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批评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现实主义批评

现实主义批评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强调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并由此确定了艺术批评中“真实性”的原则。它强调艺术创作中“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结合,即艺术作品一方面要真实地反映生活,一方面要有社会主义的倾向性。现实主义批评的主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①电影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当下现实或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态势是否符合现实或历史逻辑;②人物性格发展是否符合现实或历史逻辑;③电影创作手法是否与整部影片的现实主义风格相吻合;④电影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 类型批评

类型批评是西方最流行的学术性批评类型之一,这是因为被归类的对象是知识的一个基本方面。类型批评关心的是通过辨别和描述一组文本中基本的结构上的类似性来确定类型的范畴。除了对某个类型的特定文本范例的比较性评价,该方法也从历史的、技术的、意识形态的、和美学的角度来描述和说明类型的演变。

3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是70年代推动西方电影研究兴起的最重要的社会运动和文化批评话语之一。在电影批评和理论中,性别问题成为分析中心的思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对女性形象、女性制作者、和女性观众的理解,并要求重新确定电影研究的规则。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主要贡献是把性别问题引进了以前无视性别的“机器理论”和精神分析等批评方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关注和分析在影视文本中性别的建构。介入了批评和文化生产两个方面。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论,女性主义在所有的知识形式和质询领域内都提出了有关性别和性别等级的重要观念。女性形象一直是电影和有关视觉媒体的中心特征。

4 后现代主义批评

在哲学领域里,后现代主义的辩论集中在对“普遍的”或包容一切的思想和阐释系统的越来越严重的怀疑。它强调社会和文化“现实”和个人身份的异质性和片断性,以及对它们统一的、全面的理解的不可能性。在文化实践中,“后现代”的则反映了对在艺术和设计中的现代主义的价值和进步越来越缺乏信心

5 场面调度

原指“放入场景中”(放在摄影机前),指独立于摄影机位置、镜头运动以及剪接之外的所有电影影像要素(虽然观众所见的都是这些要素综合合成的影像)。场面调度包括灯光、服装、场景、演技及其场景中的物体、形状和人物。场面调度是正确理解一部电影的重要方面。分为蒙太奇式的场面调度和长镜头的场面调度。运用场面调度批评的注意点1.必须以系统化的方式看待场面调度2.把场面调度系统和大的影评系统相联系

5集体无意识

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人类祖先的经验经过不断重复以后,便会在种族的心灵上形成所谓的“积淀”之物——“原始意象,它们被保存在种族成员的“集体无意识”里,世世代代沿传不止

.6人格面具

所谓人格面具,即指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目的

7 作者批评

作者批评部分是由于作为不同于类型批评的另一个选择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作为对大众文化评论的一个回应。这个分析方法也关注一组文本的语义和句法的相似性。但是,这里的目的是辨别个别的创造性艺术家--导演、制片人、作家、或作家-制片人--在形式、风格、和主题上的个人印记。这个批评方法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作者分析要求把历史研究(确定一个潜在作者的所有作品)和类型以及结构性的文本分析结合起来。

8 精神分析批评

电影中的精神分析批评有时也称为“第二符号学”。电影研究和批评的注意力也从电影语言和电影结构转到了由电影机器所制造的“主体效果”上。在符号学的精神分析阶段,电影研究兴趣的焦点从电影影象和现实的关系转到了电影机器本身。精神分析的方法强调了电影的元心理学领域,它的激发和调节观众欲望的方式。

9意识形态批评

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意识形态是一种表象在这种表象下,个体与其实际生存状况的关系是一种想象关系,意识形态把个体询换为主体。电影首先是一种工业与其他工业一样电影生产也是商品生产,要体现资本的简单在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它的价值消费过程就是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由于电影形象的直观性和大众性,使的它能够从广泛的程度上左右观众的意识,它实际上是按照国家意识形态的规则虚构现实,电影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把个体的人变成主体的臣民,就是把个体同化,已进行社会形态再生产。

10后殖民主义批评和第三世界批评p270

第三世界和后殖民主义影视批评是一个把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和电视置于其文化和政治、以及其后殖民身份等背景中的批评方法。

第三世界电影批评的奠基之作是弗尔南多·索伦纳斯和奥克泰维尔·杰体诺的论文“走向第三种电影”(1969),副标题为“发展第三世界解放电影的笔记和实验”。谴责使拉丁美洲从属状态合理化的文化殖民主义。文章以“第三种电影”的宣言提出了一种另类的、独立的、反帝国主义的电影,更强调战斗性而不是作者的自我表达和消费者的满足。第三世界主义的宣言不但不仅把他们的新电影和好莱坞对立起来,也和他们自己国家的商业传统对立起来,把它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的”、“异化的”、和“殖民化的”。

•简答

•影视批评的互动参与性?

• 1.空间表现的局部性需要“完形”补充

•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老爷的背影,暗示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

• 2.时间表现的省略意义需要“意会”

•如:《公民凯恩》中2分钟展示6组镜头,讲述凯恩9年婚姻生活的过程。

3.影像的直观确定≠意义的单一

如:《红高粱》中奔跑的生命意识(

4.本文的流动≠意义的确定

如:《战舰波将金号》中三个石狮子的隐喻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了狮子在炮声中的觉醒,象征人民奋起反抗沙皇政府的暴行,也预示了革命胜利的前景

•新闻性评介和学术性批评应如何区别?

•影视批评一词被用来描述各种关于影视的写作。其中新闻性评介和学术性批评的区别可以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读者(2)风格3)时间性(4)词汇(5)长度(6)论证

• 1.新闻性评介读者:新闻性的影视写作发表在日报、周报、和许多通俗杂志上。其写作意在针对广泛的、一般性的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