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体系的演变》报告
院系:
姓名:
学号:
日期:2012年12月28日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告终,法西斯势力瓦解,同
时又推动了各个殖民地区反殖民革命的进行。苏联与美国成为世界两大强国,受其影响,脱离殖民地建立新国家的各国也选择了各自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世界格局又在变化中发展着。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放,和平,对峙,体系交替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教会了各国如何加强联系,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
一、对殖民地的影响
17世纪后半期,欧洲建立了近代国际体系。这包括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末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1815年至1914年的维也纳体系。由于欧洲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全球影响,实际上到19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区域性国际体系已发展为世界性国际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世界性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但以上体系均未改变一个事实:列强对外扩张,弱国沦为其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的管理与压迫,一些亚非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无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极大地发展。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加强了对亚非国家的侵略,从而进一步激化了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
然而,在二战的影响下,民族解放运动尤其是亚非地区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和独立的斗争进入新的阶段。世界殖民统治体系迅速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亚非拉地区只有31个独立国家,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口却高达14.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70%,土地面积78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5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二战期间,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亚非地区反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在以空前规模发展着。
二、二战后世界总体局势
二战后,世界历史进入当代史时期。当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运动空前高涨,并取得广泛胜利。首先在亚洲爆发,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从4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形成了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成为世界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其中亚洲27个,非洲48个,拉丁美洲10个,大洋洲11个,欧洲1个。
西方学者说过:“如果对战后亚洲和非洲争取独立的政治运动在规模和数量上空前高涨的现象求解释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是最主要的催化剂。”《现代非洲史》写道:“推动非洲殖民地发生变革的因素很多并相互关联,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亚非各国可以顺利地在反殖民斗争中取得胜利,究其原因,可以大致知道:一、因为二战之前,亚非拉各个殖民地的主要宗主国都是欧洲国家以及日本,随着希特勒征服欧洲,原来的老牌资本主义宗主国相继扑到在希特勒的战车下,随着二战的结束,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元气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比如欧洲大陆国家基本都覆灭了,这些国家再也不能保持对殖民地的强有力控制。各个殖民地纷纷以各种方式独立。二、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崛起了两个超级大国,他们是苏联、美国,世界的中心不在市欧洲,政治斗争的中心不再是争夺殖民地输出商品。世界的中心转变为欧美的苏美两国,世界政治斗争的中心转变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形态的对立,世界力量相对比较平衡,谁也不再以争夺殖民地为主要目的,而是把输出革命形态作为斗争目的。三、由于二战后期的战争的正义性,给了各个殖民地国家先进分子以极大的鼓舞,他们以各种方式争取自身独立,尤其在中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受到了极大的鼓励,他们对列强们不再仰视,而是敢于争取自身的幸福。
三、大国阵营形成
二战之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对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与附属国进行了直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取代老殖民主义国家而建立以新形势出现的殖民统治,将他们的遗产纳入到美国全球利益的范围。政治上,美国试图通过“反殖民主义”宣传,从政治上孤立老殖民主义;在组织上,通过建立国际托管机构接管老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地;经济上,迫使英法等取消帝国贸易壁垒,同时加紧对他们的殖民的和势力范围进行经济扩张和渗透,从而达到瓦解英法等殖民体系的目的。1937-1947 美国对法属西非的输出额增加了9倍;1943-1955 美国对法属非洲殖民地的投资由1300万增加到4500万。这些事实已经表明,美国在二战后已经彻底控制了西欧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渐渐形成。
与此同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也在发展壮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建立,鼓舞并有力的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给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职员,使社会主义与民族解放斗争连成一气,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推动力。虽然在二战期间,苏联曾遭受巨大的损失,但是,苏联凭借着计划经济特有的动员优势,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而且奋起追赶美国,五、六十年代经济增长比美国快2.5倍,工业产值从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80年相当于美国的80%,八十年代许多工业品甚至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成为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唯一超级大国。
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让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成为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美国与苏联形成了相互对峙的局面。,美苏双方也积极寻找多种途径与对方展开竞争,这其中最令人生畏的是军备竞赛,双方囤集了足以让对方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双方无时无刻不在策划实施着针对对方的间谍活动。为了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对苏推行“冷战”政策,其内容包括“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三根支柱,它们是在1947、1948、1949三年内相继出台的。这意味着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上的孤立打击、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针对美国发动的“冷战”,斯大林采取了相应对策,其基本指导思想:巩固雅尔塔体制成果,加固东欧阵地。苏联人将大多数东欧国家集结在一起,共同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这一共同防御性实体。苏联从50年代后期赫鲁晓夫掌权开始,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美积极防御方针,开始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政策。
然而最终,美国的经济发展终于战胜了苏联的人力优势。共产主义在苏联遭到彻底失败——即便在苏联解体之前,不少前共产主义阵营中的国家已纷纷相继抛弃它们的信仰。昔日的华约早已无处寻觅,而北约则一直活跃至今,并吸纳了不少前苏联阵营的成员国加入其中。
四、各种力量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制度的创建,对国际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苏联解体以后,世界格局渐渐向“一超多强”的方向发展。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极大国,尽管经历了冷战,经济危机,恐怖袭击,区域战争等,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绝对优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在本世纪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极大国,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欧盟成为目前世界第二大地缘政治经济区。欧盟建立的力量是二战后对损失惨重的欧洲重建的渴望,也是防止欧洲再度陷入战争泥潭的愿望。欧盟逐渐从一个贸易实体转变成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终于在经济上和美国平起平坐了。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实力遭到根本性的削弱,但发展的潜力任然健在。日本也正在企盼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东亚一强。当然,中国也成为了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常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在2010年,中国已经实现GDP总量世界第二的目标。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式在本世纪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不可改变,在今后更长的时期内,存在一个多极化的趋势,但通向这个目标的道路比人们的设想漫长得多、艰巨得多。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点,科学的认识方能制定科学的对策。
参考书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体系的变迁》张小明
《论美苏关系》丹·考德威尔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车校梅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吴学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