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接收2017年《土壤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江西农业大学 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考试大纲(PDF版) 807土壤学

江西农业大学 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考试大纲(PDF版) 807土壤学

《土壤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考试是为招收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其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壤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土壤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帮助考生明确本考试科目的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理化性质、基本功能,了解土壤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熟炼应用土壤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卷面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四、主要参考书《土壤学》黄昌勇、徐建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

五、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绪论考试内容1、土壤、土壤圈、土壤剖面、土壤肥力的概念;2、土壤的基本组成;3、土壤与土体、土地概念的关系与区别;4、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5、土壤科学发展趋势。

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考试内容1、土壤矿物质、同晶替代的概念及矿物类型;2、粘粒矿物尤其是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及其之间性质的差异;3、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土壤矿物质组成和化学组成;层状铝硅酸盐粘土矿物的主要性状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考试内容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其特点;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3、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5、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碳库。

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土壤有机质的主体腐殖质的形成与性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中作用以及生产中如何调控土壤有机质含量。

第三章土壤生物考试内容1、土壤生物多样性;2、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3、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水平分布、剖面分布、共生等);4、土壤生物活性(土壤酶、生物活性物质等)。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无机化学》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作简单计算。

2.掌握溶液中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等四大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相关计算。

3.了解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4.掌握主要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某些应用;了解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5.了解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相互关系。

二、课程复习大纲1.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分压定律,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

理解液体蒸气压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2.化学热力学基础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热力学能、焓、熵、Gibbs自由能的意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

重点掌握反应热及rSmθ、rGmθ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Gibbs-Helmholtz方程及其应用。

3.化学平衡掌握平衡常数的意义和正确表达,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掌握标准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等温式及其应用,理解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反应速率方程、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活化能、反应机理等基本概念,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Arrhenius公式的意义及应用,了解反应速率理论基本内容。

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及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概率密度与电子云、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等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相互关系及合理组合。

理解单电子原子、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熟练写出一般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基本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6.化学键理论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征。

掌握离子键理论要点,了解离子化合物性质与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之间的关系。

华中农业大学接收2017年《建筑学基础》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接收2017年《建筑学基础》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接收2017年《建筑学基础》硕士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了解各种不同建筑类型的历史演变与类型特征;2、熟悉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3、了解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建筑发展规律,具有综合分析、比较、论证建筑理论问题的能力;4、熟悉建筑的基本要求,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初试科目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建筑学基础》考试,由以下三部分内容构成:1、建筑历史:(1)中国建筑史(一册)(2)外国建筑史(二册)2、建筑构造(上册):3、建筑物理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中国建筑史部分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及各时期建筑发展的主要特点;2、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及各时期典型城市规划设计特点;3、掌握典型住宅与聚落的设计特点,并对典型实例进行分析;4、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及宗教建筑的规划设计特点,并对重点实例有充分了解与分析;5、了解、掌握园林建筑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并能利用造园要素指导园林设计实践;6、了解中国古代单体建筑详部特征与构造做法;第二篇近、现代中国建筑:1、了解近、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2、对近、现代中国城市建设及规划设计有一定认识,了解典型城市规划建设特征;3、认识近、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思潮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建筑形式、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了解近、现代中国建筑制度、教育与主要设计机构的发展状况。

(二)、外国建筑史部分第一篇原始社会的建筑1、了解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原始社会的建筑发展规律,出现的基本建筑类型。

第二篇奴隶社会的建筑1、熟练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古埃及、古西亚、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发展过程及基本史实,熟悉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2、正确理解不同建筑类型的历史演变与类型特征,重点是西方古典柱式和古典主义建筑;3、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实例,并能绘制简图。

2017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doc

2017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doc

2017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目录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1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1《船舶管理》 1《结构力学》 1《土力学》 2《工程流体力学》 3《运筹学》 4《C语言程序设计》 6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6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6《海上交通工程》 6《工程项目管理》7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8养殖(095105) 8《普通动物学》8《养殖水域生态学》9渔业(095108) 10《渔业技术学》10《普通生态学》11农业机械化(095109)1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2《控制工程基础》12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13《管理学理论应用》13《政治学原理》14《中国传统文化》15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1)15《管理学理论应用》15农业信息化(095112)16《微机原理》16《数据结构》19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20《水产食品加工学》20《食品技术原理》21设施农业(095114)22《普通生态学》22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23养殖(095105)23《鱼类学》23《甲壳动物学》24渔业(095108)24《水生生物学》24《计算机基础》25农业机械化(095109)26《工程图学》2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26《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7《信号与系统》28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28《微观经济学》28《行政管理学》29《文史知识基础》3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0)31《产业经济学》31《行政管理学》32《教育学》34农业信息化(095112)35《计算机科学导论》35《C++程序设计》 37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38《食品分析与检验》38《食品微生物学》39设施农业(095114)41《海洋生物学》41《计算机基础》41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交通运输工程(085222)《船舶管理》一、考查目标《船舶管理》涉及船舶驾驶人员应知应会的岗位职责和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章、规则以及国际国内相关法律等知识,对保证人员、船舶和海洋环境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017考研专业课农学大纲深入解析

2017考研专业课农学大纲深入解析

2017考研专业课农学大纲深入解析相关推荐:新东方网校推荐:一、2017农学考研大纲变化综述通过2017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与2016年大纲对比,发现数学科目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部分没有变化,化学科目中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这两部分的内容也是没有任何变化,动/植物生理生化专业课也没有任何变化。

可见命题组对农学知识体系的总结认识以及对考生的考查要求趋于稳定。

从试卷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一直保持稳定来看,目前农学学科的考试体系已经较为完善,考生只要在大纲范围内进行复习并注意各种题型的练习即可。

二、2017农学考研学科考试特点虽然今年的考纲没有变化,但从考查目标、形式和内容,试卷题型结构、考查知识点分布等方面,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农学统考学科的考试特点:(1)注重主观题目的考查,强调应用知识和实验内容化学考查中,单项选择题的分值为60分,填空题35分,两项客观题共计95分的分值,占总分的63.3%。

计算、分析与合成题有8个,共55分,占36.6%。

从分值上看,客观题目的分值要高于主观题。

化学作为农学的基础学科,大量的理论知识点必然要求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因此,与同为专业课的注重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植物生理生化不同,其客观题的总分值所占比重较大,并且选择题每题分值达到2分。

但仔细分析主观题的设置会发现,其数量共有8个,涉及的考查方式有无机、分析、有机化学的计算、各种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的分析、有机方程式的合成等,题型灵活多样、综合性强,考查的是考生对无机、分析、有机化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往往是考生在复习和考试作答时的重难点。

从动植物生理生化的试卷题型结构分析,可知考查单项选择题只有30分,而简答题、实验题和分析论述题的分值则占有120分之多,题目数量同16年(共有12个)。

动植物生理生化的知识点比较多,且比较零碎,考生在复习起来可能会因为掌握不到复习的重难点分布和复习要求,产生很多困扰。

华中农业大学接收2017年《风景园林基础》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接收2017年《风景园林基础》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接收2017年《风景园林基础》硕士入学考试大纲风景园林基础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代码:344园林规划一、公园绿地规划公园绿地规划基本理论,公园绿地系统配置,城市公园规模容量,植物园的概念、用地选择及绿地特点,植物园规划设计的一般原理;动物园的概念、用地选择及绿地特点,动物园规划设计的一般原理等。

考试要求:1、了解公园绿地规划基本理论;2、掌握西方现代公园发展历程,理解当代公园发展趋势及特点;3、掌握城市公园绿地规模与容量;4、了解城市公园的用地选择与用地平衡;5、了解各类公园规划设计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6、掌握动、植物园的概念、用地选择及择地特点;7、了解动、植物园规划设计的一般原理;8、掌握公园绿地规划与附属绿地规划不同侧重。

二、城市防护绿地规划设计城市防护绿地的类型、特点,城市各类防护绿地的规划设计考试要求:1、了解城市防护绿地的类型;2、理解城市防护绿地布局结构特点;3、总结掌握城市各类防护绿地的规划设计;4、了解绿道有关概念。

三、生产绿地规划城市生产绿地的类型、特点,城市各类防护绿地的规划设计。

考试要求:1、了解城市生产绿地的类型,掌握生产绿地指标与规模;2、理解生产绿地布局特点;3、掌握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特点四、工厂企业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工厂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工厂企业园林绿化的意义和特征,工厂企业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工厂企业特殊树种选择。

考试要求:1、了解工厂企业的总平面布置特点;2、了解工厂企业园林绿地的意义,掌握工厂企业园林绿化的特点;3、掌握工厂企业园林绿地特征、绿地布局形式与组成,总结该类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4、了解工厂企业园林绿地的设计原则,理解工厂企业绿地规划和工厂企业的各组成部分绿地规划设计5.了解工厂企业园林绿地的植物选择有关原则,掌握工厂企业园林绿地的常用树种。

五、城市道路、广场绿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类型、城市道路绿地的作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基本要求、城市广场和城市道路绿地种植设计以及树种选择。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发酵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发酵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发酵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一、考题题型及分值单项选择题(50分)、多项选择题(15分)、简答题(30分)、分析简述题(30分)、实验技能综合题(25分)二、考试重点:1、发酵工业菌种选育方法与过程技术;2、发酵工程温度、pH、溶解氧等因素的控制及控制原理;3、发酵过程培养基、需氧量、产物得率、底物消耗等计算;4、谷氨酸、柠檬酸、活性干酵母产品工艺控制及原理;三、主要参考教材肖冬光,《微生物工程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邱立友,《发酵工程与设备》中“发酵工程”部分内容,农业出版社,2007四、主要复习内容:(一)概论(1)发酵的概念(2)发酵工业的发展(3)发酵工业范围(4)发酵工程的发展趋势(二)发酵工程技术(1)发酵工业菌种选育流程及相关技术(2)发酵培养基制备及淀粉、糖蜜原料处理技术(3)培养基灭菌方式、特点及相关计算(4)空气过滤除菌原理、流程及相关计算(5)发酵培养方式及特点、(6)发酵过程温度、pH、溶解氧控制技术与原理(7)发酵过程污染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8)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精制技术流程及单元操作相关技术原理(三)现代固态发酵技术(1)固态发酵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固态发酵反应器(2)现代固态发酵技术①混合固态发酵技术②静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③动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④气相双动态固态纯种发酵技术⑤吸附载体固态发酵技术(四)发酵工业产品工艺技术1、酒精和丙酮丁醇发酵工艺(1)酒精发酵工艺①酒精发酵微生物与酶制剂②酒精发酵工艺技术③高强度酒精发酵新技术④酒精发酵废液处理(2)丙酮丁醇发酵工艺(1学时)①丙酮丁醇发酵菌种②丙酮丁醇发酵机制③丙酮丁醇发酵工艺要点2、活性干酵母发酵工艺(1)活性干酵母生产工艺控制原理:巴斯德效应与克雷布特效应(2)酵母生长需要的营养及计算、产品得率计算(2)活性干酵母扩大培养流程(3)培养基及营养物质的供应(4)培养工艺条件及控制:温度、pH(5)活性干酵母干燥工艺3、柠檬酸发酵工艺(1)柠檬酸的生物合成与调节(2)柠檬酸产生菌株筛选技术(3)柠檬酸发酵生产工艺技术(4)柠檬酸提取工艺要点4、氨基酸发酵工艺(1)谷氨酸发酵工艺技术①谷氨酸发酵菌种②谷氨酸发酵菌株的选育③谷氨酸发酵控制机制④谷氨酸发酵工艺控制(2)赖氨酸发酵工艺技术①赖氨酸发酵控制②赖氨酸产生菌及选育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39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一一、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

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生长环境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草业等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考生可根据报考领域的需求从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中选择三门相关科目作答,每门科目的内容各占50分。

四、考试大纲(一)植物学(50分)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组织的类型、分布和功能;根、茎、叶的发生、结构和功能;花的形态、雄蕊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雌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类型与结构;植物分类单位与命名法;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真核藻类的划分和基本特征;苔藓、蕨类、裸子植物的分类、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特征;被子植物分类(木兰科、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伞形科、茄科、唇形科、玄参科、菊科、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二)遗传学(50分)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配子的形成和受精2、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孟德尔规律的扩展3、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连锁与交换、交换值及其测定、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性别决定与性连锁4、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概念与意义、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基因突变的筛选与鉴定、基因突变的诱发5、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6、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整倍体、非整倍体7、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概述、基因的分离、外源基因的导入、转基因生物的检测与鉴定8、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概述、基因组图谱的构建、生物信息学9、数量性状的遗传数量性状的特征、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和方差分析、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数量性状基因座10、群体遗传与进化群体的遗传平衡、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物种的形成(三)植物生理学(50分)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细胞水势的概念、组成、应用;水分的运动方式;根系吸水的部位、吸水的动力、水分运输的内聚力-张力学说;蒸腾作用的指标;气孔蒸腾及其调节。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兽医传染病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兽医传染病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十一、疙瘩皮肤病 十二、小反刍兽疫 十三、赤羽病 十四、水牛热 十五、边界病 十六、绵羊肺腺瘤病 十七、鹿流行性出血热 十八、牛副流行性感冒 十九、中山病 二十、牛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第二节反刍动物的细菌性传染病 重点掌握牛肺疫、副结核病、羊梭菌性疾病、羊支原体性肺炎等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一、气肿疽 二、副结核病 三、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四、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 五、无浆体病 六、羊梭菌性疾病 (一)羊快疫及羊猝疽 (二)羊肠毒血症 (三)羊黑疫 (四)羔羊痢疾 七、羊支原体性肺炎 八、心水病 九、牛传染性脑膜脑炎 第六章马的传染病 了解马传染性贫血、马病毒性动脉炎等重要马病的流行特点。 第一节马的病毒性传染病 一、马传染性贫血 二、马传染性鼻肺炎 三、马传染性脑脊髓炎 (一)波纳病 (二)美洲马传染性脑脊髓炎 (三)俄罗斯马传染性脑脊髓炎 四、马传染性胸膜肺炎 五、非洲马瘟 六、马病毒性动脉炎 七、马传染性支气管炎 第二节马的细菌性传染病 一、马传染性子宫炎 二、流行性淋巴管炎 第七章家禽的传染病 第一节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九、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十、猫杯状病毒感染 十一、猫病毒性鼻气管炎 十二、猫艾滋病 十三、猫白血病 十四、猫呼肠孤病毒感染 十五、猫传染性腹膜炎 十六、貂病毒性肠炎 十七、貂阿留申病 第二节细菌性传染病 一、兔魏氏梭菌病 二、泰泽病 三、兔密螺旋体病 四、犬埃里希体病 五、貂脑膜炎 六、貂克雷伯菌病 主要参考书目:陈溥言主编,兽医传染病学(第五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第一节猪的病毒性传染病 一、猪瘟 二、非洲猪瘟 三、猪伪狂犬病 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五、猪细小病毒病 六、猪传染性胃肠炎 七、猪流行性腹泻 八、猪圆环病毒感染 九、猪水疱病 十、猪蓝眼病 十一、猪水疱性疹 十二、猪血凝性脑脊髓炎 十三、猪腺病毒感染 十四、猪肠病毒感染 十五、猪巨细胞病毒感染 十六、仔猪先天性震颤 第二节猪的细菌性传染病 重点掌握仔猪梭菌性肠炎(仔猪红痢)、猪支原体肺炎(气喘病)、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 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的流行特征与防控措施。 一、猪丹毒 二、仔猪梭菌性肠炎(仔猪红痢) 三、猪痢疾(猪血痢) 四、猪支原体肺炎(气喘病) 五、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七、副猪嗜血杆菌病 八、猪增生性肠炎 九、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第五章反刍动物的传染病 第一节反刍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 重点掌握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等的流行特点 与防控措施。 一、牛瘟 二、牛流行热 三、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四、恶性卡他热 五、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六、蓝舌病 七、茨城病 八、牛白血病 九、梅迪一维斯纳病 十、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

华中农业大学接收2017年《园林生态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接收2017年《园林生态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文园林生态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园林生态学》考试是为招收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硕士研究 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生态学及其园林应用相关内容的掌握程 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 沿领域,具备应用生态学重要理论分析和解决生态园林建设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绪论 考试内容 1.生态学的定义 2.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3.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 考试要求 1.了解生态学的定义。 2.了解生态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需要掌握 20 世纪植物生态学的几个重要学派,以及他们的主要 特点。 3.了解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考试内容 1.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方式 3.生物对主要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的适应 考试要求 1.掌握基本概念,例如:限制因子、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非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主导因子、生境(habitat)、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内 稳态(homeostasis)、驯化、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等等。 2.掌握基本定律,例如 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 耐性定律等等。 3.掌握城市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的特征及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园林植 物的适应方式和类型,并能够用于分析具体问题。 (三)种群生态学 考试内容 1.物种的概念 2.种群(population)的概念 3.种群的结构 4.种群的动态 5.种群的调节 6.生活史对策 7.种内及种间关系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一、适用领域: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林业、植物保护和草业领域二、考试科目(考生可任选其中三部分作答,每部分50分):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系统四大部分。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 诸论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二) 植物细胞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三) 植物组织组织的概念;植物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四)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

(五) 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

(六)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命名,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特点、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及在植物进化过程中的地位。

(七) 被子植物分类基础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叶的结构和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木兰科、樟科、大戟科、蔷薇科、壳斗科、蝶形花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有特征及区别点。

二、考试要求:了解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理解植物学的基本观点,能够应用植物学的观点分析植物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熟悉南方常见森林树种及栽培的植物种类。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农业经济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农业经济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农业经济学》考试大纲一、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1、原始农业2、传统农业3、现代农业(二)现代农业的特点(三)农业现代化1、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内容2、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与发展模式二、农业经营方式(一)农业集约经营1、农业集约经营的内涵和类型2、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3、农业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趋势4、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实现途径(二)农业规模经营1、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2、规模经营的优点3、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4、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三)地价与地租1、土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土地的价格3、地租三、农业自然资源:土地和水资源(一)农业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作用2.土地资源的特点(二)农业水资源1、水资源与农业发展2、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四、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中的人力资本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2、农业中人力资本的作用(二)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1、农业劳动及其特点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4、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三)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1、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3、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率的措施五、农业科学技术(一)农业科技进步概述1、农业科学技术体系2、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3、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4、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5、农业发展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6、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二)农业技术创新1、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制度安排2、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道路(三)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1、农业技术扩散2、农业技术推广(四)农业教育1、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2、农业教育体系3、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六、农产品市场供求(一)农产品需求1、农产品需求原理与需求弹性2、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3、农产品需求弹性4、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二)农产品供给1、农产品供给原理与供给弹性2、农产品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3、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4、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三)农产品供求均衡1、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2、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七、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一)农产品市场1、产品市场及其要素2、农产品市场类型(二)农产品流通1、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流通渠道2、农产品流通环节3、农产品购销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三)WTO与农产品国际贸易1、WTO的基本原则2、WTO农业协议3、当代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4、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八、农产品价格(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理与影响价格的因素(二)农产品差价和比价九、农村消费市场(一)农民的消费1、农民的消费水平2、农民的消费结构(二)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1、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意义2、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策略十、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一)农业生产专业化1、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类型2、农业生产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分工形式3、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条件(二)农业社会化1、农业社会化的特征2、农业社会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十一、农村产业结构(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划分(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三)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十二、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一)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二)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三)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十三、农村区域发展(一)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1、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2、增长极与点轴理论(二)中国三大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1、三大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差距效应2、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三)县域经济发展1、县域经济及其基本特征2、县域经济的主要功能3、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途径(四)贫困地区的开发与发展1、贫困的类型与标准2、贫困地区的经济特征及致贫机理3、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参考教材:《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分析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基础课。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及表征物质化学结构的分析方法及其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分析化学是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其它学科如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水产科学等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学习滴定分析等化学定量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分析化学处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分析化学学科的学术理念、方法和技术,获取对未知体系从量与质到动态变化的认识,从而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程基本要求1.了解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的原理与方法;2.掌握溶液的配制及其浓度的计算方法,组分含量的表示和计算方法;3.掌握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重量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4.理解分析化学中的试样准备与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及应用;5.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6.运用所学知识,选用科学方法去解决科学研究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绪论(1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分析化学的任务及其应用概括0.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了解)0.2分析方法的分类(了解)0.2.1结构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0.2.2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0.2.3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0.2.4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0.3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了解)第1章定量分析概论(7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定量分析化学过程及结果表示、误差理论、少量数据分析处理1.1概述(理解)1.1.1定量分析过程1.1.2定量分析结果表示1.2误差和数据处理(掌握)1.2.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1.2.2标准偏差1.2.3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1.2.4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1.2.5误差的传递1.2.6回归分析法*1.2.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3定量分析法概述(掌握)1.3.1滴定分析法的过程与特点1.3.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滴定方式1.3.3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1.3.4滴定分析的计算第2章酸碱滴定法(10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酸碱溶液中分布分数的计算;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酸碱溶液pH的计算;酸碱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计算;酸碱指示剂作用原理、用量及其影响因素;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终点误差;酸碱滴定的应用2.1酸碱滴定法概述(了解)2.2分布分数的计算(掌握)2.3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掌握)2.3.1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2.3.2pH的计算(一元酸碱溶液、多元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2.4酸碱缓冲溶液(掌握)2.4.1缓冲溶液pH的计算2.4.2缓冲容量2.4.3重要缓冲溶液及其选择2.5酸碱指示剂(理解)2.5.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2.5.2指示剂的用量2.5.3离子强度的影响2.5.4混合指示剂2.6酸碱滴定基本原理(掌握)2.6.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6.2强碱滴定强酸2.6.3强碱滴定一元弱酸2.6.4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2.7终点误差(掌握)2.7.1强碱滴定强酸2.7.2强碱滴定一元弱酸2.7.3强碱滴定多元弱酸2.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运用)2.8.1混合碱的测定2.8.2极弱酸(碱)的测定2.8.3铵盐中氮的测定2.8.4酸碱滴定法测磷2.8.5氟硅酸钾法测定硅2.8.6酸碱滴定法计算示例第3章络合滴定法(8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络合滴定中常用络合物;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络合滴定过程中的酸度控制;络合滴定原理及终点误差;络合滴定法的应用3.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了解)3.2络合物的平衡常数(掌握)3.2.1络合物的稳定常数3.2.2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3.2.3平均配位数3.3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掌握)3.3.1副反应系数3.3.2条件稳定常数3.3.3金属离子缓冲溶液3.4金属离子指示剂(理解)3.4.1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3.4.2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选择3.4.3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3.5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掌握)3.5.1络合滴定曲线3.5.2终点误差3.5.3准确滴定判别式3.5.4分别滴定判别式3.6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掌握)3.6.1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3.6.2分别滴定的酸度控制3.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理解)3.7.1络合掩蔽法3.7.2沉淀掩蔽法3.7.3氧化还原掩蔽法3.7.4其它滴定剂的应用3.8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运用)3.8.1直接滴定法3.8.2返滴定法3.8.3置换滴定法3.8.4间接滴定法3.8.5络合滴定结果的计算第4章氧化还原滴定法(6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条件电极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滴定曲线、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4.1概述(了解)4.2条件电势及其影响因素(掌握)4.2.1标准电极电势4.2.2条件电极电势4.2.3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4.3氧化还原平衡及反应程度(掌握)4.3.1条件平衡常数4.3.2氧化还原滴定法对条件电势差值的要求4.4氧化还原平衡及反应程度(掌握)4.4.1氧化还原反应的历程4.4.2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4.5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掌握)4.5.1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4.5.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4.5.3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4.5.4终点误差4.6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理解)4.6.1预处理时常用的氧化还原剂4.6.2预处理实例4.7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运用)4.7.1高锰酸钾法4.7.2重铬酸钾法4.7.3碘量法4.7.4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方法4.7.5氧化还原滴定法的计算实例第5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5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形成过程、沉淀条件的选择、沉淀滴定法的应用5.1重量分析法概述(理解)5.1.1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5.1.2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的要求5.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掌握)5.2.1溶解度和溶度积5.2.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5.3沉淀的形成(理解)5.3.1沉淀的类型及形成过程5.3.2晶核的形成5.3.3晶型沉淀和无定型沉淀的生成5.4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理解)5.4.1共沉淀现象5.4.2继沉淀现象5.4.3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5.5沉淀条件的选择(理解)5.5.1晶型沉淀条件的选择5.5.2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5.5.3均匀沉淀法5.6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运用)5.7沉淀滴定法(了解)5.7.1莫尔法5.7.2佛尔哈德法第6章吸光光度法(6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光的吸收定律及其应用、显色反应、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测量误差、吸光光度法的应用6.1概述(理解)6.1.1吸光光度法的特点6.1.2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6.2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掌握)6.2.1朗伯-比尔定律6.2.2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6.3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了解)6.3.1目视比色法6.3.2吸光光度法6.3.3分光光度计6.4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掌握)6.4.1显色反应的选择6.4.2显色剂6.4.3显色条件的选择6.5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6.5.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6.5.2参比溶液的选择6.5.3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6.6吸光光度法的应用(运用)6.6.1一般吸光光度法6.6.2示差吸光光度法6.6.3多组分分析6.6.4光度滴定法第7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3学时*理解)本章重点和难点: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及其应用、一些新的分离富集方法7.1概述7.2沉淀分离法7.3液—液萃取分离法7.4离子交换分离法7.5液相色谱分离法7.6一些新的分离富集方法第8章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2学时*了解)本章重点和难点:复杂组分的预处理、各组分含量的测量参考书目: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董元彦等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张云等编.分析化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武汉大学《定量分析习题精解》编写组.定量分析习题精解.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考试大纲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考试大纲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课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植物生态学和土壤学的内容。

为帮助考生明确本课程的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植物生态学》(姜汉侨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土壤学》(孙向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编制而成。

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一)植物生态学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的学科范畴、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植物生态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植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圈的概念、环境因子的分类、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环境的尺度。

第三章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初级生产力的概念、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平衡、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

第二部分植物群落生态第三章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分析特征、群落类型的综合特征、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季相。

第四章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演替顶极理论。

第五章植被分类及主要类型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和标准、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第六章植被及植物群落的分布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地带性植被的过渡类型、区域植物群落的分布、植被制图、植被区划。

第三部分植物种群生态第七章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种群概念和植物种群的特点、种群的分布、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八章植物种群的动态和调节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植物种群调节。

第九章植物种群的质量与种间关系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进化、种群的数量与质量变化、植物种群生态分化中形成的种间关系。

第四部分植物个体生态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生活史格局、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植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掌握合理施肥的原则、技术与方法。 五、主要参考书目 1、黄昌勇主编.2000.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孙向阳主编.2005.土壤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பைடு நூலகம்
华中农业大学接收 2017 年《土壤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土壤学》考试是为招收土壤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 能的水平考试。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壤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测考生对土壤学知 识的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土壤学发展历史、目前研究分支及未来的发展 趋势,熟练应用土壤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 50 分。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绪论 考试内容 1、土壤、土壤肥力和土壤剖面的概念 2、土壤肥力的生态性 考试要求 要求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剖面;理解土壤肥力的生态性含义。 (二)地质学基础 考试内容 1、掌握岩石的概念、分类; 2、掌握岩浆岩的概念,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主要岩浆岩介绍(花岗岩、流纹岩、闪 长石、玄武岩等); 3、掌握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的物质成分、颜色特征及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常见沉积岩 介绍(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等); 4、掌握变质作用及变质岩概念、变质岩的矿物特点,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常见变质岩; 5、掌握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概念及影响因素,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 6、了解土壤五大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作用,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 考试要求 1、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分类,矿物的物理性质,掌握常见矿物的鉴别特征; 2、掌握岩石的概念、分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结构和构造;掌握常见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的鉴定特征; 3、掌握风化过程,影响物理风化因素,生物风化,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 3、了解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影响岩石风化的综合因素。 (三)土壤物理性质 考试内容 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与矿物组成;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构造特征; 3、土壤密度与容重的概念及应用; 4、土壤粒级与质地的概念,不同粒级分类制; 5、土壤结构体类型,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肥力意义; 6、土壤孔隙分级,不同孔隙的作用; 7、土壤水、土壤有效水的概念及应用;
8、土壤空气特点,土壤热量。 考试要求 1、了解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与矿物组成,理解不同矿物质土壤的性质差异;了解我国土壤粘土矿物 的分布规律; 2、掌握高岭组、蒙蛭组和水化云母组粘土矿物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3、掌握密度与容重的概念,利用土壤密度、容重熟练计算土壤孔度、土壤贮水量和养分贮量; 4、掌握土壤粒级与质地的概念,了解中国制、卡制、美国制和国际制粒级和质地分类;理解不同质地 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方法; 5、掌握土壤孔隙、孔隙性和孔隙度的概念,理解孔隙分级及不同孔隙的作用; 6、掌握土壤不同水分常数的概念,掌握影响土壤有效水的因素,了解土壤水的常用测定法与表示法; 7、掌握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的概念,掌握土壤热量的来源,了解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 8、掌握土壤空气与大气的区别,了解土壤空气的运动。 (四)土壤化学性质 考试内容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作用; 2、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与腐殖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分离; 3、土壤胶体,盐基饱和度; 4、土壤酸,土壤酸对林木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5、土壤缓冲性。 考试要求 1、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作用; 2、掌握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与腐殖化过程; 3、理解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在生态上的作用; 4、理解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作用; 5、掌握土壤胶体的电荷种类、来源,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掌握阳离子交换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理 解交换性阳离子的交换能力、有效度; 6、了解土壤酸的成因,掌握土壤酸的类型、交换性酸、水解性酸的测定方法、相互联系,了解影响土 壤酸的因素,掌握土壤缓冲性的概念,掌握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理解土壤酸对林木和土壤养分有效性 的影响。 (五)土壤养分与肥料 考试内容 1、土壤养分的来源; 2、土壤中的氮磷钾; 3、土壤性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4、矿质肥料、有机肥料 考试要求 1、了解土壤养分的来源; 2、掌握土壤中氮的含量及影响因素,掌握土壤中氮的形态及相互转化过程; 3、掌握土壤中磷的含量与形态,了解土壤磷循环; 4、掌握土壤钾的含量与影响因素,理解土壤钾的形态及相互转化过程; 5、了解土壤性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6、了解不同矿质氮肥的性质,了解不同矿质磷肥、钾肥的性质,了解人粪尿、饼肥、草木灰、厩肥和 泥炭肥的特性与施用注意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