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单位:文山市新平街道大沟绞小学姓名:李云洪

申报职务: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任教学科:语文

【摘要】:当前语文教育中的症结所在——窒息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要改变教育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控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策略二,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策略三,打破模式,培养创新思维。策略四,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策略五,教师主体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强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语文;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想象一、背景现状

当前语文教育中的症结所在——窒息创造性思维,我国语文教育曾经存在一些弊端,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受到来自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多方面的激烈批评,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对我国的语文教育要进行改革,要改革我们就要进行更深刻的清理和反思,弊端如下:

(一)只重视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

不少专家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两者互相依存,不可机械割裂。抽掉人文精神,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脱离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达与运用,抽象地去讲人文性,就会有使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无法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文教育效果。在实际的语文教育中,却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这是当前语文教育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偏向。

(二)只强调标准化考试而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的内容是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心血的作品,语文课本身带有模糊性、多义性,大至课文主旨、段落理解,小至某一句话、某个词语的含义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标准化试题好处是客观、准确,但容易把学生引向读死书、死读书的方向。过分强调标准化考试的后果是造成机械地死记硬背,限制甚至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只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写作技巧训练的后果则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丧失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作文教学应强调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并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要鼓励说真话,鼓励写出真情实感,做到“文如其人”。

但是,为了取得高分,现在教师只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只要求文章观点正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能自圆其说、取得较好分数就可以了。至于是真话假话、是真情还是假意就不太关心了,更何谈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二、培养途径

根据当前我国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营造民主、自由、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乐于表达,积极参与,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之所在,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自由的气氛,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思考,不搞“一言堂”。学生表现只要有肯定的地方都要给予表扬,即使有缺点,也还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同时,要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他人乃至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要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意识和习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能力。如讲“海”这一生字时,“海”的偏旁是

三点水,并要求学生练习写“氵”。有学生问:“三点的最

后一笔为什么不是点而是提呢?”又有学生问:“‘上海’

也是这个‘海’字,但‘上海’不是‘海’,为什么叫‘上

海’。”另一学生立刻提问:“‘浙江’也在海边,为什么不

叫‘海’”?学生的积极思考,把思考过程中的疑问提出

来,正表明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从而有效训练了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也真正成了学生的一员,便形

成了这种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

2.要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挖

掘。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

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老师说“对!”

话音刚落,一个学生“你们讲得不对。”老师问:“你说的

‘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

在哪里?”学生又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

爱了吗?”老师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

学生。”学生之所以敢于向老师提出意见,表明看法,体

现出民主和谐的课题氛围,师生间的关系是真正平等的。(二)、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爱”有两种意思,一是对人或对事物有很深的感情,一是喜欢。两种意思都可以。学生说:“我爱踢足球。”“爱祖国、爱家乡”……。

老师启发道:“你们说得对,人以年龄分有少年儿童,有中年人,有老年人,因年龄不同所爱也有不同。如职业分就有教师、医生、营业员、科技工作者等等”,他们职业不同,爱好也不同……。想一想继续用“爱”说一句话。全班学生都举手跳跃发言:“爷爷爱打太极拳。我爱做广播操”……。有一个学生说“和尚爱念经。”引得哄堂大笑。老师又启发道:“不说人行不行?”学生很快举手说:“熊猫爱吃竹叶。”“小猴爱学人的动作。”……

有学生说:“青草爱春天,花儿爱春天,小朋友也爱春天,大家都爱春天。”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引发的方法和

途径很多,但要真正奏效却并不多。因引发的方式综

合性很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过程和周期。操作时需要

进行耐心的启发、引导和培养,真正“授之以渔”,

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并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兴

趣持久。进行兴趣培养,语文教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任何思维都要凭借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故应

该发挥优势,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激发学生

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最佳状态。

3、问题来自于学生,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