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内容提要】:金庸武侠小说曾经一度风靡于华人读者中,且经久不衰。总览其作品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其文化意蕴。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其作品既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又充满金庸个性的创新,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金写武侠,可实已突破“武侠”之园囿,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也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民族的和谐平等、个性的自由解放、辩证的亦正亦邪。文章试图以文化解码金庸武侠,探索通往艺术殿堂的雅俗共赏之路。

【关键词】:金庸文化武侠、儒释道现代意识

引言

“男金庸、女琼瑶”。曾经有多少像笔者这样的“金粉”,在青春懵懂时期就开始痴迷其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荡气回肠的情感……金庸小说倾倒无数“金迷”的原因可谓不胜枚举,可是当经过岁月的沉淀,何以仍感回味悠长,究其原因,大概是其历久弥香的文化使然吧。遥想n多年前,它摆在地摊上,处在文化的最边缘,各种盗版乱七八糟。然而到今天,各大书店上架豪华版,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设研究课。在雅俗之争的时代,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之窗,探视金庸不朽神话之一隅。

一、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度契合的文化内涵

叶茂源于根深。文学艺术作品往往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一般的作家只会讲故事,优

秀的文学家更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而杰出的大师级作者则在塑造形象的同时表现和探讨人性及其文化特征。金庸作品除了艺术功力和技巧外,还有着对中国历史及其文化精神的准确把握、深刻思考和精彩表现。

1.悠长“武侠味”

(1)武侠渊源

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古代一般的武侠小说,以《七侠五义》为代表,确实主要写的是打斗和侠义。到《儿女英雄传》、《好逑传》,才开始有了“情”的因素。大多数主题是忠孝节义的老生常谈,就连《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婚后12天便想做个诰命夫人,也未能免俗。这些传统作品往往难以突破善恶对立的情节模式。《水浒传》是比较成功的武侠类经典之作,它借鉴《史记》笔法,与司马迁之观念,一脉相承,写出了逼上梁山的侠客们形成的社会原因。金庸博采众长,从大量的旧武侠小说中有选择的获得了大量营养,成功崛起于新武侠小说家的行列。他集新旧武侠之大成,形成自己博大深沉、又壮丽多姿的风格,并且风土人情、文化历史、政治风云、情感纠葛,无所不包,尤其是写人物,形成了一个整齐的人物家族序列。其实,金庸表现的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完整的艺术世界,武侠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已经上升到了人性普遍意义的高度。

(2)侠之大者

在很大程度上,侠及侠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人审美心理的产物,是一种无奈之下的梦想,是由于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不平等现象的无能为力,因而寄希望于那些具有特殊人格、能力的人们。“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可谓金庸武侠精神、武侠文化的概括。其《飞狐外传》借赵半山之口这样说,“一个人学武,如不能卫国御侮、行侠仗义、济危扶困,远不如作个寻常农夫,种田过活了”。金庸作品中的侠,有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感,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操守。《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等等都是其中代表,他们身上的正气与勇气无不深深打动了读者。而这种正气与勇气,恰恰就是金庸小说中侠文化的体现。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是金庸武侠小说创作风格成熟的一个标志。它在武侠小说创作史上,第一次以人生为线索,塑造了郭靖这个人物形象。起初,他最大的责任不过是为父亲报仇,打赢杨康,为师父们赢得与丘处机的赌赛,随着情节的发展,久经江湖的郭靖已经神志人间冷暖中的正邪,民族的兴亡、民间疾苦才是他实现其武学价值的真正需要。于是,个人的恩恩怨怨和天下第一的虚名已经开始在其心底渐渐淡出,终于,在武穆遗书中,找到了真正属于他内心的理想和抱负,确立了“为国为民”为终生目标。金庸也由此,借“大侠”郭靖之口说出了他的侠义观:“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也使他具有“为国为民”精神的武侠形象,成为了中华民族理想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受到国人的崇拜和尊重。

2.融汇“儒释道”

(1)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精神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武功并非采花淫贼田伯光的对手,但为救仪琳,宁愿舍弃自己安危与之纠缠;《碧血剑》中袁承志力斗金龙帮,完全是为了救护焦公礼全家;《神雕侠侣》中,郭靖明知元灭宋是大势,但他依然在襄阳城坚守数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更是不计个

人荣辱,尽管汉族人都仇视他的契丹出身,但他依然忍辱负重,维护丐帮团结,发誓决不伤汉人一条性命,为了拯救宋辽人民于战争的水火中,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换取辽国皇帝十年不踏入中原的承诺。凡此种种,都是儒家进取精神使然。

儒家经典和精神可以说是金庸小说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拜求一灯大师,在过渔樵耕读四关时,与朱子柳的文化对决中,不仅层层展开了孔孟家门、学说的机智对答,而且通过黄蓉引用黄药师“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几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不漏痕迹地展示了金庸对儒家文化批判继承的态度。

(2)道家:“超迈脱俗”“自在无为”的自由精神

道,贯于天地之间;道,顺物之信,自然而然。金庸作品寻求“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心灵平衡”的统一,三者合为一体。其作品中,最成功的人物是老顽童周伯通:他心智空空如也,随心而为,不懂世俗,逍遥自在、率性而为、活得洒脱。修炼七十二空明拳,人心空明,可载道存义。

另外,《笑傲江湖》中,写了五岳剑派种种剑术,然而最为上乘的当属“独孤九剑”。与其说是九剑,不如说是无剑,其剑术要旨不在招数的变化,而在于速度和变化,真到化境,无招胜有招,有招终有破,无招则无解。《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临危受命,学习太极剑法,即使他再聪明,复杂的剑法他也难以一时之间全部学会,张三丰的授课方式很特别,演练一边问张无忌记住了吗,无忌从记住到逐渐忘却,到最后全部忘记,乃成。其原因就是真正领会要旨,外在剑招是次要的。随即,张无忌运用此剑法,战胜了八臂神剑的“东方白”。以无胜有,不求形,只求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