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1.古文标点错误的类型主要有断句错误、使用标点符号错误。

2.古人所说的句读和今天所说的标点的区别是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古代没有冒号等标点符号。

3.五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古代散文主要的类型有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

5.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岳阳楼记》属于杂记类;《欧阳生哀辞》属于哀祭类。

6.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仄、讲究用典。

7.律诗的对仗是指两句话在结构、意义上两两相对;工对是指用同一小类的名词或形容词对仗;借对是指不用字在句中的意义对仗,借用该字其他意义或与该字同音字的意义对仗。

8.史传的体裁主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9.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10.我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散文、韵文、骈文类。

11.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曹丕;他把划分的四类文体是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12.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

13.诗律中平仄的“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仄声;平仄的基本要求是对(或“同一联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粘(或“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同”)14.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义;评说。

15.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过秦论》属于论辩类;;《论积贮疏》属于奏疏类;《陋室铭》属于箴赞类。

16.七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颔联、颈联要对仗;特别是颈联必须要对仗。

17.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18.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19.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0.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A 学术、学问B 邑中的道路C技能、技艺D 方法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A 文学课B 理论课C 基础课D 应用课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 女耳自B 本刃末C 武信从D 江河娶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比喻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

(《吕氏春秋?知度》)D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周南?汉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

它是:AA 《尔雅》B 《玉篇》C 《正字通》D 《康熙字典》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A 对文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A 结构助词“的”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二、填空题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 )、《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1年7月国开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2391。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国语》B.《左传》C.《史记》 2.“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中的“华”使用的是。

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 3.写词时依据的乐谱,称为。

A.词调B.词牌C.词谱 4.古人把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作。

A.韵目B.用韵C.韵部 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的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B.直译比意译更灵活C.意译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神韵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辞赋是一种散文体裁B.“辞”是指楚辞和模仿楚辞的作品C.“赋”本是《诗经》的一种表现手法 7.离析经文文句,也叫。

A.断句B.整理C.分析 8.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常用的有种。

A.两B.三C.四 9.下列学者中,不属于汉代学者的是。

A.毛亨B.孔颖达C.马融 10.下列加点语气词表示委婉语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日不然?B.粤有生民,伏羲始君。

C.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11.“太后之色少解”中“少”的词性和意思是。

A.副词,很少B.副词,稍微C.数词,多少 12.表示自我称呼的是。

A.第二人称代词B.第三人称代词C.第一人称代词13.“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

A.代词,自己B.介词,自从C.介词,从 14.下列加点连词中,表示并列关系的一项是。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彤墙。

C.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熳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15.下列加点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的一项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灰、讲究用典。

2.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3.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

4.七律平仄的基本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灰、平平灰仄仄平平。

5.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6.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前赤壁赋》属于辞赋类;《汉书-艺文志序》属于序跋类;《醉翁亭记》属于杂记类。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分)7.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

8.大王失职人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恨:遗憾。

9.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农业。

末:工商业。

残:祸害。

10.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懒惰。

11.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田:打猎。

饿:饿得要死。

12.亡不越竞,反不讨贼。

竟:边境。

13.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劝:受到鼓励。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20分)1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吾):介词,表原因。

(吾)以:动词,任用。

15.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词。

夫:指示代词,那。

16.或问儒者日:“方此时也,尧安在?”或:代词,有人。

17.王见之,日:“牛何之?”(何)之:动词,到(前往)。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副词,只。

19.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副词,逐渐。

其:代词,指范曾。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取之)于:介词,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21.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10分)22.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古代汉语试题(2)(有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2)(有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1×10)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信武果B 取尖安C从休亡D 朝高回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B服C 期D朔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B沽酤预豫C賸剩笋筍D陈阵泪淚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B 本义C 假借义D 比喻义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B动静C恐惧D逶迤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B许慎C 段玉裁D扬雄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9、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

C姜氏何厌之有?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二、填空题(1ⅹ15)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东师《古代汉语(2)》2020秋在线作业2试题及答案

东师《古代汉语(2)》2020秋在线作业2试题及答案

东师《古代汉语(2)》2020秋在线作业2试题及答案(单选题)1: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中“渐”的意思是()A: 浸泡B: 逐渐C: 损害D: 成就正确答案: A2: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中“树”的词义是( )A: 树木B: 树立C: 种植D: 成长正确答案: C3: 《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其篇目依次是()A: 7,15 ,11B: 11,15,7C: 7,11,15D: 15,11,7正确答案: A4: 关于“则以此人不知黑白之辩矣”中“辩”,说法正确的是()A: 同“辦”B: 通“辫”C: 通“辨”D: 与“瓣”为古今字正确答案: C5: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 其中“方”的意思是()A: 方正B: 并列C: 相接D: 连接正确答案: B6: 古无轻唇音,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清代学者A: 段玉裁B: 许慎C: 钱大昕D: 王力正确答案: C7: “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中“报”的词义是()A: 判决B: 报答C: 举报D: 审问正确答案: A8: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端的本义是A: 端庄B: 捧着C: 直立,端正地站着D: 顶端正确答案: C9: 下面各组字属于上古全浊声母的一组是A: 帮滂并明B: 并定从群C: 敷清心审D: 来日泥微正确答案: B10: 三十六字母中,次清的代表汉字有A: 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B: 滂敷透彻清穿溪;C: 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D: 明微泥娘疑喻来日正确答案: B(多选题)1: 下列各句中,“其”字是代词的是A: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B: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C: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D: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

正确答案: A,B,C,D2:A: 选择图中A选项B: 选择图中B选项C: 选择图中C选项D: 选择图中D选项正确答案: A,B,C3: 下列复音词里,不是合成词的是A: 披靡B: 诸侯C: 宾客D: 扶摇正确答案: A,D4: 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时应遵循的原则有()()()()A: 不要把貌似双音词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是双音词B: 联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C: 同义词连看作一个复音词D: 复词偏义看作一个复音词正确答案: A,B,C,D5: 关于“古无舌上音”,说法正确的A: 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

古代汉语二自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二自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二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之”字的用法?A. 代词B. 动词C. 介词D. 副词答案:C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古代文献?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左传》答案:C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是什么意思?A. 贤淑B. 苗条C. 活泼D. 聪明答案:A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冒险就不会有收获B. 不努力就不会成功C. 不付出就不会有回报D. 不学习就不会有进步答案:A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形状C. 桃花的香气D. 桃花的生命力答案:D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的是:A. 学习的重要性B. 合作的必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选择的重要性答案:C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A. 《道德经》B. 《庄子》C. 《论语》D. 《孟子》答案:C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古代的衣领B. 古代的腰带C. 古代的帽子D. 古代的鞋子答案:A9.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法律和制度B. 工具和方法C. 道德和规范D. 礼仪和习俗答案:B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

答案:《离骚》1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答案:谦虚1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

答案:《望岳》1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儒家的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______。

答案:乾卦16.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______。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2)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2)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B伏牺氏C仓颉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D2、B3、C4、B5、A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B耳林从解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B通假字C繁简字 D 异体字6、D7、A8、A9、B 10、A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1、D 12、C 13、A 14、D 15、B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B涉崔莫私C安即和牧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B保禄私空C寐融照哀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B郊胡鸽邵C河诂语超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B增加意符C读音相同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B张玉书C阮元 D 许慎16、D 17、C 18、C 19、A 20、A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B目曰戒哀C又甘受朝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B翦——剪C说——悦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B赴——讣C矢——屎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韵目2、之为言3、粘、对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古代汉语(2)》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XXX《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

XXX《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

XXX《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B.何、谁、哪C.何、奈何、哪17.下列关于“典故"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典故是指文学作品中使用的历史上的故事或事件B.典故只存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现代文学中已经很少使用C.典故只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情节,与历史无关18.下列关于“六一居士"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六一居士是唐代诗人XXX的别号B.六一居士是元代文学家XXX的别号C.六一居士是清代文学家XXX的别号19.下列关于“词牌"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词牌是指词曲中所使用的固定的韵律和韵脚B.唐宋时期的词牌有“浣溪沙"、“西江月"等C.明清时期的词牌有“虞美人"、“菩萨蛮"等20.下列关于“古文观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文观止》是唐代文学家XXX所著的文学理论著作B.《古文观止》是清代文学家XXX所著的文学批评著作C.《古文观止》是清代文学家XXX所著的文学鉴赏著作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21.简述“八股文"的特点和演变。

22.简述古代汉语中的“六韵"和“平水韵"的关系。

2)表示反问(2分)如“孰与我贫?”表示“我难道不是很穷吗?”又如“孰与公论?”表示“难道不是你比我更有资格发表意见吗?”(举例2分,举一例即可。

)27.简述古代断句的方法及其特点。

答:古代断句的方法主要有“句读法”和“字读法”两种。

(2分)句读法是根据语言的语音、语调和意义等因素来断句,以句为单位。

句子的结构、意义、语气等都会影响断句的位置。

这种方法比较灵活,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2分)字读法是根据语言的字形、字义和字音等因素来断句,以字为单位。

这种方法比较规范,但可能会忽略句子的整体结构和意义。

(2分)古代断句的特点是注重韵律和语感,追求平仄和抑扬顿挫的和谐美感。

同时,古代文学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因此断句也要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意境。

古代汉语2自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自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汉字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六书”中的“形声”?A. 山川B. 江河C. 森林D. 明亮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古代汉语的哪部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3. 在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介词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什么?A. 苗条B. 贤淑C. 美丽D. 勤劳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倒装句式的是: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这句话中的“规矩”指的是什么?A. 法律B. 礼仪C. 工具D. 道德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形容的是:A. 树木茂盛B. 花朵鲜艳C. 果实累累D. 叶子嫩绿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出自《大学》,这里的“止”指的是:A. 停止B. 知足C. 制止D. 目标9. 在古代汉语中,“鼎”通常象征着什么?A. 权力B. 财富C. 文化D. 和平10.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作连词的是:A.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___,死而后已”出自《论语》,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12. “_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统称。

13. 在古代汉语中,“_________”指的是一种古代的法律制度。

14. “_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仁、义、礼、智、信”的统称。

15. “_________”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伴侣的向往。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院校___ 年级__________ 专业______层次高升专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2.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D.邑3.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Dān yú;Kě 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 hánD.Dān yú;Kè hán4.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齐剂D.赴讣5.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6.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7.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8.下面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

B.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9.下面各句,“济”用本义的是()A.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B.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C.杀黑龙以济冀州。

D.(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10.“相”的本义是()A.扶助B.辅佐C.仔细看D.相貌11.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 (2)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 (2)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要介绍《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答:《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合,包括了约300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是指民歌;雅是指宫廷歌曲;颂是指宗庙祭祀之诗。

《诗经》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体现了农牧民生活、宫廷礼仪、祭祀活动等。

《诗经》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请解释并举例说明典籍和经典的区别。

答:典籍是指古代经典之书,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等等。

典籍是经过长期传承,被认为是经典的经典之作。

而经典则是指经过长期发展沉淀,代表了某一领域或某一时期最优秀、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典籍是经典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经典都是典籍。

例如,《论语》是儒家经典,也是典籍之一;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但并非典籍之一。

3.请简要介绍古代汉语的具体时期和主要特点。

答:古代汉语的具体时期可以分为先秦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隋唐汉语、宋代汉语等。

不同时期的古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有一些主要特点。

首先,古代汉语中广泛使用象征性的字词和典故,这使得古代汉语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次,古代汉语形容词和动词之间区别不明显,经常使用双音节词修饰名词,使得古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再次,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典故和文言文句式,要理解古代汉语,需要对相关的典故和句式有所了解。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论述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答: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汉语中直接或间接延续下来的,这些词汇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句式都有着深刻的古代汉语痕迹。

此外,古代汉语中的典故和成语也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文化内涵。

2024-2025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

2024-2025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

2024-2025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
盗传必究
一、填空(20分)
1.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义、评说。

2. 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过秦论》属于论辩类;《论积贮疏》属于奏疏类;《陋室铭》属于箴赞类。

3. 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曹丕;他把划分的四类文体是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4. 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句八组成;分为四联。

5. 诗律中平仄的“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仄声;平仄的基本要求是对(或“同一联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和粘(或“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同”)。

6. 七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颔联、颈联要对仗要对仗;特别是颈联必须要对仗。

二、说明下列黑体字词在句中的意义(10分)
7. 秦父兄怨此三人,痛人骨髓。

怨:恨.
8.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爱:爱戴.
9.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恨:遗憾.
10. 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

色:脸色.
11.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亡:逃亡.反:返回。

12. 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农业生产.
13. 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穷:困窘.
14.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劝:受到勉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着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D )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C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 )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C 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A、春B、朝C、孟D、鼎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A、炫黄B、匍伏C、披靡D、辟易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A、草创未就。

B、三窟已就。

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

D、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E、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4、下列各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是( )( )( )( )( ) A、惟兄嫂是依。

B、无乃尔是过与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D、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E、《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5、《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 )( )( )( ) ( ) 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B、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D、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语辞6、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A反——返B芸——耘C归——馈D涂——途E知——智7、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A点——点B泪——泪C烟——烟D敛——殓E弃——弃8、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C酌以大斗。

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A薪:砍柴。

B奋:举起,扬起,振作。

C权:权力,权衡。

D信:言语真实。

E候:守望,放哨。

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

B信:表示伸展。

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

D辟:表示逃避。

E畔:表示背叛。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

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

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

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

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

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

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

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中“指示”是偏义复词。

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

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

14、《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

’”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A盛气:怒气很大。

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

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

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E谢:谢罪,道歉。

15、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A徒徙行径B腥胡肖胃C冯骐笃骏D孟盟盆益E福神祈视三、解释题(每题4分,共8分)(一)解时下列句子中加“ ”的词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与: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

诮:3、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

弭:4、”式”于政,不式于勇,不式于四境之外。

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夸父与日“逐走“。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

”(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3、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

”4、试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焉”的异同。

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④非曰能之,愿学焉。

⑤晋国,天下莫强焉。

五、古文今译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5分,共15分)(一)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2)[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贯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今不听吾计,后虽复见我,尚可得乎”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4)[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甸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会论虞常](2)[复举剑拟之](3)[空以身膏草野](4)[何以女为见!](5)[反欲斗两主](二)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论语·公冶长》)六、古文标点题(给下面二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每小题8分,共16分)。

(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16分)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

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

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

吾欲妆之相也。

”申鸣曰:“诺。

”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

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

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

白公谓石乞:“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

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

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

”白公曰:“善。

”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

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

王赏之金百斤。

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

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

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的词语(5分)l、孝闻于楚国闻:2、吾欲妆之相也相:3、申鸣将往死之死:4、往劫其父以兵劫:5、援桴鼓之援桴:(二)通过分析对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 ”词各自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5分)1、与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前一个“与” 后一个“与”2、其①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其②弃父而死,其可乎其(三)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6分)1、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2、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3、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C 4、A 5、A 6、B 7、C、8、B、9、A 10、C二、多项选择题l、AC 2、CD 3、CDE 4、CDE 5、BD 6、ADE 7、ABC 8、ABCD 9、BCE 10、ADE 11、BDE 12、ABCD 13、ABDE 14、ACDE 15、BC三、解释题(一)解释句子中加“ ”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