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
【知识网络】
研究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基础题正逐年减少,阅读题正在相应增加,题型也在不断创新。当然,不论如何变化,都不会脱离《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会脱离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真贯彻“大纲”和“课程标准”,认真训练,认真备考,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之有效的“捷径”。
由于记叙文阅读知识面广、考查点多、联系生活实际密切,且题型灵活多变,因此,在历届中考语文试卷中,记叙文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这里所说的记叙文是泛指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本专题主要学习记叙文的一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考查的能力点以及阅读方法、答题技巧等。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如下:
⎪⎪⎪⎪⎪⎪⎪⎪⎩
⎪⎪⎪⎪⎪⎪⎪⎪⎨⎧⎪⎪⎪⎩⎪⎪⎪⎨⎧⎪⎪⎩⎪⎪⎨⎧以思想感情为线索以事件发展为线索以物件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主要叙述线索详叙和略叙总叙和分叙插叙和补写
顺叙和倒叙主要叙述方法情和说明为辅、描写为主;议论、抒各种表达方式:以记叙
过、结果地点、人物、起因、经记叙文的要素:时间、记叙文 【考点解读】
一、几种重要表达方式
记叙和描写无疑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最多的应该是描写、议论和抒情。
1、描写:是记叙文中写人状物常用的一种手法。好的描写常常可以使形象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根据描写的对象,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
人物描写:其中又有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景物描写:其中又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等。
细节描写:文章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它是叙事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它把事物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根据描写的方法,描写又有白描、工笔,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主观描写与客面描写等。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应该掌握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两种方法。
直接描写,也称“正面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所作的直接地刻划。
间接描写,也称“侧面描写”,就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
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这种描写方法比较含蓄、委婉,能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像空间,更加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抒情:即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常用的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理、寓情于事)。在记叙文中,间以抒情性的文字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强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议论:即作者对某个对象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它是议论文中的主要表达方法,但用在记叙文体中可以起到点染主题,评价事物,折射作者理念的作用。
二、主要的叙述方法
1、顺叙和倒叙
顺叙,是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它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是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的叙述方式。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埋下伏线,以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插叙和补叙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手法。它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情节,从而造成叙述时空的某种纵深感。
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叙述。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对叙述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作补充交代,它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二是在文章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笔给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3、总叙和分叙
总叙,即总的轮廓性的叙述,它常用在人物或事件的具体叙述之前,先作一个概括性的介绍,给人一个整体印象。
分叙,是在总叙之后对若干人物或事件的并列叙述手法,它可以使叙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4、详叙与略叙
详叙,是具体而详尽的叙述手法,它常常用于叙述人物或事件的传神部分、典型的言行细节等,以加深主题内涵的深度。
略叙,是简略、概括的叙述手法。它往往用于概括介绍人物或事件,叙述人物或事件中的非重点部分,或表达某种言外之意等。
三、考查要求与趋向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③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命题的发展趋向看,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的考查、命题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选材体现文化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材料具有深厚浓郁的文化内涵,并且能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和精神;
二是注重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文意的把握,结合语境对词句的理解,概括文章要点,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文章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的理解能力;
三是重视学生在记叙文阅读方面的个性化表达:对文中人物或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现象进行评说,对文中所体现出来的道理进行解释,对文中事件的发展趋向进行补说,对文中疑难之处进行辨析,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文章的美点进行赏析等。从对20XX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调研来看,占90%以上的记叙文都有这类题目。因此,在阅读复习中,应注意挖掘
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
【金题解剖】
一、(2004,安徽省)阅读下面一篇记叙文,完成文后各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讲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在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拦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动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因为他看到儿子上学的小楼已变成废墟,(2分)认为儿子一定死了,感到绝望。(2分)(意思对就得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所谓“在文中”就是要联系原文,前