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的分类及主要用途解析
人造卫星知识点总结
![人造卫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0195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d.png)
人造卫星知识点总结导言人造卫星是指由人类制造并将其送入地球轨道、太阳轨道、或者其他天体轨道的一种人造天体。
人造卫星的发射及控制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现代空间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造卫星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是现代天文学、通信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人造卫星的定义、历史、分类、发射及控制、应用等方面对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人造卫星的定义人造卫星是指由人类制造并将其送入地球轨道、太阳轨道、或者其他天体轨道的一种人造天体。
它是载有各种科学仪器和设备的人造天体,通过宇宙飞船送入太空,并绕地球运行的具有自动控制和通信功能的飞行器。
人造卫星不仅可以携带各种科学仪器和设备进行科学研究,还可以用于地球观测、通信、导航等领域,因此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人造卫星的历史人造卫星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
当时,俄罗斯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提出利用火箭来进行太空探测和研究的设想。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发射人造卫星的设想逐渐成为现实。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轰动。
自此以后,各个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人造卫星的研究和发射,人造卫星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人类陆续发射了上千颗不同用途的人造卫星,这些卫星在天文学、地球观测、通信、导航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三、人造卫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人造卫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通常可以按照轨道高度、任务和功能、地球上的使用者、制造国,以及载荷等方面进行分类。
其中,按照轨道高度可以将人造卫星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低地球轨道卫星、中地球轨道卫星,以及高地球轨道卫星;按照任务和功能可以将人造卫星分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科学研究卫星,军事卫星等;按照地球上的使用者可以将人造卫星分为商业卫星、政府卫星,军事卫星等;按照制造国可以将人造卫星分为美国卫星、俄罗斯卫星、中国卫星等;按照载荷可以将人造卫星分为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等。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知识清单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20a4878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4.png)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知识清单一、人造卫星(一)什么是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指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卫星本体、姿态控制系统、电源系统、通信系统、遥感系统等。
人造卫星的用途多种多样,涵盖了通信、导航、气象观测、地球资源勘探、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二)人造卫星的分类1、通信卫星用于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包括电话、电视、数据传输等。
它们通常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这样可以保持相对地球表面的固定位置,便于地面接收站的持续跟踪和通信。
2、导航卫星为地球上的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例如我们熟知的GPS、北斗等导航系统,通过多颗卫星组成的星座,能够精确确定用户的位置和时间。
3、气象卫星用于监测地球的气象状况,包括云层分布、大气温度、湿度、风速等。
这些数据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以及灾害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
4、地球观测卫星主要用于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地形、植被、水资源、海洋等方面的信息,为环境保护、农业、地质勘探等领域提供支持。
5、科学卫星旨在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如探测宇宙射线、研究太阳活动、观测星系等,推动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三)人造卫星的轨道1、低地球轨道(LEO)高度一般在 160 2000 千米之间。
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环绕地球的周期较短,通常为 90 分钟至 2 小时。
许多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会选择低地球轨道。
2、中地球轨道(MEO)高度范围大约在 2000 35786 千米之间。
例如,一些导航卫星就工作在中地球轨道。
3、地球同步轨道(GEO)高度约为 35786 千米。
位于此轨道的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从地面上看,卫星好像静止在天空的某个位置,因此常用于通信和气象卫星。
4、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使得卫星经过同一地点的当地时间相同,有利于对地球进行重复观测。
二、宇宙速度(一)第一宇宙速度也称为环绕速度,大小约为 79 千米/秒。
人造卫星分类及用途有哪些
![人造卫星分类及用途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2c2185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4.png)
人造卫星分类及用途有哪些人造卫星分类及用途有哪些人造卫星分类1、广播卫星:专为卫星电视设计及制造的人造卫星。
2、气象卫星: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
3、通讯卫星:通讯卫星是目前与大家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人造卫星。
举凡电视的转播、个人的移动电话、与高速网络等和通讯有关的服务,都和通讯卫星脱离不了关系。
4、地球观测卫星:这些卫星允许科学家聚集有价值的关于地球的生态系统的数据。
5、导航卫星:导航卫星一开始都是为了军事用途而设计的,而后由于民间的需求殷切,所以军方才将此技术解密释出。
其中最著名、应用也最广的,便是原属于美国军方使用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简称为GPS。
人造卫星用途1、科学卫星科学卫星,听着我们可能不知道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是应用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主要是携带各种仪器,主要是在大气层还有外部空间内活动,作用就是收集各种来自宇宙的信息,给人类研究宇宙的行星还有各种物质更多的信息,为我们进去太空做准备。
2、气象卫星我们经常看天气预报,但是具体我们是怎么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甚至现在要比以前的天气预报更加精准呢,主要是通过气象卫星,它含有气象遥感器,能够接收并且测量地球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转化行信号发给地面,就能了解近期的天气情况。
3、天文卫星天文卫星,通过名字就能知道,是用来勘测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其他空间的物质,所以它离地球的距离比较远,一般在最高的轨道上运行,没有什么遮挡它,能通过仪器记录来自天体的无线电波段、红外线波段、可见光波段,能让人在没上太空的情况下就能了解情况,相对于千里眼。
4、广播卫星平常我们开车经常收听的广播,还有在家里看的电视,都是由广播卫星完成的,它是直接向用户转播音频、视频、和数据等的通信卫星,特点主要是能够方向传播,但是接收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在同一个频道,我们都能听到或者看到内容的原因,主要还是在电视方面的应用比较多。
总结其实卫星的种类很多,不只这些,但是这些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还有其他的地球观测卫星、应用卫星、军事卫星、星际卫星等,每一种卫星都有自己的作用,都是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中的例子
![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中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35623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8.png)
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中的例子人造卫星是人类科技的伟大成果之一,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下面是一些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中的例子。
1. 通信卫星:人造卫星可用于提供全球范围的通信服务,使人们能够实现全球通讯。
通过通信卫星,我们可以进行电话通话、互联网连接、电视广播等,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
2.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可以观测和监测地球上的天气情况,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这对于防灾减灾、农业生产、航空航海等行业都非常重要,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日常生活。
3. 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理位置。
通过导航卫星,人们可以在陌生的地方找到目的地,进行导航和定位,极大地方便了出行和旅游。
4. 地球观测卫星:人造卫星可以用于观测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变化。
例如,卫星可监测森林覆盖率、冰川融化情况、海洋水质等,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支持。
5. 卫星电视:卫星电视通过卫星信号传输电视节目,使人们可以观看到全球各地的电视节目。
卫星电视提供了丰富的电视娱乐内容,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6. 农业监测:卫星可以用于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等农业信息,帮助农民合理管理农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7. 救援与灾害管理:卫星可以用于救援和灾害管理。
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卫星可以提供灾区的影像和地理信息,帮助救援人员更好地了解灾情和展开救援行动。
8. 航空航天:卫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卫星可以用于导航飞行、监测飞机状况、通信联系等,提高飞行安全和效率。
9. 科学研究:卫星可以用于天文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例如,卫星可以观测宇宙中的星系和行星,研究地球的大气层和地壳运动等。
10. 赛事转播:卫星可以用于转播体育赛事。
通过卫星信号,人们可以观看到全球各地的体育赛事,享受体育盛事的乐趣。
总结起来,人造卫星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通信、气象、导航、地球观测、农业、救援、航空航天、科学研究、赛事转播等众多领域。
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例子
![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b16a33c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d.png)
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例子人造卫星,就如同地球上的天眼,不断监测着人类的生活和各种活动。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造卫星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在下面,我们将按照单独的类别介绍几个例子,展示人造卫星如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1. 实时气象卫星天气预报是我们每天都关注的事情。
人造卫星的实时气象监测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天气。
我们有时会觉得预测不是很准确,但现在,实时监测卫星使得天气预报更加真实可靠,因为它可以通过卫星图像直接告诉我们当前天气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报未来的天气变化。
2. 导航卫星导航卫星是众所周知的应用领域之一,用于帮助人们在未知的陌生地区进行导航。
通过SatNav定位系统,汽车,船只等交通工具以及手持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和手表等,可以很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位置,我们可以轻松地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
这种技术对于旅游者来说尤其有用,因为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便利地导航。
3. 通信卫星人造卫星也为全球通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以前,通信只能在有信号的地方进行,信号不好的陌生地方,通信就会受到限制。
但是,随着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轻松地与全球各地联系。
今年在中国疫情期间,视频会议成为了新的工作方式,成为了人们必备的工具,而通信卫星就为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联系提供了便利。
4. 农业卫星人造卫星同样为农业提供了帮助。
例如,卫星图像可以显示农田的生长状况,帮助农民及时监测和管理农作物。
此外,卫星数据还可以使用气候预测帮助农民规划农业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 搜救卫星搜救卫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这些卫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定位丢失的人,提供紧急援助。
例如,皮卡丘里基德岛的减少,可通过特定的国际应急信号,搜救卫星可以对这些信号进行追踪,找到丢失者并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人造卫星不仅在科学和技术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还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天气预报、导航、全球通信以及农业和紧急救援等方面都能体现出人造卫星的价值。
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
![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b3b69e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4.png)
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
简称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到1992年底中国共发射3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在人类发射的数千颗人造卫星中,90%以上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卫星,称为应用卫星。
此外,还有科学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应用卫星按其用途可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通信卫星、天文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
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
应用卫星的专用系统按卫星的各种用途包括: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导航设备等。
科学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天文探测等仪器。
技术试验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试验设备。
保障系统是指保障卫星和专用系统在空间正常工作的系统,也称为服务系统。
主要有结构系统、电源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等。
对于返回卫星,则还有返回着陆系统。
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
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
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在卫星轨道高度达到35800千米,并沿地球赤道上空与地球自转同一方向飞行时,卫星绕地球旋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完全相同,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此卫星在地球上看来是静止地挂在高空,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简称静止卫星,这种卫星可实现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不间断的信息交换,并大大简化地面站的设备。
什么是人造卫星?
![什么是人造卫星?](https://img.taocdn.com/s3/m/666aff4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4.png)
什么是人造卫星?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造卫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那么,什么是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是一种可以在外层空间自转的人类制造的机器,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的金属结构,可以搭在地球运行轨道上,用于监测、通讯、导航、气象预测等方面。
最早的人造卫星于1957年由前苏联成功发射,自那以后,人造卫星不断发展进步,今天已经成为现代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人造卫星的类别人造卫星的种类根据用途不同而分为多种,这里列举几种常见的:1. 广播卫星:用于地球上接收和播放电视、电影、音乐和其他娱乐节目。
2. 通信卫星:用于在地球上各处之间传输信息。
3. 导航卫星:用于定位和导航,帮助我们在地球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4. 气象卫星:用于观测和预测天气,以及对自然灾害进行预警。
二、人造卫星的作用人造卫星在现代社会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列举一些:1. 通讯作用:人造卫星为人们的通讯带来了更便捷、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无论是定位导航、电视广播、互联网还是电话,都可以依靠人造卫星的支持。
2. 集中监测作用:人造卫星的日常任务是为地球上的元素提供全球定位系统(GPS),借助卫星技术,人们可以比以往更容易地获得地球表面的高清晰度图像和图示,这些图像和图示对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环境监测作用:人造卫星对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比如对海洋污染和破坏进行预警和监控,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利于采取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
三、人造卫星发展的未来中国作为世界上五个拥有完整人造卫星系统的国家之一,拥有完整的卫星设计能力和整个卫星产业链的配套体系,预示着人造卫星和航天技术的未来将更加发展壮大。
在未来,人造卫星将继续为人类的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预计在环境保护、资源探测以及地质灾害预测预防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就。
总结:人造卫星是人类制造、悬浮在地球运行轨道上的机器,因其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互联网、电话、定位导航、科学研究等领域而受到重视。
高三物理人造卫星知识点
![高三物理人造卫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cbb2d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4.png)
高三物理人造卫星知识点人造卫星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人类的通信、观测、导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三物理学生,了解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物理人造卫星的知识点。
一、人造卫星的概念与分类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发送到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
根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人造卫星可以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和科学卫星等多个类别。
通信卫星用于实现长距离的通信传输,导航卫星主要用于导航和定位,气象卫星则用于收集地球大气层的各种信息,而科学卫星则用于物理、天文、地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二、人造卫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人造卫星主要由天线、动力系统、能源系统、控制系统和载荷系统等组成。
其中,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动力系统提供卫星运动所需的动力,能源系统则负责供应电能,控制系统用于卫星的导航和定位,载荷系统则是卫星的主要功能负载,如进行通信、气象观测等。
人造卫星的工作原理包括发射、轨道、通信和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
首先,卫星通过运载火箭进入预定轨道,然后进入稳定轨道进行工作。
在轨道上,卫星利用天线进行通信,收集和发送各种信号。
收集到的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后,再传送回地面站进行解析和利用。
三、卫星的运行机制和定位方法人造卫星的运行机制主要依靠地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平衡。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卫星在轨道上绕地运动;同时,离心力的作用则保持卫星维持在稳定轨道上运行。
通过综合考虑地球引力和离心力,可以实现卫星的运行和定位。
卫星的定位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和GLONAS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
这些定位方法利用卫星之间的测距和信号传输时间差进行计算,进而确定接收地点的精确位置坐标。
四、卫星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人造卫星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气象、科研等领域。
通信卫星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通信传输,使得距离不再是信息交流的障碍;导航卫星则为车辆导航、航空航海等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服务;气象卫星可以及时获取气象信息,对气候预测和灾害防范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卫星则展开了一系列深空探索和地球观测等科学研究。
人造卫星的分类及主要用途
![人造卫星的分类及主要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1138166d02020740be1e9b83.png)
人造卫星的分类及主要用途
自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设想在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当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一颗人造卫星,300多年过去后,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证实,在地球上方发射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
一、人造卫星的分类。
1、按用途分:科学探测和研究的科学卫星,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试验卫星,包括进行航天新技术试验或者是为应用类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包
3
90度。
数条,
信卫星、22两
极地轨道:就卫星轨道类型来说,还有一种轨道倾角为90度的极地轨道。
它是因轨道平面通过地球南北两极而得名。
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以飞经地球上任何地区上空。
我国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以1箭双星的方式6次从太原起飞,把12颗美国铱星送入太空,就属于这种发射方式。
二、主要用途。
——仅供参考
1、通信卫星,通信卫星的种类有很多,按轨道分由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非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3颗地球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以来,我们可以在家中欣赏到精彩的现场直播跟踪与数据中断卫星海事卫星和军用通信卫星等。
2、导航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又称“导航”是一个由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它可以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精确定位。
用户可用一个很小很小的接收器接收到4颗GPS卫星上的信号并计算出位置数据,军用水平距离和高度精度均为5米,民用平均为15米
3
5
6
7、
——仅供参考。
人造卫星研究报告
![人造卫星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6716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9.png)
人造卫星研究报告人造卫星研究报告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投放到地球轨道或其他行星轨道上的一种运行设备,用于进行科学研究、通信、导航、遥感等多种任务。
下面将对人造卫星的原理、分类以及应用进行研究。
一、人造卫星的原理人造卫星实际上是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沿着特定轨道运行的物体。
它需要具备一定的速度和方向,以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维持在轨道上运行。
人造卫星通常通过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然后通过自身的推进系统来调整速度和方向,以保持稳定的轨道。
二、人造卫星的分类人造卫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运行轨道的不同,可以分为地球轨道卫星和空间站;按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科学研究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
1. 科学研究卫星:用于进行天文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如太阳观测卫星、太空望远镜等。
2. 通信卫星:用于提供全球通信服务,通过与地面接收站的通信,实现广播、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服务。
3. 导航卫星:用于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如美国的GPS卫星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卫星系统等。
4. 遥感卫星:用于通过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如地形图、气象信息等,以及监测和预警自然灾害等。
三、人造卫星的应用人造卫星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通信应用:通过通信卫星,人们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服务,提供电话、广播、互联网等各种通信服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2. 天文学研究:科学研究卫星、太空望远镜等能够观测到地球以外的天体,帮助天文学家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等问题。
3. 遥感应用:通过遥感卫星可以获取各种地理和气象信息,帮助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进行监测和预测。
4. 导航应用:导航卫星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和智能设备等领域。
总之,人造卫星在科学研究、通信、导航和遥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更加丰富和广泛。
《一般人造卫星》 讲义
![《一般人造卫星》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ee55d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6.png)
《一般人造卫星》讲义一、人造卫星的定义与分类人造卫星,顾名思义,是由人类制造并发射到太空围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运行的航天器。
它的出现是人类探索宇宙、服务地球的重要成果。
按照用途来划分,人造卫星主要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科学卫星等。
通信卫星如同太空的“信号塔”,负责传输电话、电视、数据等各种信息,让我们能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保持联系。
气象卫星则时刻关注着地球的大气变化,为天气预报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
导航卫星则是我们出行的“引路人”,比如大家熟知的 GPS 系统,能帮助我们准确找到目的地。
地球观测卫星像是地球的“摄影师”,拍摄地球的表面图像,用于资源勘查、环境监测等。
科学卫星则专注于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观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二、人造卫星的工作原理人造卫星能够在太空中稳定运行,依靠的是万有引力定律和离心力的平衡。
当卫星被发射到预定轨道后,地球对它的引力产生向心力,而卫星的运动速度使其产生离心力。
当这两种力达到平衡时,卫星就能在轨道上稳定地运行。
卫星的轨道高度和形状也是决定其性能和用途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轨道类型有近地轨道、中地球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等。
近地轨道高度较低,卫星运行周期短,能获取高分辨率的地球图像,但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中地球轨道则介于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之间,适用于一些特定的通信和导航任务。
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其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地球表面的位置保持固定,特别适合用于通信和气象观测等需要持续监测特定区域的任务。
三、人造卫星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人造卫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结构系统结构系统就像是卫星的“骨架”,为卫星提供了支撑和保护。
它要能承受太空环境中的各种力和冲击,同时还要保证卫星的形状和尺寸精度,以确保各个部件能够正常安装和工作。
2、电源系统电源系统是卫星的“动力源”。
在太空中,太阳能是最常见的能源来源,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中的例子
![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中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e7872d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c.png)
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中的例子人造卫星是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人类制造的设备,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在科学研究和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实际的应用。
以下是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中的一些例子:1. 通信和广播:人造卫星是现代通信和广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传输电话、电视、互联网等信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和广播覆盖,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与世界各地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
2. 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人造卫星的导航系统,它利用多颗卫星的信号来确定地面任意位置的精确坐标。
GPS系统在航行、旅行、物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方便人们准确导航和定位。
3. 天气预报:气象卫星可以拍摄地球表面的图像,并监测大气层的云、气候和气象变化。
这些数据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非常重要,能够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例如旅行计划、农作物种植等。
4. 环境监测:卫星可以监测地球上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海洋生态系统等环境因素,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卫星可以监测海洋污染、森林砍伐、冰川融化等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环境。
5. 农业和林业管理:卫星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植被生长和水资源情况,为农业和林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卫星可以监测农田的肥料和水分利用情况,帮助农民合理种植和管理作物。
6. 海洋资源开发:卫星可以监测海洋资源的分布和变化,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卫星可以监测渔场的鱼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帮助渔民选择合适的捕捞区域。
7. 救援和灾害管理:卫星可以用于救援和灾害管理,例如在地震、洪水等灾害事件中,卫星可以提供灾区的图像和数据,帮助救援人员了解灾情、制定救援计划。
8. 航空和航天安全:卫星可以用于航空和航天系统的导航、通信和监测,提高航空和航天安全性。
例如,卫星可以监测飞机和航天器的位置和轨迹,提供实时的飞行安全信息。
9. 文化遗产保护:卫星可以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人造卫星的分类及用途
![人造卫星的分类及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45481a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9.png)
人造卫星的分类及用途1. 嘿,你知道吗,人造卫星有好多种类呢!就像通讯卫星,那简直就是太空中的信息使者啊!咱每天打电话、上网啥的可都离不开它,这不就跟咱生活里离不开手机一样重要嘛!例子:当你在地球的这一端和远在他乡的亲人开心通话时,可别忘了通讯卫星在默默奉献呢!2. 还有气象卫星哟,它就像是老天爷的情报员!时刻监控着天气的变化。
你想想,要是没有它提前告诉咱天气情况,那得多抓瞎呀!例子:每当要出门时,先看看气象卫星传来的天气预报,就能做好准备啦。
3. 导航卫星呢,那可真是出行达人的好帮手呀!迷路啥的根本不存在。
这不就像是你在陌生地方突然有了个超级靠谱的向导一样嘛!例子:当你开着车,靠着导航卫星的指引顺利到达目的地,是不是感觉特棒?4. 遥感卫星也很厉害呀!它能像个千里眼一样观察着地球上的各种情况,什么资源分布呀、农作物生长呀,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例子:科学家们通过遥感卫星的数据来了解和保护咱们的地球家园呢。
5. 科学探测卫星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专门去探索宇宙中的奥秘呢。
哎呀呀,这多让人兴奋呀!例子:它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关于宇宙的新知识呢。
6. 军事卫星那可神秘啦,就像一个隐藏在太空中的卫士,默默守护着国家的安全。
例子:想想看,有它在,国家是不是更有保障呀?7. 地球同步卫星,乖乖地待在固定的地方,持续地服务着我们。
这就跟一个忠诚的伙伴一样嘛!例子:电视信号的稳定传输可少不了它呀。
8. 太阳同步卫星也超有意思的,就跟追逐太阳的孩子一样。
例子:靠着它,我们能更好地研究太阳呢。
9. 哎呀,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可真是多得数不过来呀!它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真的是太牛啦!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变得大不一样呢!简直不敢想象呀!结论:人造卫星真的是人类探索太空和改善生活的神奇工具呀!。
人造卫星的用途和种类
![人造卫星的用途和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6610727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2.png)
人造卫星的用途和种类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
简称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人造卫星的用途和种类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人造卫星的用途人造卫星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
勘探卫星能测量地形,调查地面资源,勘探地下矿藏;气象卫星能拍摄云图,观测风向和风速;间谍卫星能搜集军事情报;实验卫星能帮助科学家在太空中做许多地面不能做的实验;救援卫星能搜寻到遇难者卫星还被用于各种科研领域。
有不少是主要为了太空开发目的而设计的科研项目。
譬如用卫星搭载一些动植物,以确认其在太空环境下所可能引起的变化; 利用卫星测试某些材料暴露在太空条件下的强度变化、使用寿命等;发出的求救信号等。
人造卫星的种类卫星并不都是同步的。
人造卫星并不都是在纬线平面上的。
也有经线平面上的。
按运行轨道区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地球静止卫星、太阳同步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
其中的极轨道卫星就是经线平面上的。
人们更多的是按用途把人造卫星分类: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近地空间科研卫星:地球的物理探测和近地空间的观测研究。
测地卫星:用于地球形状测量、地理坐标测量、地球重力场分布测量、地壳移动测量。
导航卫星:飞机、舰船等导航。
天文观测卫星:扒开大气层直接观察宇宙。
你知道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
![你知道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2f3dc24cb0717fd5370cdcb4.png)
你知道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篇一: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蒲雨人造地球卫星,是指人工制造和发射并在空间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它是人类派往太空的使者,是人类探测太空和天体的尖兵。
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极其广泛,主要有以下方面:技术实验卫星——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
侦察卫星——用于军事,窃取对方的军事情报。
资源卫星——用于对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
气象卫星——用于观测和研究空间的气象情况。
通讯卫星——用于广播、电视、电话等通讯。
通讯卫星是目前与大家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人造卫星,可用于传输电话、电报、电视、报纸、图文传真、语音广播、时标、数据、视频会议等。
天文观测卫星——用于观测宇宙天体。
导航卫星——用于导航。
其中最著名的是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测地卫星——用于大地测量,可完成大地测量、地形测定、地图测绘、地球形状测量,以及重力和地磁场测定。
人们可利用测地卫星测量地壳移动从而监视和预报地震等。
除上述之外,还有许多许多呢……篇二:人造卫星的作用人造卫星的作用1,科学勘察与试验2,军事防卫3,信号传输发射成功一颗人造星,实际上就相当于人类在太空设立了一个实验室或通讯、情报站。
地面上的人类通过遥控这颗人造卫星来完成宇宙观测、广播通讯等项工作。
从1957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已经拥有了许许多多的不同种类的人造卫星。
通信卫星用于电话、电报、电视、广播、数据传送等业务;气象卫星主要用于气象观测工作;地球资源卫星用于寻找地下矿藏、调查水文资料等方面工作;导航卫星主要用于交通导航服务;侦察卫星主要用于侦察敌情、探测火灾等方面工作。
其他各种卫星,依据研究设计的不同,各有不同用途。
按航天器在轨道上的功能来进行分类,就人造地球卫星而言,可分为观测站、中继站、基准站和轨道武器四类,每一类又包括了各种不同用途的航天器。
(1) 观测站卫星处在轨道上,对地球来说,它站得高,看得远(视场大),用它来观察地球是非常有利的。
什么是卫星介绍人造卫星的用途和工作原理
![什么是卫星介绍人造卫星的用途和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3313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7.png)
什么是卫星介绍人造卫星的用途和工作原理知识点:什么是卫星以及人造卫星的用途和工作原理人造卫星是一种由人类制造并送入太空轨道的航天器。
它们在太空中执行各种任务,对科学研究、天气预报、通信、导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造卫星的种类繁多,根据其轨道高度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地球卫星、通信卫星、科学卫星、导航卫星等。
人造卫星的用途主要包括:1.科学研究:人造卫星可以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详细观测,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生物分布等情况。
此外,卫星还可以用于探测其他行星和太阳系天体,拓宽人类对宇宙的了解。
2.天气预报:气象卫星通过观测地球表面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数据。
此外,气象卫星还可以监测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持。
3.通信: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高速通信。
电话、电视、互联网等信号可以通过通信卫星传输到世界各地。
4.导航:导航卫星,如GPS卫星,为地面用户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用户通过接收导航卫星发射的信号,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速度。
人造卫星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发射:人造卫星通过火箭发射升空。
火箭发动机产生大量推力,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轨道运行:卫星进入轨道后,依靠地球的引力维持在轨道上运行。
不同类型的卫星有不同的轨道高度和倾角,以满足其特定的任务需求。
3.电源供应:卫星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来支持其运行。
太阳能电池板是卫星常用的电源装置,它可以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为卫星提供所需的电力。
4.数据传输:卫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回地面。
这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实现。
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等。
5.姿态控制:卫星在太空中的姿态对其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通过调整卫星的姿态,使其正常对准地球或其他目标。
6.热控制:卫星在太空中会受到太阳辐射和地球反照的影响,温度波动较大。
热控制系统负责调节卫星内部的温度,确保卫星设备的正常工作。
人造地球卫星有关知识点
![人造地球卫星有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968e8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4.png)
人造地球卫星有关知识点人造地球卫星是指人类制造并发射到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
它们以各种目的被使用,如通信、气象观测、地球观测、科学研究等。
以下将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点。
一、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1.通信卫星:通信卫星用于提供全球范围的通讯服务。
它们位于地球轨道上,通过与地面接收站和发射站相连,实现电话、电视、互联网等通信服务。
2.气象卫星:气象卫星用于观测和监测地球的气象情况。
它们携带各种仪器,如红外线传感器、微波辐射计等,可以获取大气、云层、温度、湿度等数据,以预测天气变化。
3.导航卫星:导航卫星通过发射信号,提供全球范围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目前最为著名的导航卫星系统是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它由一组卫星组成,可以为全球任何地方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
4.地球观测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用于监测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它们可以获取地表的高程、植被、冰雪覆盖、海洋温度等信息,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预警等。
二、人造地球卫星的构造1.卫星总体结构: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多个部分构成,包括主体结构、电源系统、通信设备、测量仪器等。
主体结构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以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2.动力系统:人造地球卫星通常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卫星提供所需的能量。
3.通信设备:卫星上的通信设备包括天线、收发器等,用于接收地面信号和发送回地面信号。
这些设备能够将卫星接收到的信息传输到地面站,并接收地面站发送的指令。
4.测量仪器:根据卫星的用途不同,其搭载的测量仪器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气象卫星携带红外线传感器和微波辐射计等设备,用于获取大气和云层的信息。
三、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轨道1.发射过程: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通常通过火箭进行。
火箭会将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和工作。
2.轨道类型: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可以分为地球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和高地球轨道等。
《一般人造卫星》 讲义
![《一般人造卫星》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d4543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8.png)
《一般人造卫星》讲义人造卫星是人类探索太空和服务地球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人造卫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人造卫星的定义与分类人造卫星是指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特点,人造卫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通信卫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
它主要用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电话通信、数据传输等。
通过通信卫星,我们能够实现远距离的实时通信,让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气象卫星则用于监测地球的气象状况。
它能够收集大气温度、湿度、云层分布等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的依据。
准确的气象预报对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防灾减灾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导航卫星是为各类导航设备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的。
比如大家常用的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都依赖于导航卫星的精准定位。
此外,还有科学探测卫星,用于对宇宙空间进行科学研究,观测天体、探索宇宙的奥秘;地球资源卫星,用于监测地球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变化;军事卫星,用于军事侦察、通信和指挥等。
二、人造卫星的组成部分人造卫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卫星的结构系统就像是卫星的“骨骼”,为其他部件提供支撑和保护。
它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发射过程中的巨大冲击力和太空环境中的各种作用力。
能源系统是卫星的“动力源泉”。
它一般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为卫星上的各种设备提供电力。
在远离太阳的区域,卫星可能还会采用核能源等其他形式的能源供应。
通信系统负责卫星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输。
包括天线、收发信机等设备,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和接收。
控制系统就像卫星的“大脑”,负责卫星的姿态控制、轨道调整等。
使卫星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和准确的轨道位置。
有效载荷系统则是根据卫星的具体任务而搭载的各种仪器和设备。
比如通信卫星的转发器、气象卫星的气象观测仪器等。
三、人造卫星的发射人造卫星的发射是一项极其复杂和精密的工程。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发射场地。
《一般人造卫星》 知识清单
![《一般人造卫星》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ebd4616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e.png)
《一般人造卫星》知识清单一、人造卫星的定义和分类人造卫星是指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它们的用途广泛,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通信卫星: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卫星类型。
它们主要用于转播电视、广播、电话等各种通信信号,让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
例如,我们通过卫星电视接收的节目信号,就是由通信卫星传输的。
气象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和监测地球的气象状况。
它们能够收集大气温度、湿度、云层分布等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的依据。
有了气象卫星,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导航卫星:如大家熟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 GPS 等,为人们提供精确的位置和导航信息。
无论是汽车导航、船舶航行还是飞机飞行,都离不开导航卫星的支持。
科学探测卫星:用于对地球的大气层、磁场、辐射带等进行科学探测,以及对宇宙中的天体、星系等进行观测和研究。
它们帮助科学家获取更多关于宇宙和地球的奥秘。
地球观测卫星:用于监测地球的自然资源、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等。
能够及时发现森林火灾、洪水、地震等灾害,为救援和应对提供帮助。
二、人造卫星的组成部分人造卫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结构系统:就像卫星的“骨架”,为其他部件提供支撑和固定。
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承受太空环境中的各种力和冲击。
电源系统:为卫星的运行提供能源。
常见的电源有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则用于储存电能,以保证卫星在没有阳光照射时仍能正常工作。
通信系统:负责卫星与地面控制中心以及其他卫星之间的信息传输。
包括天线、收发器等设备,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和接收。
控制系统:就像是卫星的“大脑”,控制卫星的姿态、轨道和各种设备的运行。
它能够根据预定的程序和指令,对卫星的状态进行调整和控制。
有效载荷:这是卫星完成特定任务的关键部分,如通信卫星的转发器、气象卫星的气象观测仪器、科学探测卫星的探测传感器等。
总结我们已知的人造卫星及其用途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总结我们已知的人造卫星及其用途填写在下面表格中](https://img.taocdn.com/s3/m/5f907e5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8.png)
总结我们已知的人造卫星及其用途填写在下面表格中人造卫星的用途:
(1)气象卫星: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气象观测系统的空间部分。
卫星所载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
(2)地球观测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泛指用于对地球资源与环境进行遥感的各种人造地球卫星和航天器。
对地观测卫星主要包括气象卫星、陆地卫星、海洋卫星、轨道航天站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卫星。
人们可以利用地球观测卫星进行监测以获取大面积观测数据最终可有效达到综合地分析资料
(3)天文卫星:天文卫星是用来观测宇宙天体和其他空间物质的人造地球卫星。
天文卫星在离开地面几百千米或更高的轨道上运行,因为没有大气层的阻挡,卫星上所载的仪器能接收到来自天体的从无线电波段到红外波段、可见光波段,是人类安置在太空的“千里眼”。
(4)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各类人造地球卫星的通称。
很显然,通信卫星是应用卫星中的一种。
(5)广播卫星:广播卫星是指直接向用户转播音频、视频和数据等信息的通信卫星。
具有信息单向传输、一发多收等特点。
广播卫星是一种专用的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广播。
它起到空间广播发射台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造卫星的分类及主要用途
自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设想在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当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300多年过去后, 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证实, 在地球上方发射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
一、人造卫星的分类。
1、按用途分:科学探测和研究的科学卫星,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试验卫星,包括进行航天新技术试验或者是为应用类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
卫星,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
2、按轨道的高低分: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
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地轨道7大类。
3、按运行轨道划分:
顺行轨道 :顺行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
卫星地面较近,高度仅为数百公里,故又将其称为近地轨道。
我国用长征一、二号、风暴一号两种运载火箭发射的 8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17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神州号试验飞船,都是用顺行轨道。
逆行轨道:逆行轨道的特征是轨道倾角大于 90度。
欲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发射。
不仅无法利用地球自转的部分速度,而且还要付出额外能量克服地球自转。
因此,除了太阳同步轨道外,一般都不利用这类轨道。
赤道轨道 :赤道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为 0度, 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
这种轨道有无数条,但其中的一条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世界上主要的通信卫星都分布在这条轨道上。
我国用长征三号火箭先后发射了 1颗试验卫星、 5颗东方红二号系列通信卫星、 2颗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了 1颗实践四号探测卫星、 2两颗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 1颗中星 22号通信卫星都在这一轨道上。
极地轨道 :就卫星轨道类型来说,还有一种轨道倾角为 90度的极地轨道。
它是因轨道平面通过地球南北两极而得名。
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以飞经地球上任何地区上空。
我国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以 1箭双星的方式 6次从太原起飞,把12颗美国铱星送入太空,就属于这种发射方式。
二、主要用途。
1、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的种类有很多, 按轨道分由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非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 3颗地球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以来,我们可以在家中欣赏到精彩的现场直播跟踪与数据中断卫星海事卫星和军用通信卫星等。
2、导航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又称“导航”是一个由 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它可以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精确定位。
用户可用一个很小很小的接收器接收到 4颗 GPS 卫星上的信号并计算出位置数据,军用水平距离和高度精度均为 5米,民用平均为 15米
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前苏联/俄罗斯开发的军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定位系统,其作用和美国的到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相同。
4、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可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查两遍。
可以获得全球气象数据。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对全球 1/3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气象资料传回地面。
5、资源卫星:资源卫星是勘测和研究地球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 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
能预报和鉴别农作物的收成,考察和预报各种自然灾害。
6、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式卫星是低轨道卫星,主要是三大用途:一时对地观测,获取遥感信息;二是进行微重力实验;三是为载人航作返回的技术储备。
7、侦察卫星:侦察卫星是用于搜集和截获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侦察的优点,是侦察范围广,速度快,可不受国界限制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某个地区,对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侦察卫星按照所执行的任务和所采用的侦察手段来加以区别, 一般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还海洋监视卫星和预警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