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公开课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石壕吏》。(板书课题作者)先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
✧ 2. 体味语言背后的情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写作背景
师:为了准确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我们先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公元758年,安史之乱如火如荼,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正所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时年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此时,杜甫离开洛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于暮色苍茫之际,途经石壕村,遭遇官吏深夜捉人之事。义愤填膺之际,记下这一幕催人泪下的场景。
四妇人之苦
师:这催人泪下的场景写成文字,就是字字血泪的《石壕吏》。也难怪王夫子在《读通鉴论》中说:读杜甫《石壕吏》之诗,为之陨涕(yǔn tì)。
师:陨涕什么意思?
生:流泪。
师:之,第一个是“的”,第二个什么意思?代谁?听老师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师配乐朗诵。(音乐是《西天取经路遥迢》)
读完后稍微一停,让学生在师营造的氛围中稍微沉浸几秒。
师:这首诗让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悲伤。
板书“悲”。
师:为谁悲伤?
生:老妇。
师:你从那段文字看出来的?
生:听妇前致词……板书“前致词”
师:我们把这部分齐读一下,读出悲伤。
师:大家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一种心酸。
现在大家自由读一读,找出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出了老妇人一家怎样的遭遇。
小结:从大家的解读中,我们能感受到老妇一家生活的很“悲惨”,陷入了生之困境。
板书“生之困境”。
五吏人之暴
师:造成他们一家如此悲惨的原因是什么?
生:战争。
师:战争让他们失去了什么?
生:亲人。
师:这次失去的亲人是谁?那句话看出来的?
生:老妇。
师:是谁带走了老妇?给这一家带来了直接灾难。
生:官吏。
师:那句话看出来的?
生:有吏夜捉人。
师:为什么夜里捉?
生:白天都出去避难了。夜里更容易抓到壮丁。
师:可见老百姓们日夜都不得安宁。还有哪句写到了官吏?
生: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师:这句话写出了官吏的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凶狠残暴,如狼似虎,步步紧逼。
师:又写出了老夫人的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苦苦哀求,哭诉。
师:哀求有用吗?结果如何?
生: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经被带走。
师:二个儿子刚刚战死,一个儿子生死不明,老伴又被带走,这对老翁来说,是?
生:灭顶之灾。
师:老翁怎么样了?哪句话看得出来?
生: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师:谁在哭泣?为什么不敢放声大哭?
生:怕官吏听见。
六诗人之忧
师:诗人反映如何?还是看这句。夜久,如闻说明了什么?
生:诗人很同情他们一家,很伤心,很担忧。板书“忧”。
通过夜久就可以看出来,诗人并没有睡觉。如闻并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有哭声,也有可能是哭声,是诗人移情于景。
师:他并没有站出来说话,为什么?
生:不敢。
师:你太不了解杜甫了。他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敢于反映真正的社会现实,所以,他又被称为现实主义诗人。
生:他救得了今天就不了明天,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救得了一家救不了全天下的百姓。师:对,诗人当时内心是极其复杂的,他一方面同情百姓的疾苦,另一方面又担忧国家的安危。大家看一段资料。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国家很快就会走向灭亡。
一头是百姓疾苦,一头是社稷安危,忧国忧民的杜甫,才写出了这读来潸然泪下的石壕吏。六课本剧欣赏
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品读了妇人的苦,官吏的暴,诗人的忧,当这些人物穿越到我们眼前的时候,又能引发我们怎样的感触呢?接下来请欣赏课本剧《石壕吏》,请演员就位。
201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