家和应急干预队伍按规定时间赴指定地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接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对目标人群进行现场评估和分级干预。

应急干预队伍负责人应将干预情况及时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救治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同时,应及时向上级政府反馈有关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的情况。

4、Ⅳ级响应及干预 (一般事件)
接到符合Ⅳ级响应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Ⅳ级干预。

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对该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分类分级干预计划。

根据需要派出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专家和应急干预队伍按规定时间赴指定地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接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对目标人群进行现场评估和分级干预。

应急干预队伍负责人应将干预情况及时向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救治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组织体系由干预领导机构、干预专家组、干预小分队组成。

在镇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负责我镇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

(一)心理干预领导机构
1、镇心理干预协调小组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根据镇应急指挥机构的要求,由镇主管卫生工作副镇长任组长,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市干预协调小组(简称:
干预协调小组)。

成员由教科文卫办、信息中心、卫生院、派出所、教委、民政科、综治办、残联等部门组成。

镇干预协调小组职责:在镇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类别,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

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信息中心:负责协调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宣传。

卫生院:负责组建干预专家组、应急干预专业队伍,组织、协调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的实施。

派出所: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应急干预行动的顺利进行。

教委:负责学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的通报,并协助卫生部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行动。

民政科:协助卫生部门对受灾群众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行动。

综治办:负责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治理工作,并协助卫生部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行动。

2、镇干预协调小组办公室
镇干预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科文卫办,负责本镇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的组织协调任务。

3、心理干预专业工作队
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干预支持。

四、应急干预和终止
1、Ⅰ级、Ⅱ级干预
镇干预协调小组接到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在区干预协调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

2、Ⅲ、Ⅳ级干预
镇干预协调小组接到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进行心理危
机干预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根据本行动方案启动Ⅲ、Ⅳ级干预,召集专家对相关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需要及时派出应急干预机动队,由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应急指挥机构统一协调指挥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工作;及时向镇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区干预协调小组报告有关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情况;必要时向省干预协调小组请求支援。

3、现场干预及指挥
干预工作队在接到指令后及时赶赴现场,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展开心理危机干预行动,并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应急干预工作队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加强与现场各应急处置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4、信息报告和发布
现场应急干预工作队每日向镇干预协调小组报告干预进展,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镇干预协调小组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干预相关信息的发布工作。

5、应急干预终止
经干预专家组评估,提出终止干预的建议,报镇干预协调小组,由镇干预协调小组宣布干预终止,并报上级干预协调小组。

五、保障措施
心理危机应急干预体系建设是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心理危机应急干预组织和队伍建设,制订干预行动技术方案,保证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的顺利开展。

1、信息系统
将心理危机应急干预相关信息资源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

2、应急干预专业队伍
组建镇心理危机应急干预专业队伍,心理危机应急干预专业队伍要相对稳定,要加强骨干队伍的培训,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干预能力。

3、经费保障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4、装备保障
镇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小组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交通工具、个人应急携行装备和通讯设备等。

六、公众参与
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心理卫生宣传教育;卫生院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培训工作。

逐步建立以医务人员和基层干部为骨干的群众性心理辅导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辅导能力。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2016年3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